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之後才明白:何裕民醫師與癌症交手的生命體悟 | 拾書所

大病之後才明白:何裕民醫師與癌症交手的生命體悟

$ 383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人類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德國哲學家 叔本華
 
生命為何存在?生命又有什麼意義?
 
當我們汲汲營營於生活中的盲目追求,全然不知道健康的可貴,疾病的危險往往正悄然靠近;當我們面臨疾病,尤其是癌症,我們面對的其實是死亡的恐懼,以及生命逝去的遺憾。
 
關於生活,關於生命,關於癌症,關於死亡,臨床醫生何裕民想要告訴你的是……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哲學家 尼采(Nietzsche)

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蘋果創辦人 賈伯斯(Steve Jobs)

醫學科技進步如此之大,如此之快,以至人們來不及思考進步中帶來的很多問題,常常忘記醫療的根本目的,忘記自己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韓啟德

當我們大病一場,才會真切知道自己擁有什麼,缺少什麼,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從而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生命的意義,然後找到那些生命中最寶貴的部分。

何裕民醫師,腫瘤治療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以一介臨床醫師的身分,長期與癌症患者接觸,在他們痛苦而備受磨難的抗癌歷練中,從他們身上感悟了生命與生活的意義,同時也從他們的人生中體悟到,除了認識疾病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你必須先認識疾病中的自己。

有些事,千萬別等大病之後才明白!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捱過寒冬,倍覺春暖(代前言)
 
第一章 癌症將是人類新常態
癌症,就是人類的新常態
患癌,再常見不過的一類現象
人類抗癌成敗史百年回顧
從躲避,到征服,到博弈
與癌博弈的戰略性轉折:成效初顯
 
第二章 應對癌症新常態,從改變認知做起
一個悖論引發的質疑
癌症的概念須重新界定
癌症新共識:只是一類慢性病
癌症的不同類型及特點
癌症機制的「同花順」假說
癌症需不需要「早診斷」?
來自患者的感受:積極治療未必是福
何謂「抗癌」成功
癌症發病的「車禍」隱喻
 
第三章 面對癌症肆虐,該認真思考生命意義了
尼采: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喬布斯臨終遺願:想與蘇格拉底喝半天茶
于娟: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
美國才女崔雅臨終前的反省
癌症患者遺憾啟示錄
台灣「美名富」的生死經歷感悟
錢買不回來命:賺那麼多錢,結果只是讓你能住特需病房
生命的主張不能放棄
中國亟須生命觀啟蒙教育
藉著意義的尋找,體悟人生,學會好好地活
 
第四章 生命的神聖及脆弱
天人合一:生命是大自然的餽贈
生命——自然之禮的缺憾及困頓
生命:呈現為拋物線樣規律
生命是「瓷花瓶」,有使用期限且脆弱
生命:不堪承受之輕,超載超重早晚易折
生命有自我修復功能,但能力有限
喧鬧的醫院與「萬中國人早死」
為什麼醫生生了癌,死得更快
遠離大病盯纏,常始於對自我生命的尊重
你怎麼珍惜生命,生命就怎樣回饋你
 
第五章 生命的本能與智慧需尊重
西方的本能及需求說
肝主疏洩的中國「本能說」
郁為百病之源
過度壓抑本能:類同於自我漸滅生機
放縱自我:不亞於自尋短見
軀體智慧超乎想像,善領悟者康
學會「順納」自己的一切
康複本能的內外因激勵之差異
快樂追求的雙重屬性
生命不欣賞賭徒性格
 
第六章 心身和合,方為完整的生命
心身和合,人方為天下「貴」
心理(神)的最高層次是「靈(魂)」
心身關係:莫衷一是之歷史認識
心身「共軛」:用科學數值揭示的客觀事實
中醫傳統認識:心身互動的層次特點
心理常可「暗中支配」軀體
臨床醫學:從關注實驗室,到查論文,再到講故事
善於從「世紀困惑」中走出
從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到積極心理學
積極情緒「拓延-構建」理論的啟示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