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能量:找回內在平衡的25個心靈處方 | 拾書所

靜能量:找回內在平衡的25個心靈處方

$ 205 元 原價 260

內容簡介


最貼近日常生活的寧靜體驗課!



雖然我們希望能夠一直保持平靜……

但是繁忙的生活常使我們被各種思慮好惡所牽引:焦慮、浮躁、疲憊、消極、悲觀、絕望……。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我們很難靜心自處,總是不自覺地以慣性或反射的方式回應;而缺乏向內觀照,往往又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煩惱和壓力。一再反芻的負面情緒,逐漸積累成各種身心的疾患,使我們精力渙散,心靈受苦。

法國最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克里斯多夫•安德烈,以饒富智慧的心靈雋語,結合深厚的心理學專業素養與豐富的臨床經驗,帶領我們觀照起伏不定的情緒。

25個主題,25則溫柔的心靈處方,陪伴我們以自己的步調和方式走上平衡與寧靜之途,通往內在真正的幸福。



「有時候,我們往往會以為生命,既真且善的生命,只有在一切困難都解決了之後才開始。這樣想是不對的。生命已經在那裡了,就在我們的問題和不滿之間,準備迎接著幸福和恩典。」



本書散發了一種相當特殊的清新氣息。也許是作者本身的文學素養,也許是法語世界的浪漫文化;相較於近年坊間流傳的同類書籍,本書匯入了另一種「澄潔、有能量」的平靜。這種不同於以往的觸動,除非親自經驗,否則無法體會。

——賴佩霞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慕百合



熱愛翻譯及文字工作,長居法國。


目錄


[推薦序一]沿著悲傷看見幸福    賴佩霞

[推薦序二]打開內心的門窗,一步步走向幸福陽光    莊凱迪

[譯序]喚起讀者內在善良的「幸福醫師」

[引言]廚房裡一隻蒼蠅帶來的寧靜

1. 安詳寧靜

2. 你的靈魂和感受

3. 正向情緒

4. 負面情緒

5. 積極正向?內在的平衡……

6. 不要反芻思考

7. 親愛的日記

8. 脆弱

9. 痛苦與磨難

10. 接受

11. 自我疼惜

12. 放下

13. 平靜與能量

14. 讓身體享有好心情

15. 放輕鬆!

16. 微笑

17. 物質主義

18. 把握當下

19. 活在完全的正念中

20. 智慧

21. 覺醒

22. 接受幸福像是稍縱即逝的體驗

23. 開心活著,然後死去

24. 享受快樂的時光

25. 微妙的幸福

[結語]這叫做曙光……

[後記]「情緒是覺醒的入門」

延伸閱讀


自序/導讀


推薦序



沿著悲傷看見幸福



賴佩霞



傻了,聽不懂;通常當我受邀幫書寫序或推薦之前,都會先上網聽聽或看看作者其他作品,盡可能搜集資料,讓我對其說法或論述有更深的瞭解。經常,我會花上幾天把書上提到的著作或人物列入研習,藉機拓展對該領域的認識。由於自己也寫文章,我知道一本好書,如今已大大超越古人所說的顏如玉與黃金屋,它可延伸出來探究的人、事、地、物博大精深,價值匪淺。總之,一本好書總能帶我潛入浩瀚的知識庫,讓我感受那種被智慧淹沒的快感。



當然,不是每一本書都會讓我如此用心。通常在讀了前面幾頁之後,接下來的動作就決定了該書在我心裡的份量。翻開本書引言〈廚房裡一隻蒼蠅帶來的寧靜〉,有趣了!短短第一段還沒有讀完,我的右手同時已在摸索身邊的notebook,心裡OS:「這是誰?我太喜歡這個人了。他是誰?」確認一下,Christophe André,沒聽過。放下書稿,馬上上網,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滿足這已被撐開的好奇心。



瀏覽一頁一頁,傻了,既聽不懂,也看不懂,眼前所有的資料都是法文,或一些我根本摸不著頭緒的語言。有限的資訊,完全無法填補我強烈的求知慾。經過幾個小時的搜尋,終於放棄,因為,我發現手上的文稿,可能是目前唯一能提供我認識這位作者的有限資源。闔上電腦,決定停下來,就眼前單純的文字來認識這個人,以及他的世界。



三十年來我讀過許多這個領域的書籍,做過英文口譯,也做過文字翻譯,對於同樣從英文體系養成的譯者慣用的語句、語詞可謂熟悉。有意思的是,在閱讀本書之前,我甚至沒有察覺到這其中可能衍生的差異。我必須說,本書散發了一種相當特殊的清新氣息。也許是作者本身的文學素養,也許是法語世界的浪漫文化,也許是譯者的用字風格,相較於近年坊間流傳的同類書籍,本書匯入了另一種「澄潔、有能量」的平靜。這種不同於以往的觸動,除非親自經驗,否則無法體會。推薦本書的兩大理由:一、好書,二、經驗它,這會是一次不同的體驗。



作者在心靈轉化上的描繪相當細膩、精準,且理性十足。然而,這又不是一本工具書。長期研究焦慮、恐慌、憂鬱,作者以中國人所說的「中庸」,勾勒出憂傷與幸福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有些概念我們都聽說過,但其引述的方式,的確喚醒了我某部分沉寂的思維網絡。書中提及一個我們可能都有過的場景:經過一段沒有熱水的日子,當家裡熱水爐修好的那一天,當溫水接觸到皮膚的一剎那,強烈的幸福油然而生。然而,同樣的景象,每天充分供應的熱水,卻沒能帶給我們太多的感覺。他引述了一位哲學家的話:「至於那些主張幸福不存在的人,只證明了他們從來沒有真正不幸過。」



這似乎說明了幸福與不幸之間,有著極其可貴的關聯性。沒了不幸,就有幸福,真的嗎?或者,幸與不幸壓根只是一種對生活當下的不同領悟罷了。答案在哪裡?書裡有許多片段可供細細品味。



我喜歡這位作家。他的感性、理性、專業經驗,細緻的心思,加上譯者的文筆讓「靜」活絡了起來。靜,是本書的主旨,能量,意指內在流動的力量。失望,身而為人似乎無法避免。瞭解憂傷與幸福之間的相對關係,自然就能化解居中的阻礙。

這是一本能支持你體驗寧靜的好書。也許,也許那些曾經歷過的哀傷與期待中的幸福並沒有那麼遙遠,也許,就在彈指之間,甚至更近……祝福你能從閱讀中領悟蘊藏其中的...

各界推薦/推薦序


王浩威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林朝誠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林奕廷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莊凱迪 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賴佩霞 魅麗雜誌發行人

謝文宜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內容試閱

積極正向?

內在的平衡……


有一天,你抱怨自己的生活和煩惱,一位女性朋友告訴你要「積極正向」。你一點也不喜歡這樣的勸告。你不曉得是該嘆氣還是該罵她多管閒事。可是因為你還挺喜歡這個朋友的,也知道她這麼說是為了你好。因為不想跟她起衝突也不想讓自己雪上加霜,你只好調開視線,轉移話題。不過說真的,你對「積極正向」這詞還真是有些過敏。就像你對「挑戰」、「成就」、「自我超越」這些詞也會過敏一樣……所有像這樣的術語只會讓人想到自我膨脹、矯揉作態。想到這些就讓你心煩,覺得這樣的想法真是愚蠢又令人緊張。要是真能夠積極正向,當然是比較好的。可是通常當我們對某個人說這番話的時候,都是他聽不進去或無法接受的時候,也都是在當事人正以所有的力量「否定」一切的時候。要怎麼做才能奏效呢?到底要怎樣才能暫時安靜甚至平息下來呢?是需要從自己內在做起?還是需要藉由外在世界的力量?這些又該如何取決呢?

只有一個規則,那就是:千-萬-不-要-積-極-正-向!至少不是隨時隨地、無論如何都要積極正向。我一向熱衷幸福心理學。身為一位心理醫生,我當然知道幸福心理學是防止病人復發的利器。作為一個人,我深深感到幸福遠比不幸福來得好,因此我會毫不猶豫地在這兩者之間做出抉擇。總而言之,我一點也不喜歡「必須積極」這樣的口號。即使在內心深處,我認為需要或多或少這麼做,而且這麼做的人是有道理的,但我卻從來不會告訴病人必須要積極,至少從來沒有以這樣的方式告訴病人。況且,強制地積極正向會引起兩個問題:一、如果積極正向意味著否定問題和痛苦的存在,或者拒絕承認問題和痛苦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那就像在本書中已經說過的,補救辦法會比惡因更糟糕。二、我認為,只執著於「積極正向」,是既不崇高也不切實際的追求。這樣說或許有些唐突。對我而言,即使會遭遇悲傷和痛苦,「尋求接近幸福」似乎才是值得認真努力的。因此千萬不要愚蠢又無意識地積極正向,當然也不能自暴自棄,以致沉溺在陰鬱裡,徒增痛苦。
總之,平衡情緒並不是希望把心理調節成恆溫,或希望永遠都是好心情,因為這些畢竟都是刻意人為的。其實,平衡情緒只是希望能夠吸收進而釐清混淆的事、安撫令人太焦躁不安的事,或是重新扭轉已經往錯誤方向進行的事。粗略地說,平衡情緒是在限制我們的負面心態;但也並不只是限制,而是讓我們不再過於害怕,進而給負面心態一個適當的位置,讓它得以發展。我們重視並且願意再次回到積極情緒,但並不是希望永遠保持這樣的狀態。因為我們明白,積極情緒是不可能恆定的。研究人員和治療師都認為,所謂良好情緒的平衡感覺是:大約三分之二的正面情緒,配上三分之一的負面情緒,也就是結合積極情緒的能量以及消極情緒的警覺狀態。我們每個人都曾經覺察到負面情緒的用處,例如:憂慮讓我們睜開雙眼、憤怒使我們有行動力、悲傷迫使我們思考、絕望讓我們想起生命的意義。此外,還有混合性的情緒,例如:歉疚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態度、懷舊促使我們更加珍惜過去的時光而避免浪費美好的未來。如果這些負面或混合的情緒,不至於完全主宰我們的情感範疇,而是被理解並且融入更大的積極情緒裡,那麼,我們的內心生活會比只有完全負面或完全正面的兩極化情況,來得更加豐盛、更有創造力。

不要反芻思考

最近,你經常心不在焉、神遊他鄉。你的形體確實還在,只要你不時地或微笑或搖頭,旁人就以為你的精神也相隨。可是事實並非如此,你的精神總是天馬行空毫無定所。唉,尤其是,在你反覆不斷思考那些煩惱、煎熬,和所有讓你傷透腦筋的「芝麻綠豆小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