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界,普賢行 | 拾書所

入法界,普賢行

$ 238 元 原價 280

內容簡介

這一會〈普賢行品〉是二○一四年元月中旬,海雲和上在大華嚴寺台北中和道場所講。

〈普賢行品〉是所謂「六位行法」的部分。海雲法師在本書中首先釐清一般人混淆的「學佛」與「修行」的差別。前者都還在建立佛知見,累積資糧道而已,稱為「佛陀的正法」階段,而「修行」則是直接進入怎麼破無明、斷煩惱、轉識成智的實修階段,乃屬「佛陀心法」的部分。〈普賢行品〉這一品經更已進入修行的後半段,已經是一生補處、最後在菩提樹下即將要證成佛果位的狀態,位次極高。

這品經的結構特色就是將《華嚴經》系統裡的「六位行法」,透過六段經文濃縮而成「總說」。這六位行法前面的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乃是法身大士的修法。換言之,從三賢位開始就入法界了。第四個是登地位,亦即十聖位、十地位;然後從初地到十地,這叫「十種普入可以得入」,是一個成就的境界;第五個是可以「安住十種勝妙心」,屬等覺位;最後「得十種佛法善巧智」乃是妙覺位。

要具備法身大士的條件,就應該先具備「於諸眾生起平等心,於諸境界無驕憍慢心,於諸如來修真供養」的條件,而濃縮下來其實就是〈普賢行品〉裡總結的這句話:「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這種菩薩不計較、不起瞋心的生命狀態,其實就是入法界的生命狀態。而入法界有一個根本而首要的工作,就是「發普賢心,行普賢行」,其所展現的生命精神是極為雄壯豪放的。

你發的普賢心、普賢智、普賢慧、普賢行、普賢願、普賢身、普賢業、普賢道……等種種「普賢」,都窮盡了形而上本體界,窮盡宇宙……,盡虛空遍法界!到了〈普賢行品〉這裡,生命都是恆動的、向上的、無盡超越的,而且非常的光明燦爛。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編輯說明(代序)
華嚴,登峰造極的人類思想!(「海雲繼夢解華嚴」叢書總序)

壹 於諸菩薩不起瞋心
「於一切境心無憍慢,於諸眾生生平等心,於諸如來修真供養」,這三個條件在〈普賢行品〉裡就由普賢菩薩濃縮成了一句話:「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意思是說,我沒有見過任何一法比對其他菩薩起瞋心還更嚴重的大罪過。

貳 沒辦法發起菩提心是最大的障礙
瞋心的心態有百萬種,那就產生百萬種障礙。大致來說,首先最重要的是沒辦法發起菩提心,這是最大的障礙,所以經文首先舉出「不見菩提障」。……初學佛的時候是要先做到「我們紅塵社會的人生必須活得快樂、活得幸福」。一個人如果活得不快樂不幸福,心裡便會有恐慌,因而也無法發起菩提心。

參 〈普賢行品〉是圓融道最高的地方
〈普賢行品〉是「圓融道」最高的地方。「圓融道」其實從修行的技術面來講,只有兩個要件,第一是淨化,淨化不是我們意識形態那種形同「虐待」的吃得少或動輒得咎什麼都不能做。……另一個就是臣服――絕對的服從――在圓融道裡比在解脫道裡來得更重要。

肆 六位行法
從勤修十種法開始(十住,下賢位),可以具足十種清淨(十行,中賢位),具足十種廣大智(十迴向,上賢位),到這裡是三賢位;然後就到登地位。登地就是十聖位、十地位;初地到十地,這叫「十種普入可以得入」,是一個成就的境界。那麼,第五個是可以「安住十種勝妙心」,這是等覺位。最後「得十種佛法善巧智」,這是妙覺位。這六個段落如此劃分,那應該怎麼去具足呢?

伍 精密度與精緻化
我們生活得太粗糙了,所以「精密度」很重要。……精緻化既是人品,也是定位。會在某一部分精緻化的人,也一定懂得尊重別人,這樣的精緻化就叫「文化素養」,沒有文化素養的人其實也很難修行,因為修行本身就是非常精緻的。

陸 清淨這兩個字什麼意思啊?
古代的「清淨」跟我們現在所講的不一樣。……「清淨」講的是「徹底」。「修一切諸佛法清淨」,是修一切諸佛法要徹底啊!……真修行,一定要弄清楚解脫的法就一定解脫的法,能夠「徹底通達」,才叫清淨。

柒 佛法善巧智
這「方便信解力」是菩提燈翻譯的,我們這裡叫作「善巧智」,其實就是「運用」。「巧」是什麼意思?就是隨機應變;善巧就是善於隨機應變。「善巧智」是變化運用沒有錯,但變化運用有上升的,也有墮落的。佛法是人生覺悟的方法,把「佛法」和「善巧智」堆在一起,就是指那個變化要能提升生命的品質。

捌 這就是真理!
這「湧動」和「雨天華」這兩項存在,其實是證明:「這就是真理!」經文的敘述只要一出現這兩種狀況,就是指「放諸四海皆準」,是表述「此乃真理」的意思。你只要對它去進行一種我們凡夫所謂的「思考」就好,那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hellip...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