邏輯思考的技術:寫作、簡報、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限量精裝珍藏版) | 拾書所

邏輯思考的技術:寫作、簡報、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限量精裝珍藏版)

$ 277 元 原價 350

內容簡介

★最實用的麥肯錫解決問題思考法,先學先贏!
★巨變的時代,你更需要有效的思考!
★本書在日本,四年創下30刷紀錄,不斷再版熱賣!


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書中提到過,麥肯錫顧問公司著名的金字塔結構思考法,其基本邏輯就是「彼此獨立,全無遺漏」(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本書兩位作者曾任職於麥肯錫顧問公司日本分公司,擔任客戶端的編輯/溝通工作;本書就是兩位作者從麥肯錫學到並整理出來的解決問題的架構與方法。 本書也是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的面試參考書籍。

在工作上,每個人碰到的問題都不同,有些甚至看來很複雜,但是藉由將問題「結構化」變成一種共通的語言,許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本書深入介紹MECE以及So What? /Why So? 這兩種思考技巧,然後建立解決問題的「邏輯架構」,可廣泛用於寫作、簡報,以及解決問題的分析,都很有效。

本書附有極豐富的商業實例,包括服務業、製造業、金融、行銷業務、零售等等,並附有練習題,相當實用。不論在工作上,或是一般的溝通場合,甚至寫論文,都可參考本書的思考法,讓您在一開始就建立正確的邏輯結構,對症下藥,有效解決問題。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岡田惠子(Okada Keiko)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法律學系畢業,曾任職於日本交通公社(股)出版事業部,1989年進入麥肯錫日本分公司擔任溝通專員,負責企業客戶的顧問諮詢報告的邏輯結構、表達等相關編輯工作,以及溝通策略的擬定與協助執行;另外,也指導企業、顧問人士關於邏輯結構的培訓課程。1998年自立門戶,目前的業務包括為麥肯錫等企業提供各種溝通企畫案,並開設培訓課程、協助論文或書籍的寫作,並從事採訪、編輯等工作。

譯者介紹

郭菀琪

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日本埼玉大學地域文化研究科日本語學碩士。曾任職於電視及雜誌媒體、科技公司、法律事務所擔任翻譯及口譯工作。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開始溝通之前

第1章 所謂「溝通」這件事

一、你有沒有得了「只看得見自己的病」或「瞬間讀心術症候群」?
二、所謂「應傳達給對方的訊息」
三、什麼才算是「答案」
四、為什麼對方不懂你的「答案」
溝通敏銳度測試

第2章 為什麼你的「答案」沒有說服力?
一、內容明顯有重複、遺漏、離題
二、內容不連貫


第二篇 利用邏輯來整理思考

第3章 避免重複、遺漏、離題

一、MECE──消除重複、遺漏、離題的技術
二、分類法──活用MECE整理資料

重點練習
1. 加強MECE思維
2. 加強分類法

第4章 避免內容不連貫
一、So What?/Why So?──避免內容不連貫的技術
二、So What?/Why So? 的兩種類型

重點練習
1. 加強「觀察」型So What?/Why So?
2. 錯誤的「觀察」型So What?/Why So?
3. 加強「洞察」型So What?/Why So?


第三篇 建構邏輯的技巧

第5章 使用So What?/Why So? 與MECE來製作「邏輯」

一、什麼是邏輯?
二、邏輯越緊實輕巧越好

第6章 熟悉邏輯的類型
一、並列型
二、解說型

重點練習
1. 加強邏輯類型的基本訓練
2. 不合邏輯,一眼就可看穿

第7章 活用邏輯類型
一、邏輯類型的使用方式
二、邏輯FAQ

重點練習
1. 利用邏輯類型,將資訊整理成容易理解的結構
2. 使用圖表進行邏輯性的說明
3. 培養建構具說服力的邏輯結構的能力

內容試閱

本書的結構與特色


本書可分為三部分。


在第1篇中,說明要成為有邏輯的傳達者的第一步,例如報告書的草稿等,在進行溝通的具體準備工作之前,必須先確認的幾個重點(第1章、第2章)。


在第2篇將介紹,可將傳達者腦中或手邊的各種資訊資料,整理成製作「邏輯」的「零件」所需之「按照邏輯整理思考的技術」。包括MECE(第3章)與「So What? /Why So?」(第4章)的2項技術。


而在第3篇談到,可將各個「零件」組合成「邏輯」的「建構邏輯的技術」。定義「邏輯」的結構(第5章);在商業上很實用的2種邏輯類型——並列型與解說型(第6章);以及運用這些技術的要訣(第7章)。


如果你能夠靈活運用MECE與「So What? /Why So?」這兩項「按照邏輯整理思考的技術」,以及並列型與解說型這兩項「建構邏輯的技術」,總共4種建構邏輯的技術的話,你就可以建立起「邏輯/溝通」的基礎平台了。剩下的就是將所建構的邏輯結構內容說出來或寫出來而已。當然寫與說的技術也很重要,但是這部分等以後有機會再介紹,本書的焦點將放在建立邏輯結構的基礎平台的部分。


為了使讀者熟悉上述4種技術,並善加運用,除了在企業訓練等累積的經驗之外,本書特別加強以下幾點:


第一,為了讓讀者能印證到工作上,獲得確實的理解,本書盡可能蒐集一些符合日本商業界的案例,讓讀者能了解到「真的有這樣的事」。


第二,在第3章、第4章、第6章、第7章的最後設有「集中訓練」,讓讀者實際嘗試運用這4項技術。其中包含附帶解題方法的說明與解答例的例題,以及附有解題提示的各種練習問題,希望各位確實去做做看。


最後,希望讀者最好是從第一章開始讀,但是為了讓那些從有興趣或必要的部分讀起的讀者也能夠理解,重點部分在各章節都再重複說明。


在商業環境大幅變化當中,許多商業人士很有心要開發自己的能力。希望各位能習得所有職場上都需要的邏輯/溝通技術。如果本書對各位習得該技術有任何幫助的話,將是作者最大的喜悅。





第1章所謂「向對方傳達」這件事


1.你是不是得了「只看得見自己的病」或「瞬間讀心術症候群」?


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對方,讓對方說「嗯」,或者得到對方的某種建議,而更加焠煉自己的想法——不論各行各業,工作就是一連串與別人的溝通,亦即互相交換資訊、想法及提案。藉由電子郵件等IT技術的革新,資訊傳到對方手中的速度更是迅速往上攀升。


但是,問題在於你的想法或提案傳到對方手中之後的事。對方讀到或聽到之後,你的想法或提案從正確地輸入對方的頭腦裡,到在思考迴路中正確得到理解的時間,到對方表現出你所期望的反應的時間——要如何縮短這些時間,就成為商場上的成敗關鍵。這個部分即使IT技術再發達,也幫不上忙,因為關鍵在於傳達者的技巧。


於是,為了讓對方了解自己想說的話以及自己認為重要的事,你開始煩惱該怎麼辦。很可能為了要好好統整想說的話,而不斷修改提案書或報告書,或者,將注意力集中於婉轉的修辭或格式,甚至設計或用色等方面。


事實上,無法順利傳達給對方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檯面下。重要的不是「你」想說什麼,也不是「你」認為重要的是什麼,而是就對方來說,他所接收到的「訊息」內容是不是他所期待的。


與一些企業顧問聊天,常可聽到「身為企劃小組,對於下次開會時應該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