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心中的詩:表達性藝術的詩歌創作、療癒與復原力 | 拾書所

喚醒心中的詩:表達性藝術的詩歌創作、療癒與復原力

$ 363 元 原價 460

內容簡介

◤ 第一本探討表達性藝術工作中詩歌創作的書,全書呈現如何用詩歌來強化復原力,並整合不同的藝術形式來提升生活品質。
◤ 詳細說明表達性藝術的理論、方式與步驟,為使用表達性藝術於治療或教育輔導的專業工作者來說,是必備的引導指南!
◤ 跟著本書的實作方法,將喚醒、賦權並啟發每個人內心都有的、富創造性的詩意的能力,讓文字書寫不再是壓力,而能帶來自我療癒。

詩具有悠久和根深柢固的煉金術歷史,可在困難時刻帶來正面影響,成為安慰、引導的來源,有時甚至帶來超越。

——雄恩.麥克尼夫(表達性藝術治療大師)——

 

心理學在線性思考的限制下,文字的使用經常一成不變,連帶讓心靈療癒的工作失去了創造力與彈性。但從表達性藝術治療的觀點,跳脫線性框架,才能讓身心修復更進一步。

 

本書的兩位作者──瑪戈.尼爾與莎莉.阿特金斯──同為表達性藝術治療的代表人物,他們承襲了感知互動取向創始人保羅.尼爾(Paolo J. Knill)的觀點,提倡以詩意創作來突破僵固思維,並在書中以自身詩歌創作為例,實證寫詩帶來的自我修復效果。

 

這是第一本探討表達性藝術工作中詩歌創作的書,呈現如何用詩歌來強化復原力,並整合不同藝術形式來提升生活品質。閱讀本書,你會發現寫詩有「遠離中心」的特質,讓人在專注於創作的當下轉移注意力,感受平靜。書中也借鑑德國詩人朵敏創造的「儘管如此……」概念──儘管苦難當前,透過寫詩,我們仍能看到生命的其他出口。

 

全書闡述了表達性藝術的理論、方式與步驟,對於使用表達性藝術於治療或教育輔導的專業工作者來說,是必備的引導指南。運用本書的實作方法,將喚醒、賦權並啟發每個人內心都有的、富創造性的詩意的能力,從此文字書寫不再是壓力,還帶來無盡的療癒力。

 

好評推薦

我們非常需要《喚醒心中的詩:表達性藝術的詩歌創作、療癒與復原力》這本書,以及書中聚焦在治療、教育、健康、研究中的藝術,及其中引人入勝和具藝術性的語言。本書也提供並注入了重要的藝術,有助於治癒專業與學術界充斥著的語言與思維的苦惱。

——雄恩.麥克尼夫,本書前言作者

 

在瑪戈帶領的工作坊中,我重新喜歡上詩,

翻轉了原本抱持——「我不會寫詩」、「寫詩太難」——的刻板印象。
詩歌

帶來新穎的意象,讓想像的翅膀輕盈飛翔,
透過視角的轉換,在困頓中開啟重生力量,
放慢呼吸、安靜傾聽、

敏銳覺察、保持開放、

遠離中心、享受驚喜、

重新理解、學習成長……
 

本書介紹詩歌與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的力量,
溫柔的邀請讀者,

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不平凡,

讓心中潛藏的詩句得以顯現,

在藝術中擁抱,

涵容喜悅悲傷,

在愛中相互滋養。

 

——王麗雁,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北宋郭熙曾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由此可見,詩作為文字的載體,但又超乎語言;詩是凝煉的字句、象徵與隱喻的意象,富有寓意,也是圖像;而本書的作者以「詩」作為感知互動藝術的介入與結構,提供一系列課堂上實務運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們理解詩的多元的創作,不僅能啟迪人們的思維、昇華生命的困境、深化內心的感悟,與人產生心靈共鳴,還能達致淨化、療癒與美感體驗的境界。

——莊雅婷,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王浩威|榮格分析師、作家

王麗雁|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呂旭亞|榮格分析師、諮商心理師

李宗芹|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教授、《動勢圖卡》發想與作者

莊雅婷|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詩意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瑪戈.法契斯.尼爾(Margo Fuchs Knill)

是瑞士歐洲研究院表達性藝術治療研究課程院長,美國萊斯利大學前助理教授。她是執業心理諮商師、表達性藝術治療師與戲劇治療督導。在私人機構任職,並在歐美的訓練機構擔任教師。她也是一位詩人,著有《調味人生》(Season-ing Life)。

莎莉.阿特金斯(Sally S. Atkins)

為執業心理師、作家、詩人、表演藝術家與表達性藝術治療師。是歐洲研究院藝術、健康與社會系的教授和核心教職員。亦為北卡羅來納州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的名譽教授,在那裡她創立了表達藝術治療研究所課程和跨學科教師團隊,即阿巴拉契亞表達藝術集體。

審閱者簡介
文苑


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治療創始人保羅.尼爾(Paolo J. Knill)博士門生、資深表達性藝術治療專業工作者、瑞士歐洲研究院表達性藝術治療博士研究、瑞士歐洲研究所表達性藝術治療副修心理學碩士、國際表達性藝術治療協會及台灣榮格心理學學會專業會員、國教署生命教育專業發展中心諮詢委員、前徐匯中學輔導主任等。

譯者介紹

丁凡

留美遺傳學碩士,由分子生物研究轉戰教育界,長期關心學習障礙與另類教育,曾任台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理事長、兒童教育實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種籽學苑校長。目前是自由文化工作者,同時學習、創作、寫作、翻譯、演講、教課,對戲劇及繪畫獨具興趣。譯作有《躁鬱症完全手冊》、《偏見的力量》和《你是我一生的願望》等二十餘本;著作有《小孩萬歲》、《留級生教授》等書。

...

目錄

審閱序|想像的治癒與表達性藝術詩歌書寫/文苑
前 言|雄恩.麥克尼夫(Shaun McNiff)
感謝
緒論
引言

第1章|詩的方式
    詩的語言
    詩意的理解
    詩的邏輯
    詩作為門檻之地
    寫詩、讀詩是慈悲的行為
    詩與復原力
    詩作為冥想練習
    詩作為日常練習
    詩與哀悼
    詩歌與療癒
    詩作為輔導或治療
    結論

第2章|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工作裡的詩歌
    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
    為何要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
    表達性藝術的概念
    會談的結構
    以「詩的遠離中心化」作為學習的方式
    詩歌遠離中心化的未知
    詩歌遠離中心化的改變
    結論

第3章|表達性藝術中的詩歌書寫、閱讀與分享
    表達性藝術專業人員
    詩歌如何進入會談
    以表達性藝術促進寫詩
    準備寫詩
    詩歌中的低技巧/高敏銳度方法
    玩聲音
    對文字變得敏銳
    找出文字
    玩文字
    形塑詩
    形塑詩的建議
    使用特定風格詩歌集體工作的訓練課
    寫作中的取捨(writing in takes)
    以美學分析形塑詩
    收穫
    在表達性藝術工作中分享詩
    體現詩
    課堂上的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詩歌的例子
    結論

第4章|「儘管如此……」概念:詩歌與復原力
    朵敏與復原力
    重建信任
    家就是我們可以死去的地方
    人生課題
    語言:終極庇護
    儘管如此……
    尋找悖論
    經由寫詩和解
    受到朵敏啟發的詩歌例子
    結論

第5章|詩歌與學習的目的論
    遇見他者
    「成為」的存在
    詩與神祕
    詩與驚奇
    詩與美
    透過詩歌學習不同的思考方式
    詩歌,作為藝術本位的研究
    結論

第6章|表達性藝術的詩歌作為具復原力的生活方式
    從文字到世界:豐富語言
    表達性藝術詩的前提
    詩歌的煉金術
    詩歌,培育愛的地方:儘管如此……
    結論

附錄一|參考書目
附錄二|我們在表達性藝術工作中使用的詩歌

附錄三|作者的其他著作

內容試閱

第一章 詩的方式

本章中,我們將探討詩如何作為體驗世界和體驗自己的方法。我們首先看一下詩的語言和口語有何差異。詩有它自己詩的邏輯與理解。我們不能把詩簡化為詩意的結果。寫詩、讀詩是復原力的行動,並創造出門檻的空間,在其中轉化是可能的。我們提供詩的範例,讓大家看到詩如何出於慈悲而浮現,以協助我們面對生命中的挑戰。

詩是最古老的藝術形態之一。人類有史以來,世上所有的人都會藉著歌謠、吟唱與意象述說故事及神話(Dissanayake, 2002, 2012)。詩就像所有藝術,始於感官:視覺、感覺、聽覺、嗅覺與觸覺,觸及了人類與世上一切的關係。詩歌、歌曲和故事提供了以聲音和文字來命名的能力,從而尋求理解我們人類與生活的世界、與大地和宇宙、與動物和植物以及與彼此之間的關係。



我不寫詩,
我寫小小的奇蹟。

淘氣的小小奇蹟——
嚇走山岳或平靜海洋的那種奇蹟。

你正尋著
並將在我身上覓得的那種奇蹟。
——湯瑪斯.雷恩.克羅(Thomas Rain Crowe)

詩的語言

一首詩是一群經過精挑細選的字,濃縮成為行與節、注重聲音與節奏。這種書寫需要有技巧的工作與耐性,詩人要耐在詩裡面,直到完成。同時,詩的出現也是慈悲的行動。最早的詩從口說傳統開始,因此,聲音與節奏一直都是詩的重要元素(McKim 2018,個人通訊)。書寫詩也有重要的視覺元素;字詞在頁面上的排列、字詞四周的空白、字詞間的空白,都傳達了意義。

大多數情況下,詩大量使用隱喻,即用另一件事來描述一件事物。詩不僅僅是文字而已。美國詩人瑪麗.奧利弗(Mary Oliver, 1994)用隱喻來描述詩:「因為詩畢竟不是文字,而是冷天裡的火、遞給迷失者的繩索,就像飢餓的人口袋裡的麵包一樣。」(p.122)奧利弗指出了詩超越文字的能力,可以連結內在與外在世界、連結個人與宇宙,並提供安慰、創造轉化的可能性。

詩是語言最為複雜的運用方式。詩人兼教授格雷戈里.歐爾(Gregory Orr, 2018)認為,寫詩運用的語言種類有四種:命名、唱誦、說和想像。他描述了在詩中是如何運用這四種語言。

命名(Naming)是指用字詞指涉世上的事物或行為,以及心理、情緒經驗,例如痛苦與喜悅。

唱誦(Singing)是指字詞的聲音。當文字放在一起時,會產生一連串的聲音,形成節奏與韻律。歐爾以「唱誦」一詞為喻,描述語言如何運用聲音與靜默形成節奏與韻律的模式,以表達慈悲經驗的品質,也就是「呼吸著祈禱的嘎嘎聲,用心跳敲打的鼓」(Atkins 2005, p.34)。

述說(Saying)是指語言對經驗、洞見與想法陳述的能力。詩可以述說,具有說服力和威權性,例如:你昨晚做了什麼,很重要(Atkins 2005, p.37)。

想像(Imagining)是指從記憶與想像中喚起意象的語言能力;透過隱喻與比喻,用一件事物表達另一件事物。意料外的比較可能特別強烈。

語言屬於人類,讓我們與其他生物有所分別。我們人類是唯一會「說話」的物種。我們用語言許願、求情、命令、安撫自己、發表聲明。同樣的,這些功能也可...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