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了醫治皮膚的頑疾,作者開始探索能量心理學,從而發現許多身心症狀、信仰疏離和關係上的困難都和創傷有關。而且,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透過身體精微的能量系統來處理;你受過去的經驗牽制而形成的認知行為,都可以在此找到解答。
《原能量》從自我療癒之旅出發,展開一份地圖,引領你窺見能量心理學的奧祕、它的多樣豐富,以及它對於二十一世紀的療癒觀念和手法所帶來的深遠變革。
作者為多種能量心理療法的訓練師及治療師。本書凝聚她多年的觀察和心得,將方法學的實用指南佐以穿梭時空的精彩故事;從身體意識到前世回溯,從能量訊息場到肌肉測試,你對於自己以及世界的觀感將面臨意想不到的解放與挑戰!
作者簡介
王曙芳
台灣台南人,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英國市立大學藝術評論碩士。
她興趣廣泛,早年熱愛電影音樂和戲劇,曾加入前衛實驗劇場,大學時朋友喻為是「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為神祕學所吸引。九?年代開始寫樂評,爾後投入音樂製作,曾獲第十五屆金曲?最佳製作人。
後來,因為生命的曲折和奇遇,在追尋自我療癒途中,跨入能量心理學,受教於數種能量心理療法的原創者Andrew Hahn、Tapas Fleming、Gary Craig、Donna Eden等人,潛心鑽研能量醫療,從此點燃對療癒的熱情,並成為多種療法的訓練師和治療師。她篤信每個人身上的自癒力,認為療癒是在為靈魂做調音工作,平復一個人的創傷,就像是把樂器的音色校準,使這個人重新成為一把和諧動人的樂器,供生命彈奏。
她的書寫形式涵括散文、寓言故事和樂評。著有《音樂河》、《滑翔梯》。
目前和兩隻貓安居多雨常霧的倫敦,從事療癒和教學,一邊跳探戈一邊練氣功。
關於療癒的專業資歷:
GSH、TAT、Theta Healing、 Heart Rhythm Meditation、靈氣等方法的訓練師,TFT、EFT、NLP、聲音治療、Ericksonian Hypnosis等方法的治療師。
網址:www.shufangwang.net
譯者介紹
目錄
致謝
推薦序1 能量心理學將帶給我們什麼新玩意? 王浩威
推薦序2 在能量療癒中,我們相遇 謝文宜
{第一部} 航向未知的自己
一開始
一個不堪回首的結束
喪失的創傷
巧遇通靈者貝瑞
航向生命的未知
闖入能量心理學
我要打開神奇魔力!
幻術?催眠?還是走神?
搭上療癒的特快列車
沙灘上的EFT
皮膚炎真相大白
夢境和記憶
外婆的祕密
身體是龐大記憶儲藏庫
家族累世的創傷記憶
場域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
身體意識的甦醒
身體成為無意識溝通的頻道
透過身體感知問題根源
身體「重演」超時空的故事
覺察身體要跟你分享的事
『個案故事』-- 不斷彎曲的脊椎
恍若隔世
身體是通往前世記憶的最佳途徑
場域之謎
形態場可以傳遞與分享訊息
前世印象的根源
前世記憶的啟動
『個案故事』--前世今生混淆的觀點
前世敘事帶來新的觀望角度
靈魂的後創傷後遺症
{第二部}能量心理學
緣起和演化
對高效率療癒的疑慮
中醫的醫病觀
古德哈特的意外發現
不按牌理出牌的醫師
情緒與十二經絡
能量心理學的夏天
『個案故事』--三分鐘心理魔術...
內容試閱
一開始是因為身體突然起疹子,渾身奇癢無比。起先以為只是尋常的天乾物燥引起的皮膚過敏。英國水質不如台灣,打從來到英國,每逢秋冬,皮膚便乾裂發癢,得抹特殊乳液E45才得止癢。可這次乳液擦了好一陣,毫無改善,皮膚讓我抓得傷痕累累,只得去看家醫。醫生開抗過敏的藥給我吃,拿消炎藥膏給我擦,連洗澡的香皂都是特殊配方,避免刺激皮膚。這麼小心呵護,疹子仍愈演愈烈。做了各式抽血化驗都找不出原因,最後,醫生攤開手,表示愛莫能助。我不得已改看中醫。針灸、煮草藥,又搞了一陣,皮膚炎依然茁壯頑強。
它悄悄的從大腿蔓向小腿,又往上攀爬至小肚。那年的夏天我沒穿過裙子,整個下半身是密密麻麻的紅疹,乍看觸目驚心。
我的皮膚像是憤怒的橘子皮,赭紅龜裂,無聲嘶喊著我所不了解的情緒。
中西醫學既然都不再能夠協助我,我只得開始探索其他的療癒方法。那時,我不只想要卸除這個病況所帶來的不適,我還想明白它所為何來?
一個不堪回首的結束
在這不久之前,我是個獨立製作唱片公司的負責人,合夥人是台灣一家影音公司。我們花了五年的時間和精力企圖打造自己的品牌。當時的計劃是,所有的錄音企劃與製作由我在歐洲完成,而擅長推廣的夥伴則負責CD的壓製、包裝和行銷。
孰料,這計劃一開始便出現許多問題。首先,新公司默默無聞、資金侷促,我並沒有條件邀請知名樂手合作,僅能物色深具潛力、才剛嶄露頭角的新樂手。殊不知新樂手的熟成其實需要更多時間和金錢的投資。再者,夥伴能夠操作的行銷範圍僅止於台灣,對於歐洲市場的銷售和媒體他鞭長莫及。雖然歐美的評論家給予我們的音樂很高的評價,我也很快據此建立起整個歐洲的代理通絡,但CD銷售量並沒有大步跟上。我的音樂品味並不通俗,走的是小眾路線,雖然能夠吸引歐洲某個族群,到了台灣卻和本土音樂市場的索求有很大隔閡,推動上很困難。
五年之後,時逢二十一世紀初,全球唱片市場急遽衰退,整個影音產銷結構進入翻天覆地的重整時期。就如同許多公司,台灣夥伴也面臨進軍大陸的抉擇,為了集中資源,他們決定砍除這個還在虧損狀態的英國唱片公司。
這個決定並不教人意外。
只不過,整個結束過程很粗暴。我才簽署合約,讓渡所有唱片公司的權益,便收到台灣當時新聘的總裁寫來一封信。信裡尖酸刻薄,他把唱片公司的經營失敗完全歸咎於我,無視於我被賦予的工作條件或先前的分工協議。可是,讓我最難過的,莫過於台灣夥伴們似乎沉默認可這一封充斥人身攻擊的信,沒有人挺身而出。我煎熬了幾天之後,終於呈上一封客氣的辭呈,以身心疲累為由,永遠離開了那家公司。
喪失的創傷
當時的決定是情勢所逼,對於我所製作的音樂,我其實萬分不捨。
我知道我離開之後,這些音樂兇多吉少。接手的人並不解它們的寶貴之處,也不識它們在市場的獨特賣點,更遑論行銷產品。當時,我並不知道如何整頓自己這些複雜的情緒,只好把它們全部隔絕,置放在意識的閣樓。自己製作的CD收納在架上最不起眼的地方;不再看見,不再想起,甚至不再聆聽那些音樂。
後來接觸了心理學才知道,我那時正在經歷的是嚴重的喪失的創傷。失去對自己而言意義重大的事物所導致的空洞感,伴隨很深的沮喪與憤怒,啃噬著我。由於得不到抒發,轉而從皮膚發作。
可是,個性裡有執拗不服輸的一面。當時的我想要重新打造一個獨立音樂品牌,並且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