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殺死一隻貓? (新版):從達文西到理查.費曼、從小孩到成人,揭開好奇心的本質和運作機制 | 拾書所

好奇心,殺死一隻貓? (新版):從達文西到理查.費曼、從小孩到成人,揭開好奇心的本質和運作機制

$ 432 元 原價 480

內容簡介

好奇心——世界往前推進最強大的驅動力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什麼特殊天賦,只是擁有熱切的好奇心。」

本書結合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最新研究,
揭開人類探索這個世界最強大的驅動力——好奇心!

 

ü因為好奇心,人類終於踏上月球、發明網路
ü因為好奇心,你會不斷滑手機、想多瞄一眼交通事故現場、豎起耳朵聽八卦。
ü為什麼人們總是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因為好奇心!!
ü好奇心到底是什麼?人類真的是唯一會問「為什麼」的物種嗎?

本書特色:
1.第一本全面解構好奇心運作的本質和機制的專書。
2.本書從心理學入手,結合神經科學領域,讓我們了解大腦的哪個區塊可激發好奇心
3.實際採訪多位跨領域傑出人士,現身說法旺盛的好奇心如何影響他們。

好奇心,足以殺死一隻貓!
為什麼?

人類為了探索和理解周遭世界所做的各種努力,早已遠遠超過維繫自身生存所需。我們是好奇心幾乎無窮盡的物種,有些人的好奇甚至到達痴迷的地步。好奇心是組成人類的一大要素,是我們與其他物種最大的差別之一,也是將人類帶到今日這一步的推動力。愛因斯坦更曾說過:「我沒有什麼特殊天賦,只是擁有熱切的好奇心。」那麼,好奇心究竟是什麼?人類為何如此好奇?

馬里歐.李維歐很早就想知道「是什麼引發了好奇?」、「好奇心的運作機制是什麼?」,於是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訪眾多心理學家與神經科學家,更與不同學門領域的科學家請益討論,甚至為本書訪問了許多好奇心特別旺盛的傑出人士──包括取得六個跨領域學位的太空人、從音樂轉向物理學研究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主任、擁有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的「皇后合唱團」首席吉他手等等。

本書先從心理學領域著手,一步步探索好奇心的類型與本質,再從神經科學領域的角度挖掘好奇心埋在我們大腦的哪些區塊、影響好奇心的物質與機制為何。從中世紀到現代、自達文西到費曼、再由孩子到成人,李維歐介紹了不同時代與年齡層的好奇心,再引領我們深入數個極具指標的研究實驗,一窺科學界研究好奇心的初衷與最新進展。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馬里歐.李維歐Mario Livio


馬里歐.李維歐是一位知名天體物理學家、科普書作家,深受大眾喜愛,曾上過電視節目《每日秀》(The Daily Show)、《60分鐘》(60 Minutes)及《新星》(NOVA)。所著暢銷書籍眾多,包括《從達爾文到愛因斯坦》(Brilliant Blunders)、《上帝是數學家嗎?》(Is God a Mathematician?)、《無解方程式》(The Equation That Couldn’t Be Solved)、《黃金比例》(The Golden Ratio)與《不斷加速的宇宙》(The Accelerating Universe)。目前住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

相關著作:《好奇心:從達文西、費曼等天才身上尋找好奇心的運作機制,其實你我都擁有無限潛能》

譯者介紹

顧曉哲


英國愛丁堡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大學時主修動物科學。曾旅居英國與芬蘭有十載,遊歷過二十幾個國家。目前本業為學術研究工作,業餘興趣為科普寫作與翻譯,偶爾受邀科普演講。

目錄

導讀  對好奇心感到好奇的好奇心/黃貞祥
前言   
第一章     好奇
第二章    更好奇
第三章    還要更好奇
第四章    對好奇心的好奇:資訊差距
第五章    對好奇心的好奇:對知識的熱愛
第六章    對好奇心的好奇:神經科學
第七章    人類好奇心的興起
第八章    好奇的心智
第九章    為什麼是好奇心?
結語   
註解   
參考書目 
繪圖致謝 
延伸閱讀 從好奇自己為何不再好奇開始/鄭國威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名家重點媒體強推】

Ø 這本深具說服力的書籍用大眾讀得懂的口吻揭示了「好奇心」的科學研究,沒有太多艱澀的專業術語,回答了許多(儘管不是全部)關於好奇心的各種問題──包括「好奇心殺死一隻貓」這句諺語。
──《科學》雜誌

Ø  李奧納多.達文西被稱為「史上最具好奇心的人」。在《好奇心,殺死一隻貓?》這本迷人著作中,馬里歐.李維歐探索了達文西的好奇心,藉以在更廣闊的領域中找尋人類的好奇心本質以及驅動思維的大腦機制。這是一場讓人如痴如醉的旅程,帶領我們穿過好奇心在心理學與神經科學上的最新發現。任何對好奇心好奇的人都會想拜讀這本書。 
──弗朗西斯卡.菲奥羅尼(Francesca Fiorani),維吉尼亞大學藝術與人文學院副院長

Ø  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我們會想知道「為什麼」?馬里歐.李維歐就會,而且他還帶領你展開一趟迷人的探索旅程,為的是要了解我們人類好奇心的起源與作用機制。我極力推薦這本書。 
──亞當.黎斯(Adam Riess),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Ø  充滿了迷人的故事、幕後花絮和心理學的洞見,《好奇心,殺死一隻貓?》就像一場愉快的遊戲,帶領你穿過每一個人類好奇心的面向──讓你感到驚訝、讓你變得更聰明,而且閱讀起來輕鬆自在、毫無沉重感。 
──史蒂芬.斯托蓋茨(Steven Strogatz),康乃爾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

Ø  實在很難想像在缺乏好奇心的狀態下展現創造力與發明力,也很難找到比馬里歐.李維歐這本《好奇心,殺死一隻貓?》所提供有關人類好奇心探索更豐富的內容了。這本書是任何一個好奇人士的知識盛宴。 
──傑佛瑞.M.施瓦茨(Jeffery M. Schwartz)醫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理學家

Ø無論在科學或是藝術領域中,好奇心都是必須的要素,可是「好奇心」到底是什麼?李維歐的《好奇心,殺死一隻貓?》這本書裡沒有假裝通曉所有的答案,但它確實激發了你自己的好奇心。 
──大衛.林德利(David Lindle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與《怪點子都去哪裡了?》(Where Does the Weirdness Go?)作者

Ø  生動、專業又扎實地解釋人類為何如此好奇。 
──《科克斯書評》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好奇
故事,無論長短都可以讓人印象深刻。十九世紀時的作家凱特.蕭邦(Kate Chopin)曾寫過一篇名為〈一個小時的故事〉(The Story of an Hour)的極短故事,該文以驚人的句子當作開頭:「由於知道瑪拉德(Mallard)夫人罹患心臟病,因此要非常小心且盡可能溫和地把她丈夫的死訊告訴她。」生命的喪失以及人類的脆弱都都納入故事的第一個句子裡。隨後,讀者得知是瑪拉德夫人丈夫的好友理查茲(Richards)帶來這個壞消息,他透過電報證實了布倫特利.瑪拉德(Brently Mallard)的名字出現在鐵路事故中的罹難者名單當中。
在蕭邦的故事情節當中,瑪拉德夫人第一時間的反應相當自然。由姐姐約瑟芬(Josephine)那裡得知這個令人悲傷的消息之後,她開始哭泣,然後回到自己的房間,並希望大家不要打擾她。然而,房間裡卻發生一些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靜靜坐著啜泣了一會兒之後,瑪拉德夫人抬起頭,目光望向遠方的藍天,她開始喃喃自語,說了一句令人驚訝的話:「自由,自由,自由!」然後又更加激動地說著:「自由!身體和靈魂都自由了!」
心急如焚的約瑟芬在門外一直央求瑪拉德夫人開門,最後,她終於回應了約瑟芬,打開了房門。走出房門的瑪拉德夫人「眼神帶著勝利的激情」。她摟著姐姐的腰,平靜地走下樓梯。她丈夫的朋友理查茲則站在樓梯下等著她們。就在這個時候,聽到有人正用鑰匙打開前門。
在這個之後,蕭邦的故事距離結束只剩下八行字。我們可能停在這裡,不再往下閱讀嗎?毋庸置疑,就算我們想停大概也做不到,至少也要先知道誰在門口。正如英國散文作家查爾斯.蘭姆(Charles Lamb)曾寫道:「我敢說,包含城市與鄉村生活中,很少有聲音比敲門聲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這就是故事的力量,它吸引你的注意力,你甚至根本不想擺脫這種力量。
就跟你猜想的一樣,走進房子的人就是布倫特利.瑪拉德。而且,事實上,瑪拉德先生離鐵路事故現場很遠,甚至不知道發生了鐵路事故。蕭邦生動地描述了神經質的瑪拉德夫人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情緒上不得不經歷雲霄飛車般的起伏。蕭邦的故事鋪陳引領讀者經歷了引人入勝的閱讀經驗。
〈一個小時的故事〉中的最後一句甚至比第一句更令人不安:「醫生到診後,聲稱她死於心臟病——因為過度喜悅所引發的。」到底瑪拉德夫人內心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仍是一個謎團,只能留待讀者自己去玩味。
在我看來,蕭邦獨特的寫作天賦,最厲害之處在於她所創作的每一行散文幾乎都能令人產生「好奇心」,即使在那些單單只是描述,顯然沒有任何事情發生的段落也是一樣。這種類型的好奇心會讓人背脊發涼,有點類似於我們聆聽非凡音樂作品時所感受到那種全身起雞皮疙瘩的感覺。這些都是微妙且能營造緊張氣氛、展現扣人心弦場景的要素。這些要素是建構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學校課程、激發靈感的藝術作品、電玩遊戲、廣告活動,甚至是簡單談話中不冷場的必要手段。蕭邦的故事啟發了「能產生共鳴的好奇心」(empathic curiosity)—也就是當我們試圖去理解主人公的欲望、情感體驗和想法時,以及不停思索她或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之際,我們所採取的立場。
蕭邦巧妙使用的另一個元素就是「驚訝」。這是一個藉由提高覺醒和注意力,來點燃好奇心的可靠策略。紐約大學神經科學家約瑟.萊登克(Joseph LeDoux)和同事嘗試釐清我們大腦在驚訝或恐懼時的反應途徑。當我們遭遇意想不到的事情時,大腦會認為可能需要採取一些行動。這...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