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抗NMDA受體腦炎倖存者自傳 | 拾書所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抗NMDA受體腦炎倖存者自傳

$ 316 元 原價 400

內容簡介


「好看極了!」美國各大媒體齊聲盛讚


★★★★☆亞馬遜書店讀者近滿分評價


全美暢銷近六十萬冊(截至2015年6月),


另售出十九國語言版權,全球熱議的經典醫療案例,


奧斯卡影后莎莉・賽隆製作公司簽下電影改編權。


 


開啟神經學、心理學暨免疫學研究新頁


——獻給那些 沒有診斷出來的人——


 


「變成完全不同的人是什麼感覺?」


 


起先,蘇珊娜只是不時覺得左手臂刺痛,疑似遭到蟲咬,但除蟲專家徹底檢查公寓後向她掛保證,沒有蟲害。爾後她出現越來越多詭異的感覺與舉止:莫名嫉妒、情緒時而高昂時而沮喪,頻繁恍神健忘、恐慌突如其來,天天接觸的事物突然覺得陌生,周遭物體扭曲變形且壓向她來,變得極度畏光,而且疑似靈魂出竅,終於,某晚,她出現了猶如中邪的舉止……


 


接下來幾周,靈魂似乎快速從她的軀殼抽離,她開始精神失常,而且和帕金森氏症晚期的患者一樣,無法寫字、閱讀和溝通。她數次嘗試逃離醫院,曾拔掉身上的腦波儀線路與點滴四處遊蕩,還對護士們拳打腳踢;她出現嚴重幻覺,以為自己的父親殺掉了母親,還幻想電視台在播出她生病的新聞,記者守在病房門外等著衝進來採訪;另外她自認擁有超能力,可以用意念控制時間的流動……


 


醫生為她徹底檢查,做遍MRI、CAT掃描、PET掃描和血液檢驗,結果都是陰性,無奈地宣布她罹患精神分裂症,認為最好的治療是將她送進精神病院。


 


在這緊要關頭,神經科學家的蘇海爾.納加(Souhel Najjar)加入了治療團隊。這位敘利亞醫生由於知道二○○七年才發現的某種新疾病,便藉由慣常診斷阿茲海默症的「畫時鐘測試」推翻了原本的診斷,判定她的病症出於大腦發炎,經大腦切片進而確認為免疫系統攻擊大腦所致;這種自體免疫疾病現在被認為與思覺失調(精神分裂)和自閉症、失智、躁鬱、強迫症和憂鬱症等都有關係,甚至可能可解釋一般認為的邪靈附身、中邪等事件。


 


蘇珊娜接受正確治療、恢復日常能力後,受原本任職的報社之邀寫了相關報導,引發全美熱議,進而撰寫這本書。她參酌了紐約大學蘭格恩醫學中心所提供,她住院時的監控錄影,還有一本數千頁、紀錄她發病時所有行為的病歷,以及她父親在她病時寫的詳盡而真情流露的日記、離婚的雙親彼此溝通的筆記等多方資料,並且訪問自己的家人朋友,寫下這本與怪病抗戰的深入紀錄。新聞記者出身的她,結合理性與感性的寫作技巧,描寫病症在她體內的發展歷程,以及自己在罹病這段黑暗日子裡所發生的改變,生動描繪怪病如何啃蝕她一切的感覺,對行為產生什麼駭人的影響,亦帶領我們認識歷代與神經科學相關的重要病例。寫得引人入勝,讀來宛如快節奏的醫療驚悚小說。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遠不只是一本寫得極好、令人一讀便欲罷不能的醫療紀實,更是一名女子從片片段段的資料中,重新發現自己的了不起的紀錄。蘇珊娜運用了她卓越的報導技巧,將她「失去的那個月」寫成了一部令人難忘,論及記憶、自我認知、信仰和愛的傳記。這本著作描述了她如何走過那場罕見的怪病、周遭的人如何堅持不懈地挽救她,是一本重要、深刻而精彩的書,註定成為經典。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

高中時在《紐約郵報》實習,展開了她的報導生涯,後來在該報任職超過十年,文章亦曾刊於《紐約時報》等媒體。她任職《郵報》期間罹患了學術界甫發現兩年的疾病,舉止逐漸失常,險些被送進精神病院度過餘生,所幸後來遇得知名學者正確診斷,得以大致治癒。

她罹患的「抗NMDA受體腦炎」為學界重要的新發現,可望促進我們對於人腦的認識、提升醫療水準,因此《郵報》請她將自己這段故事寫成專題發表於報端。這篇〈我發狂失憶的那個月〉(My Mysterious Lost Month of Madness)一發表,即引發民眾熱烈迴響,因而進一步寫成了這本書。

卡哈蘭的前述報導獲得了「志留紀獎傑出報導獎」,這本書則獲得美國2012年「美好人生書獎」,且榮登《紐約時報》自傳類暢銷書榜第一名,並且暢銷至今,議題持續延燒全球。

蘇珊娜.卡哈蘭現居美國紐澤西州澤西市。
譯者介紹

張瓊懿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醫學生理學博士,喜歡藉閱讀來開拓視野,更樂於與人分享所聞、所學,因而熱衷於翻譯工作。譯有《癌症探祕》(天下文化)、《生命的關鍵決定:從醫生決定到病人決定的時代》(行人出版社)、《不願面對的真相》(商周出版)等書,並長期擔任《BBC知識》、《孤獨星球》等雜誌譯者。

目錄


作者的話


序言


 


第一部 瘋狂


第一章 惱人的臭蟲


第二章 穿黑色蕾絲胸罩的女孩


第四章 力挽狂瀾


第五章 冷豔玫瑰


第六章 美國通緝令


第七章 再次上路


第八章 靈魂出竅


這類癲癇的許多患者提到,他們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或是和它相反的「前所未見」的感受,也就是什麼事情都變得很陌生,就好比我先前在公司廁所遇到的經驗;還會有見到光暈,或是覺得整個世界變得不成比例(又稱為「愛麗絲夢遊仙境效應」),就像我前去採訪約翰.華爾許時,在走道上遇到的經驗;另外還會畏光、對光極度敏感,就像我在時代廣場時發生的那樣。這些都是顳葉癲癇常見的症狀或徵兆。


顳葉癲癇的患者中,有大約百分之五到六的人有過靈魂出竅的經驗,發生時,患者會有看得到自己的感覺,而且通常是由上往下俯視。


顳葉癲癇的患者中,有大約百分之五到六的人有過靈魂出竅的經驗,發生時,患者會有看得到自己的感覺,而且通常是由上往下俯視。


 


第九章 一絲瘋狂


第十章 混合發作期


第十一章 優閒


第十二章 詭計


第十三章 佛陀


 


第二部 時鐘


第十四章 尋找與癲癇


第十五章 凱卜葛拉斯症候群


負責連結視覺影像和情感認知的大腦部位受損時,患者會對人事物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或是某種親密感和熟悉感,但就是無法把它們和過去的經驗連結起來。出現這種配對錯誤的情形時,我們的大腦為了要解釋這種情緒不調節的感受,於是便編造出一個又一個精心策劃過的偏執幻想。


 


第十六章 癲癇後的暴怒


第十七章 多重人格障礙


她的筆還沒停,我就自己宣布:「我有多重人格障礙。」可罕醫生耐心的點了點頭。我挑的是精神病領域裡最具爭議的診斷,現在改名為「解離性身份障礙」,患者會表現出多種完全不相關的身份,而且經常對於自己的其他身份不知情。有些醫生認為確實有這種情形,但有些醫生不認為(特別在極具代表性的患者「西碧」被發現是捏造的故事後)。許多解離性身份障礙患者常伴隨有其他精神疾病,像是精神分裂症。


第十八章 重大新聞


第十九章 大個兒


第二十章 直線的斜率


第二十一章 死神放長假


想知道海馬迴對大腦迴路有多重要,看看除去海馬迴後會造成什麼影響,就明白了。最有名的案例發生在一九三三年,七歲大的亨利.莫雷森(醫界過去一直以H.M.稱呼他)被一輛腳踏車撞到,導致腦部嚴重受損,此後就經常發生癲癇,而且情況一次比一次劇烈。在他二十七歲時,醫生決定移除他大腦裡看似會引起癲癇的一小部分組織,也就是海馬迴。手術復原後,亨利果然不再有癲癇發作的情形,但也同時失去了產生記憶...

各界推薦/推薦序


「精彩懸疑,讓人一口氣讀到最後一頁才罷休。極力推薦。」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精彩,扣人心弦。」 ——美國圖書館協會《書評》(Booklist)


 


「一讀便停不下來。」 ——《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研究透徹。」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聯合推薦


 


中國醫藥大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黃榮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