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互動與融入:自閉症幼兒的丹佛早療團體模式 | 拾書所

學習、互動與融入:自閉症幼兒的丹佛早療團體模式

$ 277 元 原價 350

內容簡介

自閉症兒童因為天生處理社會資訊較困難,加上注意力/認知/情緒方面的問題,而剝奪了他們的學習能力。較少注意與投入早期的社會學習經驗,使得自閉症兒童未能接收到必要的學習經驗,因而無法刺激神經網絡的組織與專門化,幫助孩子發展社會溝通能力與更高階的社會學習。所幸,若能及早實施特殊教育方案,對於減少這些自閉症兒童早期的學習困難會非常有幫助。

 

丹佛早療模式(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ESDM)是一套融合發展科學、應用行為分析、社會—情感的神經科學等,以促成自閉症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實證療育法。

 

丹佛早療團體模式(Group-Based 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G-ESDM)則是將丹佛早療模式應用在團體環境中,不僅能在治療時教導較多孩子,並可提供一對一場域所欠缺與同儕互動的機會,讓缺乏溝通能力的孩子因為參與合作性活動,達成在社會領域落實教育目標的目的。

 

本書詳述丹佛早療團體模式的起源、原則與策略,包含如何建立專業團隊與學習環境、如何擬定治療策略、如何透過同儕互動與社會參與促進學習、當療育進展不如預期時該如何調整,以及對施行此模式的常見疑問,都有清楚的說明。是從事自閉症療育的專業人員及自閉症兒童的父母絕佳的實用參考。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張美惠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現從事專職翻譯。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作《Y染色體:男子漢的本質》獲第三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獎),《煮一杯咖啡需要多少水?》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獎)。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EQ》、《國家公園之父:蠻荒的繆爾》、《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RV親情新幹線》、《愈感恩,愈富足》、《我願意陪伴你:點亮生命的九堂課》、《一次一點,反轉憂鬱》、《穩步.慢行》(合譯)、《跳進兔子洞》等。

目錄

審閱序 尊重差異的學習 姜忠信 6

各界專業推薦 12

前言 14

鳴謝 16

 

1 自閉症的早期學習

維凡堤、道森、羅傑斯 17

早期發展與學習 17 /向同儕學習 19 /早期學習的腦部與認知基礎 21 /一般發展孩童的早期學習概論 24 /自閉症類障礙兒童的學習 25 /自閉症的成因 26 /自閉症如何干擾學習 27 /自閉症與學習:教育所扮演的角色 30 /結語 31 /參考資料 32

 

2 丹佛早療團體模式:起源、原則與策略

維凡堤、季爾哈特、道森、羅傑斯 37

為何要治療自閉症兒童 38 /為何要進行早期的密集治療 40 /為何選擇丹佛早療模式 41 /丹佛早療模式的原則 42 /從丹佛早療模式到丹佛早療團體模式 51 /進行自閉症團體療育的潛在問題 54 /結語 59 /參考資料60

 

3 依據丹佛早療團體模式擬定治療目標

鄧肯、維凡堤、道森、羅傑斯 67

丹佛早療團體模式的個別學習目標 67 /建構學習目標 70 /決定以何種標準確認目標和步驟的精熟 74 /環境考量——並非所有場域都能提供相同機會落實個別目標77 /測量才能進步:依據丹佛早療團體模式蒐集資料 78 /結語 83 /參考資料 84

 

4 建立丹佛早療團體模式的團隊與學習環境

維凡堤、凱普斯、鄧肯、道森、羅傑斯 85

建立丹佛早療團體模式的團隊 85 /丹佛早療團體模式的教室設計 89 /丹佛早療團體模式遊戲室的不同學習區 94 /遊戲活動中心 95 /小圓圈區和大團體區 97 /其他學習區 101 /不同區域間的轉換 103 /有助空間安排的考量 103/結語 104 /參考資料 105

 

5 丹佛早療團體模式如何安排教室課程

維凡堤、凱普斯、鄧肯、道森、羅傑斯 107

丹佛早療團體模式的課程活動——將個別孩子的目標納入團體例行活動 107 /將對自閉症兒童的直接教學融入日常例行活動中 111 /實踐方式:團隊合作,演奏日常「交響曲」 115 /協助轉換 117 /丹佛早療團體模式裡的角色與責任 117 /療育是否依照計畫進行?丹佛早療團體模式的真確度測量 120 /結語 123 /參考資料 124

 

6 丹佛早療團體模式的治療策略

維凡堤、費爾利、鄧肯、季爾哈特、道森、羅傑斯 125

療育情境 125 /丹佛早療團體模式運用的療育策略 126 /結語 144 /參考資料 145

 

7 透過同儕互動及社會參與促進學習

維凡堤、鄧肯、道森、羅傑斯 149

早期學習的同儕角色 149 /在包容性場域創造社會參與 150 /創造對的氛圍&mdas...

各界推薦/推薦序

丘彥南(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朱慶琳(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何美慧(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何淑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任)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

吳欣治(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

吳進欽(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

宋維村(天主教若瑟醫療財團法人若瑟醫院首席顧問)

李國平(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

周文君(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高雄長庚精神科系系主任暨兒童心智科主任)

幸曼玲(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系主任)

林初穗(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侯育銘(嘉義基督教醫院精神科醫師)

翁菁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

高淑芬(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

張正芬(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兼進修推廣學院副院長)

梁培勇(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陳質采(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

曾美惠(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系主任)

黃惠玲(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

楊宗仁(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楊品珍(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精神科教授)

鄒國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

雷游秀華(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董事長)

趙家琛(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鳳 華(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劉士愷(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蔡文哲(臺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師)

盧 璐(臺大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賴德聰(嘉義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任)

謝正宜(臺大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