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別被健康常識、社會常識牽著鼻子走!
四十幾歲是荷爾蒙革命期,
本書將傳授由此時開始改變人生的「真正法門」。
人生中會碰到兩次身心狀態產生劇變的時期。
一個是十幾歲時候的「思春期」。另一個是在四十到六十歲前後來敲門的「思秋期」。
十幾歲的思春期時,性荷爾蒙的分泌變得活躍,我們的身體開始變得有生育行為能力,並且真正獲得男女各自的性別。
至於「思秋期」,則是由成人往老年人方向轉變的時期。人們渡過思春期獲得了性別,又因為邁向思秋期,而逐漸失去自己的性別。
思春期與思秋期的最大特徵是,體內荷爾蒙平衡產生巨大改變,我們的身體與心情退同時受到極大影響。思春期時,男性會增加男性荷爾蒙的分泌量,女性則會增加女性荷爾蒙的分泌量,藉此引發第二性徵,演變成男性體態與女性體態。
相反的,到了思秋期,過去分泌旺盛的男性荷爾蒙與女性荷爾蒙會減少,與自身性別相反的性荷爾蒙分泌量會逐漸增加。若為男性,則是男性荷爾蒙變少,相對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力會變大。若為女性,則是女性荷爾蒙變少,男性荷爾蒙的影響會漸漸增加。
所謂上了年紀這回事,其實就是這樣逐漸往中性趨近的過程。
「希望一直健康而且年輕有朝氣。」這個願望應該是很多人都有的共通想法。
想要遠離年老,而且老後也要過得健健康康的話,進入思秋期之後必須好好思考自己如何得宜地邁向樂齡,或是努力讓自己繼續維持身為男性、女性的性別。
本書雖然以探討人進入中年後,因為性荷爾蒙減少所造成的影響為題,但不是一本單純的醫學書,更是一部教人如何活得輕鬆又美麗的生活美學著作。
作者和田秀樹在日本是一位知名的「全方位醫師」,從心理醫師起家,跨足評論家、營養師、學生考試顧問的他,經常上節目、報章雜誌介紹各種醫學以及專業常識。身為一位醫師,作者雖然對荷爾蒙平衡、腦部老化、美容技術、身體氧化等醫學議題是如數家珍,但他同時還有另一個自己更鍾愛的身分:電影導演。他的處女座《東大灰姑娘》曾在歐洲知名非營利影展「摩納哥國際電影節」獲得包含最佳電影在內的四項大獎。
然而,和田的人生並不是一開始便如此精彩燦爛。他最熱愛的電影生涯,乃是從四十歲──也就是本書所提到的「思秋期」以後才開始。而這無疑是作者能夠為本書主題「四十歲以後才是嶄新人生」做出的最好背書。
所謂的「思秋期」,便是醫學上所指的更年期。然而,在更年期這個名詞會給我們帶來一種垂垂老矣印象的現在,我們或許更需要另一個能夠為我們後半人生重新定義的名詞,而這便是作者相對於青春萌芽之「思春期」所使用的「思秋期」。
透過了解思秋期,我們可以了解中年之後的轉變並不是局限於生理醫學上的定義,而是更為廣泛,從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到想法的改變,這些都可以透過我們自己的意識,以事半功倍的小改變,以獲得令我們與周遭感到充實並滿足的後半人生。
作者簡介
呂亭儀
東吳大學日文系學士,現為日文教師與口筆譯者。另為兼職插畫家,作品發表於「maki塗鴉創作簿」。
目錄
推薦序 人都會老,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老人,這件事,是要學習的--周志建
推薦序 思秋期:開啟人生關鍵樂章!--梁錦華
序言——為了擁有四十五歲起的「嶄新人生」
序章 你知道荷爾蒙產生劇變的「思秋期」嗎?
人誕生於中性狀態,死於中性狀態
經典動畫『海螺小姐』中的波平是五十四歲壯年期
為何日本人變年輕了?
老化的個人差異很大
怎麼做才能成為老化中的「勝利組」?
首先必做的三項老化預防
這個時期要「思考」變老後的事
為何像個孩子般的大人變多了
要借助醫療技術到什麼範圍才好?
第一章 四十五歲時一轉眼變老的人與依舊朝氣蓬勃的人哪裡不一樣
比實際年齡看起來還年輕的人們「不正常」嗎?
「代謝症候群」信仰是全國性的謬誤
人會因為節食而變老
學說不斷改來變去的程度令人吃驚
日本的醫生是人體整修詐騙集團
「生病的樣本」與「健康的樣本」
降血壓藥真的有必要嗎?
藥害愛滋事件被隱匿的真相
「久山町的悲劇」
「不吃主食以配菜為主」是正確的嗎
糖尿病的治療宛如自導自演
可疑的「健康常識」
人生要活得細水長流,或是盡情享受人生即便不長壽?
第二章 如何防止荷爾蒙「枯竭」?
什麼時期要開始著手抗老?
「更年期障礙的症狀」會導致什麼結果?
歐美有一半的女性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
看了演唱會而恢復月經的女性
更年期是重新架構性生活的機會
以前的日本人不管到幾歲都在談戀愛
「威而鋼對心臟不好」是真的嗎
「一週兩次射精」是健康秘訣?
超過四十歲就要當心憂鬱症!
「不知怎地就是打不起精神」的LOH症候群
為什麼只有中高年齡女性顯得神采奕奕?
超過六十歲,男女的女性荷爾蒙分泌量會大逆轉
性荷爾蒙能夠由「大腦」合成
男性要攝取洋蔥,女性則是黃豆
目標是成為「思秋期新鮮人」
第三章 「大腦」從哪裡開始老化?
比「健忘」還可怕的「感情變化」
老而學的人跟老而不學的人之差異
數學家的有效期限到三十幾歲為止
越來越像老人的人會有什麼「情緒」變化
最危險的就是「不使用」
「運動對身體好」是迷信
比起運動請多用「腦」
學習,會成為一輩子的嗜好
與其記憶,要更重視「輸出」
與其當知識份子,成為思想家更能活化大腦額葉
為了不變成「暴躁老人」
情緒的煞車變得不靈光
「EQ」下...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業推薦
梁錦華 養齡診所國際功能醫學健康老化中心負責人
周志建 心理博士、資深諮商師、故事療癒作家
丘引 旅行作家
作家林真理子推薦!
「不存錢也沒關係。為了現在的自己好好花錢並動腦吧。對於變老又驚又怕的人,本書會給他們一記當頭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