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 拾書所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 277 元 原價 350

內容簡介

「憤怒」就是人類的不幸本身,不發怒將能帶來奇蹟

人生很短,沒有必要痛苦和煩惱
只要心境改變,就可以過得幸福快樂
讓佛陀教你為情緒解套、遠離失控人生的的智慧!

憤怒對生命有害?
發怒就是放棄當人類?
憤怒的人生沒有喜悅?
覺得蟑螂噁心是自己的問題?
生氣是因為覺得自己才是對的?

憤怒是內心突然出現的一種情緒,大致可分為兩種:
●因為對現在的自己不滿意而生氣
●因為願望沒有實現而生氣

你之所以生氣,是因為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是因為自己任意判斷各種狀況,才會生氣
生氣很簡單,但一直在發怒的人生既黑暗且痛苦,因為憤怒一出現,喜悅就消失,所以憤怒是幸福的仇敵、是劇毒,發怒只會傷害自己
生氣的人就像吃壞了肚子而嘔吐一樣,一言一行都是在排出累積的毒素

生而為人,就該追求真正的幸福,可是憤怒一出現,幸福、快樂就會消失無蹤
但是只要了解到每個人衡量情緒的標準都不一樣,就像我們看起來噁心的蟑螂對雞來說卻是美味的佳餚;對日本人來說是美食的生魚片,對非洲人來說卻可能是道殘酷的飲食
能夠理解這點,就能掌握憤怒的機制,漸漸地變得不會再生氣

該如何控制憤怒,減少發脾氣的機率?
●懂得換位思考
●知道「自己其實也有很多錯誤」
●了解世間一切不會是完美的
●放下對追求成果的執著,努力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好
●試著接受現實,學著認輸
●別去做無聊的妄想
●放下我執,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丟掉「我很了不起」的想法
●發現自己內心的「憤怒」,學會觀察憤怒
●不堅持「人生的意義」

最實用的憤怒應對說明書,讓你遇事能平心靜氣、不再煩躁!
改變自己,就能幸福生活,就能擁有希望與光明~~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蘇曼那沙拉(Alubomulle Sumanasara)

斯里蘭卡上座部佛教長老。1945年出生於斯里蘭卡,13歲出家。曾於國立開拉尼亞大學教授佛教哲學。1980年以公費留學生身份赴日,於駒澤大學攻讀博士,研究道元禪師思想。
現於宗教法人日本上座部佛教協會傳授初期佛教與暝想,講述佛陀的基礎佛偈。擔任東京朝日文化中心講師,並參與NHK電視台「心時代」節目。著有《讓心靈瞬間輕鬆的佛陀暝想》《佛陀教你捨棄執著》《人死後會怎麼樣》《不忍耐的生活》《向佛陀學真正的禪語》《從52個心所解讀佛教心理學入門》(以上皆為暫譯)等多本書籍。譯者介紹劉淳

兼職日文譯者。東吳大學日文系、東海大學日文所畢業。曾旅居北海道及京都,喜愛日本四季分明的美。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目錄

前言

第一章「憤怒」是什麼?

沒有人了解「憤怒」

每個人都「想發怒」

人是依賴「憤怒」與「愛」而活
「憤怒」一旦出現,「喜悅」就會消失
「陰沉的情緒」(dosa)變強,就會轉化成「憤怒」(vera)
世界上破壞的原因都來自「憤怒」
佛教不會把情緒擬人化
「覺得蟑螂很噁心」是你的問題
對雞來說,蟑螂可是美味佳餚
每個人衡量情緒的尺都不一樣
生魚片是美味還是殘酷?
改變自己,就能幸福生活

因為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才會發怒
人類的真心話是「我才是唯一正確的人」
知道「自己其實有很多錯誤」就不會發怒

言語並不正確
即使待人溫柔,還是會被討厭
就算努力了,也不要追求成果

發怒的人是這樣想的
被責罵所以發怒
被欺負所以發怒
被擊敗所以發怒
被偷竊所以發怒

回想令人不悅的事,會讓你更加不幸
無聊的妄想會製造怒氣
自我會使你產生妄想
自我→無知→汙穢→憤怒
發怒的習慣很難改掉

第二章憤怒會破壞幸福

拒絕的能量增強之後

真的沒辦法應對發怒嗎?
「憤怒的人生」沒有喜悅
沒有喜悅,人無法存活

憤怒對我們的生命有害
世上沒有「正確的憤怒」
「可以殺人」這句話是不成立的
無限原諒,無限寬恕

憤怒是將自己燃燒殆盡的「火焰」
「憤怒」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身體
生病很快就會痊癒的人與一直無法康復的人
發怒的人是幸福小偷

憤怒會立刻傳染
支配者是非常危險的人種
在打倒對方之前,自己就會崩潰

真理是「愈是發怒的人愈笨」
一直發怒,你就會化身為「憤怒」
發怒的人連動物也不如

第三章不發怒的人

忽視是最強烈的懲罰

真正的「忽視」很難做到

讓佛陀困擾的馭馬者
佛陀給予的懲罰「brahma daṇḍa」

自己不反省,就沒有意義
要讓對方了解他做了「壞事」
突然被人打了一拳,你會怎麼反應?
愈偉大的人愈謙虛 
「面子」是醜陋的
愛因斯坦的謙虛

如果發怒了,就不要生氣
像蛻皮一樣丟掉「憤怒」
只有不發怒的人才是贏家
要像一座壞掉的鐘

不發怒時,每個人都很體面
不論對方為什麼罵你,都不要生氣
培養處事不驚的態度

第四章平復怒氣的方法

發現自己內心的「憤怒」

「壓抑」和「忍耐」憤怒是不對的
觀察到憤怒的瞬間,憤怒就消失了
...

內容試閱

「覺得蟑螂很噁心」是你的問題
用佛教的方式分析憤怒這種情緒產生的過程時會是如下這樣的。
我們睜眼觀看,看到一朵漂亮的玫瑰花。
當我們看到它,會產生「是花,好漂亮」的快樂情緒,這就是愛。
接著閉上雙眼。再次睜開眼睛時,發現花上有一隻很大的蟑螂。
這個瞬間,我們心中會產生「好討厭,好噁心」的情緒,這就是憤怒。
在這種狀況下,會產生「厭惡」的情緒到底是誰的責任?
這時,我們必須決定,到底「我之所以會生氣,都是這隻臭蟑螂的錯,蟑螂才是始作俑者」,還是「都是我的問題」。必須解決這個問看到花時,我們因為「它很美,很想一直看下去,所以很想要它」而接受這個對象。在我們心中,認定一個對象「很好,我想要,很漂亮」並「接受」它,這種行為在英文稱為acceptance,或是accept。
但是,當我們看到蟑螂會感到不愉快,並否定牠。這種「拒絕」的情緒,例如「不想看到牠」「好討厭」「不希望牠在那裡」「走開」等等,在英文中稱為reject,或是rejection。
那麼,accept 和reject 這兩種機制,也就是「接受」與「拒絕」,究竟是由誰來進行的呢?
其實是我們自己。我們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身體接觸世上的事物時,就會做出這兩種判斷。當你認同一件事物,就會產生愛;拒絕時,就會產生憤怒。
因此,是否發怒是個人人格的問題。活得開朗快樂,或是活在痛苦、悔恨與抱怨中,是個人的抉擇,沒有其他外在的因素。

對雞來說,蟑螂可是美味佳餚
玫瑰花之所以開花,完全是按照它自己的習性。玫瑰並沒有對你說:「我很美,快來看我。」人類的想法和玫瑰花一點關係也沒有。覺得玫瑰花「很美」,只是人類的一廂情願。
同樣地,覺得蟑螂「很噁心」,也是人類的一廂情願。
說到底,蟑螂真的是那麼醜陋又不堪的生物嗎?
或許各位沒有見過,但其實雞很常吃蟑螂。雞看到蟑螂時會覺得:「這看起來很好吃,我要吃牠。」因而產生acceptance(接受)的心態。
我們看到蟑螂時感覺到的是拒絕與憤怒,雞看到蟑螂時想的卻是「一定很好吃」。
看到玫瑰花時,我們心中會產生愛。但雞看到玫瑰時,或許會覺得:「這真無趣,好煩,真討厭。」甚至引發rejection(拒絕)心態,或許還會產生憤怒。
每個人衡量情緒的尺都不一樣一般而言,或許不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會覺得「花朵很美」,但在食物、服裝等面向上,不同文化的人就會有很大的差異。文化會讓我們每個人衡量事物的尺度都有所不同。
這世上有一些文化主張「女性不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很醜陋,遮起來比較美觀」。在這樣的文化中,如果有人在外露出七十五%的身體肌膚,所有人都會覺得噁心不舒服。相反地,有些文化主張「盡量展露身體線條才是美麗」,看到露出七十五%身體肌膚的人,便會覺得「好漂亮,真是個美人」。
在中東,女性會披上類似面紗的黑色罩袍以遮住臉龐,只露出手的一部分。即使在罩袍內戴了許多金項鍊、金耳環,也沒有任何人能看見。或許這個國家的男性只看到女性的手,便會覺得「是個美人」「很性感」。
但我們看不到這位女性的臉孔,便不知道她究竟是老奶奶還是妙齡少女。
大家都是一樣的。以我們文化來看,會產生「反正都要遮住,長得漂亮有什麼用」的疑惑,但對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說,女性遮住臉孔是理所當然的。

生魚片是美味還是殘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