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必榮談判精華課:33年經驗集大成,上過這堂課,視野、思維無限寬廣 | 拾書所

劉必榮談判精華課:33年經驗集大成,上過這堂課,視野、思維無限寬廣

$ 363 元 原價 460

內容簡介

華人圈一致公認的談判大師

最完整、最接地氣、實例最豐富的談判必修課

帶你拉高視野.看清局勢.磨利思維.創造互信共贏

 

『我希望每一個學過談判的人,都能一起把餅做大,

使所有的衝突都像和風細雨一樣,輕鬆解決。』──劉必榮

 

找工作、談薪資、商業合作、人際衝突、看懂國際情勢……

談判不只是謀略與技巧,更是人人都必須具備的重要素養!

 

談判權威劉必榮教授帶你進入談判的殿堂,

貫通理論與實務,成為遊刃有餘的談判高手!

 

談判不只是技巧,它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的素養。談判不只是用來殺價或買賣,更多的時候,它在幫我們建立關係、解決衝突,為事情找到最佳解方。學習談判,就是學習雙贏的做法。

 

劉必榮教授專研談判理論,並致力於談判觀念與談判藝術的推廣。30餘年來,不斷受邀在各公民營企業主講談判課程。他將多年的研究,以及在各界教學、交流的經驗,彙總成本書。全書融合理論與實務,以西方的正統理論為內容骨幹,將中國傳統兵學化為血肉,拆解談判發生的條件與組成元素,並提供豐富實例。從外交到兩岸、到商業、到勞資,劉教授帶領大家深入思考談判的邏輯與原理原則,增加國際視野,提升戰略位置,獲得洞悉情勢的談判智慧。

 

從精采實例中帶出戰術,

讓你迅速貫通,真正學到談判的精髓:

 

‧為什麼欠對方一份情,反而有助雙方關係?

‧有哪種個性的人是不適合參加談判的?

‧當你居於弱勢,該出什麼「妙招」才能讓強者讓步?

‧為什麼刻意引爆衝突,反而能成為談判的切入點?

‧為什麼超級房仲每次接到委託案,都要對方先找別人?

‧澳洲聯航如何用全面停飛,把「我的問題」變成「大家的問題」,化解僵局?

‧會吵的小孩有糖吃,但要抓準時機。這和北韓藉由擁核創造籌碼,有何相通之處?

‧川普時代的財政部長穆努欽,如何代表自認天下最會談判的總統,和民主黨打交道?

 

●談判無處不在

不管從事什麼行業,不管你是在職場,還是在家庭,只要有不同的意見,就可能需要談判協商。談判已經成了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所以最好大家都學一點談判,才能用同樣的語言溝通。

 

●談判是最不自私的學問

「雙贏」的概念從來不是先天的良知良能,而是後天學習來的。只有相信雙贏是可能的,我們才會努力找到雙贏的解決方案。如果其中一方不相信雙贏,雙贏就只是口號,不可能成真。

 

●學過談判,思考更有彈性

談判是一種思維方式。沒學過談判,腦子裡只有黑色、白色;學過談判,才會看見灰色。沒學過的人,會問你要白馬還是黑馬;學過談判,我們會說要斑馬。當我們腦子裡有一些解題的案例可以參考,談判就比較容易打開僵局,才不會鑽牛角尖。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前言 什麼是談判?

 

第1章 談判為什麼會發生?──談判,才有雙贏的機會

如何讓對方上桌跟你談?/創造一個無法容忍的僵局/談判發生的其他「推力」/談判發生的「拉力」/重疊的利益,才是開啟談判的關鍵

 

第2章 掌握談判的五大元素──事、人、力、時、情,環環相扣

事:想定我要什麼,決定我要談什麼/人:我得跟誰談?/力:我有什麼是對方要的?/時:時間在哪一邊?/情:交情是助力還是阻力?/事、人、力、時、情,環環相扣

 

第3章 談判桌上的出牌戰術──你想談出什麼結果,決定你怎麼出牌

先談難的,還是先談容易的?/硬出牌/軟出牌/混沌出牌/開平/出牌戰術的綜合運用/不出牌/「架構—細節」談判法/談判的三層考量

 

第4章 談判桌上的拆招戰術──當對方先出牌,如何見招拆招?

面對硬出牌,先擋回去再說/以不回應為回應/提出對案或條件/讓步:不同目的,有不同的讓法/如何回應軟出牌?/如何回應條件句?/如何處理談判桌上的情緒?

 

第5章 談判的節奏與收尾戰術──談判桌上的機關:「人」和「事」

以「人」為由,放慢談判的腳步/從「事」切入,控制談判的速度/怎麼催促對方趕快談?/談判的收尾戰術/七個解題模型,引導雙贏/收尾時必須注意

 

第6章 談判戰術魚骨圖──組合戰術,實踐戰略,把「點」變成「面」

戰略與戰術的關係/談判戰術魚骨圖/操作魚骨圖

 

第7章 談判的五大架構──權力、議題、成員、陣營、實質,相互影響

權力結構/議題結構/成員結構/陣營結構/實質結構/五大結構與五大元素

 

後記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內容試閱

第1章 談判為什麼會發生?──談判,才有雙贏的機會

所有談判要發生,都必須有一個動力,逼著雙方願意坐下來談。這就是談判學者所講的,必須有一個「僵局」,這個僵局是當事人所無法容忍的,或是會痛的,這樣才可能把大家推上談判桌。
光是我一人感受到僵局還不夠,那只是我的問題,一定要把我的問題變成大家共同的問題,談判才有可能發生。記得,談判的目的是為解決僵局,但是在解決僵局之前,你得先創造僵局,維持僵局。
有了這個基本概念在心裡,才能開始審視談判的局:假設今天的情勢是甲大乙小,乙想談,甲會不會跟乙談?正常情況下不會。當甲可以掌控全局的時候,他為什麼要談判?當談判桌上的東西他可以全拿的時候,他為什麼要談判,要分乙一點?
甲不談判,不代表不會給乙,他可能還是會給乙,但給多少是他決定的,不是乙應得的,這時的談判只有談判的形,沒有談判的實。我們在前言講過,兩個人共同決定的才叫談判,一個人單獨決定的不算。
綜合不同談判學者的看法,我們可以整理出談判的四個要件:
第一,必須有動機,包括向對方提出要求,或者希望達成什麼利益。僵局,就是為談判提供動機。雙方如果沒有動機,只是喊喊話,嚴格來說不能算談判。
第二,必須有當事者。不管是幾方或幾邊、幾造在談判,總要有誰代表某一方利益,坐下來談。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就有六方(中、美、韓、朝、日、俄)坐下來談。如果政府要跟街頭的反對運動進行對話,但反對運動沒有一個組織,只是透過網路集結而來的示威群眾,沒有組織、沒有綱領、沒有領導,這樣的談判是很難進行的。
第三,必須有一個結果。不管談判有沒談成,都有一個結果。談判的結果是三重的選擇:一是接受對方最後開出來的條件,達成協議;二是破局下桌;三是繼續談判,只要談判者認為繼續談判的成本不會大於談判最終帶來的效益,他就可能繼續談判。
第四,必須雙方(假設是雙邊談判)都有移動立場。經由談判,雙方都離開了原來了立場,往對方的方向移動,最後達到一個聚合點(如果有達成協議的話)。雙方移動的幅度未必相同,弱勢方會移動得多一點,最後的聚合點離他的起始點遠一點,強勢方會移動得少一點,最後的聚合點也會離他的起始點近一點,但總是雙方都有移動。如果一方不動,另一方完全放棄立場靠過來,那就不叫談判,而是投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一個人決定的不叫談判,兩個人共同決定的才算。

●如何讓對方上桌跟你談?
但是有沒有例外,讓強者願意跟弱者談判,甚至做出讓步?有,我們大概可以整理出至少三種例外:
第一個例外是借力議事規則。這在國會裡看得尤其清楚,二○二一年,以色列政局的戲劇性發展剛好為這種情形作了最佳注解。
二○二一年五月三十日,以色列政局變天,反對陣營組成八黨聯合政府,扳倒了執政十二年的總理納坦亞胡。
以色列政局長期不安,兩年舉行四次大選都無法組成擁有國會過半席次的政府,只有讓弊案纏身的納坦亞胡政府一路看守下去。終於在二○二一年五月,中間派的未來黨黨魁拉皮德聯合了幾個小黨,逼近國會席次的一半,這是他最有機會打敗納坦亞胡的機會,所以勢在必得。
於是他找了右傾黨黨魁班奈特談判。右傾黨的席次只有七席,比未來黨少,可是它卻擁有兩個籌碼:一是,它是右派政黨,一旦加入聯合政府,聯合政府的政治光譜就從左派跨到右派,還包括了阿拉伯裔的以色列政黨,讓聯合政府看起來更有團結全民力量拉下納坦亞胡的正當性。另一是,班奈特當過納坦亞胡內閣的部長,他要是能加入聯合政府,對納坦亞胡無疑是...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