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數學家的嘆息:如何讓孩子好奇、想學習,走進數學的美麗世界 | 拾書所

一個數學家的嘆息:如何讓孩子好奇、想學習,走進數學的美麗世界

$ 198 元 原價 250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趣的數學,會變成無趣的科目,讓許多學生討厭、害怕?

這本薄薄的小書,用最簡潔的方式描述數學之美與樂趣所在,並且批判今日僵化的數學教育(背公式、大量的習題),忽略了帶領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然而,正是在對數學的思考當中,人才是活著的,孩子的心智會打開,主動產生興趣。

本書對於美國K-12(從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數學教育做出了強烈的批判,然而在台灣,問題也是一樣嚴重。我們本來可以給孩子更好的數學體驗,讓他們喜歡上數學,有好奇心,這全看我們怎麼教。只要那一點點的改變。

作者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他發願來教中小學的數學,希望呈現給孩子們數學的趣味、和充滿想像力的一面,因為:

數學是一門藝術,重要的是過程,是遊戲,是玩,是去做。

因此他非常批判「死記硬背」、「給答案」、「省略思考過程」的教學方式。

他於2002年寫成本書的初稿,只有薄薄的25頁,然而在史丹佛大學的齊斯.德福林教授的推薦下,於美國數學協會(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網誌上發布後,在數學社群中引起極大的迴響,因而出版成書。

如何尋回數學課堂上的遊戲與歡樂?如何領略數學之美?

這本書,既是為孩子抱不平,也為數學這門偉大的藝術平反。本書可帶領孩子們認識數學具有創意、想像力的一面,也讓成年人重新發現——數學的樂趣。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保羅.拉克哈特 Paul Lockhart

他原本在美國的布朗大學、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擔任數學教授。從2000年開始,他自願到紐約布魯克林的聖安學校(St. Ann’s School)教導K-12(從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數學課。

他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發願來教中小學的數學,希望能呈現給孩子們數學的美感、和充滿想像力的一面,他非常批判「死記硬背」、「省略思考過程」的教育方法。

本書是他的第一本書,書一出版即在數學教育圈造成轟動。除了本書之外,他另著有新書《Measurement》。
譯者介紹

高翠霜

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經濟碩士,曾任職經建會、經濟部國營會、台灣綜合研究院、行政院副院長室、行政院胡勝正政務委員辦公室。譯有《Career關鍵14年》(天下文化)、《績效評估》(天下文化)、《大改變》(先覺)、《通膨、美元、貨幣的一課經濟學》、《贏家的詛咒》、《常識經濟學》、《了解總體經濟的第一本書》(以上經濟新潮社出版)等書。

目錄

前言 齊斯.德福林
推薦序 大破大立:難得一見的數學教育好書 洪萬生

上篇 悲歌
數學與文化
學校?的數學
數學課程
中學幾何:邪惡的工具
「標準」數學課程

下篇 鼓舞

自序/導讀

推薦序
一個數學家的嘆息:難得一見的數學教育好書
洪萬生
台灣師大數學系退休教授


本書《一堂令人難忘的數學課》應該是我所見過的數學教育宣言中最基進的(radical)一篇了。作者保羅‧拉克哈特(Paul Lockhart)是一位成功的專業數學家,公元2000年,他毅然轉入紐約市一所涵蓋K-12年級的中小學任教,身體力行他認為有意義的數學教學活動。本書即是他的現身說法,因此,他對於美國目前中小學數學教育的現實之沉重但真誠的嘆息,似乎沒有幾個有識之士敢視而不見。

事實上,本書(分上、下兩篇)所呈現的願景,乃是中小學數學教育的一種烏托邦。通常我們面對烏托邦,似乎總是看看就好,大可不必認真。然而,我仔細閱讀(英文原文⊕中譯文)之後,對於邀約寫序,多少有些猶豫與掙扎。對照我自己的數學經驗,我將如何推薦本書呢?我自己曾在台灣師大數學系任教將近四十年,主要授課如數學史都涉及未來與現職的中學教師之專業發展,而且也曾指導過幾十位在職教師班的碩士生,所以,我對於(台灣)數學教育現實的興革,當然也有相當清晰的理想與願景。不過,經歷過那麼多的數學教育改革爭議之後,我覺得務實地訓練與提升教師的數學素養,恐怕是最值得把握的一條可行進路。

話說回來,作者的願景所引伸出來的策略,也並非完全不可行!譬如說吧,在本書結束時,作者語重心長地鼓勵老師「需要在數學實在(Mathematical Reality)中悠遊。你的教學應該是從你自己在叢林中的體驗很自然地湧出,而不是出自那些在緊閉窗戶車廂中的假遊客觀點。」因此,「丟掉那些愚蠢的課程大綱和教科書吧!」因為「如果你沒有興趣探索你自己個人的想像宇宙,沒有興趣去發現和嘗試了解你的發現,那麼你幹嘛稱自己為數學教師?」

對許多數學教師來說,要是丟掉課程大綱與教科書,大概會有一起丟掉洗澡水與嬰兒的制式(conventional)焦慮感,儘管有一些教師平常教學時,根本不太理會課程大綱與教科書內容,而只是使用自己或同仁共同編輯的講義。然而,不管你是否贊同拉克哈特的主張,也不管他的主張是否能夠付諸實現,本書是老師、家長與學生都不容錯過的金玉良言,值得我們咀嚼再三。底下,我要稍加說明我大力推薦本書的三個理由。

本書上篇主題是「悲歌」,依序有〈數學與文化〉、〈學校裏的數學〉、〈數學課程〉、〈中學幾何:邪惡的工具〉以及〈「標準」數學課程〉等五節。下篇主題是「鼓舞」,但不分節論述。上篇文字曾由齊斯‧德福林(Keith Devlin)安排,在MAA線上(MAA Online)每月專欄「德福林觀點」全文披露(2008年3月),獲得大大超乎預期的迴響。在上篇一開始,作者拉克哈特利用虛構的音樂與繪畫之學習夢境,說明相關語言或工具的吹毛求疵,讓這些藝術課程之學習,變得既愚蠢又無趣,最終摧毀了孩子們對於創作模式那種天生的好奇心。或許上述夢魘並非真實,但是,「類比」到數學教育現場,卻是千真萬確。而拉克哈特的立論,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數學知識活動特性:數學是一門藝術!至於它和音樂和繪畫的差別,只在於我們的文化並不認同它是一門藝術。拉克哈特進一步指出:

事實上,沒有什麼像數學那樣夢幻及詩意,那樣基進、具破壞力和帶有奇幻色彩。我們覺得天文學或物理學很震撼人心,在這一點上,數學完全一樣(在天文學發現黑洞之前,數學家老早就有黑洞的構想了),而且數學比詩、美術、或音樂容許更多的表現自由,後者高度依賴這個世界的物理性質。數學是最純粹的藝術,同時也最容易受到誤解。
...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業推薦】

洪萬生 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鄭國威 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何琦瑜 《親子天下》總編輯

這是我所見過,對於目前的數學教育最棒的評論之一。

——齊斯.德福林(Keith Devlin),史丹佛大學人文科學與先端科技研究中心共同創辦人,《數學的語言》(商周)作者

作者寫出了很重要、很平易近人的悲嘆與狂喜。他哀嘆的是今天數學教育的現狀;而他也熱切盼望老師們能得到鼓舞,帶領學生們體驗數學裡頭十分刺激的「概念的詩意」,而且真的是如此。

——貝利.馬祖爾(Barry Mazur ),哈佛大學校聘數學教授

本書的論述精妙,任何對數學教育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要讀。我保證他們會喜歡這個閱讀經驗,不論他們是否完全同意拉克哈特所寫的內容。

──布萊恩.邦區(Bryan Bunch),《The Kingdom of Infinite Number》作者

這本關於數學的簡短又中肯的小書,對你我當初學習這個科目的方法提出了強烈的抗議。繪畫只是在有數字的區塊裡塗上顏色嗎?落日夕陽只是一系列的光譜及方向的指示嗎?拉克哈特主張,數學不只是定義和公式。想要尋回數學課堂上的遊戲和歡樂,他告訴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回復到真正的數學。

——羅伯.克里斯(Robert P. Crease),《史上最美的十項科學實驗》(臉譜)作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