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史上第一本!以嶄新視野重新解讀《黃帝內經》
一次讀懂、讀通中醫飲食千年智慧!
◆
吃什麼不重要,什麼時候饑了、餓了、饞了才重要
這就是中醫營養學「以人為本」的重要精神!
飲食的味道比飲食本身重要
★暢銷書《字裡藏醫》作者徐文兵集大成新作!
【中醫的飲食真諦──「以人為本」有多重要!?】
誰吃,什麼時候吃,什麼心情下吃,都不一樣!
中醫營養學和西醫最大的差別是,西醫是以食物為本,而中醫以人為本,這個「人」甚至可以具體到在不同時間、不同心情下的人。也就是說,同樣是你,用不同方法吃進去的食物,最後所產生的影響都是不一樣。
【你曾想過嗎?平常的飲食,竟有如此大的學問!】
■飲食的味道比飲食本身重要得多─
看《黃帝內經》一會兒這個味入肝;一會兒那個味又入肺……,要知如何運用就不會看得一頭霧水。中醫飲食的最高境界就是,透過飲食來達到調神的目的,它的途徑不在於所食之物,而在於所食之味。了解它在哪個季節發芽?在哪個季節收穫?在什麼地方生長?中醫的根就是對食材性味的理解。
■同一種食物,出產的季節不一樣,對人的作用也不同─
比如筍子,從中醫學角度來說,冬筍和春筍並不一樣。因為一個還在地下埋著,一個已經冒出來,想要滋腎陰,要吃冬筍燒肉。春筍則是入肝,它能把人體內在的陰寒、濁之氣透出來。
■能順時而食,吃的不只是物質,還有能量
如果能吃當季的食物,就能感受到植物生、長、收、藏的能量和氣息。而這樣的飲食能幫助調神,能夠跟天地的節奏同步、共振,就能活得不累。
■越吃「常食」身體越好
「因地而食」飲食的最終目的是「求和」,讓身心達到一種和的狀態。每個地域的人都有其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特點,在某地生活,就得適應當地的環境。越吃新奇的東西,元氣消耗越大;而越吃常食,身體會慣性運作,消耗就越小。
■任何食物都有營養,但不是都適合每個人吃
中醫是根據植物或動物生長的環境,來判斷它的屬性──陰、陽、寒、熱。如蘑菇屬陰寒,如果有人陰血不足,經常出現虛火、燥熱、五心煩熱,眼乾、口乾、鼻子乾、陰道乾澀等症狀,我會建議他們食用蘑菇。
■喝什麼不重要,喝完的結果才重要
《黃帝內經‧靈樞‧海論》裡「胃者,水穀之海」,意思是胃是食物匯集,並進行腐熟、消化之處,食物入胃猶如百川匯聚入海。喝冰水會降低胃腸的溫度,抑制消化腺的分泌,胃很容易被寒所傷,往上可以入肺、入心,往下會影響到小腸、大腸,最終影響到膈肌、胸腔,還會影響到心情。
【五味是如何調神】
【甘味補脾胃】那些肌肉消瘦,嘴唇薄,胃壁薄,吃東西不消化、不吸收的人,就需要補脾胃。
【鹹味潤腎】所以在吃核桃仁的時候千萬別放糖,而應該放點鹽。
【辛味補肝膽】愛吃辛辣的人胖不起來。嗜吃辛辣、愛喝酒的人,胃黏膜容易被破壞,導致胃出血、胃潰瘍,會損傷脾胃。
【酸味補益肺】容易出汗的人、走神的人、魂不附體的人,都應該吃點酸的東西。
【苦味補腎和膀胱】喝水是利尿、瀉腎的,放點苦的東西進去,就會發揮補腎和膀胱,以及瀉心火的作用。
【實用精準! 20種疾病症狀一一深入剖析】
經常兩脅痛、肚子痛,可能是「肝氣實」造成
一個人眼睛沒神,愛擔驚受怕,就要考慮是「肝氣虛」所致
「心氣實」的人,經常心胸內痛、兩臂內痛
「心氣虛「的人,會覺得氣短不夠用,常常處於放空的狀態
若覺得大腹便便、腸鳴、腸瀉……可能是「脾實病」
總覺得餓,身體沉重,懶得動,是「脾虛病」
……
【28個對症經典名方,調好五臟不出錯!】
以君、臣、佐、使的方式,一一解說中醫配伍之妙,
涵蓋藥材的個別作用、加乘作用
■愛發火、脾氣特別暴躁的人要用「小瀉肝湯」
■常覺得內心驚恐、愛做惡夢等肝氣虛時,要用「補肝湯」
■總是驚恐不安,加上時常心悸,則要用「大補肝湯」
■「小瀉心湯」能減輕心臟的負擔
■「大瀉心湯」專治小瀉心湯治不了的心病……
【名醫推薦!《輔行訣》的5大食療名方,在家即可調理】
■養生補肝湯→調理肝的氣血虛弱、大便不適
■調中補心湯→專治用心太過,心跳特別快、心煩
■建中補脾湯→調理吸收很差、肌肉嚴重萎縮
■寧氣補肺湯→改善氣若游絲、燥熱
■固元補腎湯→專治遺精、遺尿…
本書特色─
◆為現代人量身打造的飲食營養學經典!
...作者簡介
目錄
第一章:「以人為本」還是「以食物為本」──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
1.希望人人都能懂點中醫營養學
2.飲食滋味的「滋」是什麼
3.飲食滋味的「味」是什麼
4.中醫的飲食觀和西醫一樣嗎
5.中醫營養學的講究
第二章:為什麼要「應地而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1.吃的最終目的是「求和」
2.誰吃,什麼時候吃,在什麼心情下吃
3.各種食物,自有老天給的不同的能量
第三章:一生的營養之路──五穀、五畜、五果、五菜
1.為什麼中醫說五穀為養人──「五穀為養」
2.為什麼中醫說吃肉只是幫身體錦上添花──「五畜為益」
3.為什麼中醫說水果是五穀、五畜吃太多以後幫助消化的一種東西──「五果為助」
4.為什麼中醫說蔬菜絕對不能當主食──「五菜為充」
第四章:如何透過飲食來調神
1.飲食的味道比飲食本身重要得多
2.五味是如何調食的
第五章:飲食飲食,缺「飲」不可
1.有多少人,一生都不識「水」為何物
2.喝什麼不重要,喝完的結果才重要
3.喝進去的東西不等同於我們的津液(體液)
4衛氣:推動體液運行的動力
第六章:吃最適合自己的
1.湯對人好在哪兒
2.汁對人好在哪兒
3.漿對人好在哪兒
4.液對人好在哪兒
5.膠對人好在哪兒
6.糜對人好在哪兒
7.髓對人好在哪兒
第七章:你會喝酒嗎
1.世人有多少人會飲酒
2.酒無美惡,過則為災
第八章:你會「消」「化」食物嗎─使用水、油、火的智慧
1.食物為什麼要烹?
2.幫助身體「消」的方法有哪些
3.會吃的人要懂焯、煮、蒸之道
4.吃油最好吃天然油(胡麻油、豬油)
5.會吃的人要懂煎、炸、烹、爆(炒)之道
6.會吃的人要懂炙、燒、烙、炮、燜之道
第九章:你會吃醬、茶、酒、肉、蛋嗎
1.「不得其醬不食」:豆豉、納豆、醬豆腐(臭豆腐)、豆瓣醬
2.什麼人喝什麼茶
3.喝酒最好喝糧食酒
4.如何吃肉、蛋才能保證好吃又營養
第十章:芳香類食材對人有什麼好處
1.辛、香、溫的食材對人有什麼好處
2.酸味對人有什麼好處
3.肉藥──喚醒我們的消化系統
4.不同的香料分別對人有什麼好處
第十一章:調身的智慧
1.為什麼飲食要調和五味
2.要想活到天年,先把自己的五臟調好再說
第十二章:調肝的智慧
1.知道什麼時候該「補」「瀉」「損」「益」
2.肝氣虛、肝...
自序/導讀
用詞精妙、字字珠璣的中醫好書
■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經絡解密》系列書作者 沈邑穎
身為徐文兵先生《字裡藏醫》的讀者,很高興推薦這本作者以其在文字闡釋方面的專長,加上以人為核心,中醫理論為骨幹,「因人、因時、因地」三因制宜的天人合一觀,結合各類食物的特色,生動描繪出飲食對於身體及心理狀況的重大影響,內容包羅萬象,雅俗共賞的好書。
本書具有許多特色,試舉例如下。
特色之一是展現作者在闡釋文字方面的專長,例如在第八章,解釋消化食物過程中,「消」與「化」功能的異同處,並提出幫助身體消化食物的撇步,非常實用。
有關中醫用詞的奧妙,個人深有體會。在研究中醫過程中,發現中醫用詞與民間用詞之間存在微妙的關係,例如「脾氣」一詞,中醫用來說明脾臟的功能,民間用來說明一個人的個性,尤其是指容忍力。民間用詞的「好脾氣」是借用了脾臟在五行屬土,土為萬物所歸,包容萬物的母性特質,轉用在善於容忍的個性。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身體擁有「好脾氣」,營養充足,幸福滿溢,讓人身心愉悅,當然就會有「好脾氣」的個性展現。
特色之二是有關食物對於身體與心理的共同影響,內容生動有趣。例如在第十章,作者透過古人用「隔蒜灸」來治療體表瘡瘍腫毒的概念,將蒜的烈性和毒性轉化為對治心裡有陰寒、惡毒想法的人,令人會心一笑,很想趕緊試用看看。
特色之三是書中靈活應用中醫的臟腑經絡概念。個人身為經絡的研究者及愛好者,在書中處處見到經絡的身影。
例如,脾胃是人體主要負責食物消化、吸收,運送營養物質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的臟腑。脾經系統與胃經系統不僅連屬脾臟與胃腑,還都特地去連結心臟。為什麼呢?
中醫理論以「人體是一個國家」的概念來比擬五臟六腑的功能特色,其中,最重要的臟腑當然就是心臟,所以心為君主之官,同時掌理身體的血液與脈動,以及心理上的神志與情緒。脾胃為後天之本,從食物中所吸收的營養是維持生命的要素,這麼精要的物質當然要直接「進貢」給心臟,使命必達以確保品質。聰明的人體就為脾胃這個人體大廚房建立一條「御膳房之路」,透過脾經與胃經將營養物質直接送給心臟。這條由脾胃經與心臟共同建立的「御膳房之路」,解釋了食物進入人體之後,不僅會影響一個人身體,同時也會影響心理狀態的原因。
以上只是個人的小小心得,《飲食滋味》書中還埋藏有許許多多的亮點,歡迎讀者一起去發掘寶藏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