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因學哲學起家,對道學與科學明判涇渭,在當今之醫界可謂獨樹一幟。有關中醫之論述更是全篇精采之所在。更盼望能對有興趣研究或求治中醫之讀者…
本篇所楬櫫的是已隱沒匿跡的「道術論」。學「道」是為了安身立命,學「術」是為了經世致用。二者乃一體兩面,不可偏廢。如今「道學」已逐漸荒蕪,而「術學」更是秘而不宣。愚弟因學哲學起家,對道學與科學明判涇渭,在當今之醫界可謂獨樹一幟。有關中醫之論述更是全篇精采之所在。更盼望能對有興趣研究或求治中醫之讀者,指出一條明路…
本篇所楬櫫的是已隱沒匿跡的「道術論」。學「道」是為了安身立命,學「術」是為了經世致用。二者乃一體兩面,不可偏廢。如今「道學」已逐漸荒蕪,而「術學」更是秘而不宣。愚弟因學哲學起家,對道學與科學明判涇渭,在當今之醫界可謂獨樹一幟。有關中醫之論述更是全篇精采之所在。更盼望能對有興趣研究或求治中醫之讀者,指出一條明路…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自序/導讀
序言
有一位霍姓朋友介紹史姓患者到我中醫診所來就診。這位患者得的是鼻咽癌﹔已發現約半年,目前正接受台中榮總醫院的放療與化療。剛好我這位霍姓同學以前也得過鼻咽癌,但很久以前就痊癒了。這位史姓患者也是因去請教霍先生如何治癒鼻咽癌而結識的,他們同在教育界服務。這時史先生正好很用心的在讀由梁士洪醫師著作的一本叫《癌能醫更能防》的書,他很在意書中以中醫的方法──「癌能醫,用金醫」的治療,於是請我把這本書研究研究,看看能否對他的治療有幫助。我花了兩夜的時間把書讀完了,發現有關中醫的部分,也是回歸傳統的精神,以陰陽五行的基本概念,加上「信息」啟發,來解釋中醫的理論。只不過他以玄學的四維思惟來超越科學的三維思惟,並以為最先進的物理學也玄學化了,來印證中醫理論的超科學。在這一點「玄學化」的中醫理論上深獲我心。因我最近也完成了《玄學中醫學》的著作,可謂「一拍即合」,很快的就有這一本《玄學中醫學》,即「道術論」的問世。
其實中醫與西醫在本質上最大的差異,有兩點:
(一)中醫以整體的「觀念」在治病,講求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用的是「四兩撥千金」的方法﹔不像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的思惟理路是哲學的,也就是玄學的。而西醫的思想來自科學。科學的認知對象是部分的,不能涉及「全體」。依梁士洪醫師在《癌能醫更能防》一書的觀點,認為即時性的三維思想,不能超越時間,即不能超越過去與未來。而中醫是四維思惟,是玄學思惟,不受時空的限制。
(二)西醫是一種科學。科學的本質來自「概念」。「概念」是抽象的,即一切個別事物的「共相」,也就是個別事物的「定義」。這個個別事物的「共相」只存在於人的「理智」中而已,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實際上存在的只有個別的、具體的事物而已!換句話說,實際上並沒有「概念」這個東西﹔「概念」只是理智思惟的對象而已!「概念」的性質是「普遍性」的,可普遍「指涉」每一個實際的個別事物。「概念」雖然可指涉每一個個體──這就是邏輯上的「外延」﹔但卻無法指涉每一個個體的「特殊相」。而概念的「共相」──也就是事物的定義,就是邏輯上的「內包」,可由理智推演其邏輯性,判斷事物的「對」與「錯」﹔這就是科學的「真」,也即是科學的唯一「價值」。由「概念」與「概念」的比較推演,可演繹為一則公式或一套定律﹔純粹的推演就是「數學」,數學是純粹抽象的。由於純粹抽象的數學之發達,才能帶領科學的進步。因此,科學的「真」是「普遍性」的,也就是獵取到了事物的「共相」而捨棄了個別事物的「特殊相」。
這N個個別事物的「特殊相」,是理智所無法獵取的。「特殊相」要靠前五識(即眼、耳、鼻、舌、身識)以「現量」認知。而第六識(意識)的個別認知是「直觀」,即「意像」﹔這也可取名為「觀念」。換句話說,「觀念」也是「個別的」,是「意識」的「現量」認知。這有別於「概念」是「意識」的「比量」認知。而恰恰是這一點個別具體事物的「特殊相」,是中醫所取用者。這也就是在本質上與西醫的最大差別﹔也是永遠也無法被「科學西醫」所取代的原因。
從這一點「特殊性」看,中醫就是一種「治病的藝術」,而不是「科學」。其研究與思惟是哲學性的、或玄學性的﹔其價值之所在是臻於「真、善、美」的藝術的。此故,傳統的中醫稱為「術」,屬「五術」之一﹔而「五術」又是源於「道」﹔此故,有「道術論」之問世。
舉一例來說:「茶杯」是一個「概念」。當「茶杯」成為理智中的認識對象時,只是一個抽象的「共相」而已。也...
有一位霍姓朋友介紹史姓患者到我中醫診所來就診。這位患者得的是鼻咽癌﹔已發現約半年,目前正接受台中榮總醫院的放療與化療。剛好我這位霍姓同學以前也得過鼻咽癌,但很久以前就痊癒了。這位史姓患者也是因去請教霍先生如何治癒鼻咽癌而結識的,他們同在教育界服務。這時史先生正好很用心的在讀由梁士洪醫師著作的一本叫《癌能醫更能防》的書,他很在意書中以中醫的方法──「癌能醫,用金醫」的治療,於是請我把這本書研究研究,看看能否對他的治療有幫助。我花了兩夜的時間把書讀完了,發現有關中醫的部分,也是回歸傳統的精神,以陰陽五行的基本概念,加上「信息」啟發,來解釋中醫的理論。只不過他以玄學的四維思惟來超越科學的三維思惟,並以為最先進的物理學也玄學化了,來印證中醫理論的超科學。在這一點「玄學化」的中醫理論上深獲我心。因我最近也完成了《玄學中醫學》的著作,可謂「一拍即合」,很快的就有這一本《玄學中醫學》,即「道術論」的問世。
其實中醫與西醫在本質上最大的差異,有兩點:
(一)中醫以整體的「觀念」在治病,講求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用的是「四兩撥千金」的方法﹔不像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的思惟理路是哲學的,也就是玄學的。而西醫的思想來自科學。科學的認知對象是部分的,不能涉及「全體」。依梁士洪醫師在《癌能醫更能防》一書的觀點,認為即時性的三維思想,不能超越時間,即不能超越過去與未來。而中醫是四維思惟,是玄學思惟,不受時空的限制。
(二)西醫是一種科學。科學的本質來自「概念」。「概念」是抽象的,即一切個別事物的「共相」,也就是個別事物的「定義」。這個個別事物的「共相」只存在於人的「理智」中而已,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實際上存在的只有個別的、具體的事物而已!換句話說,實際上並沒有「概念」這個東西﹔「概念」只是理智思惟的對象而已!「概念」的性質是「普遍性」的,可普遍「指涉」每一個實際的個別事物。「概念」雖然可指涉每一個個體──這就是邏輯上的「外延」﹔但卻無法指涉每一個個體的「特殊相」。而概念的「共相」──也就是事物的定義,就是邏輯上的「內包」,可由理智推演其邏輯性,判斷事物的「對」與「錯」﹔這就是科學的「真」,也即是科學的唯一「價值」。由「概念」與「概念」的比較推演,可演繹為一則公式或一套定律﹔純粹的推演就是「數學」,數學是純粹抽象的。由於純粹抽象的數學之發達,才能帶領科學的進步。因此,科學的「真」是「普遍性」的,也就是獵取到了事物的「共相」而捨棄了個別事物的「特殊相」。
這N個個別事物的「特殊相」,是理智所無法獵取的。「特殊相」要靠前五識(即眼、耳、鼻、舌、身識)以「現量」認知。而第六識(意識)的個別認知是「直觀」,即「意像」﹔這也可取名為「觀念」。換句話說,「觀念」也是「個別的」,是「意識」的「現量」認知。這有別於「概念」是「意識」的「比量」認知。而恰恰是這一點個別具體事物的「特殊相」,是中醫所取用者。這也就是在本質上與西醫的最大差別﹔也是永遠也無法被「科學西醫」所取代的原因。
從這一點「特殊性」看,中醫就是一種「治病的藝術」,而不是「科學」。其研究與思惟是哲學性的、或玄學性的﹔其價值之所在是臻於「真、善、美」的藝術的。此故,傳統的中醫稱為「術」,屬「五術」之一﹔而「五術」又是源於「道」﹔此故,有「道術論」之問世。
舉一例來說:「茶杯」是一個「概念」。當「茶杯」成為理智中的認識對象時,只是一個抽象的「共相」而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