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黑洞與人類未來 | 拾書所

解密黑洞與人類未來

$ 395 元 原價 500

內容簡介

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在2019年4月公開,
這個超大質量黑洞位於M87星系,比太陽大65億倍。
作者說,儘管宇宙仍有諸多謎團尚未解開,
決定人類真正力量和價值的不是科技,而是我們自己。


這場全球數百名專家參與的科學發現,仰賴勇氣、毅力、專業技術,以及複雜的組織工作。法爾克以自傳的方式描述他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讓我們瞭解宇宙,還有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即使不是科學家,也能享受這本簡單易讀的書。
——馬丁.里斯(Martin Rees)
英國皇家天文學家

為黑洞拍一張照片看似不可能辦到,但法爾克團隊成功了。法爾克以個人的視角,寫下這趟不可思議的旅程。
——布萊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副校長

法爾克是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在歐洲地區的主角,這次黑洞影像成果的關鍵人物之一。黑洞「陰影」這個詞,就是源於他的理論研究。這本書生動的描述事件視界望遠鏡團隊在2017-18年之間,如何產生最終影像的過程。提供讀者一窺現代天文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此書終章關於科學與宗教的對話,是科學家內心深層的表述。值得有興趣的讀者仔細思考。
——陳明堂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兼天文所夏威夷運轉副所長

蘇格拉底說「我知道我一無所知」
但我們並沒有讓無知限制了我們的想像

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在2019年4月公開,
這個超大質量黑洞位於M87星系,比太陽大65億倍。

「我們窺探宇宙,在距離我們五千萬光年遠的地方,看到了黑洞。」
事件視界望遠鏡主席法爾克的演講開場看似輕描淡寫,
背後承載的卻是無人知曉的曲折艱辛。

法爾克任職於荷蘭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學,
在修讀博士學位時立下拍出黑洞照片的遠大目標,
最初沒人相信他可以成功。
他花了近二十年遊說歐洲研究議會,
整合全球兩百多位科學家一同投入,將夢想化為可能。

過去,黑洞代表人類無解的謎,它打亂所有物理原則。
當我們試圖窺向黑洞時,不禁害怕科學理論會因此瓦解。
法爾克詳細解構黑洞和背後的科學知識,
帶我們面對人類對未知的恐懼也提出人文省思,
人類是否有辦法理解全部的大自然運作法則和其源頭?
科學又能帶我們到多遠?

作者說,儘管宇宙仍有諸多謎團尚未解開,
決定人類真正力量和價值的不是科技,而是我們自己。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譯者簡介
姚若潔


台灣大學昆蟲學碩士,英國布萊頓大學藝術與傳達博士候選人。科普翻譯經驗逾十八年,現專事翻譯與寫作。
近期譯作有《科學詭案調查局》、《重返阿波羅:開創登月時代的50件關鍵文物》,短篇譯作常見於《科學人》雜誌。以《為什麼要睡覺?》獲吳大猷科普獎翻譯類佳作。

目錄

前言 我們眞的看得見黑洞
關於本書

第一部 穿越空間與時間
第1章 人類,地球,月亮
第2章 太陽系與我們的宇宙演化模型

第二部 宇宙之謎
第3章 令愛因斯坦歡天喜地的想法
第4章 銀河系及其恆星
第5章 死星與黑洞
第6章 星系,類星體,以及大霹靂

第三部 邁向第一張黑洞影像
第7章 星系的中心
第8章 影像背後的思路
第9章 建造全球望遠鏡
第10章 展開遠征
第11章 影像形成

第四部 超越極限
第12章 超越想像之外
第13章 愛因斯坦之外?
第14章 全知與局限

致謝
事件視界望遠鏡作者列表
詞彙表
圖片出處
附注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