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本書有極大的療癒性!
完全療癒你受傷的身心!
當所有的情緒、關係問題都沉重地壓到自己身上時,
該如何讓一顆受傷的心獲得真正的自由?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CPTSD相關議題暢銷Top1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8顆星好評支持
★全面性的分類與說解,直接點破會輕易忽略的心理創傷
★提供有效可行的恐懼與壓力減輕方案
★理論教科書之外,值得細細研讀、反覆內省的第二本教科書等級的書
這本書要特別給—
有過不快樂的童年、與父母關係欠佳、人際關係經常不良、反覆出現親密關係困難、或長期以來人生觀黑暗的你!
你以為自己的不夠好、不被愛、沒價值、不安全、不被傾聽,
就是醫師所診斷的憂鬱症、成癮者、焦慮失眠患者……
但其實,根源是來自你童年所受的傷害:虐待、貶抑、忽視、責打辱罵、沒有愛……
以致你的「情緒調節」出了問題,讓你——
擁有一顆易破碎的玻璃心、常為了別人的一句話而喪失信心、
覺得事情沒有自己來就很容易失敗、總覺得朋友都不是真心待己、
成為別人眼中的暴躁公主、情緒王子……
◎來自自身有深度創傷的資深心理治療師建言
本書作者是美國資深心理治療師,也曾有嚴重的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但在這本書裡,他以充滿慈悲和同理心的角度,完整地協助讀者理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種種複雜層面,尤其是情緒面的惡性循環與死胡同。
這樣完整性、系統性的理解,使得倖存者(從創傷中復原者)能夠更看清自己的狀況、突破盲點,也能更有動機、採用更好的角度來幫助自己。
在同類型的書籍中,被推崇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倖存者的療癒聖經,更在創傷倖存者社群中受到了極高的評價與推薦,同時也是被心理助人工作者所採用的寶貴工具。
◎不搞錯病症,對症治療才有效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很容易被誤解為一般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甚至被誤診為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焦慮症、憂鬱症、解離性障礙,以致採用不當療癒方法措施,造成治標不治本,或是誤診誤治的狀況。
本書是第一本針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進行自我療癒的書,作者在書中多次強調多元取向的治療方式(非單一性的治療方式),才是對CPTSD有效的療法。同時,也以精闢詳細的說解,讓讀者得以正確地了解並確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非其他的常見錯誤標籤,進一步來幫助當事人更正確地了解自己,並且擺脫種種錯誤標籤和無效治療的自卑感或挫折感。
◎或許你忘了來自童年的傷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是後天因素所造成,多數是在虐待或忽略的家庭中成長,遭受長期創傷經驗所致,而這創傷經驗,可以發生在語言、情緒、心靈或身體的層面。
孩子因為試圖努力與人親近或得到接納,但最後卻徒勞無功,所以只能在被遺棄所帶來的絕望中受苦。而一些父母更會透過體罰與輕蔑,來加深遺棄性的創傷。
父母的拒絕,放大了孩子的恐懼,再鍍上一層羞恥感,而隨著時間的進展,就演變成有毒的內在找碴鬼(惡性的自我批判),直到孩子長大後,都還在承擔著父母的拋棄,最終變成自己最糟糕的敵人,落入了CPTSD的深淵。
有太多的人因為忽略了這樣的創傷或情緒,造成了莫名的人際關係障礙、情感關係不協調……
「我為了自己所說所做的每件事而感到懷疑、羞恥,並因此感到痛苦。」
「我知道我對自己很嚴苛,但是如果我不時常督促自己,我會比現在更失敗。」
「人生爛透了,而我甚至更爛!我甚至連挑母親節卡片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到。」
「看看我,沒有什麼嚇得了我,我這麼放鬆,連在椅子上都坐不直了。」
「你以為我會被那虛假的微笑給騙走嗎?」
「我真是個失敗者!我什麼都做不好!你一定對我很厭煩了。」
「我覺得好像要死了,我的背痛大概是腫瘤吧?我這個月瘦了將近一公斤,我就知道我有癌症!我真希望我趕快死了算了。」
◎你受傷了嗎?——5個常見的創傷症候
1.情緒重現(emotional flashbacks)。症狀是突發的,而且常有一段時間的退化現象,排山倒海地感受到童年受虐或受遺棄時的感覺,包括壓倒性的恐懼、羞恥、孤立、暴怒、哀慟或憂鬱。
2.毒性羞恥(toxic shame)。倖存者壓倒性地覺得自己醜陋、愚蠢、令人厭惡或爛得要命,於是消滅了受創者的自尊。毒性羞恥也可能來自於父母持續的忽略和拒絕。
3.自我拋棄(self-abandonment)。這是指嚴重失去了健康的自我意識。
4.惡性的內在批判(vicious inner critic,或稱內在找碴鬼)。自我羞辱和責備,感覺自己不夠好。
5.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對社交非常不自在,變得不願向他人尋求支持,並且不得不把「靠自己」當作求生的策略。
◎明白你受傷的心——4種創傷類型
童年虐待或遺棄的模式、出生排行、基因等差異,會導致受創的孩子偏向4F求生策略中的其中一種(或合併兩種以上),而小時候之所以會這麼做,是為了預防、逃離或改善更多的創傷。
「戰」(f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自戀性的防衛反應,突然用有攻擊性的反應去對待威脅。
「逃」(fl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類似強迫症的防衛反應,如逃跑,或象徵式地過度活躍。
「僵」(freeze)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解離的防衛反映,如放棄、麻木、進入解離或崩潰,像是接受注定會受傷一樣的反應。
「討好」(fawn)類型則會發展出類似關係依賴的防衛反應,用取悅或提供幫助的方式,企圖...
完全療癒你受傷的身心!
當所有的情緒、關係問題都沉重地壓到自己身上時,
該如何讓一顆受傷的心獲得真正的自由?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CPTSD相關議題暢銷Top1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8顆星好評支持
★全面性的分類與說解,直接點破會輕易忽略的心理創傷
★提供有效可行的恐懼與壓力減輕方案
★理論教科書之外,值得細細研讀、反覆內省的第二本教科書等級的書
這本書要特別給—
有過不快樂的童年、與父母關係欠佳、人際關係經常不良、反覆出現親密關係困難、或長期以來人生觀黑暗的你!
你以為自己的不夠好、不被愛、沒價值、不安全、不被傾聽,
就是醫師所診斷的憂鬱症、成癮者、焦慮失眠患者……
但其實,根源是來自你童年所受的傷害:虐待、貶抑、忽視、責打辱罵、沒有愛……
以致你的「情緒調節」出了問題,讓你——
擁有一顆易破碎的玻璃心、常為了別人的一句話而喪失信心、
覺得事情沒有自己來就很容易失敗、總覺得朋友都不是真心待己、
成為別人眼中的暴躁公主、情緒王子……
◎來自自身有深度創傷的資深心理治療師建言
本書作者是美國資深心理治療師,也曾有嚴重的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但在這本書裡,他以充滿慈悲和同理心的角度,完整地協助讀者理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種種複雜層面,尤其是情緒面的惡性循環與死胡同。
這樣完整性、系統性的理解,使得倖存者(從創傷中復原者)能夠更看清自己的狀況、突破盲點,也能更有動機、採用更好的角度來幫助自己。
在同類型的書籍中,被推崇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倖存者的療癒聖經,更在創傷倖存者社群中受到了極高的評價與推薦,同時也是被心理助人工作者所採用的寶貴工具。
◎不搞錯病症,對症治療才有效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很容易被誤解為一般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甚至被誤診為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焦慮症、憂鬱症、解離性障礙,以致採用不當療癒方法措施,造成治標不治本,或是誤診誤治的狀況。
本書是第一本針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進行自我療癒的書,作者在書中多次強調多元取向的治療方式(非單一性的治療方式),才是對CPTSD有效的療法。同時,也以精闢詳細的說解,讓讀者得以正確地了解並確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非其他的常見錯誤標籤,進一步來幫助當事人更正確地了解自己,並且擺脫種種錯誤標籤和無效治療的自卑感或挫折感。
◎或許你忘了來自童年的傷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是後天因素所造成,多數是在虐待或忽略的家庭中成長,遭受長期創傷經驗所致,而這創傷經驗,可以發生在語言、情緒、心靈或身體的層面。
孩子因為試圖努力與人親近或得到接納,但最後卻徒勞無功,所以只能在被遺棄所帶來的絕望中受苦。而一些父母更會透過體罰與輕蔑,來加深遺棄性的創傷。
父母的拒絕,放大了孩子的恐懼,再鍍上一層羞恥感,而隨著時間的進展,就演變成有毒的內在找碴鬼(惡性的自我批判),直到孩子長大後,都還在承擔著父母的拋棄,最終變成自己最糟糕的敵人,落入了CPTSD的深淵。
有太多的人因為忽略了這樣的創傷或情緒,造成了莫名的人際關係障礙、情感關係不協調……
「我為了自己所說所做的每件事而感到懷疑、羞恥,並因此感到痛苦。」
「我知道我對自己很嚴苛,但是如果我不時常督促自己,我會比現在更失敗。」
「人生爛透了,而我甚至更爛!我甚至連挑母親節卡片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到。」
「看看我,沒有什麼嚇得了我,我這麼放鬆,連在椅子上都坐不直了。」
「你以為我會被那虛假的微笑給騙走嗎?」
「我真是個失敗者!我什麼都做不好!你一定對我很厭煩了。」
「我覺得好像要死了,我的背痛大概是腫瘤吧?我這個月瘦了將近一公斤,我就知道我有癌症!我真希望我趕快死了算了。」
◎你受傷了嗎?——5個常見的創傷症候
1.情緒重現(emotional flashbacks)。症狀是突發的,而且常有一段時間的退化現象,排山倒海地感受到童年受虐或受遺棄時的感覺,包括壓倒性的恐懼、羞恥、孤立、暴怒、哀慟或憂鬱。
2.毒性羞恥(toxic shame)。倖存者壓倒性地覺得自己醜陋、愚蠢、令人厭惡或爛得要命,於是消滅了受創者的自尊。毒性羞恥也可能來自於父母持續的忽略和拒絕。
3.自我拋棄(self-abandonment)。這是指嚴重失去了健康的自我意識。
4.惡性的內在批判(vicious inner critic,或稱內在找碴鬼)。自我羞辱和責備,感覺自己不夠好。
5.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對社交非常不自在,變得不願向他人尋求支持,並且不得不把「靠自己」當作求生的策略。
◎明白你受傷的心——4種創傷類型
童年虐待或遺棄的模式、出生排行、基因等差異,會導致受創的孩子偏向4F求生策略中的其中一種(或合併兩種以上),而小時候之所以會這麼做,是為了預防、逃離或改善更多的創傷。
「戰」(f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自戀性的防衛反應,突然用有攻擊性的反應去對待威脅。
「逃」(fl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類似強迫症的防衛反應,如逃跑,或象徵式地過度活躍。
「僵」(freeze)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解離的防衛反映,如放棄、麻木、進入解離或崩潰,像是接受注定會受傷一樣的反應。
「討好」(fawn)類型則會發展出類似關係依賴的防衛反應,用取悅或提供幫助的方式,企圖...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佩特‧沃克(Pete Walker)
佩特‧沃克是位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市的資深心理治療師,具有諮商心理學與社會工作的雙學位,從事心理諮商與治療、教學、寫作已超過三十五年,並且擔任治療師督導超過二十年,專長是協助受到童年創傷的成人,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是其中一個特長領域。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是他最暢銷的著作,在亞馬遜網站上一直名列前茅。另外著有《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與《以風暴之眼為家:一位心理治療師如何處理自己的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想多了解佩特‧沃克,請至他的網站:http://pete-walker.com。譯者介紹陳思含
陳思含是美國科羅拉多州立案心理治療師、加利福尼亞州婚姻與家庭(暨兒童)治療師,普斯諦蛻變坊創辦人,提供國際性、多元、全人、整合性的助人工作;現居台北市。
曾於美國加州郡立兒童心理門診擔任治療師,也曾在科州創辦TLC心理治療診所,並成為科州華報心理專欄作家,亦是前世新大學心理學講師。
關注各式受害者議題,並且重視多元文化。除了有治療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成功經驗外,也深入關注自戀型虐待議題,是華語文化圈中在這兩個主題方面的少數專家之一,並且在其網站上分享CPTSD與自戀型虐待系列文章。
佩特‧沃克是位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市的資深心理治療師,具有諮商心理學與社會工作的雙學位,從事心理諮商與治療、教學、寫作已超過三十五年,並且擔任治療師督導超過二十年,專長是協助受到童年創傷的成人,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是其中一個特長領域。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是他最暢銷的著作,在亞馬遜網站上一直名列前茅。另外著有《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與《以風暴之眼為家:一位心理治療師如何處理自己的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想多了解佩特‧沃克,請至他的網站:http://pete-walker.com。譯者介紹陳思含
陳思含是美國科羅拉多州立案心理治療師、加利福尼亞州婚姻與家庭(暨兒童)治療師,普斯諦蛻變坊創辦人,提供國際性、多元、全人、整合性的助人工作;現居台北市。
曾於美國加州郡立兒童心理門診擔任治療師,也曾在科州創辦TLC心理治療診所,並成為科州華報心理專欄作家,亦是前世新大學心理學講師。
關注各式受害者議題,並且重視多元文化。除了有治療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成功經驗外,也深入關注自戀型虐待議題,是華語文化圈中在這兩個主題方面的少數專家之一,並且在其網站上分享CPTSD與自戀型虐待系列文章。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療癒概論
第一章 CPTSD的療癒之旅
第二章 復原的各層面
第三章 改善關係
第四章 復原的進展
第二部 療癒的細節
第五章 如果我不曾被打呢?
第六章 我的創傷類型是哪一種?
第七章 療癒以創傷為基礎的關係依賴
第八章 管理情緒重現
第九章 縮小內在找碴鬼
第十章 縮小外在找碴鬼
第十一章 哀悼
第十二章 地圖:管理遺棄性的憂鬱
第十三章 以關係性的取向療癒遺棄
第十四章 原諒:從自己開始
第十五章 閱讀治療與書本聚落
第十六章 自助工具
第一部 療癒概論
第一章 CPTSD的療癒之旅
第二章 復原的各層面
第三章 改善關係
第四章 復原的進展
第二部 療癒的細節
第五章 如果我不曾被打呢?
第六章 我的創傷類型是哪一種?
第七章 療癒以創傷為基礎的關係依賴
第八章 管理情緒重現
第九章 縮小內在找碴鬼
第十章 縮小外在找碴鬼
第十一章 哀悼
第十二章 地圖:管理遺棄性的憂鬱
第十三章 以關係性的取向療癒遺棄
第十四章 原諒:從自己開始
第十五章 閱讀治療與書本聚落
第十六章 自助工具
各界推薦/推薦序
【國內名人強力推薦】
[具名推薦]
呂伯杰 盼心理諮商所所長
李崇建 作家、親子作家、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前理事長
周慕姿 心曦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周志建 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陳雅慧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
盧蘇偉 世紀領袖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作序推薦]
「兒童時期在養育過程中的關係創傷很困難,因為在受傷的經驗裡混雜著愛與依附的需求,很難像外來的創傷事件一樣,被清楚切割。受創者常常有著想要保護父母,或者需要否認受創的部分。佩特.沃克作為一個曾經受創的治療師,深刻地分享了復原的路徑可以如何前進。
這本書讓我非常感動。我相信改變可以透過連結內在與外在的力量發生。」
—吳雅雯 李政洋身心診所及開心生活診所駐診精神科醫師、英國藝術治療師與創傷諮商師
「在我的諮商工作中,有機會諮商許多經歷童年創傷的個案:肢體虐待、情緒虐待與疏忽、性侵害、自戀型父母親、或父母親有藥物酒癮問題等等。在諮商這些個案時,我也理解到提供創傷相關教育非常重要──我一直相信知識就是力量,當我們可以了解創傷如何影響人(尤其是那些童年時期不斷重複的受創事件),就能夠理解到:「這不是我有問題!」
所以,我非常興奮看到佩特.沃克這本談論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書被翻譯成中文,也很感謝陳思含心理治療師翻譯這本書,讓臺灣人可以閱讀這些創傷心理教育。」
—留佩萱 美國諮商教育博士、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
「專業書籍必然會使用大量專門術語,從大眾較熟知的霸凌、憂鬱、羞恥、自尊……到進一步的情緒重現、社交焦慮、發展停滯、正念……甚至冷僻的名詞如EMDR、inner critic、D. W. Winnicott……不小心處理就可能形成文字沙拉(word salad)堆砌,在本書中則可以看到邏輯而有系統的排列闡釋。
諮商系所的學生或實務工作者往往求知若渴地參加各類研習、督導、案例研討,或是速讀式的翻閱理論與案例,本書是基本的理論教科書之外,值得逐句逐段逐頁細細研讀、反覆內省的第二本教科等級的書。
這本書具備教科書般的準確嚴謹,所有的註釋與粗體字重點也很精采。」
—張景然博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諮輔系系主任
「這本書的問世,讓國內的一般大眾與心理專業人員都能受惠。作者除了詳加介紹CPTSD的症狀與來源,幫助我們認識在威脅來臨時4F的反應模式——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與討好(fawn)是如何保護我們度過危機,同時也帶來諸多適應不良的後遺症;同時,更從各個不同心理治療理論取向的觀點與技術,去探討如何協助CPTSD的案主邁向療癒之路。
療癒的路可能很漫長,更會崎嶇顛簸不斷,但終究有撥雲見日的一天。這本書值得專業人員及受苦中的你細細品讀,反覆鑽研。」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
「人在生活歷程中難免遇到各種事件,而對事件發生後的調適去是會影響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受虐兒童即使身體的復原,但更造成心理深遠的影響,甚至表觀基因的改變及社會適應的課題。創傷復原更是現代醫療的顯學,閱讀本書可以幫助了解自我及自我修練。對於創傷復原在不同教養文化的解讀,或在社會被重視的程度,我們需要持續的學習與進步。
—葉國偉醫師 長庚醫院兒...
[具名推薦]
呂伯杰 盼心理諮商所所長
李崇建 作家、親子作家、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前理事長
周慕姿 心曦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周志建 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陳雅慧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
盧蘇偉 世紀領袖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作序推薦]
「兒童時期在養育過程中的關係創傷很困難,因為在受傷的經驗裡混雜著愛與依附的需求,很難像外來的創傷事件一樣,被清楚切割。受創者常常有著想要保護父母,或者需要否認受創的部分。佩特.沃克作為一個曾經受創的治療師,深刻地分享了復原的路徑可以如何前進。
這本書讓我非常感動。我相信改變可以透過連結內在與外在的力量發生。」
—吳雅雯 李政洋身心診所及開心生活診所駐診精神科醫師、英國藝術治療師與創傷諮商師
「在我的諮商工作中,有機會諮商許多經歷童年創傷的個案:肢體虐待、情緒虐待與疏忽、性侵害、自戀型父母親、或父母親有藥物酒癮問題等等。在諮商這些個案時,我也理解到提供創傷相關教育非常重要──我一直相信知識就是力量,當我們可以了解創傷如何影響人(尤其是那些童年時期不斷重複的受創事件),就能夠理解到:「這不是我有問題!」
所以,我非常興奮看到佩特.沃克這本談論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書被翻譯成中文,也很感謝陳思含心理治療師翻譯這本書,讓臺灣人可以閱讀這些創傷心理教育。」
—留佩萱 美國諮商教育博士、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
「專業書籍必然會使用大量專門術語,從大眾較熟知的霸凌、憂鬱、羞恥、自尊……到進一步的情緒重現、社交焦慮、發展停滯、正念……甚至冷僻的名詞如EMDR、inner critic、D. W. Winnicott……不小心處理就可能形成文字沙拉(word salad)堆砌,在本書中則可以看到邏輯而有系統的排列闡釋。
諮商系所的學生或實務工作者往往求知若渴地參加各類研習、督導、案例研討,或是速讀式的翻閱理論與案例,本書是基本的理論教科書之外,值得逐句逐段逐頁細細研讀、反覆內省的第二本教科等級的書。
這本書具備教科書般的準確嚴謹,所有的註釋與粗體字重點也很精采。」
—張景然博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諮輔系系主任
「這本書的問世,讓國內的一般大眾與心理專業人員都能受惠。作者除了詳加介紹CPTSD的症狀與來源,幫助我們認識在威脅來臨時4F的反應模式——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與討好(fawn)是如何保護我們度過危機,同時也帶來諸多適應不良的後遺症;同時,更從各個不同心理治療理論取向的觀點與技術,去探討如何協助CPTSD的案主邁向療癒之路。
療癒的路可能很漫長,更會崎嶇顛簸不斷,但終究有撥雲見日的一天。這本書值得專業人員及受苦中的你細細品讀,反覆鑽研。」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
「人在生活歷程中難免遇到各種事件,而對事件發生後的調適去是會影響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受虐兒童即使身體的復原,但更造成心理深遠的影響,甚至表觀基因的改變及社會適應的課題。創傷復原更是現代醫療的顯學,閱讀本書可以幫助了解自我及自我修練。對於創傷復原在不同教養文化的解讀,或在社會被重視的程度,我們需要持續的學習與進步。
—葉國偉醫師 長庚醫院兒...
內容試閱
◎一場奇特的經驗之旅
四十年前,我在印度搭乘從德里開往加爾各答的火車。當時,正是我在印度為期一年心靈探索的尾聲,但這趟探索之旅失敗了,我沒有得到啟悟,我的救贖幻想只為我帶來了絕望和阿米巴痢疾。這場疾病讓我少了十三公斤,看起來就像個憔悴瘦弱的和尚。
更糟的是,閱讀華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大道之歌》而燃起的希望,完全消失殆盡。那個希望,曾在我被突然逐出家門後,支撐了我長達五年的世界之旅……
回來談那趟火車之旅。我和平民、雞、羊為伍,坐在擁擠的二等座位上,閱讀著英文版的印度報紙。報紙說,我的目的地加爾各答,到處都是逃離孟加拉水災的十萬難民,他們顯然都睡在鬧區的騎樓下。
我在深夜抵達時,果然看到一個個身軀包裹在毯子裡,肩碰著肩,並且排滿了各條街道。我住進另一位旅人介紹的旅館,一晚二十分錢。
我睡得很差,畏懼著第二天早上即將看到的景象。我要如何面對滿滿的絕望人群,尤其當我什麼都給不了之
際?要是去澳洲,我有機會賺一點錢,但我懷疑自己連去澳洲的錢都不夠。
隔天早上,我好不容易擠下樓,卻被街頭景象的轉變給嚇呆了。那些難民把毯子攤開來,當成野餐墊,每張毯子上是一個快樂的家庭。小小的攜帶式爐子上煮了餐點和茶,人們帶著驚人的生命力與熱情,開著玩笑。還有小孩……孩子們(這個畫面深刻地印在我的記憶中)在父母身上爬著,尤其是父親們充滿感情地和孩子玩起體操,而且這些父親似乎和孩子一樣喜愛這個遊戲。
我被從未經歷過的混雜情緒給淹沒了─—一種陌生的雞尾酒式的放鬆、愉悅和焦慮。直到十年後,我才理解那個焦慮:原來那是從我的潛意識裡滲透出來的羨慕。
我深深地羨慕著這個豪華的親情大餐,那是我不曾經歷或目睹的。我在成長過程中所看過的家庭喜劇(甚至是甜膩膩的那種),都無法呈現出如此真誠有感的健康連結與依附。
多年後,我成為人類學及社會服務工作的學生,明白那是怎麼一回事。我回想起在其他尚未工業化的國家,也曾見到相似的情景,只是場面沒那麼大:摩洛哥、泰國、峇里島,還有澳洲的原住民保留區。
這些回憶使我發自內心地知道,無論是在我自己的家庭,或是朋友的家庭,我從沒見過這樣的感情。多年來,我消化著這個經驗,並用它來克服對自己童年失落的否認。我展開了數十年的追尋,引領我寫下這本書,以及《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
我希望透過這本書來努力創造一張地圖,使你可以依循著去療癒來自童年缺乏愛的傷口。如果我有時重複談論「縮小找碴鬼」、「哀悼童年失落」之類的話題,那是因為我一次又一次地試圖用不同的方式,來強調它們在療癒過程中的重要性。
如果你發現自己迷路了,不知道如何回到地圖上,那些話題永遠會是幫助你重回地圖的關鍵。
——佩特.沃克
◎從別人的身上獲得療癒
重新撫育的最佳狀態是一種陰陽動態,平衡著「受他人重新撫育」和「自己重新撫育」兩者相互提升的過程。重新撫育有時候需要由他人開始,並且由他人示範,像是由治療師、支持者、和善的朋友、支持性團體,來示範如何自己重新撫育。或者,有許多倖存者是透過我的某位案主所說的「書籍社群」,直覺、自發性地接受他人的重新撫育。那些作者鼓勵他們重視自己、支持自己,使倖存者得到重新撫育。
愛麗絲是個倖存者,她的家庭對她造成了全面性的童年創傷,使她很快地學到,向他人展現脆弱是危險的、愚蠢的、不經考慮的。然而,她依然渴望得到那些被不公平剝奪的支持...
四十年前,我在印度搭乘從德里開往加爾各答的火車。當時,正是我在印度為期一年心靈探索的尾聲,但這趟探索之旅失敗了,我沒有得到啟悟,我的救贖幻想只為我帶來了絕望和阿米巴痢疾。這場疾病讓我少了十三公斤,看起來就像個憔悴瘦弱的和尚。
更糟的是,閱讀華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大道之歌》而燃起的希望,完全消失殆盡。那個希望,曾在我被突然逐出家門後,支撐了我長達五年的世界之旅……
回來談那趟火車之旅。我和平民、雞、羊為伍,坐在擁擠的二等座位上,閱讀著英文版的印度報紙。報紙說,我的目的地加爾各答,到處都是逃離孟加拉水災的十萬難民,他們顯然都睡在鬧區的騎樓下。
我在深夜抵達時,果然看到一個個身軀包裹在毯子裡,肩碰著肩,並且排滿了各條街道。我住進另一位旅人介紹的旅館,一晚二十分錢。
我睡得很差,畏懼著第二天早上即將看到的景象。我要如何面對滿滿的絕望人群,尤其當我什麼都給不了之
際?要是去澳洲,我有機會賺一點錢,但我懷疑自己連去澳洲的錢都不夠。
隔天早上,我好不容易擠下樓,卻被街頭景象的轉變給嚇呆了。那些難民把毯子攤開來,當成野餐墊,每張毯子上是一個快樂的家庭。小小的攜帶式爐子上煮了餐點和茶,人們帶著驚人的生命力與熱情,開著玩笑。還有小孩……孩子們(這個畫面深刻地印在我的記憶中)在父母身上爬著,尤其是父親們充滿感情地和孩子玩起體操,而且這些父親似乎和孩子一樣喜愛這個遊戲。
我被從未經歷過的混雜情緒給淹沒了─—一種陌生的雞尾酒式的放鬆、愉悅和焦慮。直到十年後,我才理解那個焦慮:原來那是從我的潛意識裡滲透出來的羨慕。
我深深地羨慕著這個豪華的親情大餐,那是我不曾經歷或目睹的。我在成長過程中所看過的家庭喜劇(甚至是甜膩膩的那種),都無法呈現出如此真誠有感的健康連結與依附。
多年後,我成為人類學及社會服務工作的學生,明白那是怎麼一回事。我回想起在其他尚未工業化的國家,也曾見到相似的情景,只是場面沒那麼大:摩洛哥、泰國、峇里島,還有澳洲的原住民保留區。
這些回憶使我發自內心地知道,無論是在我自己的家庭,或是朋友的家庭,我從沒見過這樣的感情。多年來,我消化著這個經驗,並用它來克服對自己童年失落的否認。我展開了數十年的追尋,引領我寫下這本書,以及《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
我希望透過這本書來努力創造一張地圖,使你可以依循著去療癒來自童年缺乏愛的傷口。如果我有時重複談論「縮小找碴鬼」、「哀悼童年失落」之類的話題,那是因為我一次又一次地試圖用不同的方式,來強調它們在療癒過程中的重要性。
如果你發現自己迷路了,不知道如何回到地圖上,那些話題永遠會是幫助你重回地圖的關鍵。
——佩特.沃克
◎從別人的身上獲得療癒
重新撫育的最佳狀態是一種陰陽動態,平衡著「受他人重新撫育」和「自己重新撫育」兩者相互提升的過程。重新撫育有時候需要由他人開始,並且由他人示範,像是由治療師、支持者、和善的朋友、支持性團體,來示範如何自己重新撫育。或者,有許多倖存者是透過我的某位案主所說的「書籍社群」,直覺、自發性地接受他人的重新撫育。那些作者鼓勵他們重視自己、支持自己,使倖存者得到重新撫育。
愛麗絲是個倖存者,她的家庭對她造成了全面性的童年創傷,使她很快地學到,向他人展現脆弱是危險的、愚蠢的、不經考慮的。然而,她依然渴望得到那些被不公平剝奪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