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信仰,每四年一期的「五年大科」祭典,為目前所知臺灣王爺信仰中,分布最廣且最為複雜的祭典,影響雲嘉南地區,並擴及彰化、高雄、屏東等地,共計約500香庄參與其中。除「香庄類型」外,五年大科也有多元表現形式,但是因為歷時較久且區域廣闊,長期被臺灣學界與民俗界忽視,相對媒體與政府的關注也較少,漸漸產生式微現像。本書透過文字作者與攝影作者兩人長期田野調查之追蹤記錄,深入探討此一複雜且重要的民俗文化資產,希望能獲得社會大眾更多認識與關注,珍惜這項記憶珍寶,並期待能有更多人願意為這塊五年千歲眷顧的土地,奉獻心力、永續傳承。
作者簡介
目錄
推薦序/科技部部長陳良基
主委序/馬鳴山鎮安宮主委章金樹
主編序/政治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豐楙
作者序/中研院博士後研究洪瑩發
薦言錄/張 珣、楊玉君、邱彥貴、林茂賢、林培雅、謝奇峰、溫宗翰
第一章 神殿傳香:馬鳴山鎮安宮與五年千信仰
第二章 五年大科:大科年的儀式與意義
第三章 王佑中臺:雲嘉平原的香庄
第四章 千歲巡狩:水邊迎送與其他類型
第五章 建醮祈安:三朝祈安清醮
第六章 跨界盛典:五年大科的文化內涵
自序/導讀
主編序
李豐楙/政治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本書為臺灣王爺信仰系列叢書第一冊。在臺灣中南部、尤其沿海地區盛行王爺信仰,常以王船定期性迎送王爺,有代表性的即所謂「南東港,北西港」,都在變動不大的區域內代天巡遶,被視為國定的重要祭典。相較於此,行內另外還有的宗教認知就是「南巡與北巡」,主要的區域就在雲、嘉地區,此一區內的宮廟及其活動,雖無盛名如東港、西港者,卻因位於兩個大香之間:南為南鯤鯓五府千歲(五王)、北則馬鳴山鎭安宮「五年大科」,許多庄廟就會選擇參與其一,難免也有重叠的,故有南巡與北巡的説法。
童幼時在雲林口湖靠海的鄉下長大,至今記憶猶新的就是「五年到」,既指「五年大科」的時間又到了,也表示「五年王爺」又要遶境,故口湖的庄廟迎迓馬鳴山五年王爺巡遶,乃是地方祭典盛事。這種「鬧熱」的興奮情緒,只有祖母要坐車到南鯤鯓刈香可以比擬。從雲林搬到嘉義後,仍然在五年王爺的「南巡」區域內,這就是有關「五年到」的宗教因緣;後來因緣際會進入宗教調查領域,在諸多課題中代天巡狩是一個費時既久的重點,唯五年王爺的調研反而無緣展開,直到洪博士瑩發帶著調查團隊,在此經營多年後發現許多值得注意的現象,又召喚起作調研的趣味。
由於長年調查臺灣的地方道壇,在雲嘉一帶就常聽到褒忠、東勢道士提起:在「五年到」的時候被邀請作「清醮」,從鎮安宮到各地庄廟俱有。這種經驗較諸東港流域、臺江內海舊區,固然也有使用「清醮」的,更多的則是「王醮」、尤其是「王府」的祭典。雖然同樣會使用「大科」或「科年」,但從清醮/王醮、王府可以感覺:主導其儀的儀式專家顯然有別,也就是在正殿內的「空間佔有」,其情況顯然有所不同。
看過瑩發調查完成的報告後,真的確定這是值得觀察的良好案例,雖然過去也有專家作過調查,這次調查範圍更廣更細,所呈現的地方社會與儀式專家的關係,提供了更多值得關注之焦點:儀式專家屬於哪一種?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其中所涉及的到底是儀式專家的興衰起伏,抑或社會變遷影響地方人士的抉擇?在這種情況下亟需更完整的調查,才能探討一些基本問題:如儀式專家存在是否決定儀式的偏重?抑或社會變遷影響了人力資源的分配,導致儒、道兩種專家的競合關係發生變化?目前即以道士擔任清醮為主,反而禮生在王府禮儀較不普遍!這些臺南、屏東定期迎王區的常例,在本地未明顯地出現到底是現在才這樣,抑或歷史上已然如此?。
從細看《受眷顧的土地》初稿中,第五章就專列「建醮祈安:三朝祈安清醮」一項,雖然不同道壇所開的科目小有差別,唯大體上仍多屬靈寶派一系:即以烏頭道士為主,偶爾也有請紅頭道士的,顯然這些醮典性質為清醮,若是王醮就會開出與送瘟有關的,唯從所列出的科儀表並非如此。這顯示五年王爺的定期遶境,其出巡、潔淨目的偏重於解厄祈福,如此變化是為了符合當前社會的需求,抑或歷史上早已定性?頗值得深思。就道士與禮生兩種儀式專家性質而言,道壇道士較屬專業性宗教行業,而禮生則偏於業餘,其專門知識及技藝乃是奉獻性質;目前區域內多行清醮,而未見禮生集團職掌王府禮儀,即可觀察鄉村社會的轉型,從農業到工商社會,必然發生鄉村人口外流的現象,這對組織志願性禮生團體顯然較為不利,而道士在鄉村設壇,方便與地方庄廟合作,就會出現道士職掌儀式的獨有現象。由於整個調查還有一些細節正在進行,等到全部的調研完成後,相信「五年到」這個案例即可印證:...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家推薦
▍陳良基/科技部部長
本書將豐碩的相關研究成果簡化,配合精采的紀錄影像,以科普書籍的方式介紹五年大科儀式,透過簡明方式讓社會大眾了解臺灣的重要文化資產。
▍李豐楙/政治大學榮譽教授
顯現出臺灣西南部王爺信仰重要文化價值,既是雲林縣地方文化資源,也表徵農業縣特色,彰顯臺灣王爺信仰文化多樣性。
▍張 珣/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
溫熱的鄉土宗教關懷,冷靜的拍攝視角,細膩的田調文字,讓讀者讀來興致盎然,難以釋手。
▍楊玉君/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民間的節慶信仰,遊客所感知的深度與長期蹲點調查的學者有天壤之別。本書詳實的調查,深情的影像,讓外行人很快就能掌握儀式的脈絡、體會信徒虔誠信仰的熱度。
▍邱彥貴/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理事長
欣見瑩發、永倫兩位好友關於馬鳴山「五年大科」的鉅著出版,這是給讀者開啟對「王爺信仰」的另一扇窗口。
▍林茂賢/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本書以五年千歲的五年大科為主題,內容深入淺出介紹五年千歲的各項重要科儀,不僅能為五年千歲信仰留下調查研究資料,也能譲一般信徒得以認識五年千歲的宗教內涵。
▍林培雅/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窮盡十多年的歲月,踏遍王爺所走過的每寸土地,詳實紀錄受眷顧的土地上,人與神之間至美的交會。如果您想認識馬鳴山五年王,想了解台灣王爺信仰的文化內涵,這本書絕對是首選!
▍謝奇峰/大臺南文化研究員
瑩發對代天巡狩主題研究是以長期蹲點方式來做田野調查,民間信仰儀式與發展脈絡不是都一成不變,需要靠長期觀察分析與比較,才能真實呈現當代紀實,本書是12年累積的豐碩成果,有幸先睹為快,真心推薦。
▍溫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
在有限生命裡,能有幾次躬逢其盛?永倫與瑩發兩人用文字與影像為經,情感與生命經驗為緯,交織出這片受眷顧的土地,震撼人心。一期一會,值得珍惜讚嘆:夭壽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