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 拾書所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 284 元 原價 360

內容簡介

◆《TIME》與《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科學證明他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以禪修克服恐慌症的科學解答
◆藏傳佛教史上最年輕閉關上師的禪修經驗與方法



本書是當代禪修大師詠給‧明就仁波切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大腦造像與行為科學實驗室合作,透過大量的科學實驗研究數據證明,心的禪定功夫?為什麼?與?如何?對大腦神經元活動產生變化。

九歲就接觸到生物學、心理學、化學和物理學的詠給‧明就仁波切,同時接受了現代科學和佛法的養成,不僅精通藏傳佛教傳統的實修訓練與哲學訓練,對於以客觀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的現代科學方法也毫不陌生;明就仁波切以科學觀點學習到自己大腦裡發生了什麼轉變,讓他從一個驚惶失措的孩子,轉而成為在全球到處旅行,且能夠從容不迫,毫不恐懼地坐在幾百個人面前闡述佛法精要的人,更讓他成為一位隨喜自在,幽默而笑口常開的禪修大師。

詠給‧明就仁波切以自身為試驗,結合佛法心要與科學原理,以最尖端的實驗研究成果證明,恐懼、不安、迷惑等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訊息交流,可以透過心的禪定修持加以轉化;禪定的心,不僅是走出苦痛、絕望迷宮的指引,更是面對生活難題、享受快樂人生的鎖鑰!

在本書中,幽默的明就仁波切以說故事的方式,將深奧抽象的佛教名相與科學術語,用簡單卻清晰、淺顯但豐富的文字和比喻完整表達,更將禪修的初始與進程狀態,用自己切身的經驗描述分享。即使非佛教徒,即使是從未接觸過佛法相關書籍的讀者,也能深切領會這位?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所要傳達介紹給社會大眾,追求快樂的根本之道。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gyur Rinpoche)
1976年生於尼泊爾努布理的詠給明就仁波切,父親是廿世紀禪修大師祖古烏金仁波切。十六世大寶法王認證他為第六世詠給明就多傑的轉世,賜名為?噶瑪鳩美殿津秋及多傑?,頂果欽哲仁波切則認證他為噶舉派龍千耶謝多傑仁波切的轉世,也就是兩位上師的同一轉世。
詠給明就仁波切是藏傳佛教新生起的一顆晨星,也是公認的禪修大師;不僅精通藏傳佛教傳統的實修訓練與哲學訓練,對現代文化議題與細節也極為熟悉。至今已在全球巡迴講學近十年,並廣泛與各階層人士實際接觸並交談,包括國際知名的科學家、搖滾歌手、電影明星,以及所有想要超越與生俱來的痛苦,而獲得恆常喜樂的人。
聰敏、機靈的仁波切常以真誠又幽默的方式,描述自己所親身經歷的困境,深受全球無數佛教與非佛教學生喜愛。
譯者介紹
執筆者

艾瑞克‧史旺森(Eric Swanson)

畢業於耶魯大學及茱利亞學校,從1995年開始學習佛法。著作包括《蓮花說了什麼?》(What the Lotus Said),內容描述他到游牧民族聚集的西藏鄉村,參與學校和醫院建設的義工團隊之旅;他也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歷史《噶瑪巴,神聖的預言書》一書的執筆者。

中譯者

江翰雯

1971年出生,接受根本上師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親自訓練法會中英文口譯及佛法筆譯多年,是馬爾巴翻譯學院台灣翻譯小組的成員,亦曾完成文化大學教廣部的逐步口譯課程,多年從事英文教學。目前在尼泊爾噶瑪列些林佛學院就讀,學習藏文翻譯,亦是虔心憶念遙呼之歌噶瑪巴千諾專輯製作人,另譯有《全然接受這樣的我》(橡樹林出版)等。

德噶(Tergar)翻譯小組

目錄

導讀--艾瑞克‧史旺森

第一部 根-理論基礎
1.旅程的起點
2.內在的交響樂
3.超越心,超越腦
4.超越實相的實相
5.感知相對性
6.天賦明性
7.悲心︰善者生存
8.我們為何不快樂?

第二部︰道-修持的方法
9.找到平衡點
10.第一步︰單純地安住
11.第二步︰安住在對境上
12.面對念頭與情緒
13.慈悲
14.修持的方法、時間與地點

第三部︰果-成果
15.問題與可能性
16.內部作業
17.快樂的生物學
18.向前邁進

名辭解釋
致謝辭

自序/導讀

我所認識的明就仁波切
文/陳履安(前監察院院長)


這是一本吸引人的書。為什麼呢?

因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是明就仁波切親身的成長經驗、禪修經驗,以及學習科學的經驗,而且他將?揭開快樂的秘密與科學?這個非常嚴肅且深奧的議題,用非常親切、幽默、輕鬆的講故事方式,讓我們自然而然地讀進去了。

請注意,本書作者是笑口常開的明就仁波切,他不僅擁有古老的智慧與靈魂,更擁有年輕、幽默的心靈,他將傳承千年的藏傳佛法與修持以現代科學為佐證,不僅為佛法注入新解,也未徬徨無助的現代人找到一條快樂的生活之道。快樂無須外求,真正的快樂鎖鑰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而這也就是明就仁波切在這本書中所要告訴我們的快樂秘密。

明就仁波切十二歲正式陞座,十三歲開始閉關禪修,十七歲成為閉關中心的上師,十九歲正式進佛學院,廿三歲出家的明就仁波切是一位當代禪修大師。我所認識的明就仁波切,不僅是一位禪修導師,他的整個生活態度,對人、對事的態度,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教導、一種學習。

明就仁波切過去十年來,周遊世界各地講學,走過二十幾個國家。不管到什麼地方,他不只是把自己禪修的過程與經驗說給大家聽,他更會以一種喜悅、開放的心,融入所在的任何環境,平易近人地聽人傾訴,所以他也非常瞭解各行各業的人的語言、內心的痛苦,是非常融入當代社會的一位禪師。

他也一直不斷在學習。當他在美國禪堂,透過中文翻譯給我們這些來自台灣的信眾指導時,中文翻譯所用的字詞,他都會用藏文字核對一下,然後笑笑地問說,你剛才講的?煩惱?,是不是就是什麼字?也就是說,當別人在翻譯的時候,他也在聆聽、在學習。所以當他講完課的時候,他也學會了很多中文字。除此之外,我知道他也會帶著他的喇嘛弟子,穿著便服去補習英文和法文。

講課之餘,他也積極參與美國著名大學的科學實驗室所做,關於禪修對人腦活動影響的實驗。因為父親烏金仁波切的關係,他從小就認識許多西方科學家,對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等西方現代科學充滿好奇,而這些科學家也都樂於指導他,讓他成為一位科學知識非常豐富的仁波切。而他在跟許多大科學家對談的過程中,也會不斷發問,並提出許多佛法與科學雙向交流的具體建議。

二○○六冬天,他在紐約舉辦了一次禪修課程,來自世界各地許多一流的科學家、搖滾樂手、知名大電影明星都參加了。期間,他也讓這些來自各個領域的傑出人士彼此分享專業心得,不但創造了一種讓所有參與禪修課程的人充滿歡喜交流的感覺,他自己也在一旁好奇地發問各式各樣的問題。

他就是這麼一位從未停止過學習的仁波切。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是明就仁波切的親身學習經驗。我想有幾種人特別會歡喜看這本書--第一種是追求知識的人,也就是對科學、哲學、文學、藝術、生命……等充滿無限好奇,而且以各種方式追求知識的人;第二種是不快樂的人,因為看到外在世界這麼混亂,自己卻無可奈何而一片茫然的人;第三種是已經開始在學習佛法的人,但有些人,卻把佛教當成一門宗教或學術在學習,因而不知道佛法真正的道理在哪裡。

此外,我相信這本書對自己在修禪和禪修老師都會有助益。

你不需要是佛教徒,你甚至可能從未接觸過佛教經典,但你不必擔心,明就仁波切將一般人印象中佛教深奧的概念、抽象難懂的佛法詞彙,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

最重要的是,明就仁波切在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如何讓自己快樂的方法--他不是說教,也不是在傳教,而是以他自己痛苦的成長經驗,以及親身參與科學實...

各界推薦/推薦序

大寶法王
李連杰
丹尼‧爾高曼(EQ作者,現代心智大師)
陳履安(前監察院院長)
海濤法師 誠摯推薦

內容試閱

我就這樣克服了我的恐慌症



三天之後,我走出自己的房間,

繼續專心禪修兩個星期之後,我總算克服了自幼如影隨形的恐懼和焦慮,

從此以後,我的恐慌症再也沒有發作過……



我想坦白告訴大家一件事。打從童年開始,恐懼感和焦慮感就不斷困擾著我;每當身處陌生人群之中,我就會心跳加速,冷汗直流。焦慮感與我形影不離。


大約六歲時,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開始爬上村落附近的山巔,探索歷代佛法修行者終生禪修的各個山洞。有時我會爬進山洞,假裝自己在禪修,心裡不斷持誦「唵嘛尼唄美吽」。雖然當時我並不瞭解自己在做什麼,但我開始感受到一股平靜感悄悄潛入心中。


往後三年,我就經常在山洞中靜坐,試圖搞清楚到底要如何禪修。但是,焦慮感仍然持續增強,到最後演變成可能是西方醫學所說的恐慌症。有一陣子,祖父會隨意地給我一些簡單的教導。後來我終於鼓起勇氣,請母親代我向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請求,讓我正式跟隨他學習。父親答應了,於是在接下來三年之中,他教導我各種不同的禪修方法。


一開始,我努力試著依照父親所教導的方法安住自心,但我的心就是無法安住。

雖然我開始有一些短暫的平靜體驗,但恐懼和憂慮卻依然如鬼魅般糾纏著我,尤其是在每隔幾個月就會被送到印度的智慧林寺院,和一群陌生同學一起跟隨新老師學習,然後再被送回尼泊爾,繼續向父親學習的那段期間。


閉關第一年是我生命中最悽慘的狀況之一,所有我曾經歷過的焦慮症狀,如身體緊繃、喉頭緊縮、眩暈,以及團體共修時特別強烈的陣陣恐慌感,全面襲來。按照西方的說法,我得精神崩潰症了。


連續三天,我待在自己房間裡,運用許多父親所教導我技巧禪修。逐漸地,我開始認識到困擾我多年的那些念頭和情緒其實是脆弱且剎那即逝,也認識到執著於小問題會如何把小問題變成大問題;我開始「直接」認識到,念頭和情緒並不像表相上看起來那樣具體或真實。一旦我不再相信它們告訴我的故事之後,我開始見到背後的「作者」——無限廣闊、無垠開闊的覺性,也就是心的本性。


這種安好的感覺不受內外經驗的變化影響,是瞭解佛教徒所說的「快樂」的最明確方式之一。


三天之後,我走出自己的房間,重新加入團體共修。繼續專心禪修兩個星期之後,我總算克服了自幼如影隨形的焦慮感,並且透過直接體驗,領悟了上師所教導的真理。從此以後,我的恐慌症再也沒有發作過。



快樂的生物學秘密


就痛苦或快樂的體驗而言,認識神經元活動似乎無甚緊要,但其中有幾個細節卻相當重要。因為神經元彼此聯繫時,會產生某種類似老朋友之間的連結;它們會養成彼此來回傳達同類訊息的習慣,就好像老朋友會強化彼此對人、事或經驗的判斷一樣。這樣的連結就是所謂「心的習氣」的生物基礎,類似我們對某類型的人、事物或地方的自動或直接反應。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假設我小時候曾被狗嚇到,我腦中就會產生一組神經元連結,一方面反應恐懼感的生理感受,另一方面則反應「狗好可怕」的觀念。

下次我再看到狗的時候,同一組神經元就會開始交談,提醒我「狗好可怕」。


但是,假設有一天我到一位有養狗的朋友家拜訪。一開始敲門時聽到狗在狂吠,接著看到牠衝出來在我身上聞來聞去,我可能會感到非常害怕。但過了一會兒之後,這隻狗習慣了我的存在,於是跑來坐在我腳邊或腿上,甚至還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