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正的我:認識你潛在的天賦才能,擁有屬於你最自在的人生 | 拾書所

做真正的我:認識你潛在的天賦才能,擁有屬於你最自在的人生

$ 234 元 原價 260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可選擇自己的人生,但更重要的是了解人生是選擇,一旦有所選擇,做自己所愛,也愛自己所做。Be yourself and accept yourself.」─臺北市市長柯文哲


 


無論你現在身處人生的哪個階段,請問問自己:


你現在所做的是你想做的事嗎?


你現在所做的是你喜歡做的事嗎?


你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喜歡做什麼嗎?


 


如果你無法回答這些問題,你很可能是還沒發現潛藏在你體內的天賦才能!


 


每個人天生就有自己特別擅長或特別感興趣的領域,但是成長過程中,卻很容易為了迎合父母或社會期待,而忽略了自己的天分和興趣,即使成就再高,仍然無法真正感到快樂滿足。


 


這本書就是要教你如何挖掘出自己的天賦才能,正視你的天賦、開發內在潛能,你的生命可以更加豐富多彩,活出屬於你的自在人生!


 


如果你正在尋找自己的天賦……


你會學到如何發掘內在的天分,更加認識自己,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你的個人價值觀如何影響你每一個決定?


‧是誰阻擋了你,不讓你發揮天分?


‧找到天賦對你有什麼好處?


‧找到天賦了,然後呢?


 


如果你是父母師長,希望幫助孩子……


你會學到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創造適合他們成長的環境,並知道該放手讓孩子摸索自己的天分。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


‧孩子不是父母彌補自身缺憾的工具


‧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天分?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吳建國

1950年生於臺灣高雄。1972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數學系,1978年獲得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材料科學博士。曾任美國勞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員、加州矽谷ZILOG電子公司半導體製程工程師。

1980年返臺參與國立中山大學建校工作,歷任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系主任、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長、教育部科技顧問、參事、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美國耶魯大學訪問學者、中國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臺灣文化人上海聯誼會會長、中華世紀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等職。著有《向前看中國》、《來自柏城》、《唯盡我心》等書。

查大偉 David Chard

1953年生於美國堪薩斯州。1975年畢業於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隨即前來臺灣從事媒體公關與心理諮商輔導及企業培訓的工作,擁有極為豐富的專業實務經驗,曾擔任跨國企業的臺灣與亞太地區總經理等職務。他特別強調與重視對企業員工個人潛能的開發、訓練,與發展,以達到員工個人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在人力資源方面為企業爭取最大化的利益。

近年來,查大偉擁有自己的培訓機構,針對企業領導人的需要,從事個人指導的專門培訓,頗具成效。而他的「專注意念」網站(Engaging Minds)也一直鼓勵青年要重視自己的天賦才能,透過現代化的方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並致力於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是未來解決臺灣就業問題必須面對的關鍵因素。
譯者介紹

目錄


致讀者


柯P真心話:「莫忘初衷,要做真正的我!」──柯文哲


 


作者序


要幫助孩子做「真正的我」


 


關於你對本書的期待


 


第一部分  天生我才要入對行


第一章  博士糕點師的啟示


工具篇之一:釐清個人價值觀


第二章  快樂成長、快樂學習


第三章  擁抱自己的天賦才能


工具篇之二:性格分類指標


 


第二部分  認識自我──「我是誰」以及我的人生選項


第四章  什麼是天才?


第五章  兩種人生


第六章  誰偷走了我的天分?


第七章  培養天才的環境


第八章  做就對了


工具篇之三:九型人格


工具篇之四:六大人生所需


 


結論


 


附錄


 


後記

自序/導讀


【專文推薦】


 


做真正的我


 


「我」這個字把它拆解就是「手」和「戈」,當手執武器(戈)時,我才存在。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能認知我和別人的分別,也能捍衛我的權益,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我才算是成立,才算是存在。


 


事實上,我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我是相對於「他」或者「別人」而存在的。我和別人之關係如何?我怎麼看看待我和別人不同的不同,而認知我的存在。我在團體中如何自處?如何行為?所有這些都堪稱是「大哉問」的題目。


 


關於我和別人之關係,有一個說法可供大家參考。那就是「把別人當自己」、「把自己當別人」、「把別人當別人」、「把自己當自己」。


 


「把別人當自己」是博愛。所謂「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就像墨家一樣「摩頂放踵、兼善天下」,這有些宗教家之味道。但只要發揚同理心,或多或少能做到一些,佛教常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這個意思吧!


 


「把自己當別人」這是淡然。世間之事若能淡然處之,自然不易為名利所困,不會栖栖惶惶不知終日。其實人生在世,有些當時以為是山崩地裂,事過境遷再回頭去看也是雲淡風輕,似乎不再是一回事了。「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我每每回頭看過去的自己,都有這個感覺。既然以後不重要了,現在又何必如此在意?我們看淡自己,把自己當做別人,心靈上的枷鎖就卸下大半了。


 


「把別人當別人」是智慧。台灣過去二十年,因為藍綠意識形態之爭,整個國家幾近停滯了,大概問題就在此。不是把別人當自己,就是把自己當別人,最後台上台下糾纏不清舉國若狂。若能把別人當別人,發揮理智之心,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台灣今日當不會如此困頓不前。


 


至於「把自己當做自己」恐怕是是最難的修行。我以前在醫學院當老師時,常常鼓勵學生要奮發向上,似乎當老師的責任就是逼出學生每一分的潛能,好像努力是唯一的行為標準,成功是這個世界唯一的目地。不過年過五十以後,這個想法有些改變了,後來我只教導我的學生:you are what you do. 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這個道理還是對的。但世俗的成功倒不一定就是唯一的標準,每個人可有自己的人生觀,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生。不過只能選擇,不能包辦。例如既想要有大學教授之聲望,又羨慕自己的同學在外開業賺了較多的錢,也沒那麼多工作上的壓力。每個人都可選擇自己的人生,但更重要的是了解人生是選擇,一但有所選擇,做自己所愛,也愛自己所做。Be yourself and accept yourself. 若能如此人生當可較圓滿。


 


說了這麼多「自己」和「別人」之關係,其實還有一個「自己」和「自己」的問題更難解決。以前李登輝總統最喜歡說:我不是我的我。當然基於他的基督教信仰,他一直鼓吹每一個人不要專注於俗世的「小我」而忽略有更大的「大我」。但是我聽過已退休的葉菊蘭說:「出去,我不是我的我。但回來,我還是我的我。」我更喜歡這個說法。

各界推薦/推薦序


臺北市市長柯文哲  專文推薦


 
&l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