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動物說話的男人:《所羅門王的指環》作者的狗貓行為觀察學【動物行為學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科普經典,逝世30週年紀念版】 | 拾書所

和動物說話的男人:《所羅門王的指環》作者的狗貓行為觀察學【動物行為學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科普經典,逝世30週年紀念版】

$ 284 元 原價 360

內容簡介

被譽為「能和動物說話的男人」——諾貝爾獎得主不朽科普經典

動物流露出的每個意願都是「善意的」,
而這種「善意」其實是人類早已失去的樂園。

當代動物行為學世界權威、諾貝爾獎得主康拉德・勞倫茲繼《所羅門王的指環》後最膾炙讀者、溫暖人心之作。勞倫茲以從小飼養貓狗親身經驗,及其日後從事動物行為科學研究,進而解開人和貓狗間親密的情感之謎。

「沒有一種動物的生活方式,能像狗一樣改變得那麼徹底;
相反地,沒有一種動物像貓一樣,
和人類相處達數千年之久卻毫無改變。」

*動物會因戰爭而感到悲傷?
*狗會阻止主人過量飲酒?
*從小與狗相處能提升人際關係?
*不要光看狗貓的外貌,要像情人一樣個性合才行?
*貓和狗能擁有真正的友誼?
*常和快樂的狗貓相處,也能讓自己快樂?

「很多喜歡狗的人不喜歡貓,喜歡貓的人又可能討厭狗。不過我想,如果能用心細膩地看待、認識牠們各自的優點,同時撰寫這兩種動物,反而是理解貓和狗,以及人類的愛的一種絕佳嘗試。」——康拉德・勞倫茲

當代唯一描寫貓狗行為學經典之作!
德文原著譯為多國版本,全球暢銷不輟!
紀念作者逝世三十週年,經典重譯!

本書特色

●當代動物行為學權威、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花費一生觀察狗貓行為的不朽科普經典,逝世三十週年經典重譯。
●作者說:「有狗一定比沒狗好」、「有貓一定比沒貓好」,如果你沒養動物,這本書會讓你極想收編貓狗回家;如果你已經養了,這本書會讓你更愛牠們。
●不得不說,這本書會不自覺令人想起聖修伯里筆下小王子對狐狸的豢養,以及對玫瑰的愛。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張冰潔

曾為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譯者。對自然科普和文學作品懷抱熱情,多年從事口譯、筆譯,與出版社合作翻譯學術譯著和大眾作品多部,並教授翻譯課程。

目錄

推薦序 顏聖紘
推薦序 遇見貓狗的男人  黃貞祥
推薦序 王齡敏
推薦序 歡迎來到勞倫茲的趣味科學講堂  林子軒

前  言  無法想像沒有貓和狗的生活
Chapter 1 第一次接觸 
Chapter 2 忠誠的基因
Chapter 3 犬科動物的性格 
Chapter 4 特訓課 
Chapter 5 習慣 
Chapter 6 主人與和狗 
Chapter 7 孩子的親密夥伴 
Chapter 8 選擇你的狗 
Chapter 9 控告主人 
Chapter 10 停戰協定 
Chapter 11 柵欄的必要
Chapter 12 野犬寶寶的騷動 
Chapter 13 溝通的語言 
Chapter 14 愛的需求 
Chapter 15 Dog Days
Chapter 16  貓的遊戲
Chapter 17  貓的愛情
Chapter 18 動物的謊言 
Chapter 19  就像那隻貓!
Chapter 20 動物的良心 
Chapter 21 愛與忠誠的化身

自序/導讀

前言

無法想像沒有貓和狗的生活


今天的早餐吃了炸麵包和香腸。炸麵包和香腸使用的豬油都拜豬所賜,但一想到小豬的可愛模樣,罪惡感便油然而生。當這個念頭消失,良心糾葛才稍稍釋懷,我決定避免對豬多生聯想。

如果必須親手殺生,我可能只敢吃魚或青蛙之類的生物。這種逃避殺生道德責任的心態與做法,其實是偽善的。人類對於飼養的食用動物,多多少少抱持著矛盾的態度;以遵循傳統的農民為例,他們和動物之間的互動完全依照慣例行事,毋須背負道德責任和內心苛責,所以一切被視為理所當然。

但是,鑽研動物心靈的學者深入研究探討後發現,全然不是那麼回事。學者認為,屠宰家畜比娛樂性質的狩獵行為更來得卑劣;因為,獵人對於每個狩獵對象並非都瞭如指掌,至少不像農民和家畜一樣親密,而且被獵殺的動物通常也能察知危險。若從道德層面來看,勒緊你親手養大並對人信賴有加的鴨子脖子,比起投注萬般耐心才捕獲野雁的狩獵行為,罪孽可以說更加深重。畢竟對野雁來說,在被捕獲之前,牠不但清楚自己的危險處境,也大有機會避開獵人的追捕。

然而,相較於完全不知死期將至、突然被宰殺食用的家畜而言,人類在對待幫助人類生活的經濟動物和其他功能性動物的態度上,更顯得格外卑劣。例如馬、牛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步上任人宰割的命運,光想就讓人感到悲涼;而人類屠殺小牛時的冷酷,以及流盡了最後一滴奶後再也償不起「奶債」的母牛,這些都是人和家畜共同生活的陰暗面。

只有超越個體、從全體物種考量,亦即以宏大的生物學觀點來看,人與動物的關係才可能被視為相互依存,或所謂的「共生」。

牛、馬、羊等物種的祖先無法在文明持續發展的地域生存,甚至更讓人遺憾地在許久之前已然絕跡。然而這些動物能成為豢養的家畜,就某種程度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可喜之事。

此外,人類的罪刑可稍獲寬赦的另一理由是:人類並沒有和受俘虜動物簽訂契約,明定人類不得敵對以待。早在紀元前,連文明高度發展種族對待所擄獲動物,也較家畜輕慢;北美印第安人把擄獲的動物視為祭品,大洋洲巴布亞族人至今仍捕獵動物大快朵頤,而絲毫沒有我在早餐吃香腸時的罪惡感。

事實上,有兩種動物並非以俘虜的身分進入人類家庭。牠們不像其他動物只是人類的奴隸,而是以得天獨厚的身分成為家庭的一分子──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貓和狗。

貓和狗有兩個共通性:牠們吃肉,且同時具有獵捕的能力。但在這兩個共通性之外,貓和狗的其他天性,尤其是和人類的互動關係卻有天壤之別。

沒有一種動物的生活方式,即感興趣的事物,能像狗一樣改變得那麼徹底;也沒有一種動物比狗更適合用「馴養」的字眼來形容。相反地,沒有一種動物像貓一樣,和人類相處達數千年之久卻毫無改變。除了波斯、暹羅等品種貓之外,有不少人認為貓根本就是野生動物而非寵物──這種說法的確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

貓,一方面維持一貫的獨立自主,同時又在人類的住屋內外落腳,可能的理由是,家屋內外的老鼠比其他地方多。狗的魅力,在於牠們的深厚情誼,以及和人類之間強烈的精神聯繫。

然而,貓的動人之處,卻是牠們和人類所保持的距離,即使是在廚房或倉庫抓老鼠時,也始終像虎或豹一樣,維持不妥協的獨立性格。就算是優雅貼...

各界推薦/推薦序

好評推薦

「極具啟發性與豐富知識量!」————《紐約時報》書評
「勞倫茲的理念影響深遠,懷抱無窮熱情!」————《泰晤士報》文學專刊
「一篇關於人以及陪伴他們的朋友的最棒觀察!」————Amazon.com讀者

名人推薦

【專文・經典推薦】
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王齡敏(獸醫師、臺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主任)
林子軒(貓行為諮詢專科醫師)
駱以軍(作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