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make nuno felt:羊毛氈創作集 | 拾書所

How to make nuno felt:羊毛氈創作集

$ 300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羊毛氈,冬暖又夏涼,防水又防火,而且摩登又古老!
  
不只可以拿來戳戳小玩偶,這回要看羊毛與絲、布的多元變化,升級技法一次大公開!


  紡織所使用的動物性纖維裡,羊毛是運用最多、最重要的動物毛纖維,羊毛纖維本身就具有許多優異的特性。而以羊毛製作的無紡布工藝又稱羊毛氈工藝,是一項利用羊毛纖維遇水加壓,纖維產生氈縮的特性,在不需要經過紡織機具的狀況下羊毛纖維即能相互氈結成為織品的一種無紡布工藝。作法簡單易學,且不需太多的製作工具,是一種入門門檻低,又對自然環境友善的古老工藝。

  羊毛氈工藝最為有趣的是,不經機器,不經能源動力,只藉由「手」以纖維原料--羊毛來創作。就在創作者的手中將原料,設計、製作成獨一無二的創作。

  羊毛氈工藝本變化多端,羊毛氈成品可硬挺,可柔軟,可捏塑,可定型,可製做大型作品,亦可製作精巧的小物。本書作者為了展現羊毛涼爽舒適的特性,開始實驗將羊毛鋪設在天然纖維「棉」、「麻」、「絲」等天然纖維織品上,也就是使用不同纖維材質與羊毛複合,此一工法稱為「nuno felt」,並以個人研究及創作經驗詳析Nuno Felt工法的發展與變化的可能性,且將羊毛當作是纖維的天然接著劑,利用羊毛纖維的自然氈縮特性,讓羊毛纖維與纖維相互氈化咬合,創作出許多令人驚艷的作品,並針對色彩、肌理變化、藝術特性進行分析,完全顛覆一般人對羊毛氈工藝作品的印象,由書中每一項作品即可窺得羊毛氈的多變且多元的美麗風貌。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游惠君

  一個想讓羊毛氈在濕熱氣候的台灣,
  仍然為人們接受與喜愛的工藝人。
  相信--
  深耕工藝需要堅持與頑強。
  對作品的認真與誠意會被感受到。
  相信--
  技術就是工夫,工夫靠苦練,佐以理論才能傳承。

  ●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研究所
  ●伊甸基金會愛明發展中心羊毛氈工坊教師
譯者介紹

目錄



4 推薦序 勇於挑戰 創新技法
6 作者序 為甚麼要出這樣一本書

Part 1 古老工藝vs. 新趨勢
12 羊毛氈工藝的歷史
14 羊毛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使用的動物性天然纖維
16 羊毛氈的製作工法─乾式.濕式
18 氈縮的測試
20 羊毛氈的藝術特性
24 各種天然纖維的特性

Part 2 Nuno Felt創作分享
30 Nuno Felt發展與變化的可能性
34 Nuno Felt的雕塑性
36 美麗與鋒利38 Organism
40 Flame 42微調蕾絲
44 Orchid
46 Nuno Felt的色彩性
48 Pastel Garden I 50 Pastel Garden II
52 飛行54 Primitive
56 柔呢58 Cosmos
59 致敬60 Wool
61 Spun Sugar 62卡門
63 Ravine 64 Brume
65 紫色的華麗感 66 Silent
68 挺傲
70 Nuno Felt 的肌理變化
72 Deep White 74 Wild
75 吹雪 76 Stained Glass
78 Air 80 Plaid I
81 Plaid II 82 Tenderly
83 Breeze 84 Baby Zebra
85 Dolomite 86 華想容
87 Netted 88 Foam
89 Venus 90 Shale
91 Rainbow 92 花團錦簇

Part 3 Nuno Felt 的實作
96 Blossom
100 Stripe
104 秋色
108 Deep White
112 Purple
116 Pastel Garden

自序/導讀

top

推薦序

勇於挑戰創新技法

  因緣際會,一九九四年開始接觸羊毛氈,結下不解之緣。

  一九九七年任教於台灣藝術學院工藝系,擔任專任講師,教授編織工藝課程。在課程學習單元中,放入羊毛氈工藝。

  喜歡羊毛的柔軟、溫暖、舒服的質感,加上其特殊的一體成形方式,如「軟雕塑」,讓喜歡動手做的我,接觸後便無法自拔。多年來,一直不斷地嚐試新技法、挑戰大件作品,至今十五餘年,仍覺得羊毛氈在創作上尚有許多可以發揮的空間,即便再忙,仍忙裡偷閒,實驗新技法、新造形,用羊毛獨有特性,滿足創作欲望。

  雖說編織工藝教學課程中安排羊毛氈工藝,努力推廣十餘年。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在多樣的編織纖維材料、編織纖維創作技法中,「羊毛」只其中一種創作材料、「羊毛氈」只是一種成形技法。大多數學生覺得「羊毛氈」好玩、還不錯,但學習之後,對其產生熱愛,持續創作或教學的學生不多。因此,即便多年來教導數百名學生學習如製作「羊毛氈」,但一般社會對「羊毛氈」工藝仍非常陌生。

  除了校內教學外,筆者多年來把握各種機會,推廣「羊毛氈」工藝。先後在工研院、國立台灣美術館、大學通識教育課、中小學老師研習課,舉辦演講、研習體驗活動,介紹推廣「羊毛氈」工藝,但始終未見風潮。

  二○○二年出版《羊毛氈雜貨─溫柔手作》書,剛出版時,市場反應並不熱烈,心中納悶:如此好玩的「羊毛氈」工藝,為何無法引起大家的興趣?

  大約五年前,國內出現另一羊毛材料進口商。負責人積極推廣「羊毛氈」,在百貨公司成立專櫃,販售羊毛氈生活用品,同時舉辦羊毛氈體驗活動,讓大眾逐漸認識「羊毛氈」工藝,加上日本工藝界開始流行羊毛針氈,亦帶動了國內羊毛氈熱。

  早年的「羊毛氈」工藝成形技法以水洗、加壓、搓揉為主,二○○六台灣代理商引進「羊毛針氈」,「羊毛針氈」簡單易學、成功率高,只要耐心,千針、萬針氈出香菇、草莓、茄子、大頭狗、米老鼠……不是問題,作品小巧可愛、色彩柔和,知道者皆躍躍欲試。製作針氈時,需不斷重複地用針「刺」羊毛中,無形中,紓解現代人壓力,讓許多人接觸後,愛不釋手,如此推波助瀾,也讓「羊毛氈」更風靡,成為許多人另一創作、紓壓生活方式。

  從事「羊毛氈」教學多年,有少數幾位學生在「羊毛氈」藝術創作、教學領域,努力不懈、成就非凡。游惠君是其中之一,惠君現在是在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碩士在職班研究生,手腳俐落,勇於挑戰、創新技法、嘗試新材料,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惠君從事羊毛氈創作多年,發現位於亞熱帶的台灣,大部分人對於「羊毛氈」觀念是「溫暖」、「厚重」,適合氣候較寒冷的國家,但不適合炎熱的台灣。為突破此思維,一頭栽進尋找適合材料,進行與羊毛結合的實驗試作日子。永樂市場是她尋寶之處,花蓮原住民採纖─麻的編織工藝家也是她請益的對象。只要知道某地方生產天然纖維,可能與羊毛結合,成為好的創作材料,總是不辭路途遙遠,一定想辦法採集,進行實驗,以發覺此纖維是否能與羊毛結合良好,增加羊毛氈藝術創作的豐富性及廣度。

  經多年實驗、試作,累積一件又一件失敗作品,風情萬種、美麗多變的服飾、包包、靴鞋……問世,「羊毛氈」作品不再「厚重」,展現「輕柔」、「四季宜人」多樣風貌。惠君不吝與同好分享多年辛苦成果,將作品集結成冊,書中不僅有歷年創作作品,並將多年辛苦實驗過程結果,以圖片及文字呈現,與喜愛「羊毛氈」朋友分享成果,免去探索過程,此精神令人感佩。
<

各界推薦/推薦序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 李豫芬 副教授 強力推薦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