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龍樹阿闍黎所著的此論〈親友書〉,是針對樂行王等居士而寫的書信,用簡易的言詞來描述了大乘修行道次第。此論中龍樹阿闍黎告訴樂行王:「你是國王,有很多國事要忙,沒有那麼多時間研習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等,也沒有時間做更多的善事,但只要做到此論當中所述的要旨,就能成佛,成佛之後任運承辦利益有情的事業。」
〈親友書〉是大乘修行者的最愛,因此,對此的註釋非常多,其中〈明義論〉是仁達瓦宣努洛追所著,傳言:「中觀的最終依據仁。」仁是指仁達瓦宣努洛追,他對於中觀的註釋,是西藏論師們的中觀之燈與榜樣。
〈親友書〉是大乘修行者的最愛,因此,對此的註釋非常多,其中〈明義論〉是仁達瓦宣努洛追所著,傳言:「中觀的最終依據仁。」仁是指仁達瓦宣努洛追,他對於中觀的註釋,是西藏論師們的中觀之燈與榜樣。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甲一、教誡聽聞
甲二、教誡本身
乙一、教誡行善
丙一、對於在家和出家共同的教誡
丙二、主要對於居士的教誡
丁一、教誡由六念安住於信解
丁二、教誡住於一般善道
丁三、教誡特別安住於大乘六波羅密多
丁一、敬奉父母
丁二、修行近住戒
丁三、斷顛倒思維
丁四、應行不放逸
丁五、應住忍辱
丁六、教誡禁止三門的劣行並行善
丁七、應知與何相隨
丁八、斷愛他妻
戊一、抑制之理
己一、轉移注意並見為不淨
己二、守心封閉根門
己三、思維所愛和有愛之過
戊二、除根之理
己一、正義
己二、附讚慧與戒
己三、應離世間法
己四、應具聖財
丙三、對於在家和出家共同教誡修行增上生和決定勝之法
丁九、知妻功過已依妻之理
丁一、修行共同法
戊一應知食物的分量
戊二、初夜和後夜不眠
戊三、修四無量
戊四、修四禪
戊五、由輕重之業取捨善惡之理
戊六、斷五障
丁二、修行特殊決定勝法
戊一、加行道中修五根和力
戊二、斷除其違驕慢
己五、應離聖財違緣
己六、應住順緣知足
己二、廣說
庚二、特別觀修法念住
庚三、斷違品三結
庚四、學習順品三學
庚五、守護其因屬於身念
丁三、獲得其所依應成有義
戊一、思身無常及不淨故不貪
戊二、思維暇滿難得且令有義
戊三、特別國王您已得殊勝所依故應勤修
乙二、教誡以輪迴之過起厭煩
丙一、總說
戊三、修行其順正見
己一、略說
庚一、觀修四念住
丁二、不知足之過
丁三、再三棄身之過
丁四、反覆重生之過
丁五、反覆轉為高低
丁六、無伴隨之過
丁七、五道眾生受定苦之過
戊一、地獄苦
戊二、畜生之苦
戊三、餓鬼之苦
戊四、天苦
戊五、非天之苦
丙三、攝義
丙二、廣說
丁一、不定之過
丁一、說明有利涅槃為所得
戊一、七菩提分
戊二、釋修止觀雙運得涅槃
戊三、遠離非應想之處並且去了知緣起
戊四、修八正道
戊五、說道諦之所緣四諦
戊六、見諦待於士夫的精勤故不退縮
戊七、攝略教誡
丙二、教誡修大乘道果
丁一、道所為
丁二、果
乙三、教誡思維涅槃的功德而修道
丙一、共乘而言
丁二、教誡修此眾因
甲二、教誡本身
乙一、教誡行善
丙一、對於在家和出家共同的教誡
丙二、主要對於居士的教誡
丁一、教誡由六念安住於信解
丁二、教誡住於一般善道
丁三、教誡特別安住於大乘六波羅密多
丁一、敬奉父母
丁二、修行近住戒
丁三、斷顛倒思維
丁四、應行不放逸
丁五、應住忍辱
丁六、教誡禁止三門的劣行並行善
丁七、應知與何相隨
丁八、斷愛他妻
戊一、抑制之理
己一、轉移注意並見為不淨
己二、守心封閉根門
己三、思維所愛和有愛之過
戊二、除根之理
己一、正義
己二、附讚慧與戒
己三、應離世間法
己四、應具聖財
丙三、對於在家和出家共同教誡修行增上生和決定勝之法
丁九、知妻功過已依妻之理
丁一、修行共同法
戊一應知食物的分量
戊二、初夜和後夜不眠
戊三、修四無量
戊四、修四禪
戊五、由輕重之業取捨善惡之理
戊六、斷五障
丁二、修行特殊決定勝法
戊一、加行道中修五根和力
戊二、斷除其違驕慢
己五、應離聖財違緣
己六、應住順緣知足
己二、廣說
庚二、特別觀修法念住
庚三、斷違品三結
庚四、學習順品三學
庚五、守護其因屬於身念
丁三、獲得其所依應成有義
戊一、思身無常及不淨故不貪
戊二、思維暇滿難得且令有義
戊三、特別國王您已得殊勝所依故應勤修
乙二、教誡以輪迴之過起厭煩
丙一、總說
戊三、修行其順正見
己一、略說
庚一、觀修四念住
丁二、不知足之過
丁三、再三棄身之過
丁四、反覆重生之過
丁五、反覆轉為高低
丁六、無伴隨之過
丁七、五道眾生受定苦之過
戊一、地獄苦
戊二、畜生之苦
戊三、餓鬼之苦
戊四、天苦
戊五、非天之苦
丙三、攝義
丙二、廣說
丁一、不定之過
丁一、說明有利涅槃為所得
戊一、七菩提分
戊二、釋修止觀雙運得涅槃
戊三、遠離非應想之處並且去了知緣起
戊四、修八正道
戊五、說道諦之所緣四諦
戊六、見諦待於士夫的精勤故不退縮
戊七、攝略教誡
丙二、教誡修大乘道果
丁一、道所為
丁二、果
乙三、教誡思維涅槃的功德而修道
丙一、共乘而言
丁二、教誡修此眾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