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川菜大典:系出川菜黃埔、師承現代川菜開山鼻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解,烹飪技法、典故。 | 拾書所

正宗川菜大典:系出川菜黃埔、師承現代川菜開山鼻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解,烹飪技法、典故。

$ 442 元 原價 560

內容簡介

◎「夫妻肺片」沒有肺,只有「廢」,吃到牛以外的肉,一定是假的。
◎ 改變食物原型的分子料理,川菜中吃雞不見雞的「雪花雞淖」,堪稱始祖。
◎「蒜泥白肉」怎麼吃?淋醬油膏很外行,熱片、熱拌、熱吃才好吃。
◎「乾燒岩鯉」要好吃,完美收汁很重要,祕訣在,煮時要讓魚「休息」一下。
◎ Q彈的「螞蟻上樹」你一定吃過,但這菜名竟與關漢卿筆下的竇娥有關!

本書作者李作民的師父王開發,
是當今中國川菜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曾在有「川菜黃埔軍校」之稱的榮樂園工作。

並拜「現代川菜開山鼻祖」藍光鑒之徒張松雲為師,
後被派至美國紐約,在中美合資的第一家川菜館榮樂園工作,
胡茵夢、李敖、鄧麗君等都曾是座上賓,
更是將川菜帶出中國的首批川菜大師之一。

本書由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開發口述,作者整理記錄,
加上有川菜百科全書之稱的胡廉泉等大師點評而成。

共收錄三十多道川菜,有家喻戶曉的麻婆豆腐、蒜泥白肉、魚香肉絲……
神祕少聞的菠餃魚肚卷、牛頭方、網油腰卷……
還有幾近失傳的開水白菜、神仙鴨、竹蓀肝膏湯……
詳細介紹每道菜的烹飪技法、典故,以及如何辨別作法正不正宗,
讓你不但吃得道地,還能吃得正確。

你一定聽過的經典
隨機問四川人最喜歡的三道菜,其中一定有「回鍋肉」,
但回鍋肉用五花肉是外行,用靠近後腿的二刀肉,不加鹽和醬油做才正宗。

還有「宮保雞丁」,得用雞腿不能用雞胸,熱鍋溫油,炒20秒!
「麻婆豆腐」要好吃有八字訣,麻、辣、鮮、香、酥、嫩、渾、燙,想不好吃都難。
      
味如人生,千滋百味
川菜調味多樣、味型多變,常用味型就有二十多種。
「怪味棒棒雞」集鹹、甜、麻、辣、酸、鮮、香味於一體,名怪,味不怪。
「蒜泥白肉」非涼拌菜,熱片、熱拌、熱吃,淋複製醬油才正宗。
川菜也有甜的,「回鍋甜燒白」起源竟是沒賣完的甜燒白加料再炒!
 
食材與技藝的絕妙碰撞
四川菜名愛騙人?「夫妻肺片」沒有肺、「魚香肉絲」沒有魚,
就連本該清淡的「水煮」系列,都又麻又辣!
其實,川菜的水煮是指在辣味湯中燙熟,又以「水煮牛肉」、「水煮魚」最知名,
夏天吃過癮,冬天吃暖身。但想要好吃,有一物少不了,沒加就像少了靈魂。

還有「燒椒皮蛋」辣椒要用二荊條;「螞蟻上樹」要用牛肉,不能用豬肉;
「魚香肉絲」有兩樣千萬不能加,加了魚香變五香!
 
系出川菜黃埔、師承現代川菜開山鼻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解,
烹飪技法、典故。

本書特色

從家喻戶曉的麻婆豆腐、蒜泥白肉、魚香肉絲……
到神祕少聞的菠餃魚肚卷、牛頭方、網油腰卷……
詳細介紹每道菜的烹飪技法、典故,以及如何辨別作法正不正宗。

名人推薦

《尋食記》作者、中國文化大學語文中心助理教授/李廼澔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李作民

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2017年拜中國著名川菜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開發先生為師。致力於中國川菜口述史的採集、整理與研究工作。

現任四川二十一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省歷史學會川菜口述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祕書長、成都市博物館協會副會長。

曾參與成都寬窄巷子策劃,成都金沙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西安大明宮遺址博物館、成都博物館民俗展廳、中國皮影博物館等博物館展覽陳列設計、施工。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吃貨必讀的正宗川菜大典/李廼澔
自序 找回被遺忘的原始滋味

Part 1 大師風範演繹經典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開發
川菜百科全書——胡廉泉

Part 2 你一定聽過的經典
回鍋肉——川菜第一菜
宮保雞丁——只能用雞腿,不能用雞胸
夫妻肺片——被誤解了的「肺片」
麻婆豆腐——麻、辣、鮮、香、酥、嫩、渾、燙齊聚嘴間

Part 3 幾近失傳的神祕傳說料理
開水白菜——清清如水價矜貴
雪花雞淖——吃雞不見雞的味覺高境界  
神仙鴨——嘗過才知什麼叫神仙般的口感
竹蓀素燴——刀工、擺盤、造型都講究
罈子肉——川菜中的佛跳牆

Part 4 味如人生,千滋百味
怪味棒棒雞——從走街串巷到登堂入室
蒜泥白肉——蒜泥味型的開創者
乾燒岩鯉——複合味型的極致
香花魚絲——川菜的風花雪月
回鍋甜燒白——川菜第一甜品
苕菜獅子頭——不一樣的獅子頭

Part 5 食材與技藝的絕妙碰撞
竹蓀肝膏湯——幾近失傳的川湯精品
菠餃魚肚卷——菜點合一的代表菜
口袋豆腐——代代相傳
芙蓉雞片——芙蓉城裡說芙蓉
牛頭方——百斤牛肉,只取一點
「水煮」不只牛肉——怕辣慎選

Part 6 家常但不平常的料理
燒椒皮蛋——媽媽的味道
魚香茄盒——粗菜細做
螞蟻上樹——你吃的可能是爛肉粉條?
魚香肉絲——「魚香」而無魚

Part 7 「吼搭」時的好酒伴
乾煸魷魚絲——最佳下酒菜
牛肉乾——是菜,也是休閒零食
陳皮兔丁——解饞又下酒
燈影魚片——妙趣橫生

Part 8 粗材精做的傳統手工菜
捨不得——變廢為寶
炸扳指——對於肥腸的最高褒獎
網油腰卷——嘴刁之最
豆渣...

自序/導讀


推薦序

吃貨必讀的正宗川菜大典
《尋食記》作者、中國文化大學語文中心助理教授/李廼澔

當我知道這本《正宗川菜大典》,是師承現代川菜開山鼻祖藍光鑒之徒張松雲,今年已高齡79歲的王開發大師所口傳身授的之後,不禁心想,這本書不只是個「大典」,更是個「寶典」。

而提到藍光鑒,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叫關正興的滿人,是他造就了近代川菜的形成與崛起。之所以是滿族名廚造就近代川菜,乃因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之後,大批滿清士族紛紛南遷避難,清政府很多官員選擇遷往成都定居。當時35歲,身為官府大廚的關正興也就是在這時候,隨著八旗官員入川,來到了成都。

關正興在北京時,因為曾籌辦過3次滿漢全席而名噪官場。很快的,極具商業眼光,認為在成都做高檔宴飲包席(按:又稱「冷包席館」。餐館業的一種經營類型。以舉辦筵席為主要業務)生意很有市場的關正興,就在1861年以自己的名字,開了間名為「正興園」的「包席館」。有道是,沒有正興園,就算川菜的菜式再多,也造就不出如此大批技藝精湛的川菜大師。因為在正興園初創之時,其包席菜品多是高檔的北方菜餚。關正興廣納意見,並學習成都當地的特色菜餚,不但網羅當地大廚,更是盡搜當地菜品,「麻婆豆腐」即為其一。

藍光鑒是在13歲時被正興園頭號大廚戚樂齋帶入門,關正興則是親自安排,讓藍光鑒拜他的兒子貴寶書為師。努力習藝的他,16歲就上灶。經過二十多年的磨練後,藍光鑒盡得正興園之真傳,還有人為詩讚之:「成都百館供宴客,正興園為蓉(按:成都的簡稱)之冠。治庖何止數千人,川味首推藍光鑒。」

辛亥革命後,失去滿清貴族這一主要客源的正興園,生意日漸凋零。藍光鑒三兄弟另起爐灶,創立了榮樂園這個川菜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餐廳,培養出一大批在川菜發展歷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弟子們。如第一代的張松雲、孔道生、劉讀雲、周海秋、朱維新、吳朝棟、毛齊成、曾國華、華興昌、毛樹雲;第二代的楊孝成、曾其昌、陳廷新、王開發、胡先華、梁長元、繆青元、蔣學雲、黃佑仁、董繼篤、曹照國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川菜大師,榮樂園也成了川菜界名副其實的「黃埔軍校」。

這本書的精彩和珍貴之處,在於它完全填補了我們對川菜知識與理解的空白,回答了我們對川菜的諸多為什麼。例如,我們雖然知道回鍋肉必須用二刀肉(按:坐臀肉),卻不知道原來那是因為二刀肉的肉皮和瘦肉之間是肥肉,下鍋煮20分鐘便可撈起備用,五花肉則適合蒸和紅燒;做麻婆豆腐要用牛肉末,而且得勾三次芡,但因為南豆腐太嫩、北豆腐太軟,所以陳麻婆豆腐的豆腐都是自己做的,介於南北豆腐之間的豆腐;我們都吃過宮保雞丁,但其實正確的吃法是要用湯匙舀來吃,才能同時吃到雞丁的滑嫩、味型的甜酸、辣椒的糊辣香、花生米的酥脆;做魚香肉絲這道菜時,絕對不能加花椒和豆瓣醬,因為會破壞魚香味型,成菜的標準則是散籽、亮油,一線油(按:油微微滲出來,約一條線的寬度)。

除此之外,書中對於料理的描述更是金句不斷,像形容川菜的烹飪是「小煎小炒,火中取寶」;形容回鍋甜燒白時,則是以「所有食材都把自己最精華的味道貢獻出來」來形容,這些描述語句都猶如醍醐灌頂,讓人獲益匪淺,在此推薦本書給讀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