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經 | 拾書所

解深密經

$ 191 元 原價 290

內容簡介

《解深密經》是唯識宗的六部經典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經典。

許多唯識學重要理論,如諸法唯識、一切種子心識、三性三無性、三時判教,及瑜伽禪觀等都淵源於此,是學習唯識宗的必讀經典。漢譯有四個版本,其中最為完善的本子是唐朝玄奘大師的譯本。

《解深密經》解釋大乘境、行、果的深義,一共八品:第一《序品》是序分,講述以如來為主,具足十三種功得的諸大聲聞眾及具足十大功得的諸菩薩眾參加解深密會。第二《勝義諦相》以下七品是正宗分。其中初四品明所觀境,次二品辨能觀行,後一品顯所得果。《勝義諦相品》、《心意識相品》、《一切法相品》,及《無自性相品》分別闡明遍在一切法中平等一味之諸法實相、八識的體相,以及遍計所執、依他起、圓成實三種性相和三種無自性境。其中三性三無性思想是唯識宗的核心理論。《分別瑜伽品》說明修瑜伽行中止觀的義相,顯示唯識止觀的妙行,證明諸法乃唯識所變。《地波羅蜜多品》則敘說菩薩道的過程,解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智慧(般若)六波羅蜜。《如來成所作事品》則敘說如來法身及化身的圓滿功德。

由於《解深密經》正宗七品的全文為《瑜伽師地論》整篇引用,《成唯識論》也一再引用此經,顯示《解深密經》受瑜伽行派之推崇。此外,《解深密經》對大乘禪觀的奧義進行系統化、細緻的分析,也是要深入禪觀者重要的經典依據。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趙錠華

哲學博士,畢業於中國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先後師從賴永海教授、王月清教授,主要從事中國佛學研究,獨立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專案。現為中國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後研究人員。

目錄

前言

卷一
序品第一
勝義諦相品第二
心意識相品第三

卷二
一切法相品第四
無自性相品第五 

卷三
分別瑜伽品第六

卷四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

卷五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附錄
延伸閱讀書目

內容試閱

勝義諦相品第二
勝義諦相,勝義與世俗相對,勝指勝智,義指義境。以真如理為勝智的境義稱為「勝義」。諦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不捨離於所說義之義,諦在這裡與語言有關,另一方面是觀察以上所說義到究竟清淨義稱為「諦」,這裡含有清淨真如的意思。相是體相、相狀的意思。本品即是講勝義諦的真如有離言等五種自體相狀。本品與後面三品共同組成「境、行、果」中的所觀「境」。所觀境就是指佛教行者所觀照的物件,這裡有「世俗境」和「勝義境」之分(後面四、五兩品分為有性境和無性境)。大乘佛教中所觀「境」面對的是一切法,一切法包括了有為法和無為法,本品開始就分析了一切法,指出一切法中的有為法和無為法都是假名安立的,一切法的本質是無二,即非有為非無為。這就是「勝義諦境」所討論的問題。但是要怎樣來表示「勝義諦」呢?本品認為勝義諦相超過了我們一切的意識尋思境界,其無相所行,不可言說,絕諸表示,不是通過諍論來獲得的,是聖者的內證境界。「勝義諦相」奧義微細甚深,其與一切行相的關係,既不是相同也非不同,超過或「一」(相同)或「異」(不同)的行相境界,此中的偈頌說明:要真正了知「勝義諦相」的奧義,獲得解脫,須要勤修止觀。這也就是第六品所說的。本品還說「勝義諦相」於一切處中是同一味相。於如在蘊處所獲得的勝義諦相和於其他處如「緣起」、「食」、「四諦」、「三十七道品」等處所獲得的「勝義諦相」是相同的。

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摩訶薩言1:「最勝子!言一切法無二2。一切法無二者,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二?」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謂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一切法者,略有二種:所謂有為、無為3。是中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4。」
如理請問菩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如何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謂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言有為者,乃是本師假施設句5。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6,若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有為。善男子!言無為者,亦墮言辭,設離有為無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正等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相謂之有為。
「善男子!言無為者,亦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無為。善男子!言有為者,亦墮言辭,設離無為有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正等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相謂之無為。」
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摩訶薩言:「最勝子!如何此事彼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正等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相,或謂有為、或謂無為?」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謂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如善幻師或彼弟子住四衢道7,積集草葉、木、瓦礫等現作種種幻化事業8,所謂象身、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穀庫藏等身9。若諸眾生愚癡頑鈍惡慧種類10,無所知曉11,於草葉木瓦礫等上諸幻化事,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見者,實有象身,實有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穀庫藏等身,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餘...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