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談科學:將「複雜」說清楚、講明白的溝通課 | 拾書所

怎樣談科學:將「複雜」說清楚、講明白的溝通課

$ 308 元 原價 390

內容簡介

你講的話有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還是根本讓別人聽得一頭霧水?

科學每天產出無數新觀念,它們重要、迷人,同時閃爍著智慧之光。可是我們聽到那些觀念時,十次有八次覺得它們……超、級、無、聊。

蘭迪・歐爾森曾是科學界的一員,後來半路出家轉行當製片,立志為科學傳播貢獻心力,沒想到他的「科宅腦」令他經常鑽進死胡同,鬧出不少尷尬場面。補修好萊塢溝通學分多年後,他體會到該怎麼扭轉「科學好無聊」這個問題了——運用「說故事」的力量。

敘事結構是故事的根本,為此歐爾森耙梳了現今公認最引人入勝且切中要點的敘事結構的根源、形式,也整理了背離好故事原則的架構,舉出眾多正、反實例彼此對照,讓讀者了解是哪些缺點阻礙了溝通,又是哪些要素強化了傳播力道。他甚至用縝密的科研精神,將這些「好/壞敘事結構」整理得猶如公式,並且帶讀者一步步實際練習、領會。

掌握良好敘事技巧,不只能幫助你反思自己的敘事是否條理適當、具備影響力,還能培養去繁就簡、掌握要領的邏輯思辨能力,這在資訊爆炸的現代尤其重要。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譯者簡介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棋逢對手:中東與美國恩仇錄》套書、《二十一世紀生死課》、《漫畫哲學之河》、《漫畫心理學》、《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自閉群像: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 走到接納多元》、《偏見地圖1:繪製成見》、《偏見地圖2:航向地平線》等書。其他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

目錄

PART 1 Introduction
序言:為什麼科學需要故事

休士頓,我們有敘事了
○你知道IMRAD是什麼嗎?
○不知道IMRAD又怎樣?
○不懂敘事會出什麼問題:(一)誇大成性
○不懂敘事會出什麼問題:(二)無聊沉悶
○向好萊塢學習「敘事的力量」
○《南方四賤客》編劇的好故事心法
○論點DNA:黑格爾的正、反、合三段論
○科學家應該向特雷.帕克看齊
○我們的目標:養成敘事直覺和敘事文化

PART 2 正 Thesis
我們不是泛泛之輩
○蘭德賽的冒險旅程
○科學家的盲點:性好複雜
○「單純即精細之極致」

1 科學杵在敘事世界裡⋯⋯
○敘事的悠久歷史
○「說科學」簡史
○想讓別人接受你的論點?先搞懂大腦程式的紕漏
○好故事是把資訊整理成「對」的形式
○說故事的王道在於秀出特色:「單一敘事」的力量
○敘事會讓你的大腦起什麼變化?
○說故事前,先搞清楚要解決什麼問題
○以前人文課能閃就閃,這下好了……  
○接受吧!我們活在敘事的世界

2 【而】人文學科應該幫得上忙⋯⋯
阿呆,它們說的真的是同一個故事
3 【可是】,人文學科幫不了你⋯⋯
4 【所以】,向好萊塢求救吧

PART 3 反 Antithesis
5 【方法】 敘事工具:WSP模型
○先充實內容,再講究風格
○用WSP模型壓縮故事核心
○WSP模型三大工具的近程價值與終極價值
○三大工具人人適用
○為什麼模版不會「太過」簡單?
○有請阿ㄆㄧㄚˇ大師
○形式不等於公式

6 【方法】 選字:多布然斯基模版
○善用「多布然斯基模版」發掘敘事
○用重要事項推進敘事、構築整體圖像
○有意義的寫作始於找到主題
○試著回答:「我幹嘛知道這個?」
○我們幹嘛理你的申請計畫?
○大數據與磚廠

7 【方法】 造句:ABT模版
○電梯簡報:一針見血的藝術
○ABT百分之百是故事DNA
○ABT能簡潔有力,也能動人心弦……
○⋯⋯還能快速推進敘事
○「還有⋯⋯還有⋯⋯還有⋯⋯」——保證沉悶的AAA架構
○原典版ABT
○事實不會自己說話
○AAA本身是無辜的⋯⋯
○假說演繹法 vs. 歸納法
○ABT頭號粉絲:亞伯拉罕.林肯/華生和克里克
○A、B和T的力量:AND/BUT/THEREFORE
○靈活運用ABT架構
○「儘管……然而……可是……」——DHY:當困惑少校遇上沉悶將軍
○故事架構對應的敘事光譜
○古代才吃這一套嗎?
○我要說的是:給單純一次機會吧
○「簡潔」與「說服力」的張力
○ABT的分寸:資訊ABT/對話ABT/防守ABT

8 【方法】 段落:英雄的旅程
○歡迎光臨坎伯的世界
○好萊塢是沒創意的陰溝
○出包的是內容,...

各界推薦/推薦序

▎台灣推薦者——
顏聖紘(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
賴以威(台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鄭國威(泛科學共同創辦人)

▎其他好評——

►歐爾森教的敘事技巧非常實用,任何職涯階段的科學家都能輕易上手。使用本書提供的工具,科學家有望迅速掌握敘事要素。「迅速」是這本書最強大的功效之一,歐爾森的建議直白有力,效果可見一斑。——《科學》期刊

►「說科學故事最好的教練書。」——安迪・瑞夫金(Andrew Revkin),《紐約時報》

►想有力傳達概念,看這本就對了。機鋒處處,實事求是,令人驚艷,最重要的是非常實用。這本書讓我相信我得更加努力,一定要讓學生知道敘事是多麼重要的修辭工具。雖然歐爾森博士著力於對科學界發聲,一心轉變科學界的溝通技巧,但他的睿見放諸四海而皆準。就算我拿這些策略教人文學科的學生作文,也會一樣奏效(事實上,我連文學課都能用這些策略來教)。——讀者評語1

►書很棒,工具一流,對不是科學界的人也很有用。我實在很喜歡這本書,也相信它的前提和內容能應用到科學之外。我認為資訊科技界也能從歐爾森的書學到很多,尤其是那些需要跟商界領袖和決策者溝通的IT專業人員。——讀者評語3

►我是科學家,當然也常常需要寫東西。可是研究報告糟糕的文筆常讓我一頭霧水,我每次想把論文或其他東西寫好也頭大不已。可是蘭迪兄有趣爆了,也讓我學到敘事直覺。用他的框架,我現在能一眼看出文章是從哪裡開始壞掉,還有壞掉的原因是什麼。我現在能更快把自己的敘事架好,也試著對周遭的敘事隨時保持警覺。——讀者評語2

►在資訊過量的時代,掌握好敘事有助於我們了解「別人懂了嗎?」、「我們夠接地氣嗎?」、「我們成功傳達想傳達的資訊了嗎?」如果有公式能預測別人對我們的訊息是否產生共鳴,如果能用敘事打動他們,把深奧難解的東西講得既具體又明確,誰不想這樣把話講清楚呢?誰不想吸引聽眾?誰不想讓每一個人都覺得非把自己聽到的東西告訴別人不可?不論那是科學發現、故事、敘事,或是其他他們能從頭講到尾好好重述的東西。但在此同時,卻又覺得自己幹嘛想這麼多,反正這也不會影響我們?
蘭迪・歐爾森的書挑戰我們,讓我們反思自己的敘事是否有效果。這是很重要的。終極來說,我們傳遞意義、接上「地氣」的能力是很大的,因為它能影響行為。——讀者評語4

►「以編劇科學家的眼光解析世界,從蓋茲堡演說、發現DNA到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無所不包。」——大衛・弗立德曼(David H. Freedman),《大西洋月刊》特約編輯

►「直言不諱,勇敢無畏。」——杰拉德・葛拉夫(Gerald Graff),《學院白痴》(Clueless in Academe)作者

►「歐爾森以科學精神研究敘事中的結構,抽繹為大眾傳播之道。」——南西・杜爾特(Nancy Duarte),杜爾特公司總裁,暢銷作家

►「從亞里斯多德到《南方四賤客》,蘭迪・歐爾森耙梳從古到今的說故事智慧。」——卡爾.齊默(Carl Zimmer),《霸王寄生蟲》(Parasite Rex)作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