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東洋醫學:60帖中醫保健處方×60種常用中藥材×人體經穴圖完全公開 | 拾書所

圖解東洋醫學:60帖中醫保健處方×60種常用中藥材×人體經穴圖完全公開

$ 356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了解中醫的第一選擇

中醫看診必備指南、中醫系學生必讀





超圖解.零障礙.超易讀

一次搞懂中醫診療、漢藥處方、穴位按摩、保健藥膳等東方醫學的大智慧。

啟動身體自癒力,自己的健康自己就能把關!



‧氣血是什麼?真的有元氣存在嗎?

‧感冒為什麼會氣虛?

‧火燒心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把脈就知身體大小事?

‧為什麼體質跟五行(木火水金土)有關?

‧科學中藥(濃縮劑)有效嗎?

‧什麼原因造成體質偏寒或偏燥?

‧體內為什麼會陰陽失調?

‧食材如何分熱性、溫性、涼性、寒性?

‧補藥和藥膳怎麼吃才有效?

‧不同的經穴、奇穴位置怎麼找?

‧任督二脈在哪裡?

‧按摩的手法有哪些?

‧針灸治療如何進行?

‧氣功真能運氣治病?



關於中醫療法的大小事,一本就通!



東洋醫學主要是激發身體的自然治癒力,藉以維持健康、改善疾病的傳承醫學,源自二千年前的古代中國,其治療法有利用動植物、礦物等為藥的漢方,以及利用經絡和經穴概念的針和灸、按摩與指壓等的手技療法、將藥膳與藥草茶等融入日常生活裡的養生法等。



居家常備寶典,完整收錄各項漢方醫療資訊:

中醫診療方法大公開

中醫常用語解說

常備中醫處方介紹

常見中藥材說明

正經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位置圖

人體經穴位置圖

食材性味功效及最適體質速查表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蕭雲菁



日本國立御茶水女子大學兒童心理學學士、臨床心理學碩士。居住日本東京九年期間,經歷過皇太子 結婚、神戶大地震、地下鐵沙林事件等日本史上的重要大 事,也踏過北至北海道、南至沖繩的日本國土,度過非常充實的旅日生活。曾任日商金融公司總合企劃部課長等職,於金融業服務近十年。現從事專職中日文雙向 口、筆譯工作。並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資深日語講師、社區大學及中央銀行日語講師等。譯有《人間失格》、《清須會議》、《墮落論》、《鏡的法 則》、《理解發展障礙孩子的心》等百餘冊書籍,以及《我們這一家》、《進擊的巨人》、《蠟筆小新》等動畫、電影。


目錄


審訂推薦序

前言



第一章東洋醫學的基礎理論

東洋醫學的定義與歷史

東洋醫學與西洋醫學的健康觀

東洋醫學的基礎理論(1)整體觀

東洋醫學的基礎理論(2)陰陽論

東洋醫學的基礎理論(3)五行學說

五行色體表

東洋醫學的基礎理論(4)氣、血、津液

何謂氣?

氣失調

何謂血?

血失調

何謂津液?

津液失調

氣、血、津液狀態的診斷

東洋醫學的基礎理論(5)臟象學說

何謂腎?

何謂貯藏在腎裡的精?

腎失調

何謂脾?

脾失調

何謂肝?

肝失調

何謂肺?

肺失調

何謂心?

心失調

何謂六腑?

◎專欄:豐富人生的陰陽相對性



第二章東洋醫學的診察與診斷法

以四診來診察

四診技術

四診(1)望診

望診之一的舌診

四診(2)切診

切診之一的脈診

切診之一的腹診

四診(3)聞診

四診(4)問診

以八綱辨證來診斷

表裏、寒熱、虛實、陰陽

以八綱辨證來分析證候

本證與標證

依據病因、病機來決定治療法

病因──誘因與素因引起的複合現象

病因(1)外邪

病因(2)內邪

受外邪影響的內邪

◎專欄:東洋醫學的診察症例



第三章東洋醫學的治療法

與西洋醫學治療法的差異

異病同治與同病異治

漢方藥的治療

漢方藥的取得與處方

漢方藥的服用法與副作用

生藥基本作用的分類

氣藥

血藥

津液藥

熱藥

主要漢方處方一覽表

代表性生藥一覽表

關於藥膳

食材的作用

藥草茶的作用

◎專欄:中醫學與日本漢方的差異

促進經絡運作的治療

正經十二經脈

奇經八脈

何謂經穴?

經穴種類與寄穴、阿是穴

經穴、奇穴的找法與按法

何謂針治療?

針治療的方法

何謂灸治療?

◎專欄:應用在各領域的針灸治療

手技療法

按摩療法

指壓療法

西式按壓療法

氣功

外氣功與內氣功

內氣功(1)調身

內氣功(2)調息

內氣功(3)調心

◎專欄:中醫學與芳療



第四章東洋醫學的治療最前線

現代病的治療與東洋醫學<...

自序/導讀


前言



擁有超過二千年歷史的東洋醫學,是以長年累積的經驗為主的傳統醫學,但其根本並非只靠經驗的傳承而已,而是不斷仔細觀察,並以大自然的哲理來考察觀察結果,再逐漸累積出一套理論體系成為主軸。



這個主軸對我們來說,絕非特殊的東西,因為東洋醫學認為人的身體與疾病,源自周遭發生的事物,以及自然界裡肉眼能見的變化與現象,是非常貼近我們生活 的原理原則,所以人的身體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更與大宇宙合為一體,若想瞭解東洋醫學,並非一定得學習艱深的理論不可。例如季節的變化與大自然的現象等,是 所有人實際體驗過的事,只要以這種機制來思考人的身體就行了。



本書將活用圖解方式,從理論到實際的治療,淺顯易懂地介紹有關東洋醫學的種種,相信只要閱讀本書,就能有助大家瞭解東洋醫學的基礎。



不過若想確切地瞭解東洋醫學,最重要的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並相信自己,再依據自己的判斷來導出結論。



不必想得太複雜,只要仔細思考,直到自己能接受為止,並融合自然界與生活、自己活到目前為止所見聞的一切、自己的所有體驗等,來面對問題即可,相信這就是走向東洋醫學世界的最佳入口。期望本書能成為大家走向東洋醫學世界的契機。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臨床副教授、醫學博士  仙頭正四郎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業推薦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

長庚大學中醫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沈建忠

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溫崇凱中醫診所院長/溫崇凱


內容試閱

東洋醫學與西洋醫學的健康觀
健康觀是指「對健康的看法與價值觀」,若要分別用一句話來形容西洋醫學與東洋醫學的健康觀,前者是恆常性,後者是變動性。

西洋醫學的健康觀重視正常值與基準值
東洋醫學與西洋醫學的健康觀(對健康的思考方式),同樣存在莫大差異。
西洋醫學對健康觀的根深柢固思維,就是「身體和心理能維持一定的狀態就叫健康,一旦超出這個狀態就叫疾病」。例如體溫只要維持平常的溫度,就代表正常,只要一發燒,就表示生病了,必須開處退燒藥,讓身體回復正常。同樣的道理,只要脈搏和血壓、血糖值、心電圖等數據或影像資料,能保持一定的正常值,就表示健康。這種思考方式稱為「恆常性」。
以恆常性為主的健康觀,因為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數據回復到正常值」,所以很容易明白。但很可惜地,有些時候身體狀況明明不佳,數據卻顯示正常,或明明身體狀況很好,數據卻顯示異常,此時恆常性就無法說明清楚,也很難掌握無法測量到的現象。

東洋醫學的健康觀主張身體狀況本來就會隨時變化
相較之下,東洋醫學的健康觀主張「體內的所有東西本來就隨時在變化,這種狀態才叫健康」,而當這種變化因故停滯時,會引發失調與疾病,這種思考方式稱為「變動性」。
我們人類的心理與身體,不論在飲食還是居住環境、天氣、人際關係等方面,都會隨時受外界影響,同時也會受老化與體質的變化、疲勞、壓力等,來自體內的影響。但即使身體承受這種來自內外的影響,只要擁有自然治癒力,就能將這些影響排除出去,進而維持健康。
但身體若因故無法順應這些影響,全身就會失衡,體內也會出現異常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失調,就是疾病。東洋醫學為治療這些症狀,會著眼在釐清體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