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靜坐要訣 | 拾書所

袁了凡靜坐要訣

$ 170 元 原價 200

內容簡介

前言

數十年來,筆者一直努力地學習和實踐各種養生、健身的方法,期間得到了諸多前輩、大德的指點與教導,每思及此,常感因緣殊勝。隨著年齡增長,余雖駑鈍,卻也常有朋友、晚輩向我討教所謂的「養生、健身」秘訣。與他們交流後發現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不可謂不深,之所以不能得其門而入的緣由,或因缺乏傳承、一知半解;或因偏求理法、未嘗踐行;更有將養生事以為時尚,不循規矩,進階無基,以致終無所成,甚至反指所學之法虛妄不實。此誠可歎也。

有鑒於此,余遍思所學,期望能有一法,既有傳承之實證,又能為現代人所理解、接受和使用。

但凡歷經傳承而不滅之法皆有其精妙之處,然而,近幾十年來的社會快速發展和變遷,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皆與以往大不相同,要為當下的社會主流人群所接受和使用,就需要符合安全,見效快,易堅持的要求。

若要達到以上三條,就是既要理法精要完備,又要技法簡單易行。那只有在傳承的技法上去尋找,傳承的養生技法注重傳承和繼承,所謂傳承就是歷代學人的實踐與心得,所謂繼承則需要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簡便易行的方法,如此才能逐漸融入到生活中去,生活化的養生內涵既不能脫離經典,又要讓現代人接受,就有一個傳承與創新的問題。

古人云:「大道至精至簡。」所謂的「精」就是出自經典,非經不精;「簡」就是回歸自然與生活規律。現在人們常說的養生之道,古代稱作衛生,或生生之道,「衛」即保衛、護衛之意,「生」即生命與生活,若將正確的有益於生命的觀念和方法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這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現代養生,必須要瞭解現代人,以及他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工作環境等,現代人的特點是「快」和「忙」,快是生活工作節奏,忙是生理、心理的具體表現。現代人崇尚科學,因此,教學中還常常需要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理論相互印證,以加深理解。

本書介紹的靜坐法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特殊養生方法。現代人對此法或是只知其名,不知其用。或是推崇備至,引為時尚。那麼靜坐法到底有什麼用,又怎麼來用呢。

2004年至今,筆者將傳承的導引術《易筋經》和動靜相兼的《洗髓經》以及《袁了凡靜坐要訣》分三部整理出版,是因為此三法,需循序漸進,以為築基之階梯。

《易筋經》是為了解決筋骨柔弱的導引術,用以內強外壯,強筋壯骨,即所謂「易筋以堅其體」。《洗髓經》則對從事腦力勞動者甚有幫助,可以使注意力集中,即所謂「洗髓以清其心」。而靜坐之法歷來為儒家、道家、釋家所重,素有「靜定以開啟智慧之門」的說法。

本書名為《袁了凡靜坐要訣》,是在參照袁了凡先生、丁福保居士、蔣維喬先生的相關著作以及《小止觀》、《六妙法門》等經典的基礎上,以袁了凡先生所著《靜坐要訣》為藍本,結合筆者自身傳承與心得,整理而成。

根據之前的教學經驗,我發現當下最需要瞭解健身和養生方法的人群不是老年人,而是所謂的60後、70後、80後,在社會,他們是構建社會各個行業的基石和支柱,在家裡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同樣是家庭的頂樑柱。雙重的壓力和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下,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確實不容樂觀。

為了便於他們學習、使用和堅持。筆者在整理本書時數易其稿,儘量考慮此類人群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狀況,又在書中撰文介紹針對靜坐前的準備功課,靜坐與飲食、睡眠、環境的關係等學習、使用中大家普遍比較關心的問題。希望能以此法為他們提供一種養生、健身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忙裡偷閒,用簡單易行的靜坐法來改變自己的身心狀態。

1. 什麼是靜坐?

現代人對靜坐法瞭解甚少,而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又是以坐為主,尤其是生活在城市裡
的人,無論在家,還是出門在途中,或到工作的單位,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坐著的,學生更是如此,那麼還需要專門去學習靜坐法嗎?古老的靜坐法對生活在現代化城市裡的人們還有用嗎?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在城市裡生活的人群,尤其是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太需要靜坐法了,靜坐法可以對治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和神經系統疾病,能改變和擺脫當下的焦慮、抑鬱和浮躁狀態,靜坐法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及時消除疲勞,讓身心逐漸安靜下來,只有在身心都安靜下來後,人的良知和潛能(真正的智慧)才能顯現,而一個身心健康、兼具良知和智慧的人,處世為人自然也會比其他人要容易許多。

實際上,靜坐不同於平時休息時坐著,更不是坐在那裡打瞌睡,而是在清醒寧靜狀態下身心合一的體驗。靜坐歷來是學者和修行人一件啟迪智慧、體悟生命的上妙法門。

初學靜坐時,應按照靜坐法的要求去做,規範的坐姿能使人體氣血運行得到改善,與此同時專注於自己的呼吸,讓散亂的心思收於內,逐漸的生理也會隨之改變。我們知道呼吸是連接身心之間的橋樑,當呼吸和順時身體會放鬆、心理也會逐漸趨於平和。

中醫學認為,肺朝百脈。靜坐時刻意的呼吸吐納,能調和人體百脈。現代人總是憂慮空氣不好,卻又不得不整天窩在裝有空調的房間內。因此更需要刻意鍛鍊呼吸,借助於此來改善人體的內環境。當人體的氣血循環改善後,會直接影響人的心腦,心腦供血供氧充足了,我們的思維自然清明。

因此,我們也可以將靜坐法簡單的概括為一種使我們身體與精神歸於和諧統一的養生方法。

2. 靜坐──身心調節的妙法

筆者特別關注中青年人群的身心狀況,在30多年前,很多老職業被淘汰,與此相應的職業病研究機構和職業病治療機構也隨之關(閉)、停(業)、(合)併、轉(業)。

近十餘年來,新興的產業迅速發展起來,而這些轉型後在新興產業的從業人員,從上崗那天起就被新職業病所困擾,將近30年過去了,新職業病的防治與研究似乎始終無人問津,以致出現了很多高危行業,以及在這些行業中工作的人,這些人整天埋頭工作,不知不覺地成了新弱勢群體。

如當今最令人羡慕的金融證券業,若能在一線工作滿5年,那就...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感悟生命整體觀

前 言
1. 什麼是靜坐?
2. 靜坐──身心調節的妙法
3. 靜坐法的傳承與演變
《靜坐要訣》
原序……明.袁黃
校刊緣起……民國.性懷和尚
一、辨志篇
二、豫行篇
三、修證篇
四、調息篇
五、遣欲篇
六、廣愛篇

傳承與心得
緣 起
第一、袁了凡靜坐法
第二、靜坐與環境
1. 營造靜坐的環境
2. 敷設靜坐位
第三、靜坐前的功課
第四、靜坐與飲食
第五、靜坐與睡眠
第六、靜坐入門
1. 從繁忙中解脫出來
2. 上座前後的準備
3. 靜坐時身形調整
第七、對治靜坐障礙
第八、靜坐與坐禪
第九、《袁了凡靜坐要訣》之心法
第十、靜坐之禁忌

附 錄
《攝生三要》簡介
《攝生三要》
一、聚 精
二、養 氣
三、存 神

後 記

自序/導讀

感悟生命整體觀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第一》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一直以來養生的關鍵都在於建立正確的生命整體觀,現代人如何養生,嚴蔚冰先生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參考。

與嚴蔚冰相識逾二十年,深感其為人謙厚,虛心學習,不局限於一門一術,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所證悟的所得。另一點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嚴蔚冰尊重師承、尊重經典,不自詡、妄言,這在當下是尤其難能可貴的。

近幾年來,嚴蔚冰每年都有一些進步。04年來,古本《易筋經》先後在香港、臺灣、上海出版發行。09年嚴蔚冰傳承的「古本易筋經十二勢」申報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上海世博會,嚴蔚冰帶領86名上海市易筋經社區輔導員在世博園中國元素區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展演。2010年,又在臺灣和上海出版了《達摩洗髓經》。在整理出版導引學專著的同時,嚴蔚冰著力於長三角地區的導引養生社會化科普工作,市、區科協的大力支持。2011年在上海市科協的支持下成立了國內唯一的導引醫學科研機構:上海傳承導引醫學研究所。2012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又出版了科普版的《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如今嚴先生整理的《袁了凡靜坐要訣》,又將在臺灣和上海出版發行,實在是

值得關注和慶賀。靜坐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導引養生法。儒釋道醫四家對靜坐都是重視的,凡有成就者都是在心靜的狀態下智慧顯現,俗稱「靈感」。

中華導引學經典理論認為:「心」和「身」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兩大要素,缺一不可,人體生命的最佳狀態應該是:「心全於中,形全於外」(《管子》),心和身都應該全面健康。所謂的「形全」就是在「心」的主導下,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通過經脈十二,絡脈十五,把整體聯繫起來,使五臟堅固、血脈調和、肌肉鮮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穀,津液布揚。(《靈樞》)

由此可見,修身應先行導引,以祛病築基。嚴蔚冰以《易筋》強筋壯骨,以《洗髓》洗滌心靈,以《靜坐》感悟生命的整體觀。次第清晰,進階有基,兼具科學性和完整性。堪稱大道至精至簡。故樂意為之作序。

林中鵬 壬辰年秋末書於北京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