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 | 拾書所

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

$ 277 元 原價 350

內容簡介

藝術治療結合了人類發展和視覺藝術(畫圖、繪畫、雕塑及其他藝術形式)領域,以及諮商與心理治療的模式,可使用在不同年齡層的個案、團體或家庭,並診斷及治療包括心理或情緒問題及疾病、物質濫用、家族問題、虐待及暴力問題、創傷或失落等議題。本書融合了實用理論與個案實例介紹,深入淺出,讓人在了解藝術治療之餘,心靈也隨之撼動。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藝術開講人氣鼎沸 袁汝儀
從自身經驗與文化創作出「藝術治療」 賴念華
作者序 學習、探索與見證藝術治療之旅

第一部: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

第一章 藝術與儀式
藝術是什麼?∕進化心理學與藝術∕藝術與儀式的中介作用∕關廟大建醮∕結語

第二章 藝術治療的直線觀點
藝術治療實務工作∕藝術心理治療的發展與榮格的「積極想像」

第三章 藝術心理治療
圖畫診斷分析∕投射性繪畫測驗∕診斷測驗的文化議題∕雜誌相片拼貼圖施測要點∕臨床化症候群∕指令式藝術治療∕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媒材度量變數∕個案實例:自強∕盾的象徵意涵∕短期藝術治療療程

第四章 藝術即治療
藝術治療作品之品質∕美感同理∕開放畫室∕個案實例:安迪∕討論與結論

第五章 兒童藝術育療
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論之省思∕藝術育療∕藝術創傷∕家長可否對子女進行「藝術自療」?∕自閉兒親子藝術治療團體∕過程就是幫助∕結語

第二部:從美國到台灣的藝術治療實務經驗

◎美國藝術治療經驗談

第六章 悲傷孩子的長青樹
長青樹露營∕緬懷、發洩、面對∕找到放心與安心的力量∕植樹儀式∕結語

第七章 走進希望之門
路易維爾市的中國父親∕紐約「希望之門」青少年中心∕青少年藝術治療∕華人移民的心酸與藝術心理治療團體∕在危橋上掙扎的小老鼠──健康∕自我認同和民族認同∕青少年的自我認同∕青少年的民族認同∕荒野中的小花──志遠的移民不歸路

第八章 創傷藝術治療
媒體的影響力∕九一一事件∕藝術陪伴∕一種決定,兩樣心情

第九章 攝影治療
最平凡的總是最美:紐約法拉盛社區攝影育療∕寵物攝影治療日記

第十章 園藝治療
「拈花惹草」的園藝樂趣∕心靈受傷船隻的歇腳避風港∕結合社區資源發揮大功效∕社區型園藝治療成果卓著∕一束鮮花活化了生命力

◎台灣藝術治療經驗談

第十一章 摺紙藝術治療
摺紙的起源與發展∕當摺紙進入治療領域∕摺紙藝術治療的功效∕情緒障礙兒童的摺紙藝術治療∕摺紙藝術治療的注意事項

第十二章 親子悲傷藝術治療
死亡議題總在意外中降臨∕「故意放水」的父愛∕移民父親的無奈和希望∕喪葬儀式的省思∕喪親經驗∕悲傷歷程∕悲傷任務∕藝術與悲傷療癒∕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目標∕「藝樹園丁」營隊活動∕「走出寂默」親子悲傷藝術治療團體∕結論

第十三章 慰安阿嬤的攝影療癒紀事
阿嬤們的生命錦繡∕互相陪伴走一段幸福路

第三部:從藝術治療學生到藝術治療師

第十四章 踏上藝術治療之路
美國藝術治療的專業進修與實務現況∕藝術治療專業證照

第十五章 藝術治療師的自我照顧
藝術督導∕回應性創作實例∕工作室三部曲∕將藝術創作融入日常作息中

參考文獻

自序/導讀

推薦序1

藝術開講人氣鼎沸


  吳明富進入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現改制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初等教育系時,臺灣的師範體系是許多優秀但貧困青年的求學機會,吳明富入學之後的表現,正說明了這一項重要的社會功能。他不但本科的學業表現優異,以全班第二名畢業,就連當時為接觸藝術與創作而選修的美勞組,也在組內名列前茅。除此之外,吳明富還跨修心理學和諮商輔導技能,並接受「張老師」的訓練。這些廣泛的接觸與學習,給了他一個相當不凡的興趣組合:藝術與心理學。雖然當時的臺灣對藝術治療非常陌生,但吳明富仍然決定赴美深造,正式進入藝術治療的領域。

  在美國留學期間,吳明富從碩士班到博士班所獲得的殊榮,包括美國藝術治療協會的年度獎學金和藝術治療臨床研究工作大獎。以全A的成績獲得美國路易維爾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後,又通過考試,取得合格的美國藝術治療師執照、紐約州創造性藝術治療師執照,並獲得美國聯合大學跨學科研究的藝術治療博士學位。

  二○○二年,隨著臺灣九二一震災後的輔導需要,以及後WTO生活壓力的普遍升高,不論是藝術教育、心理諮商、社會工作、特殊教育還是醫學領域,都出現了對藝術治療的關注。當時,有興趣或者好奇於藝術治療的人很多,但是相關的情並茂的內容,誠懇經營他的網路社群,甚至為了撰寫需要,專程上圖書館查資料。所有的努力,加上他流暢的文筆所傳達出的親切感,在在都讓網友銘記在心,難怪此主題下來往對話的篇數超過一千篇(含改版前),成為「全球藝術教育網」討論區裡最高人氣的主題;當我第一次安排他到我的另一個公益性論壇「藝鼠」主講時,網友們更是從臺灣各地趕來,將現場擠得水洩不通,幾無立足之地。

  很高興吳明富能將經營討論區的體會與內容整理出來,並補充了許多感人的案例與國內外理論,相信此書一定能提供給讀者很好的參考,並刺激各領域,讓大家都更上層樓。

袁汝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所教授)

推薦序2

從自身經驗與文化創作出「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從字義上來看,它涵蓋了「藝術」、「治療」兩大範疇;從實質面來說,它還必須加上此二者交互作用後的歷程與結果;因此,要認識「藝術治療」,需要一位好的嚮導與地圖來引領我們,這本書即是你最佳的選擇。

  在國內,提及「藝術」常讓人聞之變色,因為我們過往的藝術教育,欠缺了藝術創作的空間,鮮少有探索媒材的自由度,更難跳脫像與不像的框架……,在這樣的環境中,「藝術」成了我們的「創傷」經驗;有關「治療」就更具挑戰性了,國人總是將治療與生病劃上等號,並將此人汙名化、標籤化……,因此,要讓國人明白、理解、沉浸於「藝術治療」中,確實必須先瓦解人們的刻板印象,創造一些新的可能性,因此,在國內進行藝術治療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明富,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藝術治療師。這本書是他多年經驗的集結──從自身經驗出發,結合豐富的文獻來論述何謂藝術治療;更可貴的是,他跳脫了國內藝術治療僅止於翻譯的框架,從自身的生活、文化、儀式、臨床實務工作的經驗中,來引領讀者一窺藝術治療的奧祕。過程中,他大方地陳述自己在藝術治療派典的立場,幫助我們清楚他論述的位置與觀點;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將國、內外藝術治療的學習、工作經驗交織其中,配搭著不同社會文化脈絡的場景,輔以豐富的藝術創作照片,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感同身受一場藝術療癒的旅程。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藝術治療與藝術育療」為經,第

各界推薦/推薦序

袁汝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所教授)
賴念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副教授)
王秀絨(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江學瀅(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講師)
呂素貞(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副執行長)
林珍珍(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將他在「全球藝術教育網」討論區經營了八年的「藝術治療」專題精華,以深入淺出、文情並茂的方式整理出來,並補充了許多感人的案例與國內外理論,相信此書一定能提供給讀者很好的參考,並刺激各領域,讓大家都更上層樓。
─袁汝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所教授)

「藝術治療」從字義上來看,它涵蓋了「藝術」、「治療」兩大範疇;從實質面來說,它還必須加上此二者交互作用後的歷程與結果;因此,要認識「藝術治療」,需要一位好的嚮導與地圖來引領我們,這本書即是你最佳的選擇。
─賴念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副教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