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和尚丈夫的心靈課:追隨內在之聲,藉由靜心內觀,面對生命的意外與禁忌之愛,超越最崎嶇的靈性隘口,得到真正的平靜與喜悅 | 拾書所

我與和尚丈夫的心靈課:追隨內在之聲,藉由靜心內觀,面對生命的意外與禁忌之愛,超越最崎嶇的靈性隘口,得到真正的平靜與喜悅

$ 221 元 原價 280

內容簡介


追隨內在之聲,藉由靜心內觀,面對生命的意外與禁忌之愛,

超越最崎嶇的靈性隘口,得到真正的平靜與喜悅

越界的愛,是性靈最深處的試探

不是所有《刺鳥》的愛情,都以悲傷落幕





一位棕髮碧眼的美女教師,憑著無意間感受到的內在之聲,突然對陌生國度──韓國──有一種無以名狀的渴望,然後在二十五歲時,從美國飛越半個地球到達夢中那個充滿魔力的異鄉。當腳步實際踩踏在浦項機場時,她對異國情調的想像瞬間粉碎……半年後,她在語言中心遇見一位韓國和尚,內在之聲再次蹦出:「這個人將是我的丈夫。」美國女子與韓國和尚的相遇,究竟是對/錯的時間、對/錯的人呢?



這是一門十堂的心靈成長課。



然而,攤開本書後,您將讀到一對情人縱使承受龐大的外界輿論與世俗壓力,仍努力追隨自己內在之聲,譜出一段相知相守的愛情故事。愛情,總是在不經意的瞬間點燃、引爆,無論眼前的人是哪一種身分或地位。



《我與和尚丈夫的靈修課》的作者是英語教師。她到處旅行的同時,也會定居在當地教導英語。當她來到韓國時,認識了一位和尚學生。她教他英文,而他利用閒暇時間帶她走進靈修教室,教導她學習佛教精義。這兩個人起初的互動很單純,卻在某一天的靈修課程中,作者突然聽到內在之聲發出:「眼前的他(和尚)是我的真命天子。」這個閃過腦袋的想法彷如邪念,她暗自搖頭反駁自己,直呼:「不可能!」沒想到相處的時日越來越多,她對和尚的情感日漸滋長,彼此之間產生了一種男與女之間無法閃躲的化學變化。



美國女子與和尚情人的愛情在內在激情與外在世俗之間劇烈拉扯,讓她痛苦難過的同時,又失去快樂與樂觀,最終,她選擇傾聽內在之聲,順從自己的心意去維護與經營這段感情,就像時下一般情侶談戀愛一樣,徹底拋開世俗與成見,重拾原有的幸福與自在。而這一門「傾聽內在之聲」的課,正是她從和尚丈夫(他們後來結婚了)身上學習到的。



在這本書中,作者大膽剖析自己的內在情感,同時列舉出她從和尚丈夫身上學習到的十堂心靈成長課程:



第一課:放下期待

第二課:沒有一件事是無意義的巧合

第三課:相信你的內在之聲

第四課:寶藏在旅程中的每一片刻

第五課:要共同快樂,首先學會單獨快樂

第六課:知道何時該放手

第七課:向未知臣服

第八課:你不只是所扮演的角色

第九課:受苦是通往自由的跳板

第十課:尊重你的過去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凱薩琳.詹金斯(Katherine Jenkins)

是受歡迎的部落格「我與和尚丈夫的心靈課」版主。書寫從佛學結合日常生活體驗所得到的啟示,饒富寓意、發人深省,主題遍及愛戀、恐懼、瑜珈、冥想、耐心、因循、寫作、平靜、快樂、挫折等,部落格人氣已超過十二萬。她同時是《女人世界線上雜誌》(Woman’s World Online Magazine)的資深撰述,並創立「Writers Rising」部落格,目前已招募二十位專欄作者。

凱薩琳一九九六年在南韓認識李晟允(Seong Yoon Lee,當時是出家僧),同一年,轉往尼泊爾參加為期十天的靜心課程,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至今仍力行內觀冥想(Vipassana meditation)。

作者在南韓旅居八年,二○○六年與丈夫移居美國華盛頓州,現居西雅圖。李晟允在當地是廣受歡迎的瑜珈老師及靈修講師,而她則在愛德蒙社區大學(Edmond Community College)教授外籍人士英文課。當沒有寫作與授課時,她喜歡健行、旅行、靜心,以及在「允的瑜珈福佑學校」裡練習瑜珈。

部落格:www.lessonsfromthemonkimarried.blogspot.tw/
臉書粉絲頁:www.facebook.com/pages/Lessons-from-the-Monk-I-Married/101422743240967?ref=ts&fref=ts
譯者介紹


 



沈文玉



美國西北大學大眾傳播廣播電視電影系碩士,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北一女中畢業,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商業法文高級班證書,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口語...

目錄


第一課:放下期待

第二課:沒有一件事是無意義的巧合

第三課:相信你的內在之聲

第四課:寶藏在旅程中的每一片刻

第五課:要共同快樂,首先學會單獨快樂

第六課:知道何時該放手

第七課:向未知臣服

第八課:你不只是所扮演的角色

第九課:受苦是通往自由的跳板

第十課:尊重你的過去


自序/導讀


推薦序



找尋生命裡的就此




猶記得尚未拿到書稿之前,總編輯豐雯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是關於一位美國女子與和尚之間的情感……



在這通電話之後,我有種迫不及待地想趕快看到書的感覺,連著兩天都在等待這個好似神祕禮物的包裹出現。內心有個聲音,彷彿有個預見,是關於書與我之間,將牽引出更深層的生命揭示。



就在簽收郵件後,我在電梯裡欣喜若狂地拆開了它,從譯者的導讀開始,完全浸淫在一種熟悉的探索回想之中。突然發現:我竟然專注著閱讀而忘記按下電梯到達的樓層了。



於是,從閱讀書稿的當下開始,我的世界也一起經歷了作者與和尚丈夫的十堂心靈課。



首先,我以為剛結束完繁重的課業,可以趁著寒假的大休息,悠閒地享受本書。若可以的話,在咖啡與書中每一堂課後,寫下自己的心得與感悟;畢竟本書確實值得為它細細品味與沉澱……



誠如第一課〈放下期待〉,我似乎連最基本的「閱讀的氛圍與方式」都有著計畫性的期待。當然,就在我一直想要閱讀本書,卻同時發現好多事情都得在過年前完成,我知道自己必須要將書稿全天候帶著,以便利用所有事件的空檔、通勤時間,甚至在飛往香港陪伴友人,以及農曆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時刻,這本書能夠滿足我真心想要「好好享受它」的渴望了。



即使後來閱讀本書完全不如我所期待的方式,但那一定符合每個真實當下的生命形式。



然後,我本以為是「看著」一本訴說別人故事的書,一位美國女子與一位韓國和尚相愛的過程與特殊的際遇而已,就像看一部很特別的愛情電影一樣,知道自己可能會很感動,但那畢竟不是自己的故事,我能想見得到自己在閱讀後大概的感覺程度會到達哪裡。我不經意地預設了幾許立場,這也是我一直想要打破自己設限的頑強慣性。



但從第二課〈沒有一件事是無意義的巧合〉往下細讀,簡直重重地襲擊我多年來的「所知障」,原來在精進求道與靈性成長的過程裡,大量閱讀與學習,不知不覺中讓某些重要而純粹的感知痲痺了,而那卻是我「最初的燃點」。



那是我曾經重重地質疑過生命,卻始終找不到答案的渾沌期;也是曾經對自己立誓,發了瘋都得要找到真理的黑暗期;更是曾經愛過、恨過、怨過的無助期。我曾經愛上一個不該愛、愛了會有道德拉扯的痛苦,雖然他不是和尚,卻也有他對於家庭道德的信仰和背叛的艱辛過程。



好幾次,我在閱讀中不能自己,直到淚眼中透徹地看見自己,這不只是作者親身的故事,而是你我都會在閱讀中照見到一路走來的真實自己。



閱讀期間,我最要好的女性朋友向我發出了痛苦的求救訊號,她與深愛的已婚男人糾葛了許久,男人突然在臉書發表一篇愛老婆的宣言,讓她感到被遺棄與極大的羞辱,於是崩潰了。



我多麼希望能趕緊讓她看到這本書啊!



在愛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課題,但人生真的沒有穿越不了的難題,只有不知道何時該放手的怨懟與苦情。作者與和尚多年的愛情糾葛,在分分合合之間,走過其中甘苦的人會否像作者一樣回頭看見自己,才發現原來放手的人生可以更寬闊;當然,修得正果得以結縭總是讓人萬分欽羨,而人生是否皆以「得到」來證悟圓滿?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