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行為說明書:到底是失智?還是老化?改善問題行為同時改善生理現象,讓照顧變輕鬆! | 拾書所

失智行為說明書:到底是失智?還是老化?改善問題行為同時改善生理現象,讓照顧變輕鬆!

$ 284 元 原價 360

內容簡介

遊走、失禁、日夜顛倒、被害妄想、囤積垃圾、發生交通事故……
這些讓家人不知所措的行為,也可能有失智以外的原因。
失智問題與老化現象相互糾結,抓準問題,對症處理,才有可能讓照顧變輕鬆。

暢銷書《老後行為說明書》作者最新力作
甫上市即在日本創造熱議!
案例豐富,具體詳盡,立即可用,照顧者、高齡者、醫療相關人員必讀!

#高齡者的生理現象和你想的不一樣
․容易生氣也有可能是因為聽不到,或理解得慢。
․白內障也可能讓眼睛進入的光線不足,造成日夜顛倒。
․衣服冷熱不分、隨意亂穿,也有可能是因為對溫度的感受和手指觸覺變差。
․上了年紀之後,時間感會衰退,三十秒感覺就像一分鐘。

#並不是患了失智症就做什麼都沒有用,也不是所有的症狀都是失智症引起的。
•一名整天都在發呆的老人家,在接受白內障手術之後就可以正常走路、進餐、更衣。
•睡前約兩小時先躺一下,可以預防夜間漏尿、頻尿。
•找不到的錢包引導高齡者自己發現,就不會被誤指為小偷!

照護失智長者有你不知道的細節和要領,
了解老人家的生理變化,就有可能打破溝通障礙,一講就通。

創造高齡&失智者的友善社會,要從理解做起!

本書特色

從14大類失智症可能有的問題行為下手,告訴你:
․如何理解高齡者真正的需求
․家人等周圍的人應該採取的正確行動
․出現問題行為的本人該做的事
․周圍的人容易犯的錯誤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吳怡文

接觸日文本為調劑生活,卻在意外之間,讓這個韻味十足的語言,成了人生下半場的主題曲。
譯著包括《看不見的聲音,聽不到的畫》、《想要買馬車》、《下流老人》、《人到中年,更是理直氣壯》等。

目錄

前言
這些問題行為真的是失智症引起的嗎?
只要了解原因,就能找到解決方法,減少不安的情緒!
我接觸過十萬名以上的高齡者,參考大量國內外論文
不從大腦,從眼睛和耳朵進行保健,也可以預防失智症!
這本書是針對出現問題行為的人、他們的家人,和所有相關人士

 

第一章 特別讓人困擾的失智症五大問題行為
失智症經常出現的惱人行為 之一
易怒/使用暴力/性騷擾―除了失智症,重聽、記憶力衰退、憂鬱、妄想、幻覺、便祕等多種原因都會造成這些行為
因為罹患失智症,誤以為自己被對方欺負
此外,也可能是因為耳朵不好,根本沒聽到別人在跟他說話
認定照顧者是壞人,拒絕接受照護
首先,可以等他平靜下來。若無法平靜,可以「採取緊急安置措施」或「強制住院治療」
人是一種到死都很好色的動物
隨著自己喜歡的樂曲來哼唱,可以壓抑怒氣,也能減緩失智症病情的發展

 

失智症經常出現的惱人行為 之二
漏尿/大便失禁―漏尿的原因不光只是因為失智症。有時,失智症藥物也會導致漏尿…
並非穿上尿布就了事…
將「不知道」變成「知道」,才能徹底解決漏尿問題
有些失智症藥物會造成漏尿
即使不是失智症,也很容易因為咳嗽或打噴嚏而漏尿
睡前兩小時先躺一下,為什麼可以預防漏尿?
入住照護機構的人,有半數都會漏尿
針對大便失禁的主要原因—便祕,身邊的人也有責任
膳食纖維和失智症藥物也可能是大便失禁的元凶
將大便塗在牆上的老人,並不認為自己塗的是大便

 

失智症經常出現的惱人行為 之三
徘徊―便祕或視野狹窄等也會引發徘徊
即使罹患失智症,也很少有人會沒有目的地來回行走
首先,從徘徊的目的開始尋找
徘徊也可能是便祕和視野問題所引起
不可能「把他們鎖的房間裡」或「二十四小時監視」
讓他戴著GPS,失蹤時可在半徑五百公尺內搜尋
徘徊SOS、在所有物上寫上姓名都是預防方法!

 

失智症經常出現的惱人行為 之四
睡眠不足/日夜顛倒――在夜半照料排泄、阻止徘徊,讓家人徹夜無法安眠…
因為睡眠不足,所以很想回家、半夜到處徘徊…
上了年紀後出現的肌力衰退,是造成睡眠不足和失智症的原因
白天一定要維持光亮,即使開燈也沒關係

 

失智症經常出現的惱人行為 之五
出現「被偷妄想症」等被害妄想―全心全意提供照顧的家人,更容易成為被懷疑的對象
就算眼睛沒問題,只要大腦出現狀況,也會看到不存在的東西
光是對他們說出感謝的話,就可以減少妄想
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不一致,會產生被害妄想
當面否認「我沒有偷!」並不正確

 

Column
失智症和五感、運...

自序/導讀

說到與出現問題行為的高齡者有關的工作,大部分只會想到照護和醫療,但事實並非如此。出現問題行為的人會像平常人一樣過生活,他們會去超市或家電量販店,也會搭乘公車、捷運或計程車。

如果不了解出現問題行為的人,不僅會被抱怨,也可能被捲入事故當中。現在,日本有些大型超市已經開始積極舉辦如何與失智客人應對的講習會。

若本書可以助上述諸位一臂之力,身為作者的我將備感榮幸。
那麼,首先就讓我們來看看最讓人感到困擾的五種問題行為。
 

平松類


*在本書中,「因失智症而出現的問題行為」,指的是出現在高齡者身上的問題行為。也因此,本書中指的失智者皆為高齡者。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各界誠心推薦】
賴德仁/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
王培寧/臺北榮民總醫院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
宋家瑩/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神經科副教授、萬芳醫院神經科醫師
吳佳璇/精神專科醫師、失智患者家屬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金立/社團法人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涂心寧/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名譽理事長
張美珠/立心慈善基金會總幹事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失智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誤解!透過本書,讓我們有機會以簡單淺顯的方式認識失智症,從而能更「同理」的去面對患者與其照顧者。

林金立/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此書內容很具有啟發性,提醒醫療界要更具有情境觀點去理解失智症行為,也告訴照顧界必須更完整地認識服務的對象,我很樂意推薦。

宋家瑩/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神經科副教授、萬芳醫院神經科醫師
本書除了從患者自身及家屬的處理角度去思考,還特別建議自己可以怎麼面對及預防這些問題的方法。從一般醫學的角度加上一般民眾可以執行的建議,相信是一本「五十後新鮮人」值得參考的書籍。

張美珠/立心慈善基金會總幹事
書中所敘述頗有同感,對實務工作者也有助益!因為我們的日照中心約八成是失智者,我的親戚也正面對照顧失智者的挑戰,「失智者」是二十一世紀高齡社會很大的議題。閱讀此書無論家庭照顧者或實務工作者,從案例或理論,讓我們的照顧路多了認知!

【日本讀者熱評】
 

․我現在40多歲,父母70多歲,周遭的人需要照顧親人的愈來愈多,不能再把「失智症」當成是別人的事。……這本書讓我對失智症從似懂非懂到清楚理解,並踏出對應的第一步——paul_and_yuki

․在失智症已成為國民病的現在,這本書從如何更了解失智症,如何對待有失智症患者的角度來談,是相當獨特的一本書。——晴耕雨読

․這本書讓我因為知道年長者對時間的感覺和年輕人完全不同,還有知道觸覺、嗅覺、視覺衰退的影響,讓我能冷靜對應失智症患者。內容寫得相當仔細,也有案例,非常好閱讀。——lucky lady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