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的力量:我是催眠師,不是仙姑!理解憂鬱,解決生活中的極端問題 | 拾書所

潛意識的力量:我是催眠師,不是仙姑!理解憂鬱,解決生活中的極端問題

$ 261 元 原價 330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透過豐富的諮商經驗分享,以多個諮商個案為主題,探討心理學與催眠的奧祕,旨在幫助讀者理解和利用自己的潛意識力量,充分了解催眠作為一種輔助,能夠幫助我們走出困境、探索自我意識、激發潛能、了解問題根源等,期待讀者可以透過本書體驗美好的生活,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催眠是洗腦嗎?有任何科學根據可以證明嗎?
被催眠的人是什麼感覺?還是只是在睡覺?

人際關係的衝突、內心迷茫的癥結點……
一本書揭示何謂「催眠」,引領自己的潛意識力量
──歡迎進入催眠的世界!

▎探索潛意識
本書是一本深度揭示催眠療法內幕與力量的作品。本書作者以其豐富的催眠經驗與個案分享,揭示了我們潛意識中的無窮力量。這部作品不僅帶領讀者進入神祕的催眠世界,更能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透過喚醒潛意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催眠的奧祕:不只是睡著!
催眠並非我們所認為的「令人昏睡」的狀態,而是一種可以開啟我們內在力量的工具,透過深入介紹催眠療法如何幫助人們解決抽菸、喝酒、肥胖等問題,本書將探討催眠如何影響我們的潛意識以達到治療效果。

▎這是個全民焦慮的時代
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感到壓力和焦慮。本書透過剖析全民焦慮的社會現象,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種病態的根源,並提供催眠作為一種可能的解決策略,讓人們在壓力中找到出路、學會與自己共處。

▎理解與治療憂鬱:啟動生活的轉變
本書深入探討了憂鬱症的困境,揭示了其背後的潛意識因素。同時,作者以其豐富的催眠經驗向讀者展示如何利用催眠來解決這種看似不可逾越的問題,從而帶領讀者走向一種更健康、更充實的生活。透過這部作品,打開生命的一扇窗,讓我們能夠理解並利用自身潛意識的力量來改變生活、解決問題,實現自我成長和昇華。

▎走向實踐:催眠可以應用在日常!
本書的最後,作者透過豐富的案例和實證,介紹了催眠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應用,包括自我催眠和解決極端問題等。讀者將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催眠來提升自我認知、解決問題,甚至激發潛能。讓我們知道,催眠其實並不神祕,更不是洗腦!而是一種我們可以學習並實踐在生活中的科學方法。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透過豐富的諮商經驗分享,以多個諮商個案為主題,探討心理學與催眠的奧祕,旨在幫助讀者理解和利用自己的潛意識力量,充分了解催眠作為一種輔助,能夠幫助我們走出困境、探索自我意識、激發潛能、了解問題根源等,期待讀者可以透過本書體驗美好的生活,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管玲

心理學博士,諮商心理師,世界華人心理學會催眠師,美國洛杉磯催眠動機學院(HMI)成員。出版有《簡易催眠術》、《催眠師的睡眠課》、《走出產後憂鬱》等多部暢銷著作。譯者介紹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催眠真的能讓人睡著嗎?

第二章 全民焦慮的年代

第三章 神奇的潛意識意象 電影《催眠大師》裡的畫面都是真的嗎?

第四章 陷入憂鬱的泥潭,想死死不了的感覺

第五章 抽煙喝酒肥胖 源於內心的不滿足

第六章 催眠讓我上學了

第七章 長不大的「公主病」

第八章 催眠激發潛能

第九章 催眠處理極端問題

第十章 自我催眠與生活中的催眠

後記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催眠真的能讓人睡著嗎?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目前百分之二十七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而在一份關於失眠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百分之四十五點四的人在過去一個月中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失眠。

  優質睡眠,健康心理。可見,睡眠問題如今成了一個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睡眠問題百分之八十都是由於心理問題引起的。

  就像我在自序中說的,失眠只是一種現象,引起這種現象的心理原因卻是不同的。睡不著的夜裡,是你的潛意識在提醒你——起來想一想,心裡到底有什麼事情?

  有人明明身體放鬆了,頭腦卻放鬆不下來,腦子裡不斷地放電影,甚至我有很多的個案,身體緊繃,自己卻沒意識到。

  這種情況多見於焦慮反應,可以稱之為焦慮型失眠者。

  焦慮,是因為心中擔心太多事情。可能是工作,可能是家庭等。有人告訴我因為工作太忙,操心的事情太多而焦慮,其實引起焦慮的原因並不是要操心的事情太多,而是擔心這些事情達不到自己的期待,這種擔心讓自己失眠。

  另外一種個案,由於個性原因對任何事情都要去分析一下,在心理學中稱之為高批判區。批判區是我們強大的自我保護系統,批判區過低甚至沒有的人,就會輕信別人而造成自己的傷害,而批判區過高的人,整天在做分析,腦子也會累到失眠。更嚴重的,分析之後會不自覺地評論,評論的背後往往因為不滿而憤怒,如此而導致更多身心上的問題,如頭疼、眩暈等。

  高批判的人往往也是焦慮的。

  一昧的討好別人,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越來越多的糾結與自我否定,有可能成為憂鬱型失眠。

  很多人的自卑與童年有關。童年不完整,感覺自己不被愛,於是產生自卑感;父母管教太嚴,經常受挫的孩子也會產生自卑感。這種自卑感伴隨孩子成長,到了成年後仍然不能消除。

  就是這種自卑感讓自己去討好別人,或追求不適合自己的優越感。我的一個個案,他內心明明喜歡開武館,卻一直在總經理的位置上糾結努力著,他告訴我這樣才能賺更多的錢。但是工作的不快樂卻讓他失眠。

  失眠的人也有很多種性格,有的人性格樂觀。樂觀的人在睡不著的日子裡也許會想:「只是有點睡不著而已,沒什麼。」

  甚至他會起床,利用這段睡不著的時光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樣的狀況確實是一種良好的心態,但在打發失眠時光的時候卻讓自己的意識與身體過於興奮,久而久之成了習慣性失眠。

  還有一類明明睡著了,卻非要說自己睡不著的人。他們客觀上睡著了,主觀卻感覺自己睡不著,我會把他們稱作疑似失眠者。這類人雖然睡著了,卻沒有感知,沒有得到睡眠帶來的滿足感,因此他們會固執的認為自己睡不著。

  很多個案越努力想讓自己睡好,卻越睡不著。總是想著「今天一定要睡好」、「我一定要十一點之前睡著」,這樣去讓意識努力工作著,反而越不容易放鬆,並且如此在意,稍被影響就開始有情緒波動,甚至不自覺的把注意力集中到影響自己的事情和聲音上,更加難以入眠。殊不知,意識與潛意識相伴相生,睡眠是放下意識開啟潛意識的過程。因此越是努力,意識越強大,便越難入睡。換句話說,想安然入睡不是要去努力,而是要去放下。

  總之,失眠的人是各種各樣的。我的一個學催眠的學妹開了一個睡眠中心,但沒過多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