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經 | 拾書所

瑜伽經

$ 153 元 原價 180

內容簡介


古印度聖哲帕譚佳里將《瑜伽經》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來談:


第一部份,談的是與心理學知識有關的內容,以及冥想和瑜伽的最高階段「薩瑪迪(samādhi,三摩地)」──全神貫注的狀態;其中讓我們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清除它們的不利因素和破壞性,增強正向、有利因素,以期達到心靈平和、安樂。


第二部份與第三部份的內容中,帕譚佳里以介紹由苦修、學習啟示經典和對神的奉愛所組成的活動瑜伽為開始,詳細介紹和分析了造成所有痛苦的根源,消除其痛苦的方法,以及八部瑜伽 (aşţāñga yoga) 具體練習內容,所能達到包含各種神通在內的成就。


第四部份,在最後這一部份裡,帕譚佳里詳細描述如何清除物質意識狀態,發展靈性意識,進而獲得真正的解脫。


 


本書特色


 


為方便想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帕譚佳里的《瑜伽經》的讀者,這本《瑜伽經》是以口袋書形式發行的。另外,本書中除了有梵文以及譯文之外,又添加拉丁文幫助大眾發出接近梵音的發音。


一般人對瑜伽的認知大多停留在體位法的部份,認為瑜伽代表的是一種有益身心的運動,然而瑜伽一詞的意義遠比此大得多,"瑜伽(yoga)" 一詞本身的梵文字義為"連結"。瑜伽是一個透過不斷學習,重新恢復與自己生命最初始源頭之間愛的關係,使內心變得越來越柔軟的過程。


 


瑜伽是一套起源自印度的哲學系統,是印度主要六大哲學系統之一,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修習瑜伽是為了解個人與所生存世界的相互關係,及認識生命與宇宙的實相,不只是強化身體柔軟度的姿勢運動而已。


簡單來說,瑜伽是一門追求身心健康的科學、一種快樂生活的方式,除了哲學理論,也有練習實踐的辦法。透過仔細、認真閱讀本書的朋友們,將能清楚的認識到這古老的修行智慧。


 


而英譯者Dr.Howard J. Resnick, PhD (Srila Hridayananda Das Goswami Acharyadeva)在翻譯帕譚佳里的《瑜伽經》時,以現代人能懂得語言文字,毫不添加自己的想法與概念,將帕譚佳里的《瑜伽經》原汁原味的翻譯出來,並於本書中寫了評註,以期幫助大家能更好理解帕譚佳里的《瑜伽經》這本古籍的真正含意。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Dr.Howard J. Resnick, PhD (Srila Hridayananda Das Goswami Acharyadeva)

二零零四年秋天,在加利福尼亞的San Luis Obispo城,一組瑜伽行者主持了由Howard J. Resnick博士(Srila Hridayananda Das Goswami Acharyadeva)宣講的有關帕譚伽里《瑜伽經》的一系列講座。講座以他本人從梵文典籍翻譯成英文的譯著為基礎,以實際、簡明、易吸收的方式解釋了每一句經文。

要找到比Resnick博士更有資格呈獻《瑜伽經》教導的人極為困難。Resnick博士在哈佛大學取得了梵文及印度學博士,擁有幾十年翻譯和評註其它重要梵文典籍的經驗。有關他在這方面的特殊貢獻是,繼世界著名梵文學者A. C.巴克提韋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之後,他完成翻譯、評註了由一萬八千節詩組成的卷帙浩繁的《博伽梵往世書》(Bhagavata Purana)——《聖典博伽瓦譚》(Srimad Bhagavatam)的最後兩篇。
A. C.巴克提韋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的追隨者們賞識Resnick博士有關梵文方面博學的學識,對高迪亞.外士納瓦傳統哲學的深刻瞭解,以及對他的工作和使命的全心奉獻,于是委托Resnick博士繼續完成對《聖典博伽瓦譚》最後兩篇的翻譯和評註。A. C.巴克提韋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對《聖典博伽瓦譚》所給予的符合奉愛瑜伽精神的評註,在所有對《聖典博伽瓦譚》的評註中不僅受到世人最高的讚賞和敬重,而且被全世界的學者和宗教人士尊為是在英語版本中對這一重要的宗教古籍最有權威的評註。

作為A. C.巴克提韋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忠實的追隨者,Resnick博士除了致力於寫作和出版對古印度梵文典籍的研究...

目錄


版權頁


緒言


導言


第一部份 - 全神貫注篇


第二部分 - 練習篇


第三部分 - 神秘力量篇


第四部分 - 解脫篇

自序/導讀


【導讀推薦】


 


梵文“sutra(經)”的意思是“線、紗線、細繩或金屬絲”。這個詞也被用來描述韋達文化中的一類文獻,這類文獻以簡明扼要的方式呈現某種類型的知識。為此,sutra(經)傳統上都伴有評註。世上有主題分別是哲學、祭祀儀式和道德準則(dharma)等的經文。瑜伽經(Yoga Sutra)敘述的是瑜伽的實質,包括它的原理,練習時會遇到的障礙,中間的結果,以及最終的目標。


 


梵文“尤嘎(yoga, 瑜伽)”一詞來自詞根“尤之(yuj)”,意思是“連接、使有密切的關係、聯繫”。在英文詞匯中,我們還有一個發音相近的詞“牛軛、紐帶、聯結(yoke)”。 另一個例子是英文“配偶的(conjugal)”的一詞,其中的“jug”就是梵文詞根“尤之(yuj)”的音譯。這個詞在韋達典籍闡述有關“與……相連”、“與……協調一致”或 “與某事、某人一致”的更深層的概念中被頻繁使用,例如﹕在《博伽梵歌》(Bhagavad-Gita)中,便再三使用了梵文“連在一起(yukta)”一詞。


 


印度有六個正統的哲學體系。它們因為都以韋達典籍中的教導為基礎,所以被視為是正統的。其它如耆納教和佛教等產生於印度的體系,則拒絕韋達經典的權威性,試圖建立自己的訓誡和文獻等。這六個正統的體系構成了如今被稱為印度教的一部分。


 


瑜伽屬於六個體系中的一個,與數論哲學和諧一致,協調共存。在《博伽梵歌》第5章的第4節詩中,奎師那解釋說,只有幼稚的人才會認為瑜伽不同於數論哲學。奎師那聲明,在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領域裡達到完美境界,都能得到兩者的共同利益。完全瞭解數論哲學的人,達到瑜伽的完美境界;而達到瑜伽完美境界的人,理解數論哲學的內容。梵文“數論(sankhya)”一詞來自詞根“sam”,意思是“一起”,而“khya”的意思是“講述、描述、告知或解釋”,所以加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列舉”。作為一個哲學體系,數論哲學的目標是列舉實際存在的基本成分,分析構成真實存在的基本要素。在整部瑜伽經中,帕譚佳里將運用數論哲學中的術語,所以當有那些術語出現時,我們就會給予解釋,以便於讀者理解。帕譚佳里在接受數論體系中對真實存在的看法和定義的基礎上撰寫了瑜伽經。


據猜測,帕譚佳里是生活在第一個千禧年初期的人物,繼耶穌顯現後不久出現。然而正如第一句經文中解釋的,他的教導遠比那時要古老得多。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