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火神經典應用新解(附CD) | 拾書所

鄭欽安火神經典應用新解(附CD)

$ 298 元 原價 350

內容簡介


選取鄭欽安《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兩書,首先對其原著進行了點校,《醫理真傳》是以同治己巳年(1869)原刻初印本為底本,以光緒丁亥年(1887)五福堂刊本及民國丙寅年(1926)刊本為校本點校而成。

    

《醫法圓通》》是以同治甲戊年(1874)成都原刻初印本為底本,以光緒丁亥年(1887)五福堂刊本刊本為校本點校而成。在點校的同時,對其臨癥治療進行了重點發揮,收集了歷代火神派驗案,附在每條疾病項下,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附有光碟,光碟中介紹了《醫理真傳》、《醫法圓通》以及中醫火神派名家醫案。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醫理真傳

鄭欽安原敘



卷一

乾坤大旨

坎卦詩

坎卦解

離卦詩

離卦解

氣、血兩字作一卦解

君、相二火解

真龍約言

五行總括圖

三焦部位說

五運所化司天在泉圖

五行本體受病相傳為病

論氣血盛衰篇

辨認一切陽虛證法

辨認一切陰虛證法

外感說

內傷說

望色歌

聞聲歌

問症歌

切脈歌

附:二十八脈及主病

傷寒六經提綱病情

六經定法貫解

太陽經證解

陽明經證解

少陽經證解

太陰經證解

少陰經證解

厥陰經證解



卷二

陽虛證問答

問日:頭面畏寒者,何故?

問日:畏寒與惡風有別否?

問曰:頭面忽浮腫,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閉目覺身飄揚無依者,何故?

問曰:病將瘥,一切外邪悉退,通身面目浮腫者,何故?

問曰:眼中常見五彩光華,氣喘促者,何故?

問曰:兩目忽腫如桃,頭痛如裂,氣喘促,面、唇青黑者,何故?

問曰:病人兩耳前後忽腫起,皮色微紅, 中含青色,微微疼身大熱,兩顴鮮紅, 口不渴,舌上青白胎,兩尺浮大而空者,何故?

問曰:病人素緣多病,兩目忽陷下,昏迷不醒,起則欲絕,脈細微而空者,何故?

問曰:病後忽鼻流清涕不止,噴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散藥不應而反甚者,何故?

……

醫法圓通

 


自序/導讀


編者的話



鄭欽安,名壽全,字欽安,係四川省邛州(今邛崍縣)東路白馬廟人。他是清代同治年間蜀地蓉城名醫,出身於入門世家,其祖父鄭守重為清朝貢生。鄭欽安幼成庭訓,早年求師於成都名醫劉芷塘先生,博覽群書,潛心研究。中年之後,學有所悟,深明醫理,醫術日漸精湛,踵門求治者,應接不暇。由於鄭氏臨症施治善用桂、附,蜀地醫家譽稱為「火神派」首領。晚年,鄭氏結合臨症經驗,著有醫書三種:《醫理真傳》、《傷寒恒論》、《醫法圓通》。《醫理真傳》(1869年刊行)共4卷,主要論述乾坤坎離、陰陽五行等中醫基礎理論。《傷寒恒論》(1869年刊行)共10卷,主要是發揮仲景原文,詳釋方義,細析脈理,頗切實際。《醫法圓通》(1874年刊行)共4卷,主要為討論雜病之書,辨明內外虛實,經方、時方之要。《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常被後人統稱為「姐妹篇」。

  

本書選取鄭欽安《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兩書,首先對其原著進行了點校。《醫理真傳》是以同治己巳年(1869)原刻初印本為底本,以光緒丁亥年(1887)五福堂刊本及民國丙寅年(1926)刊本為校本點校而成。《醫法圓通》是以同治甲戌年(1874)成都原刻初本為底本,以光緒丁亥年(1887)五福堂刊本為校本點校而成。在點校的同時,對其臨症治療進行了重點發揮,收集了歷代火神派驗案,附在每條疾病項下,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需要說明的是,為保持鄭氏原書的原貌,對原書中的藥物劑量等仍保持舊制,未作修改。



本書可供中醫臨床、中西醫結合工作者及廣大的中醫藥愛好者參考,尤其適用於中醫火神派研究者和愛好者。



 



編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