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問:中醫治病的12條思路 | 拾書所

醫問:中醫治病的12條思路

$ 356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一張圖,學會內視自己的身體!

學中醫不難,關鍵在於平衡!
作者余浩以一個醫病指南針,
釐清人體陰陽五行運作的蹺蹺板關係,
讓你掌握五臟六腑變化的關鍵點,找出疾病的源頭。
 
一個醫病指南針,能讓疾病無所遁逃!
中醫通過醫病指南針,也就是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
能直觀人體五臟的關係、五行的互動以及陰陽的轉換。

當指南針上的兩輪轉動是順暢平衡的,人的臟腑、氣血自然都健康;當兩輪運轉一旦卡住了,人就會生病。

所謂擒賊先擒王,中醫找到了輪子卡住的地方,就找到了生病的真正原因,因此,想治療疾病就要修復被卡住的輪子,讓它恢復正常轉動就行了。

作者余浩自幼受曾祖父啟蒙,有著傳統中醫成長歷程,他經由對傳統醫典及歷代醫家的學習、歸納和自己的臨床實踐,以一個醫病指南針(即「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釐清人體臟腑陰陽升降氣機對流的蹺蹺板關係,找出疾病的源頭。

同時,透過此圖層層剖析中醫醫理、藥方、治法、中藥等理論,將人體生理病理化繁為簡,讓中醫入門者提綱挈領,不走彎路;對浩如煙海的中醫典籍望洋興嘆,進而喪失學習信心者,建立從「一」的層面來辨證論治,從根本上把握住中醫的脈搏。全書共有12條治病思路,涵蓋中醫最基本的觀念,以及對中藥、組方、病機、治法的分析與辨證論治,讓你知其然,同時知其所以然。此外,提供18種常見疾病和醫案51例,讓你對中醫治病思路更具穿透力。

掌握中醫治病思路,學會內視自己的身體
思路1陰陽是中醫的大根本
思路2五行是中醫的大框架
思路3每個中醫心裡都有一個醫病指南針
思路4每一味藥都來自大自然,用對了最重要!
思路5看病開方就像用兵布陣──從22帖常見藥方看治病思路
思路6中醫斷病也有一套精密儀器──切、望、聞、問四診的精妙診斷
思路7如何看病機,斷病源──教你看懂25條病機的道理
思路8掌握治病八法,才能守固出奇──汗、吐、下、消、和、清、溫、補
思路9看不見本質,就掌握不了醫理──醫病指南針一分析,便能一目了然
思路10臨床18例──18種常見疾病的治病道理
思路11醫案51例──51個疑難病例如何藥到病除
思路12學習中醫的精神──實踐與堅持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余浩

畢業于湖北中醫學院,執業中醫師。自幼受曾祖父啟蒙,個人習醫經歷極富傳奇色彩。

3歲涉中醫,跟著曾祖父出診,見識到「一根縫衣針也能救人」,便鬧著要學救人的本事。

7歲學陰陽,便能舉一反三,辨別事物的陰陽屬性、陰陽轉化,明白陽病用陰藥、陰病用陽藥的道理,並透過釣魚,領略陰陽之間相互吸引的力量。

8歲學診脈,藉由抓泥鰍練習手指的靈活性和敏感度;經由放風箏,細心分辨從指尖傳來紙片在風箏線上振動的感覺,最後不僅能在水中,也能在空氣中察覺指尖上血管的搏動,體會脈象錯綜複雜的變化。

9歲學望診,邊看邊背《望診技巧》,透過望診,結合分辨疾病的本質,以及熟悉藥物的特性,化解了二嬸的眼疾、曾祖父的積痰。

12歲學五行,第一次聽曾祖父用五行分析藥性和疾病的治療,搞懂五行的劃分方式,了解人體五臟的相生相克,也了解顏色分五行、味道也分五行,知道什麼顏色的藥物能夠治療什麼疾病。

20歲就讀於中醫學院,29歲開始中醫執業生涯。而立之年,創立「任之堂」大藥房,運用純中醫療法治療許多疑難雜症。

他認為:「學習中醫,就是要培養一種返璞歸真、化繁為簡的思路,即培養一種從大處著眼,不被一些局部的、細小的證候所束縛,從陰陽入手,從五行入手的思路。培養了這種思惟模式,養成了這樣的思惟習慣,就會使我們的視野大為開闊。」

著有《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書中描述他從小跟在曾祖父身邊學醫、學辨識草藥等等的經過,此書連續十六周榮登中文網路商城「當當網」的暢銷榜。

鄭黎

畢業于南昌大學醫學院。碩士學歷。現就職於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擅長治療內分泌系統疾病。
譯者介紹

目錄

圖序 醫病的道理藏在陰陽裡
推薦序 陰陽辨證,道破千古不傳之祕/陳永昌
台灣版序 廣結天下中醫愛好人
前言 從生活中感受中醫

第1課 陰陽是中醫的大根本
古人從天地入手,從陰陽特性、陰陽轉換入手,對陰陽進行具體描述,讓我們從天地之陰陽,看到人身之陰陽。從自然界的陰陽特性「動與靜」、「升與降」、「生與長」、「殺與藏」、「化氣與成形」推演出人體內陰陽的「寒」與「熱」、「生清」與「生濁」及陰陽顛倒後疾病的形成……。

醫病不懂陰陽,如同盲人摸象
從大自然運轉到人體運作,都在陰陽中
《內經》陰陽辨證,皆是醫病口訣

第2課 五行是中醫的大框架
如果說陰陽是基石,那麼五行則是基石上的五根柱子,它們豎立起來,支持著中醫龐大的理論體系,我們透過這五根柱子向上看,就會看到中醫這棵大樹是如何的枝繁葉茂。

五行是中醫分析身體的架構
醫生怎麼想?運用五行掌握治病先機

第3課 每個中醫心裡都有一張醫病指南針
「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反映的是人體臟腑、陰陽、氣血之間的關係。在隨後的課程裡,我們將圍繞這個圖來談中藥、談藥方、談病機、談治法、談醫理、談臨床,這張圖將是我們學習中醫之旅的指南針!

人體的氣血運行就是陰陽的運動過程
人體內陰陽對流的實況
醫病指南針──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循環圖

第4課 每一味藥都來自大自然,用對了最重要!
當我們真正深入瞭解中藥,真正走進「藥」的天地,就會發現,我們身邊許多東西,信手拈來都是藥材。只要我們用對了,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什麼是好藥
要先瞭解藥性,才能用對藥
肝臟疾病用藥的特性
心臟疾病用藥的特性
胃疾病用藥的特性
膽疾病用藥的特性
小腸疾病用藥的特性
腎臟疾病用藥的特性
脾疾病用藥的特性
肺臟疾病用藥的特性
三焦疾病用藥的特性
膀胱疾病用藥的特性
吃進去的藥如何送達該去的臟腑?
中藥古籍裡的用藥精髓

第5課 看病開方就像用兵布陣──從22帖常見藥方看治病思路
中醫給人看病開方,就像炒一個菜。在學校學習中藥,學習了每味藥物的功效,就好比告訴你鹽是鹹的,糖是甜的,辣椒是辣的,花椒是麻的。前面一課講中藥,就好比告訴你,炒麻辣豆腐需要放鹽、辣椒、花椒等;但這些之間是什麼比例,如何配合運用,炒出來才好吃,就是中醫的「方」了。

藥方1:二至丸
藥方2:二妙散
藥方3:澤瀉湯
藥方4:六味地黃湯
藥方5:烏梅丸
藥方6:逍遙丸
藥方7:小柴胡湯
藥方8:瓜蔞薤白白�%9

內容試閱

摘錄自前言《從生活中感受中醫》

中醫之道即養生
中醫是不是玄學?中醫有沒有療效?中醫該不該弘揚?

這些問題只有我們自身實踐了,才能有深刻的體會,才知道該如何對待中醫,建立學習中醫的信心。「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如果天氣變冷,我們都知道加衣服,這是一種本能反應,這也是養生中的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最本質、最樸素的理念。玄不玄呢?一點也不玄!

但如果深入去想,我們可以給自己身體加衣服避賊風,那服用扶正的藥物不就是給我們的五臟加衣服避賊風嗎?我們通過加衣服來避賊風!我們遠離寒涼食品,不就是讓我們五臟來避寒邪嗎?這都是很普通的道理,源於生活最簡單、最本質、最樸素的東西。但就是這些道理的運用,能讓我們的身體得到保護,能讓我們健康生活,這就是中醫,就是醫道。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曰樸。」如此簡單的養生之道,我們現代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這些《內經》中的話,非常質樸,就好像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在向我們講述過來人的經歷。

我們虛心聽取的時候,會感到自己平時對生命的認識是多麼膚淺,心態是多麼浮躁;會發現我們經常捨本逐末,當疾病來臨、生命終結之時,又希望能夠一下子除掉疾患,立時起死回生!我們為什麼不早點學習中醫裡面的養生之道,讓我們自己的心能夠安寧,讓自己的身體能夠健康,對待我們周圍的環境不要那麼極端!

「嗜欲不能勞其目,邪淫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這就是養生之道,這就是醫道!

中醫有沒有療效?首先我想問一下,對中醫療效有疑問的人試過沒有?有沒有採取中醫的思維?有沒有辨證運用中醫的治療手段?
舉個例子,前年的夏天,一位患者到我這裡來,要求打點滴。我問為什麼?患者說重感冒了,打點滴好得快!我說:「你認為幾天好才算快?」
患者笑道:「每次感冒打點滴,三天就好了。」
「那我一天給你治好,算不算快?」
「那當然快了,中醫可以嗎?」
「當然可以了!」我毫不猶豫地答道。
患者因為晚上睡覺,空調溫度太低,受寒所致。於是我採用薑油在患者背部刮痧,沿著膀胱經刮出紫黑色瘀點,前後不到十幾分鐘,患者感覺病減輕了一大半,隨後開了一副麻黃附子細辛湯。

所謂的重感冒,採用中醫治療不到一天就好了。在隨後的一兩年,這位患者每次感冒必喝中藥,只開一劑就可以了;輕點的感冒,自己熬點蔥薑水喝喝就沒事了。建立在患者腦子中的「感冒必須要打點滴」的觀念也就徹底消失了,代之的是懂得如何預防感冒,感冒初期如何調理。

這就是中醫的魅力,中醫的療效!只有我們切身體會之後,才知道疾病可以這樣治療,中醫效果也可以這麼好,中醫治療起效也不慢啊!小時候在農村,醫療沒有現在這麼便利,很多病我太爺(即曾祖父)就是這麼治療的。習慣了這種治療方式,也習慣了感冒後家人給我熬蔥薑茶喝。我從懂事到現在,已經二三十年了,沒有打過一次點滴,每當身體稍有不適,採用一些很簡單的辦法,就能很快調整過來。這是我的親身感受。因為有了這些親身的體驗,所以我堅信中醫的療效一點也不慢,一點也不比西藥差。 中醫的框架──四時、陰陽、五行
《黃帝內經》第一篇講的是養生論,第二篇開始講四氣,講春夏秋冬的保養,就是讓我們從大的角度入手,從大的...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