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大解密:觀天象、談天氣,解惑常見的101個氣象問題 | 拾書所

氣象大解密:觀天象、談天氣,解惑常見的101個氣象問題

$ 332 元 原價 420

內容簡介

人們仰望天空,心中總有一百萬個為什麼。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雲朵怎能漂浮在天上?」
「為什麼有些人能分辨暴雨前夕的天空?」

氣象學家解答天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宏觀的氣象乃至於天氣,是自然科學中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環。

我們都會在出門前查看一下天氣預報再決定今天的交通方式,抑或是否攜帶雨具出門;農夫能從雲的形狀分辨暴雨晴旱,為農作物提前作好防範措施。

豔陽高照、烏雲密布、雷聲轟隆、狂風暴雨、午後彩虹……你我耳熟能詳的天氣元素日復一日在世界各地的每個角落、甚至宇宙上演,看似彼此獨立卻又互相牽引。

顯而易見的是近年來話題高漲的聖嬰現象,因太平洋的海洋與大氣環流異常,為太平洋沿岸地區帶來極端氣候的震盪現象,全球性的降雨與氣溫也出現顯著變化。台灣位於太平洋西岸的亞太地區,近年來每隔幾年出現前所未見的寒冬與暖冬、異常的旱季都與聖嬰現象的震盪有關。聖嬰現象是如何形成?反聖嬰又是什麼?我們要如何看待與應對氣候異常的生活?都能在本書找到解答。

每個人都能是一名氣象預報員,觀察且了解生活氣象也是人類的生存本能。

天氣能夠滋養生命,也能夠危害生命,人類的生存常取決於其中微妙的平衡,因此我們觀察天空中種種的線索來幫助我們預測未來的天氣。漂移雲朵的顏色、陰影與捲曲的形狀等都能提供我們這些線索。更進一步地說,我們都曾見識過美不勝收的雪結晶,也不曾懷疑水的形狀是下垂的滴狀;然而,當它們形成我們腦海中的既定印象前,已經歷一段漫長又神奇曲折的生命歷程,且彷彿輪迴一般無限循環,讓「天氣」變得有跡可循。

本書作者西蒙‧金(Simon King)與克萊爾‧納西爾(Clare Nasir)樂於探索天氣千變萬化的「原因」,並將氣象研究視為一生的志業,為對天氣現象感到好奇的讀者撰寫本書,期待能解答讀者們對氣象萬千的疑惑。

讓我們一起來一趟精彩的氣候之旅吧!深入探究錯綜複雜卻美麗地令人崇敬的天氣世界。

本書特色

1、與氣象觀測員來一場極富深度的氣象知識問答:從遠在太空的太陽到吹過你家樓下的那陣強風,你的心中一定有許多疑惑,本書以問答的方式,為讀者們解說生活中千奇百怪的氣象問題。

2、不用害怕氣象專有名詞:東非噴流?紫外線等級?反聖嬰現象?對於單看字面意義似懂非懂的氣象專有名詞,作者們逐一列出並深入淺出地解說其意義,讓讀者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理解你我周遭的氣候名詞。

3、富含知識深度,讓你成為氣候小專家:從簡單的提問開始,作者們像剝洋蔥般從簡單地敘述因果,再進一步地剖析,知識廣度涵蓋物理面、化學面,以及地球科學,也指出與氣候相關的科技技術。無論是想輕鬆地理解天氣現象,抑或是想透過氣象問題增加自然科學知識,都能從本書獲得收穫。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第一章:太陽
天空為什麼是藍的?
太陽對氣象與氣候的影響
地球為什麼會有四季
什麼是紫外線?
地球自轉如何影響天氣型態
太陽風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黑子與太陽週期

第二章:天氣元素
風: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天氣元素

雨的形狀像什麼?


閃電

第三章:雲
雲從哪裡來?
雲的隊伍
什麼時候雲會開始降雨?
為什麼雲的底部看起來都在同一個高度?
雲在空中可以維持多久?
積雲
層雲
卷雲:變天的前兆
今晚會結霜嗎?
古人如何預測天氣?

第四章:宏觀的大氣現象
空氣如何在地球表面流動
什麼是聖嬰現象?
全球熱能與反照率
為什麼平流層的極地漩渦如此重要?
什麼是印度洋季風?
為什麼沙漠這麼重要?
熱帶雨林如何影響世界天氣
山區的天氣有什麼不同?
歡迎來到噴射氣流的世界
什麼是天氣炸彈?
赤道無風帶在何處?
南北半球的氣候不同嗎?

第五章:颱風、颶風與龍捲風
熱帶氣旋的生成:三大原料
颶風偏離軌道會怎麼樣?
為什麼會想朝颶風飛去?
什麼是風暴潮?
為什麼要為風暴命名?
龍捲風:地球上破壞力最強的天氣事件?
什麼天氣最有可能害我喪命?

第六章:天氣現象
彩虹
是雲抑或外星人入侵?
最罕見的雲
什麼是威烈威烈風?
北極光
水龍捲
布洛肯光
極致的日出與日落

第七章:氣象、空間與行星的影響
其他行星的天氣是什麼模樣?
地球的大氣層如何保護生物?
小行星是地球最大的威脅嗎?
引力如何影響地球?

第八章:氣候科技
應該只靠手機應用程式或網站知曉天氣預報嗎?
我們可以控制雨嗎?何謂種雲?
我們可以改變颶風的路徑嗎?
什麼是核子冬天的預報?
氣候改造可以拯救地球嗎?
要為了全人類進行氣候改造嗎?

第九章:戰爭與天氣
天氣預報與戰爭
軍事氣象專家
都在海上:氣象與海軍
天氣可以成為終極軍事武器嗎?
天氣曾經引發戰爭嗎?

第十章:氣候變遷
大自然不斷變化的氣候
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會影...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太陽

天空為什麼是藍的?
每一天的天空是藍的(當然,除了陰天以外),但是空氣並不是藍色的。簡而言之,來自太陽的光線,穿過地球的大氣層,進入我們眼睛之後讓天空看起來是藍的。太陽看起來雖然比較接近黃色或橙色,但是陽光其實是白色的,而白光實際上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合而成的,七種顏色的光在大氣中傳播的能量略有不同,我們稱之為波長。當陽光穿過大氣時,大氣中的冰、水或氣體分子將白光分散成上述的七種顏色,這就是所謂的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為19世紀英國科學家瑞利所發現。波長短的藍紫光散射比紅黃光明顯,同時人類眼睛對藍色敏感度較高,所以整個天空看起來都是藍的。
在天氣晴朗時,天頂的顏色看起來比較藍,這是因為從地平線進入我們眼睛的光線要穿過較厚的大氣層,被散射掉的藍光比較多,所以接近地平線的天空看起來就沒有那麼藍,呈現乳白色。

太陽對氣象與氣候的影響
太陽是維繫地球乃至於整個太陽系運作的關鍵,來自太陽的光、熱以及重力對地球的天氣與氣候都有決定性的影響。太陽表面像是一鍋洶湧翻騰的氣體,不斷向外噴發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不時會進入地球的大氣層。在我們討論太陽能量對地球的影響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太陽的結構。
太陽半徑約69萬5510公里,地球半徑約6371公里, 換言之,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一般認為太陽大約生成於46億年前,只比地球的45億年早一點點。太陽的組成物質約92%是氫,其他幾乎都是氦,還有少量的氧、碳、氮等物質,加上核心超高溫與高壓的條件,太陽基本上就是個核融合反應爐。雖然太陽主要是由氣體組成的星球,它還是有核心與大氣層,太陽核心溫度可達攝氏1500萬攝氏度,溫度逐漸向外層降低到200萬攝氏度,這個溫度已經不夠維持大規模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表面溫度大約只有攝氏5500度,我們看見的陽光就是從太陽表面發射出來的。但是大氣的最外層溫度又迅速增加到200萬度左右。

太陽的結構
核心:溫度可達攝氏1500萬度,重力作用在太陽的核心產生巨大的壓力。核融合反應不斷將氫原子轉換成氦原子,過程中產生的巨大能量向外幅射,最後進入太空中。
幅射層(Radiative zone):大約占太陽厚度的45%,核心所產生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在幅射層中向外擴散,這個過程極其緩慢,因為光子不斷重複被幅射層內的氣體吸收後再釋放,時間可以長達數十萬年。太陽的溫度在幅射層中逐漸下降約攝氏1300萬度。
對流層(Convection zone):太陽的表層,溫度大約維持在攝氏200萬度。光子離開幅射層後,在對流層中以對流的方式(熱的上升與沉降)向外移動,對流作用可由太陽表面顏色變化觀察得知,較明亮的部位表示物質在此上升,黯淡的部位表示物質在此沉降。光子達到對流層表面後就形成我們看見的陽光。輻射層與對流層的溫度皆低於核心。

太陽有大氣層嗎?
就像地球一樣,太陽也有大氣層,可細分為三層:
光球(Photosphere ):太陽大氣的最內層,厚度約500公里,溫度約維持在攝氏5500度,可見光由此向太空幅射,偶爾可見噴發的電漿或較低溫的太陽黑子。
色球(Chromesphere):溫度高於光球。在日蝕發生時可以看到發出紅色的光芒,故得名。溫度約在攝氏4300度上下。
日冕(Corona ):太陽大氣最熱的一層,溫度可達攝氏200萬度,是...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