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 | 拾書所

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

$ 474 元 原價 600

內容簡介

精神醫學的標準化診斷系統,如何移植到台灣本土脈絡?
透過台灣「不正常的人」迂迴反覆的生命歷程,折射出精神醫學何種特殊樣貌?
精神醫學如何鑲嵌於國家、司法與醫療體制,
在台灣現代性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該如何帶著歷史視野回應現代精神醫學,
與在地社會文化的匯聚、揉合與衝突?

 

精神醫學作為一種現代性治理,可以從知識、規訓的主體、制度、學科專業與機構等五個面向來理解。本書分別以「正常與不正常的判定」、「病人主體性經驗」、「精神醫學與國家制度」、「精神醫學、法律與治理」、「全控機構與治療性社區」等五個主題單元,透過兒童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失智症、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離島原住民的精神失序、自殺防治政策、愛滋減害政策、司法精神醫學乃至於龍發堂與花蓮玉里榮民醫院等豐富精采的案例,在一個去西方中心、另類 與多元現代性的反思架構,深入剖析台灣精神醫學未來的可能發展。

 

作者群更涵蓋社會學、人類學、科技與社會研究、社會福利、司法與犯罪學等學者,其中也包括具有人文社會科學訓練的精神醫療專業人員,全書帶入跨學科、跨領域「方法學上的多元主義」與「不具共識的合作」,思考全球化下台灣本土精神醫學面對專業化、醫療化、生物醫療化的各種挑戰,透過各種異質主體經驗與被噤聲的病人敘事,反省現代精神醫學中逐漸模糊、失焦的病人圖像,展現出人文社會科學對這個領域理論化、方法與新視野的集體努力。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中研院人文講座叢書總序
推薦序一 因「正常」與「不正常」而堅定的心靈劉士永
推薦序二 從批判到協商的迂迴路傅大為
各方推薦

 

導讀 不正常的人?精神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跨界、交流與反思/蔡友月、陳嘉新
一、反思台灣精神醫學的時代定位
二、台灣經驗現象的累積與發展
三、理論化、方法與新視野
四、未竟之業與未及之事

 

第一單元 正常與不正常的判定
邊界模糊的診斷──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臨床實作/曾凡慈

一、前言
二、精神醫學診斷、AD/HD爭議與臨床實作
三、研究方法
四、AD/HD的病理實體及曖昧性
五、邊界上的臨床實作
六、結論:協商精神醫療的能力與限制

 

跨越診間的失智診斷與照顧工作/洪晨碩
一、前言
二、資料與方法
三、失智診斷的移入之旅
四、就醫前:問題─觀察─詮釋
五、就醫後:重視測驗工具的失智照顧模式
六、結論:走入歷史與生活的跨域診斷實作

 

第二單元 病人主體性經驗
身體、意象與變異的自我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體經驗/林淑蓉

一、前言
二、精神分裂症的疾病文化:從臨床現象到意義的建構
三、身體、自我與主體性
四、身體、感官經驗與變異的自我感
五、結論:帶入文化精神醫療的視野

 

妄想、主體性與精神病房──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的臨床民族誌研究/李舒中
一、前言
二、妄想症狀與臨床民族誌作為一種方法
三、重現臨床「個案」建構中被忽略的主體
四、結論:當代精神病人主體與精神醫療治理

 

第三單元 精神醫學與國家制度
聆聽混亂敘事──達悟族精神失序者與國家偏遠醫療治理/蔡友月

一、前言
二、遵/不遵醫囑:帶入混亂敘事的分析取徑
三、國家理性治理的基本困境:邊緣原住民社會的精神醫療現實
四、遵從或抗拒?以病人意義為中心的敘事
五、結論:走向具有文化敏感度的原住民精神醫學

 

減害政策與「官方」的組成/陳嘉新
一、前言
二、政策境況的紮根分析
三、愛滋碰上用藥者:治療藥物選擇、部會協調、專家角色
四、官方作為一種拼裝體
五、結論:拼裝體作為啟發性概念

 

拼裝醫療化──台灣精神醫學的自殺防治論述與實作/林桂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