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精神醫學,理解發展遲緩孩子的內心世界:找出適合教養方式,幫助慢飛兒擁有適應社會的能力 | 拾書所

從兒童精神醫學,理解發展遲緩孩子的內心世界:找出適合教養方式,幫助慢飛兒擁有適應社會的能力

$ 612 元 原價 680

內容簡介

40年臨床經驗、資深精神科醫師的專業教養指南!
找出適合的教養方式陪伴慢飛的孩子走出生命幽谷!

我們常聽到自閉症、智能障礙、學習障礙、創傷性壓力症候群,
甚至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些名詞聽似熟悉卻實則陌生,
為什麼醫師會這樣診斷我的孩子?孩子坐不住是否真的是過動?
孩子學寫字教很多次還是學不會,看不懂文章,是否學習障礙?
當你看完本書就會有豁然開朗,發出「喔!原來如此」的感嘆!

誰需要這本書?
‧慢飛兒家長 ‧國中小學與幼教老師 ‧心理衛生人員 ‧醫療護理人員 ‧心理、醫學系學生

■本書結合理論與實踐,縱使不具備任何相關知識,都能輕鬆閱讀
■為了滿足讀者各自所關心與需求,不論從哪個章節入手皆無障礙
■希望大家將本書當成是「閱讀用教科書」而非「參考用教科書」

不論是ASD自閉症類群障礙、ADHD、亞斯伯格、學習障礙或智能障礙,
或者創傷性壓力症候群的孩子,所有類型的發展遲緩都有其共通之處。
本書透過解說,依照不同狀況,提出不同對應方法,用理解、接納及
同理心,找出最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幫助孩子學習適應社會的能力。

【本書特色】
本書分4大部分,從理論到臨床現場,全方位探討兒童精神醫學的精髓。
第1、 第2部分,從介紹「心」的定義、兒童精神醫學的起源、醫學上的
診斷標準演進及皮亞傑與佛洛伊德的心理發展學開始,接著從發展遲緩孩子
的觀點描述他們對世界的感官體驗,說明如何提供適切的協助。
第2、 第4部分,則談到父母育兒時遇到的困難及孩子面對社會時所面臨的
各種困境,以及相關人員提供的協助。
 

本書章節重點
第Ⅰ部 首先要讓大家知道的事情
如何定義「心」/「精神醫學」是一門怎樣的學問?/精神障礙的分類與診斷/該如何理解「精神(心智)發展」/
皮亞傑的發展論/佛洛伊德的發展論/心理發展歷程/「共有」發展的精神(心智)發展

第Ⅱ部 養育者所面臨的困難-擁有發展障礙的孩子們
發展障礙是什麼?/發展障礙的體驗世界
如何協助發展遲緩的孩子?/局部性的發展遲緩

第Ⅲ部 育兒時面臨的困難- 父母、支援者該如何協助?
育兒相關問題/育兒困難/育兒缺失

第Ⅳ部 出社會所面臨的困境
兒童期~青春期的問題/其它精神醫學問題:兒童憂鬱症/兒童「精神官能症」障礙

協助孩子走出「不上學」陰影的步驟
1、孩子在家裡的心情日漸穩定。
2、家人的心情日漸穩定。
3、學校持續關懷並守護孩子。
4、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生活步調。
5、孩子的生活步調與家人的生活步調對上頻率。
6、孩子在家中變得主動,找到有興趣的事物。
7、孩子除了玩和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也開始幫忙家事。
8、孩子開始對家庭以外的世界感到興趣。
9、開始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辦?要不要上學、未來方向等,也願意與他人討論。
10、孩子或家人慢慢找到未來的方向。
11、為實現此一未來目標,正式展開具體的現實摸索。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第Ⅰ部 首先要讓大家知道的事情

第1章 如何定義「心」
1 哲學上的「心」、科學上的「心」
2 精神醫學上的「心」
3 日常生活上的「心」
4「心」是共同的世界
5 名為「精神障礙」的「心」之狀態

第2章「精神醫學」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1 精神醫學的誕生
2 精神醫學的黎明期
3 精神醫學屬於「理科」?還是「文科」?
4 正統精神醫學
5 動態性精神醫學
6 兒童精神醫學的開端

第3章 精神障礙的分類與診斷
1 何謂分類?
2 傳統的診斷分類
3 操作性精神分類
4 兒童精神醫學的診斷分類
5 精神醫學的「診斷」是什麼?
6 「診斷」的涵意

第4章 該如何理解「精神發展」
1 為何沒有決定版呢?
2 認識的發展,關係的發展
3 「認識」與「認知」的區別
4精神發展的基本構造

第5章 皮亞傑的發展論
1同化與調節
2知性的發展
3基模(Schema)
4發展的4階段
5精神發展的最終階段

第6章 佛洛伊德的發展論
1幼兒性愛
2原慾
3人格發展5階段

第7章 心理發展歷程
1精神發展歷程
2推動精神發展的力量
3為什麼會產生個人差異?

第8章 「共有」發展的精神發展
1 淺眠和微笑
2 哭泣和母職
3 母職和依附
4 感覺的共有(分化)
5 脖子硬了和探索行為
6 安心的共有與探索
7 牙牙語和情感的共有
8 興趣的共有
9  模仿和行為的共有
10 教養和意志的發展
11 語言的開端
12  認識的社會化
13  關係的社會化

第Ⅱ部 養育者所面臨的困難-擁有發展障礙的孩子們

第9章 發展障礙是什麼?
1 本書定義
2 整體發展遲緩—智能障礙和自閉症譜系
3 發展分布圖
4 外因・內因・心因
5 必要條件・負荷條件・決定條件
6 發育障礙與外因
7 發育障礙和內因
8 發育障礙和環境因素(心因)

第10章  發展障礙的體驗世界
1 發展領域分類
2 不安‧緊張‧孤獨
3 發展的遲緩及言語的遲緩
4 認識發展的遲緩與孤獨
5 關係發展的遲緩與孤獨
6 高感官性的世界
7 感覺世界的混亂
8 感覺混亂的因應努力
9 高度衝動性的世界
10 情緒混亂與應對上的努力
11 自閉症譜系與智力
12 發展變遷的譜系
13 依附與自閉症譜系
14 對人的關心,對事物的關心
15 C領域的體驗世界

第11章 該如何...

自序/導讀


人心是最難掌握與覺察的,治療肝腫瘤只要把肝腫瘤切除甚至換一個新肝臟即可,但我們無法把過動孩子的腦袋打開來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也無法把智能障礙的孩子換一個腦袋。一切都要從外顯的行為去推論,所以不同的年代,對同一種症狀的精神疾病會有不同的診斷及治療方法,這整個發展的歷程,也就等同於整個精神醫學發展的脈絡,這些在文中都有立論清楚及詳盡的描述。我們常聽到的「自閉症」、「智能障礙」、「學習障礙」、「創傷性壓力症候群」,甚至是家長最關心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也是身邊朋友甚或自己孩子常會遇到的),聽似熟悉,但實則陌生,你真的了解他們嗎?為什麼醫師會這樣診斷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跑來跑坐不住,是不是真的有過動還是只是年紀小?學寫字教了很多次還是寫不出來,看不懂文章,是不是所謂的學習障礙?當你看完本書就會有豁然開朗,發出「喔!原來是這樣」的感嘆。


本書分成四大部分,一為「首先要讓大家知道的事情」,二為「養育者的辛酸──擁有發展障礙的孩子們」,三為「養育者的辛酸──父母、支援者該如何協助?」,四為「出社會所面臨的困境」,最後為「其它精神醫學問題」。第一部分先從傳統精神醫學及近代精神醫學的發展開始,並講述兒童精神醫學的開端,到醫學上的診斷標準演進。為怕讀者無法了解心理發展的來龍去脈,文中也有對皮亞傑及佛洛伊德的心理發展學說做深入淺出的解說。文中作者加了許多舉例,更有助於讀者理解。另外篇章中出現許多認知心理學及精神醫學上的專有名詞,我也把台灣的現況及共通的診斷名詞加上註釋及英文原文,以便於讓讀者理解。


第二大部份則是把兒童常見的發展障礙,包括自閉症、智能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習障礙等的症狀及診斷作詳細的說明。文中最特別的是第十章,從發展障礙孩子的觀點去描述他們對世界及感官的體驗,這也是我很有共鳴的一章。
兒童職能治療師會用感覺統合的概念處理「感覺調節異常」的孩子問題。我每天面對的就是這群過動、分心、自閉症、發展協調障礙、知覺動作異常的孩子。這群孩子常因為語言表達能力不佳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感覺,或因智能落後無法自我覺察自己情緒焦躁的原因(畢竟像天寶博士這種自閉天才,有足夠的能力描述並分析出自己感覺的非常少),而不被外人理解,被歸類為所謂的「怪人」、「不合群」、「不乖」、「故意跟大人唱反調」等種種負面的形容詞。自閉症對外界的感覺刺激有調節困難的問題,會對旋轉的東西,條紋狀的格柵光影等有異常的沉迷(如為了看旋轉霓虹招牌而不顧危險衝到馬路上,看到教室中旋轉的電風扇完全被吸引而忘記正在上課),上課因為無法忍受教室外的聲音而尖叫;智能障礙的孩子因認知落後無法體會到玩玩具的樂趣,只能靠吃手,自己轉圈圈,自傷等行為滿足自己。就算是外觀看起來完全正常,有特殊算術讀寫被稱之為是天才的高功能自閉症,也會因無法感知人際間的複雜互動而被同學排擠,這些孩子的困惑痛苦,讓整個家庭都非常困擾。要怎麼讓整個社會知道「他們不是故意這樣的呢」?


透過這本書的解說,能讓醫療人員、教育人員、家長、孩子本身,甚至是整個社會都能更理解並以同理心、平常心對待之,不再把他們視為「非我族類」,而只是像「甲長得比較高,乙鼻子比較長」這樣,理解並接納這只是每個人有不同特質的概念,這是一條漫長但有希望的道路。這兩大部分偏重於理論部份,當看完後恭喜你,已經對兒童精神醫學理解七成以上。


第三及第四大部份為支援者對父母及孩子本身的協助及出社會青春期這群孩子所面臨的困境。這兩章結合了...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業審定者推薦
‧一本重量級的育兒指南,可幫助縮短醫師與發展遲緩孩子(父母)之間的距離。──黃雅芬
‧想了解兒童精神醫學者的必讀書籍,也適合當做學習精神醫學的輔助教材。──陳玉蘭

專業推薦
劉弘仁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主任、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監事
施以諾  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系系主任
傅中珮  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系副教授
洪育遠  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
蔡馥好  初色心理治療所資深專業臨床心理師
陳怡潔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職能治療師、《視知覺專注力遊戲作者》
呂家誌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王柏堯  臺北榮民總醫院職能治療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