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男性病治療專著,共三篇。
第一篇介紹了武當道教醫藥關於男性病的生理、病理及相關理論,同時也收集了現代醫學的新知識、新的醫學科研成果,體現了武當道教醫藥與時俱進、不斷納新、豐富已知的優良傳統。
第二篇介紹了武當道教醫藥在臨床上的具體應用,以數十種臨床常見的男科疾病,採用了武當道醫特殊的「四個一」療法治療,有些治療方法本書首次公佈於世。
第三篇介紹了武當道教醫藥養生藥膳與養生方藥,對男性保健及養生確能起到很好作用。書中介紹的武當道教醫藥中乾道們修練的秘傳功法,對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有難以預料的效果。最後筆者將近年撰寫的《武當道教醫藥文化淵源探秘》一文介紹給讀者,使讀者對武當道教醫藥淵源有個初步瞭解。
此書適合家庭收藏,作為男性預防疾病、養生、保健之書,臨床醫生作為治療男性疾病參考資料,在校醫科大學的學生可作為選讀資料。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尚儒彪
武當道教俗家弟子,道號信德,字武當葯翁。武當龍門派道教醫藥第二十五代傳人。拜在廟武當全真派道醫傳人朱誠德為師,學習武當道教醫藥。 精通中醫呼吸內科、婦科、消化內科、外科、瘡瘍久治不愈、久不愈合的骨折、各種腫瘤的中醫保守治療。退休前為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醫院主任醫師,2002年 被十堰市衛生局評為「十堰十大名中醫」之一,2003年被十堰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3年被《人民日報海外版》評為「中華名醫」。現任中 華特色醫術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外名醫協會理事、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理事。在專業雜誌發表論文有四十余篇。出版醫學專著五部。
譯者介紹
尚儒彪
武當道教俗家弟子,道號信德,字武當葯翁。武當龍門派道教醫藥第二十五代傳人。拜在廟武當全真派道醫傳人朱誠德為師,學習武當道教醫藥。 精通中醫呼吸內科、婦科、消化內科、外科、瘡瘍久治不愈、久不愈合的骨折、各種腫瘤的中醫保守治療。退休前為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醫院主任醫師,2002年 被十堰市衛生局評為「十堰十大名中醫」之一,2003年被十堰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3年被《人民日報海外版》評為「中華名醫」。現任中 華特色醫術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外名醫協會理事、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理事。在專業雜誌發表論文有四十余篇。出版醫學專著五部。
譯者介紹
目錄
第一篇理論與新知
第一章男性生理概述
第二章武當道醫論氣在人體內的「升降出入」
第三章武當道教醫藥論五臟功能及主要病症
第四章武當道教醫藥二毒致病學說
第五章道教房中術淺探
第六章認識自由基及抗氧化與人體健康關係
第七章免疫功能對衰老的影響與治療
第八章內分泌調節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第二篇臨床應用
第一章常見男性性系統病證治
第一節陽痿證治
第二節早洩證治
第三節遺精證治
第四節不射精症證治
第五節血精證治
第六節強中證治
第二章男性外科病證治
第一節腎囊癰證治
第二節腎囊風證治
第三節下疳證治
第四節疝氣證治
第五節陰囊血腫證治
第六節子痰證治
第七節陰莖短小證治
第八節縮陽證治
第九節腰痛證治
第十節早禿證治
第十一節乳.證治
第十二節梅毒證治
第十三節尖銳濕疣證治
第十四節淋病證治
第十五節陰莖癌證治
第十六節睾丸癌證治
第十七節前列腺癌證治
第十八節腎癌證治
第十九節子癰證治
第二十節陰莖結核證治
第二十一節子系筋瘤證治
第二十二節脫囊證治
第二十三節尿石症證治
第二十四節陰蝨證治
第三章男性內科病證治
第一節不育症證治
第二節癃閉證治
第三節淋症證治
第四節狐惑病證治
第五節男性更年期綜合徵證治
第六節死精過多症證治
第七節秘方治療性交受風
第八節附睾鬱積症證治
第九節精液不液化症證治
第十節隱睾證治
第十一節舉而不堅證治
第十二節疲乏症證治
第十三節尿道結核症證治
第十四節精囊囊腫證治
第三篇養生保健
第一章武當道教醫藥養生方藥介紹
第一節...
自序/導讀
【序言】
我雖然沒有專門研究過武當山道教醫藥,但長期在武當山地區生活工作,長期閱讀道教史志及《正統道藏》,長期接觸道教界人士,耳濡目染,能感受到道教與中醫學的密切聯繫,對民間流傳的「醫道同源」「十道九醫」等習慣說法也有幾分體悟和認知。
道教與其他宗教相比,其教義思想的最大特色是「貴生」。生,是指生命存在和延續,「貴生」,即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之意。「貴生」的教義主要反映在三個層面:一是對自己;二是對他人;三是對其他有生命的物體。從這三個層面都可以看出「醫道同源」的軌跡。
對自己,道教追求修道成仙、長生久視,所以特別重視「生」。《道德經》說:「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太平經》說,天地之間,「壽最為善」,生命長久存在本身就意味著是最高的善。與生命存在相比,富貴功名都算不得什麼。《抱朴子》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過於長生之方也。」《抱朴子》說:「百病不癒,安得長生?」「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道教修道成仙的信仰和理論促使其信奉者孜孜不倦地追求長生不老之藥,並伴隨「內以養己」的炁功,透過導引、辟榖、清心寡慾以達到祛病延年、強健體魄的目的。歷代道士在修練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有關醫藥衛生、祛病延年、保健強身的知識與方術,它包括服餌外用、內丹導引等方法。醫學治病要研究人的身體,道教養生也要研究人的身體,所以我們在道教《黃庭內景經》中可以看到《黃帝內經》的影響。
南朝道醫陶弘景《養性延命錄》高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教生命哲學大旗,強調修道之人如果平時能加強身心修養,注重合理飲食和房中衛生,善於調理,就能保持身心健康,防止疾病萌生。該書強調的「生道合一」的宗旨是「醫道同源」的典型案例。
對他人,道教宣揚重人貴生,濟世度人,所以特別重視「生」。《太平經》說:天地之性,萬千事物中「人命最重」。《三天內解經》說:「真道好生而惡殺。長生者,道也。死壞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聖人教化,使民慈心於眾生,生可貴也。」在被道教奉為萬法之宗、群經之首的《度人經》中,開卷即宣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教義。道教有以醫傳道的傳統,如東漢張陵創「五斗米道」是從為百姓治療疫病開始的,張角的「太平道」也是透過為民治病吸引了信眾。
道教認為修練成仙必須做到功行雙全,道士們將各種修練養生的法門統稱為「功」,並認為在練功的同時還必須行善積德,濟世度人,即所謂「行」,只有做到「功行圓滿」,才能得道成仙。而行醫施藥是濟世度人的一大功德,這無疑也會促使教門中人自覺研習醫術,透過治病救人來行善立功德。
對其他有生命的物體,道教宣揚齊同慈愛,萬物遂生,所以特別重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