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經絡人格解密:身心共振的中醫之道【附:經絡人格速查表】 | 拾書所

12經絡人格解密:身心共振的中醫之道【附:經絡人格速查表】

$ 616 元 原價 780

內容簡介

身體與情緒會彼此影響,相互共振。

當情緒過度累積,

就會沿著經絡循行路線尋找出口。

 

每個人都有 12 經絡人格,

它們就像身心共振地圖的導航系統,

為我們解密情緒和健康的關係。

 

【從身心共振,到心身合治】

2021年,沈邑穎醫師離開服務十年的花東,回到台北後,發覺許多患者因為各式壓力,頭部好像花椰菜,上面一朵朵小花都是一個個壓力、一個個心緒,頸肩部位則像花椰菜的梗一樣硬。

 

沈醫師也發現,許多患者因為不自覺、不好意思、不知如何求助、不想面對,導致心理問題常隱藏在疼痛、失眠、心悸⋯⋯等身體機能失調之中。雖然他們就醫時提的都是身體的問題,但病源大多來自心理因素。

 

沈醫師因此開始思考:如果我們能了解心理感受如何透過經絡在身體和潛意識裡留下紀錄,最後以不同疾病來呈現,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就更能自我覺察、自我調整,避免讓身心失調長期積累,最後引發重大疾病或癌症?

 

如果中醫師能透過經絡結合臟腑的診斷路徑來解讀人體,以「身心合治」的概念,和患者一起找出失衡的關鍵,是否更能幫助他們進入身心調和的良性循環?

 

這幾個起心動念,讓沈醫師寫下了這本書。

 

【這本書適合這樣的你】

◎對經絡有興趣、關注身心健康的你

◎目前正面對身心失衡問題的你

◎對中西整合治療、自然療法有興趣的醫師,及相關工作者

◎需陪伴或照顧身心失調親友的照護者

 

本書特色

 

最擅長以現代語言 傳遞中醫智慧的沈邑穎醫師

+清楚易懂的插畫、圖表

+有溫度的診間小故事

+很有戲的經絡小劇場

+方便對照的經絡人格速查表

=掌握自己的12經絡人格特質

+聆聽身體和情緒的對話

+切斷癌細胞的通關密碼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沈邑穎醫師

 

•師承「古典針灸派」大家周左宇老師

•「經絡磐石醫療教育團隊」執行長

•《醫道精要》、《中醫護好心》、《經絡解密》系列書作者

•任職台北慈濟醫院,曾任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

 

台灣針灸四大派「古典針灸派」傳人,以《黃帝內經》為依歸,專長於中醫經絡研究與臨床應用,並結合現代醫學與跨領域學科研究,展現中醫成為「經典醫學」的價值。

 

秉持周左宇老師「救人之事,不必保密」理念,以傳承中醫和發揚經絡為終身職志。歷年來講授諸多中醫課程,包括「經絡學苑」、「十二經絡」系列課程、「經絡十四講」、以經絡分析張仲景經方的「解構經方」,以及「搶救心臟」實務課程、「經絡解密臨床實作」線上課等。期能引導年輕醫師進入中醫經絡之門,體會經絡的精要與奧秘。已出版的中醫書籍有《古典經絡針灸大家:周左宇醫道精要》、《中醫護好心》、《經絡解密》系列等書。

 

2012年創立「經絡磐石醫療教育團隊」,強調以《黃帝內經》的整體觀為核心,著重身心合療的全人醫療,臨證時掌握疾病的結構特色和連動關係,標本兼治,簡捷有效。

 

沈醫師深信,面對地球未來生存環境的驟然變化,若中醫師能透過精確理解與掌握臟腑經絡動態,靈活運用針灸等診斷治療技能,依舊能全面守護病人健康。

 

譯者介紹

目錄

【共振推薦】
◎金庸來不及書寫的武林奇人_林懷民
◎在身體和心靈共振的頻率中求中和_蔣勳
◎有情之人寫給眾生的情書_謝哲青

【專業推薦】
◎了解經絡人格特質,就能進一步認識經絡_邱榮鵬
◎出入中西醫而不惑,整合身心靈而圓融_楊世敏

【前言】中醫是活的醫學——面對現代疾病,中醫如何看待?如何因應?

【第一章】中醫對於身心共振的看法——身心共振的中醫理論
・身體與情緒的和諧平衡,是健康長壽的要件
・身心共振結構的形成——情志管理分工的四個層級
・本章重點回顧

【第二章】十二經絡人格特質(上):總論、火形人與金形人
・〖總論〗 透過經絡系統,掌握身心共振狀態
・火形人:心經、小腸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金形人:肺經、大腸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本章重點回顧

【第三章】十二經絡人格特質(中):土形人與木形人
・土形人:脾經、胃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木形人:肝經、膽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本章重點回顧

【第四章】十二經絡人格特質(下):水形人與協力配合者、結語
・水形人:腎經、膀胱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為心腎特設的專屬協力配合者:心包經、三焦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結語〗 我們皆具有十二經絡人格特質,貴在平衡應用與協調得當
・本章重點回顧

【第五章】身心失調常見疾病,以及與癌症的關係 
・身心失調常見疾病vs自律神經失調
・情緒大風暴下的身心嚴重失調——癌症

【第六章】身心失衡的自我檢測
・掌握身心失衡的關鍵重點
・身心失衡的自我檢查法

【第七章】身心的自我調適與保健
・宇宙的吸引力法則與正念的力量
・從五臟汲取生命力量
・切斷癌細胞的通關密碼

【後記】讓每個經絡人格發揮正念,活得更輕安自在
【經絡人格速查表】經絡人格特質×身心覺察×全方位自我照護

【延伸閱讀】
【延伸課程】

自序/導讀

 

共振推薦

 

有情之人寫給眾生的情書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我和沈醫師的結識,是在大疫癘行的第一年,節氣小雪過後,一個呵氣成靄的午后。

 

當時的我,與自己的身體有著極大的斷裂。失去自我生理與心理連結的解離感,常常在生活事件的當下或事後,反應完全麻木,腦中一片空白,我與「感覺」逐漸分離,慢慢地感受不到任何情緒。大部分的思緒似乎被迫停工,要花極大的力氣,才有可能思考、感覺、記憶或理解眼前的人事物。某一天,我意識到自己的身心狀態,在不知不覺中,走向離析分崩,但其中過程,卻是緩慢而無意識的慢性自殺。

 

待我覺察到這些徵狀時,開始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接下來數個月,我在各大醫學中心裡進行各樣各式高精密現代醫療科技的檢驗,其中的過程體驗,幾乎可比擬吳承恩《西遊記》中九九八十一刼的試煉與磨難。當所有的報告都標示「正常」或「--」時,我突然明白,眾所信賴的西方傳統醫療,也許不是解方,這些毫無生氣的療程,只會把我們的能量,以及對生活的希望,消耗殆盡。

 

就某些層面來說,這也許是隱性憂鬱的體現。

於是,在因緣際會下,我拖著交瘁的身體與疲憊的心,坐在沈醫師面前。

 

印象深刻的是,醫師逐漸凝重的臉(這也是許多人害怕中醫的原因,自以為的小毛病都變成不治之症的徵兆),然後以極其溫暖,卻又語重心長地說:

 

「你為什麼對自己這麼嚴苛?」

 

求好心切的工作態度、焚膏繼晷的時間投入、馬不停蹄的緊湊行程,過度透支的身心能量,再加上,心理無言可喻的鬱結 ⋯⋯失衡,應該是最貼近事實的狀況。

 

下一秒卻有戲劇性的轉折,沈醫師看著我,突然笑了出來,「放心啦!你没有憂鬱症,還好你來了⋯⋯就這樣,我們開始吧!」

 

接下來的故事,是漫長的(但其實也没有太長)的身心重建之路。

 

有趣的是,每次的診療,都是一場又一場令我深省的對話,尤其,醫師對《黃帝內經》鞭辟入裡的分析,她總以清晰易懂的語言,解釋發生在我個人身上的種種。

 

有人說:身心失調、創傷,像是一間鬧鬼的黑暗密室,而我們受困其中,卻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如此反常?如此無感麻木?如此暴走失控?最偏狹苛刻的釋義,是我們自己太脆弱、太無能,輕易地就被生活擊倒,然後,當病入膏肓時,我們只能用定罪來責怪自己,讓自己沉浸在悔恨及遺憾之中。

 

但最寬容的解釋是,我們的生活失去了光,失去規律,失去方向。而秉持「上工治未病」仁醫精神的沈醫師,重新讓我們認識自己,再一次,將理性與感性的光照進生命的幽暗,讓身心創傷的具現,幫助我們認出它是自己所忽視的部分。最終,我們也和自己言歸,以一個真實完整的人繼續我們的人生。

 

對我而言,這本書是有情之人寫給眾生的情書,訴說著身心共振的美好願景。

「記得,」沈醫師的耳提面命,「你的身體,需要你的愛。」

 

各界推薦/推薦序

共振推薦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蔣勳(作家/詩人/美學家)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楊貴媚(國際影后)

蘭萱(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資深媒體人)

蕭菊貞(導演/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

 

專業推薦

 

趙有誠(台北慈濟醫院院長)

邱榮鵬(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副院長)

黃伯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主任)

郭哲彰(新世紀中醫診所院長)

楊世敏(明医中醫診所院長)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只要身心同調,就能身心共好】

◎「沈醫師把經絡人格化,生動地說明各個經絡的個性與功能,以及彼此互動的關係,讀起來好像星象圖解。⋯⋯原來我讀了一本當代密笈,而少年白,滿頭銀髮的沈邑穎醫師也許是金庸來不及書寫的武林奇人。」——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身體總是沒有好好聆聽自己的『心』事。沈醫師這本新書,在她繁忙的診治病患的同時,也許更意識到要每一位病患做到自己的『身心共振』,可以更深認識自己人格的特質,早一點做『身心共振』的重要功課。『自己』也許才是最好的醫生。」——蔣勳(作家/詩人/美學家)

 

◎「秉持『上工治未病』仁醫精神的沈醫師,重新讓我們認識自己,再一次,將理性與感性的光照進生命的幽暗,讓身心創傷的具現,幫助我們認出它是自己所忽視的部分。最終,我們也和自己言歸,以一個眞實完整的人繼續我們的人生。」——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循著『身心共振』的連結基礎(經絡),尤其是在身心失衡的時候,那些被強化的經絡特質該是如何地被識別與因應,沈醫師一一娓娓道來,身心與疾病之間的影響及關係,不再是不傳之祕,神祕面紗也隨著沈醫師的妙筆逐漸被掀開!」——邱榮鵬(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副院長)

 

◎「這次,沈醫師又將筆鋒寫向身心合治的領域,希望從人體經絡的特性,帶出每個人身心共振的差異並提供有效的調養方法。書中條分縷晰的陳述是簡潔有效的,而筆觸所及的氛圍,卻是滿滿人文關懷,相信必定可以為讀者提供具體可操作的中醫知識。」——楊世敏(明医中醫診所院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