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做小 的農夫CEO:有機小農的創新營運模式,把一畝田,行銷全世界的共好經濟學 | 拾書所

立志做小 的農夫CEO:有機小農的創新營運模式,把一畝田,行銷全世界的共好經濟學

$ 269 元 原價 340

內容簡介

農夫,同時也必須是經理人,
否則菜長出來了,一旦賣不掉,再辛苦,都歸零。

 
◎飲食是人類維生之必要,該怎麼做,才能安心吃?讓農夫CEO告訴你。
◎由2.5個人力所撐起的1.2公頃的小農園經營模式,適合有志青年與家庭複製。
◎友善環境的食農教育,10年來吸引40多個國家的青年學子前來觀摩學習。
◎生產之外,提高土地的多元價值與收入,翻轉農夫所得與社會地位。
◎導入農業六級產業化發展政策,整合在地產業,形成地區最具特色的共好價值鏈。
◎頤禾園小農營運模式,已複製到四川、山西,協助地震重災區就地重建。
◎協助成立有機愛心農場,推動「手心翻轉」活動,幫助弱勢孩子自立而後立人。
 
有機小農的經營之道,必須要有獨特的小農思維。陳禮龍所經營的「頤禾園有機農園」,是台灣第一個有SOP、經由MOA認證的有機小農場,也是一個融入美學、文化、環境教育與觀光的新興休閒、體驗、教學示範型農園。
 
國外的「社區支持型農業」概念經過他不斷修正、優化後,轉換出一套「立志做小」的商業營運模式:在2.5個人力所撐起1.2公頃的農業規模中,引進企業經營、數位管理及品牌行銷等知識,專注「地產地銷」(在地生產,在地銷售),讓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縮到最短,不僅降低碳排放量,還能做到友善土地,維護共好環境。
 
「科技」是理念和手段,「農夫」才是陳禮龍腳踏「食」地真正想做的事情。
 
曾經是科技業總經理的陳禮龍說:「做什麼,就要像什麼!」他的目標不僅是透過有機耕作恢復大地生機,將農藥島淨化為生態島,還要以「善」的循環,來幫助「綠」的永續。如此一體共生、生生不息,致力讓有機小農經營模式複製到每個地區,逐步點亮台灣,點亮世界。
 
身為農夫,可以從友善環境的栽植做起;非農夫的你,可以從支持友善環境的在地小農做起。
 
本書重點

建「觀念」:有機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形態,不是只有「吃」這件事,同時也要尊重大自然,把美好的生態環境留給下一代。

懂「方法」:透過大數據管理,做到計劃性生產、縮短食物里程、減少碳足跡、落實社區支持型農業,讓農夫財務永續。

按「步驟」:有機農園SOP,幫助有志於從事有機農業的人,第一次當農夫就上手。

近期媒體報導
 .客家電視「高峰客家力」第126集:立志做小的農夫─陳禮龍
.《遠見雜誌》陳禮龍、彭俐芳 善待田地 寧休耕換好土壤
.《遠見雜誌》黃金百大農夫
.《大紀元》務農存到第一桶金,陳禮龍打造農村夢
.《人間福報》做有機兼做公益 為山區孩童買雙鞋過年
.大愛電視「小人物大英雄」第19集:有機農夫愛送鞋 
. TVBS「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有機菜農送鞋記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月足吉伸 快樂而成功的「善」與「綠」傳播者
王瑞榮      結合民居保護、文化創意、自然共榮的有機新業態
李文權      建構青農立業成家新模式的創新農業指南
邱子權      以「新綠色革命」提升食農產業的格局
邱鏡淳      疼惜土地,與農民那顆「向天奮鬥」的心
許明德      推行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綠色產業
張連水      走進當代桃花源,頤禾園裡耕天下
 
引言
李淑珍      善與綠的腳蹤永不止息
 
00 自序  啟動善念
 
Green 1  我的一畝田
1.1  阿禾流浪記
1.2  一畝從「善」開始的「綠田」
1.3  立志做小,我的2.5人小農家
 
Green 2  我是iFarmer
2.1  大自然教導我的生活之道
2.2  我的營運模式:「社區支持型農業」優化版
2.3  擁抱科技,滑出智能管理
2.4  頤禾園有機農園SOP
 
Green 3  食農教育
3.1  現代有機農夫的專業養成
3.2  向下扎根的環境教育
3.3  來當一日農人
3.4  國際有機農村體驗營
 
Green 4  可食地景
4.1  一顆柿子的價值
4.2  鄉間幸福好食光  part1 竹東稻田版
4.3  鄉間幸福好食光  part2 關西民宿版
4.4  鄉間幸福好食光  part3 湖口芋來遇有味
4.5  鄉間幸福好食光  part4 五峰浪漫泰雅原食
 
Green 5  有文化的產業
5.1  有機農業新價值
5.2  樸拙美學 
5.3  在地文化
5.4...

自序/導讀

本書作者以尊重大地的「善念」為出發點,投身有機農場的事業經營,在「小農」的規模下,藉由社區經營,會員在地化的概念,聚焦社區經營與計劃性生產來調節產銷,以穩定經營體質,並透過創造農場體驗等附加價值及導入科技管理的作法,來增加多元收入,支持農場運營及公益投入,非但能提升在地產業,降低碳排放,達成產地資訊透明的作用,也能提升鄰里顧客信賴,也讓其有機農法耕種模式得以延續。在農民平均年齡已屆高齡,年輕世代返鄉投入務農比例較低,農業經營亟待創新思維的今日台灣,值得許多有志從事農業新創的後繼者參考與學習借鏡。

「好食好事基金會」作為一個推廣食農創新與國際化的基金會,致力推廣以創新的思考來解決未來食農的產業與環境在「透明」、「健康」、「永續」方面的課題,我們樂見更多青年能同本書作者一般,投身台灣農業,更期待青年的投入與創新,在未來能創造出兼顧產能效率與環境永續的「新綠色革命」,共同提升台灣食農產業的格局。

自序

啟動善念
 
「若不是娶了村姑,我怎麼會成了農夫?!」很多人當我是在說玩笑話,但這的的確確是真話。

回想十年前,從科技業跨足有機農業,一來是原先的事業遇上了瓶頸,二來也是出自一分疼惜,疼惜故里年邁的親人和漸呈荒蕪土地,於是毅然決然放下手上的光纖網路智慧宅,追隨老婆的腳步返鄉,改拿鋤頭,頭戴斗笠,腳踏「食」地,重新出發。

我們的一畝田,不大,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的軟橋里,老婆的故鄉;一開始,只有小小的二分地(約三畝地),但是絕對友善。軟橋這個社區,可說是天生麗質,坐擁好山、好水,早在大約二十年前,就已開展有機農業,只是早期大多以溫室栽種,之後歷經幾次重大天災,溫室幾乎被摧毀殆盡,而村裡的老農們又無力重建,以致於沒落了好一陣子。

眼看著這裡的人們和土地漸漸衰老,我和老婆心裡相當不捨,於是在決定二度創業時,我堅持從「善」出發,我想要友善這裡的人們、這裡的土地、這裡的環境,將這裡打造成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綠」色樂活農村。所以,我的農園取名「頤禾園」,有頤養、頤育萬物之意,也是安適居住之所。

中年轉業,自己戰戰兢兢,身旁的親人也跟著憂心忡忡。「做有機農業,是賺不到錢的!」岳家裡的長輩們都持反對意見。更何況我還是個十足的門外漢,不看好我的大有人在。而我自己,心裡其實也是惴惴不安,從在辦公室裡坐鎮管理公司、邏輯演算光纖數據,到面對田裡頭那麼多不受控的天地因素、活生生的作物和蟲鳥,著實也花了好一段時間去調適。

然而,需要時間來過渡情緒和心態的人,並不只有我。直到多年以後,我才不經意地知道,我的孩子們也曾經有過掙扎期;有一段時間,他們在自我介紹家庭背景時會略過我的職業,因為我不再是科技公司的總經理,而是一名有機農夫……

農夫,提供糧食,餵養人們,是何等重要的職業,為什麼社會地位那麼的低下?在學做一名專業的有機農夫時,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大家都只注意到土地上長出來的東西,而漠視了價格以外的成本,例如:土壤、水資源、技能、知識……輕農夫,賤價格,不思食材真正的價值,寧可把錢付給醫生,也不願意付給農夫,扭曲的價值觀與心態頗...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各界感動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月足吉伸|中華MOA協進會副理事長
王瑞榮|四川瑞雲集團主席
李文權|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
李淑珍|台北市立大學教授
邱子權|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
邱鏡淳|新竹縣縣長
黃其光|國際扶輪社首位台灣總社長
許明德|清華大學財務規劃室主任
張連水|山西雲丘山旅遊開發公司董事長
 
陳禮龍夫婦花了十年的時間從零開始,不僅踩得穩,而且有很多人陪伴著一起走;他們把手掌向下伸出,給予了土地、環境與人的友善,才能有這麼快樂的成就。──月足吉伸 中華MOA協進會副理事長
 
陳禮龍戴著草帽,在烈日下彎著腰,左手拿著幼苗,右手扶著泥土,像極了古時候的劍客……,原來土地就是他的江湖,「科技」是理念、手段和標籤,農夫才是他腳踏「食」地真實想做的事情。──王瑞榮 四川瑞雲集團主席
 
陳老師建構年輕農務者(青農)立業成家的新模式;他所提供的企業經營管理、優質農產品產銷的數據,更佐證了模式的可行性和永續性。──李文權 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
 
頤禾園成功的因素很多。首先,陳禮龍將管理專長運用在小型農業上,遊刃有餘;其次,農家出身的俐芳堅毅刻苦,支持禮龍「自強不息」;第三,不管人生、事業如何起伏,他們始終不忘「善」與「綠」的初衷。──李淑珍 台北市立大學教授
 
作者以尊重大地的「善念」為出發點,聚焦社區經營與計劃性生產來調節產銷,以穩定經營體質,支持農場運營及公益投入,值得許多有志從事農業新創的後繼者參考與學習借鏡。──邱子權 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
 
陳禮龍先生貫徹有機農法、食農教育及國際推展,吸引世界多國大學生到竹東認識台灣農業,還不時送愛心到偏鄉鼓勵弱勢學童,簡單付出卻展現無限的愛!──邱鏡淳 新竹縣縣長
 
陳禮龍將他在科技業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在有機農場的創新創業。他從「善」出發,以善做「綠」,推行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綠色產業;他更走向國際化,廣泛與國外有機農場交換心得,招收國外學生來實習,把台灣小農行銷到全世界。──許明德 清華大學財務規劃室主任
 
頤禾園不僅僅是有機種植,還是觀光旅遊的好去處。彎下腰採摘,感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境;直起腰照相,感受「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情趣。在阡陌間行走,觀賞「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裡啼」美景;更別說在金黃的稻穗間擺開餐桌,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醉裡不知身是客,錯把田園當家園,好不快哉!──張連水 山西雲丘山旅遊開發公司董事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