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回返東方的對話
六場講座,從生死疾病到祖先療癒,展現道教醫學的生命哲理
道醫以道教哲理為指導,是探究整個宇宙、自然環境,對萬物影響的一種特殊理論與醫療實踐。道醫重視醫者的自我修煉,安神定志,治於未病之時。
本書彙編張意將天師主講及學界與談的六場道醫思想系列講座,利於了解道教醫學,並收錄精彩道醫與當代學術對話的內容。
六場講座,每場次主題皆關照身而為人內在與外在關聯的人性與文化肌理。談論道醫的生死觀、疾病觀、生命觀,以及符籙作為訊息的傳遞,祖先與人心療癒的關聯,並論及道醫與現代心理學的影響與對話。通過演講與對談,本書呈現傳統道教鮮活的當代實踐,以及道教儀式專家的詮釋觀點,並結合跨領域學術研究者的臨場對話,激盪出前所未有知性與靈性的火花。
本書特色
1. 道教儀式專家親授,從家傳文獻中探尋道醫的思想源泉。
2. 自華人傳統文化經驗出發,展現慎終追遠的護理關懷。
3. 開拓更廣闊的人文智識版圖,提煉道教哲學的生死及宇宙觀。
六場講座,從生死疾病到祖先療癒,展現道教醫學的生命哲理
道醫以道教哲理為指導,是探究整個宇宙、自然環境,對萬物影響的一種特殊理論與醫療實踐。道醫重視醫者的自我修煉,安神定志,治於未病之時。
本書彙編張意將天師主講及學界與談的六場道醫思想系列講座,利於了解道教醫學,並收錄精彩道醫與當代學術對話的內容。
六場講座,每場次主題皆關照身而為人內在與外在關聯的人性與文化肌理。談論道醫的生死觀、疾病觀、生命觀,以及符籙作為訊息的傳遞,祖先與人心療癒的關聯,並論及道醫與現代心理學的影響與對話。通過演講與對談,本書呈現傳統道教鮮活的當代實踐,以及道教儀式專家的詮釋觀點,並結合跨領域學術研究者的臨場對話,激盪出前所未有知性與靈性的火花。
本書特色
1. 道教儀式專家親授,從家傳文獻中探尋道醫的思想源泉。
2. 自華人傳統文化經驗出發,展現慎終追遠的護理關懷。
3. 開拓更廣闊的人文智識版圖,提煉道教哲學的生死及宇宙觀。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主編簡介
蔣欣欣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曾任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副院長、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以及國際團體心理治療學會(IAGP)理事。擔任教職至今逾40年,致力於融合東西方哲學於臨床照護,並將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用於提升護理倫理教育之內涵,以促進人性化照護之實踐。已於國內外雜誌發表逾百篇相關論文,並編著《倫理手藝:照護者的情感與行動》、《護理照護的倫理實踐》、《團體心理治療》、《質性研究》、《護理與社會》等書。
作者簡介
張意將
正一嗣漢天師府 第六十五代天師
李豐楙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名譽講座教授
楊儒賓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喻永生
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
周成功
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胡文郁
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郭育誠
當代漢醫苑中醫診所醫師
敖曼冠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
張百欽
張百欽家庭醫學診所院長譯者介紹
蔣欣欣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曾任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副院長、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以及國際團體心理治療學會(IAGP)理事。擔任教職至今逾40年,致力於融合東西方哲學於臨床照護,並將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用於提升護理倫理教育之內涵,以促進人性化照護之實踐。已於國內外雜誌發表逾百篇相關論文,並編著《倫理手藝:照護者的情感與行動》、《護理照護的倫理實踐》、《團體心理治療》、《質性研究》、《護理與社會》等書。
作者簡介
張意將
正一嗣漢天師府 第六十五代天師
李豐楙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名譽講座教授
楊儒賓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喻永生
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
周成功
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胡文郁
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郭育誠
當代漢醫苑中醫診所醫師
敖曼冠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
張百欽
張百欽家庭醫學診所院長譯者介紹
目錄
楊序
鄭序
簡序
翁序
喻序
編者序 回返東方的對話/蔣欣欣
第一講 道醫的生死觀:陰與陽/張意將
與談|天地人的共振/郭育誠
|身心靈的照護/胡文郁
第二講 道醫的疾病觀:疾與病/張意將
與談|知識與智慧/敖曼冠
第三講 道醫的生命觀:魂與魄/張意將
與談|東西方對身體的看法/周成功
第四講 道醫的訊息場:符與籙/張意將
與談|道教學/李豐楙
第五講 道醫的祖先療癒/張意將
與談|遠古的升天文化/楊儒賓
第六講 道醫與現代心理學:呂洞賓與榮格/張意將
與談|文化傳承與生命之花/張百欽
|儒釋道的歷史脈絡/郁永生
跋 綿綿若存/蔣欣欣
鄭序
簡序
翁序
喻序
編者序 回返東方的對話/蔣欣欣
第一講 道醫的生死觀:陰與陽/張意將
與談|天地人的共振/郭育誠
|身心靈的照護/胡文郁
第二講 道醫的疾病觀:疾與病/張意將
與談|知識與智慧/敖曼冠
第三講 道醫的生命觀:魂與魄/張意將
與談|東西方對身體的看法/周成功
第四講 道醫的訊息場:符與籙/張意將
與談|道教學/李豐楙
第五講 道醫的祖先療癒/張意將
與談|遠古的升天文化/楊儒賓
第六講 道醫與現代心理學:呂洞賓與榮格/張意將
與談|文化傳承與生命之花/張百欽
|儒釋道的歷史脈絡/郁永生
跋 綿綿若存/蔣欣欣
自序/導讀
身體是一個道場,提供訊息給自己,提醒自己的情緒狀態,得以調整自己。胃痛或頭痛的肌肉緊張,就是一個線索,讓人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自己去看是什麼事情,是什麼理由造成這種情緒,幫助自己往內更清楚看見自身的心理狀態。生活世界裡,總以為眼見為信,實際上可見與不可見是同時存在著,如同陰與陽的相互依存。可見的,我們有感覺;不可見的,我們有感應。通過感覺與感應,推動我們的日常。道醫,尚不屬於學術界的日常,卻是我們生活的日常。
《道醫思想:跨文化講座紀實》的出版,首先感謝2016年永生與天師的尺八因緣相遇,讓我們有機會探問道教醫學,更感謝陽明交大一群志同道合的師長以及研究生們,在教育部及科技部經費補助之下,促成道醫思想講座與相關的活動。原以為印製完成計畫成果報告,寄給所有的計畫參與者,就已圓滿達成任務,可以準備退休了。但後來遇見楊儒賓教授,他再三提醒道醫思想講座紀實的時代意義,並且催促我們出版;又聞,天師府的國外友人,也在詢問此次會議資料。為此,感謝天師及各位與談人的樂意分享,並再次幫忙修訂逐字稿的內容,以及美惠、修竹與施瓊芳小姐的熱切協助,促進書稿的豐富性與可讀性。這本書誕生於陽明交大合併之際,交由陽明交大出版社出版,也是因緣。
《道醫思想:跨文化講座紀實》的出版,首先感謝2016年永生與天師的尺八因緣相遇,讓我們有機會探問道教醫學,更感謝陽明交大一群志同道合的師長以及研究生們,在教育部及科技部經費補助之下,促成道醫思想講座與相關的活動。原以為印製完成計畫成果報告,寄給所有的計畫參與者,就已圓滿達成任務,可以準備退休了。但後來遇見楊儒賓教授,他再三提醒道醫思想講座紀實的時代意義,並且催促我們出版;又聞,天師府的國外友人,也在詢問此次會議資料。為此,感謝天師及各位與談人的樂意分享,並再次幫忙修訂逐字稿的內容,以及美惠、修竹與施瓊芳小姐的熱切協助,促進書稿的豐富性與可讀性。這本書誕生於陽明交大合併之際,交由陽明交大出版社出版,也是因緣。
各界推薦/推薦序
共同推薦(依筆劃序)
「道」講的是天、地、跟人之間的關係,講的是整個環境對萬物身體的影響。當今預防醫學所注重的飲食、運動、睡眠,和這「上醫」所提倡的藥食同源、修身養性不謀而合;老祖宗的智慧真是值得細細品味,並進一步活用於日常生活中。
——翁芬華(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這樣的實作與立論令人詫異驚艷,其中蘊藏著豐富可觀的學術資源,亟待奔馳的想像力將之開發,引領至亙古而新的生活方式與對自我的重新認識。
——鄭凱元(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
這些儀式專家非凡的人生經驗與文化學習,穿梭異界的靈性體驗,神奇的話術與身體經驗,是人類學者在田野中,所領受、學習的豐美禮物。
——簡美玲(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道」講的是天、地、跟人之間的關係,講的是整個環境對萬物身體的影響。當今預防醫學所注重的飲食、運動、睡眠,和這「上醫」所提倡的藥食同源、修身養性不謀而合;老祖宗的智慧真是值得細細品味,並進一步活用於日常生活中。
——翁芬華(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這樣的實作與立論令人詫異驚艷,其中蘊藏著豐富可觀的學術資源,亟待奔馳的想像力將之開發,引領至亙古而新的生活方式與對自我的重新認識。
——鄭凱元(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
這些儀式專家非凡的人生經驗與文化學習,穿梭異界的靈性體驗,神奇的話術與身體經驗,是人類學者在田野中,所領受、學習的豐美禮物。
——簡美玲(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