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拉美─福爾摩沙懷舊植物誌:農村、童玩、青草巷,我從亞馬遜森林回來,追憶台灣鄉土植物的時光 | 拾書所

被遺忘的拉美─福爾摩沙懷舊植物誌:農村、童玩、青草巷,我從亞馬遜森林回來,追憶台灣鄉土植物的時光

$ 537 元 原價 680

內容簡介

從鄉野花草、盤中果蔬到青草巷,
那些自舊時存在的寶島鄉土植物,
與它們的遙遠故鄉──拉丁美洲。

數百年來,有許多自拉丁美洲「過鹹水」來台的植物,
番薯、土豆、木瓜、鳳梨、番茄、馬鈴薯、金瓜、蓮蕉花、摃破花……
這些植物都有台語名稱,跟懷舊、傳統畫上了等號,
以至於幾乎整個世代都忘了──
它們曾是道道地地的拉丁美洲原住民,在越過半個地球來到台灣後,
成為農田裡待收割的莊稼、媽媽的南瓜米粉、夜市裡的甘草芭樂、雞排與珍奶的原料、阿公嘴叼著的長壽菸、孩童玩耍的鬥草與彈弓、台語歌的《孤戀花》、
巷弄裡的草藥店鋪……是生活裡最平凡不過的「拉美」。

"《被遺忘的拉美》除了讓您重溫來自拉丁美洲植物的重要性,透過胖胖樹的文章,我們也可以一窺亞馬遜雨林、薩滿文化、死藤水、當地特色餐飲、藥草浴、蛋診等神祕又少有機會接觸的體驗。 "
──王秋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從台灣土地出發,以拉丁美洲植物為軸,縱橫了歷史、地理、文化,還有植物追追追的拉美旅遊紀實,增廣見聞也趣味盎然。"
──王瑞瑤 超級美食家主持人

"閱讀瑞閔的《被遺忘的拉美》,你會知道,原來拉美非但不遠,還滲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傳統與鄉土的一部分。"
──洪廣冀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以熱帶雨林連結東南亞、南亞與美洲時空層面,一一圖文並茂論述,四本都是很好的台灣自然史科普著作。"
──翁佳音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被遺忘的拉美》為台灣與拉丁美洲搭起橋樑,探索我們周遭植物的前世與今生,考究深入,精彩可期!"
──陳小雀 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兼國際長

"胖胖樹,以台灣為地標,輻射出我們和世界,或說,世界和我們的關係──如同以熱帶植物寫詩,織出一幅名為台灣的真實圖像。"
──馮忠恬 前《好吃》雜誌副總編輯、資深飲食編輯

"對沒機會親身造訪南美熱帶雨林的朋友來說,本書可說是紙上的Discovery頻道。尤有甚者,本書超越一般圖鑑遊記的眼光和深情,必定能感染大家去真誠地與植物互動。"
──溫佑君 肯園與香氣私塾負責人

"感謝胖胖樹為台灣這群來自拉美的植物立傳,述說它們越洋而來的曲折身世,他鄉與故鄉間,台灣日常的植物風景,因而顯得既熟悉又陌生。"
──董景生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

"市面上的拉美遊記眾多,但你絕對沒想過,與一個植物狂逛拉美雨林原來是這種感覺!"
──褚縈瑩  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一場懷舊的拉美植物之旅】

家常菜、夜市食、供桌果品
——縈繞日常的糧食與蔬果
過去曾被當做台灣象徵的番薯;常與牛奶打成果汁,變成知名飲料的木瓜;比原產地還要好吃,不過已經鮮少人叫它番荔枝的釋迦;象徵好運旺旺來的鳳梨,以及番茄、馬鈴薯、金瓜、皇帝豆、敏豆、藕薯等蔬果,是農村社會至今熟悉不過的家鄉味。

童玩、婚慶、鄉野意趣
——勾起回憶的民俗植物
在3C產品還不發達的年代,孩子玩野花小草打發時間:鬥草的鹹酸仔草、做彈弓的芭樂樹幹、草地上一摸就低頭的含羞草,看到煮飯花開,就知道該回家吃飯了。早期婚禮常見蓮蕉花、圓仔花、新娘花,舊日流行歌中的曇花,都是由拉美植物所構建的舊日記憶。

菸廠、青草巷、黑松沙士
——見證時代的藥用與工業植物
看看百年歷史的青草巷、青草街裡的草藥,煮飯花頭、蚌蘭、仙人掌……早就深入台灣的草藥文化。時至今日,懷舊成為一種時尚與商品,但又有多少人記得,菸廠、菸樓、沙士糖與拉美的關聯?

薩滿、死藤水、亞馬遜森林
——回到人...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緒論 找尋被遺忘的拉美──生活中的拉丁美洲典故與植物


第一部 被遺忘的拉美──懷舊風潮裡的拉丁美洲植物
from LATIN  AMERICA to TAIWAN

一、大航海時代開始
去荷蘭啦!──台灣栽培拉丁美洲植物的濫觴
奔跑吧!阿波卡──從馬雅印加看拉丁美洲植物對世界的影響

二、打開塵封記憶的番麥──來自拉美的糧食作物
農村最美的風景──番薯
開啟塵封的記憶──玉米
朱元璋的土豆──花生與蔓花生
阿嬤的古早味祕方──太白薯
來一份珍奶加雞排──樹薯
你一定吃過的拉美薯──豆薯與馬鈴薯

三、夜市到供桌──來自拉美的蔬菜水果
夜市攤位遇到豆──四季豆與皇帝豆
夜市買不到的媽媽味──南瓜
兄弟串燒──青椒與辣椒
夜市的古早味水果切盤──番茄
港澳僑生看不懂的夜市招牌──芭樂
台中夜市的標準配備──木瓜
夜市最佳配角、鄉野奇談與耶穌基督──百香果
東大門夜市的原住民野菜──晚香玉、佛手瓜、野莧、刺莧、千年芋
從火車站到供桌──鳳梨
在供桌上開創藍海──仙桃
供桌上的愛老虎油──酪梨、人心果、山刺番荔枝
上不了供桌的台東名產──釋迦

四、同在捷運板南線上的松菸與青草巷──藥用與工業用的拉美植物
艋舺巷弄裡的世界地圖──仙人掌等
古早味紅茶的祕密香氣──決明子與望江南
送你一朵煮飯花──紫茉莉
只剩文創中心的夕陽產業──菸草
製藥業的祕密起點──古柯
從新潮到懷舊的沙士糖──墨西哥菝葜
《海角七號》的包裹──瓊麻與銀合歡

五、婚禮、台語歌與童玩──民俗文化中的拉美植物
傳統婚禮不傳統──蓮蕉花、圓仔花、新娘花
和月娘做伴的《孤戀花》──曇花與火龍果
郵票、學校與童玩──紫花酢醬草、含羞草、大王椰子
老派植物之必要──九重葛等
摸魚的日子──布袋蓮與水蘊草


第二部 虛實中的亞馬遜──厄瓜多的薩滿文化與植物探索之旅...

自序/導讀


【作者序】
我在亞馬遜邂逅台灣鄉土植物
──胖胖樹 王瑞閔

你的懷舊有多舊?你的傳統是從何時開始的傳統?你知道嗎?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我們熟悉的食物、童玩、草藥、傳說、傳統產業、歷史建築、祭祀與婚禮、觀賞植物——記憶中農村的美好,柑仔店中的懷舊點滴,看似最道地的台灣味,其實都與拉丁美洲植物有關。這些由拉美植物構築的傳統,有的在阿公的阿公那時就存在,有的可能是從阿公小時候才開始建構。而這些拉美植物經過漫長的時間,早已在我們這塊土地落地生根,連台語名稱都有,以至於多數人都不清楚,它們最初是來自距離我們最遙遠也相對陌生的拉丁美洲。

從小我就對植物圖鑑裡原產地的欄位感到好奇,為什麼我們這塊土地有那麼多原產地不是台灣的植物?究竟是誰,在何時將它們帶來?為什麼帶來?大學後我開始從圖書館不斷蒐集資料,了解這些植物的身世。赫然發現,原來我從小在農村生活所接觸並認識的植物們,有相當多都不是台灣原生。

時至今日,數以百計的拉丁美洲植物,以雜糧、蔬果、花卉、藥品、精油、加工食品等形式,充斥在我們生活中。我迫不及待想告訴大家,原來拉丁美洲不只是遙遠而陌生的區域,也是我們最熟悉的生活風景,俯拾即是。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一整個世代,不再想起這些植物的原產地,甚至這些拉美植物在台灣三、四百年來所建構的傳統也即將被遺忘。而這一切,便是我心中尋尋覓覓「被遺忘的拉美」。

記得在千禧年來臨前,全球刮起一陣懷舊旋風。不知道是擔心將被新世代遺忘,還是整個舊世代害怕自己會忘記,又或者是人類到了一定年紀後都會如此。大家不約而同開始蒐集那些外觀已泛黃或斑駁的時光小物,甚至復刻一部分舊有的生活方式。在這波懷舊風潮中,許多老照片被翻出,經典老歌被重新傳唱,懷舊風格的餐廳、小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甚至連老電影都被修復。懷舊,突然間成為了一種日常。那麼,我們生活中由無數植物所建構的農村風光與懷舊感呢?

仔細回想,從阿公家到夜市,從拜拜到台語歌,從柑仔店到校園,無論城市或鄉村,過去曾有許多植物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然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網路發達,短短幾十年這些元素便消失大半,甚至連熱愛植物的我也快不記得了。直到一個契機,我開始逐漸想起這一切的一切。

我想,從遺忘到懷舊的過程,或許大同小異吧!還記得小時候總希望趕快長大,長大之後,特別是出了社會,我們卻頻頻回頭望。可能是失去太多,所以生怕忘記;可能是煩惱太多,所以懷念幼時無憂無慮。然而,時間越久遠的記憶,想起來的頻率就會越來越低,慢慢就不再想起了。直到某個事件的觸發,所有被塵封的記憶逐漸昇華成懷舊的情緒。

二○一九年,我有幸走訪一趟位在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在那個地球彼端遙遠的國度裡,或許是因為亞馬遜的雨林太美,或許是因為空氣新鮮,我的思緒無比清晰。不但打開身上所有感官,許多塵封的記憶也通通被召喚回來。

每天每天,在我身旁出現各式各樣的植物,從餐桌到市場,從安地斯山城到亞馬遜雨林,一直一直刺激我,讓我聯想到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經驗。例如餐桌上的爆米花、亞馬遜叢林步道旁的土芭樂、安地斯山上的類炕窯、如牛墟一般什麼都有什麼都賣的露天市集……明明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國度,卻一...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