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渥雷本將樹木的言語譯為文字,樹木在其筆下綻放光華。
「科學語言去除了所有的情感,讓人們再不能通曉其意,但當我說『樹木孕育著他們的孩子。』每個人都能立刻了解我的意思。」──渥雷本
你知道樹會說話嗎?金合歡樹會彼此警告,提醒同伴在葉子裡散布毒素,把啃食的長頸鹿趕走。你知道樹也怕嫁錯郎嗎?甜櫻桃會阻止同一朵花上的雄花粉和雌蕊相戀,只有陌生的雄花粉才能一探香閨,愛情也才能開花結果。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從小立志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畢業後如願進入德國林務機關任職,因與當局著重經濟發展的政策不合,十年前辭去終身公務員職務,成為胡默爾小鎮旁一二OO畝原始森林的看守人,並將其轉化為樹葬森林,讓這片歲月靜好的土地,成為自然愛好者最後的長眠之所,也維護森林在接下的一百年裡,不會遭受外來的侵擾。
終日徜徉在綠色世界的渥雷本,用優美恬靜的筆觸與自身的實際經驗,描繪出三十六篇森林裡不可思議的精采故事,細細詮釋樹木生命的華麗與蒼涼,夏浴日光、冬飲霜雪,字裡行間洋溢著發自樹木靈魂深處的寧靜與睿智。若你曾經陶醉於華茲華斯的浪漫詩作,怎能不因此重新愛上樹木,若你不曾真正地邂逅一顆樹,就更不能錯過這一場如詩如歌的森林饗宴。
作者簡介
鐘寶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及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學地理教師及地理教材作者,關注環境議題,喜愛閱讀、旅行及大自然,現定居德國,從事中文教學與翻譯。
目錄
專文推薦
閱讀群樹的語態/吳鳴
有樹、就還有希望/李偉文
樹的故事,等您自己來察覺!/蔡明哲
與樹對話的幸福人生/羅紹麟
一、 前言
二、 友誼
三、 樹木的語言
四、 森林社會局
五、 愛
六、 樹木大樂透
七、 就這樣慢慢來
八、 樹木行為手冊
九、 樹木學校
十、 在一起會更好
十一、 高深莫測的水分運輸
十二、 年齡會說話
十三、 橡樹是軟腳蝦?
十四、 生存達人
十五、 是樹?非樹?
十六、 在黑暗的國度
十七、 二氧化碳吸塵器
十八、 木製的氣候調節機
十九、 綠色抽水幫浦
二十、 我的還是你的?
二十一、 社會住宅
二十二、 生物多樣性母船
二十三、 冬眠
二十四、 時間感
二十五、 性格問題
二十六、 生病的樹
二十七、 神說:要有光
二十八、 街頭遊童
二十九、 精疲力盡
三十、 到北方去!
三十一、 超強耐力
三十二、 風暴來襲
三十三、 新住民
三十四、 健康的森林空氣?
三十五、 森林為什麼是綠色的?
三十六、 重獲自由
三十七、 生物機器人?
三十八、 謝辭
結語
名詞對照表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各界好評
《明鏡週刊》2015年度暢銷書冠軍、長據《明鏡週刊》TOP1四十週
2015年德國最美麗的自然書寫
全球25國語言授權,德國亞馬遜2015年度百大選書,《紐約時報》特別跨海專訪
吳鳴/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金恒鏕/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理事長
番紅花/作家
蔡明哲/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兼實驗林管理處處長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羅紹麟/國立中興大學名譽教授,森林學系退休
好評推薦
「令人著迷的書,關於那些我們總是視而不見的巨大生物。」─《世界報》(Die Welt)
「渥雷本只是一名小小的林務員,卻在森林裡發現了全世界。」─《明鏡週刊》(Spiegel)
「渥雷本將靈魂重新還給森林中的樹木。」─《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
「讀完本書,人們將以嶄新的眼光看待樹木。」─《自然雜誌》(Natur)
「一場森林摯友的盛宴!」─《圖書雜誌》(Buchjournal)
「下一次森林漫步時,讀者鐵定會以全新的目光看待周遭這片綠色世界。」─《科學畫報》(Bild der Wissenschaft)
「學識淵博且引人入勝。」─德國時尚雜誌《Gala》
「渥雷本喚醒了對新生命的嚮往。」─《新奧斯納布呂克報》(Neue Osnabrücker Zeitung)
「迷人的專書!為我們發現身邊那片全然未知的有趣宇宙。」─《綠色和平雜誌》(Greenpeace Magazin)
內容試閱
剛剛展開林務員的工作生涯時,我對樹木祕密生命的理解,差不多就像肉鋪老闆對動物感受的認識那麼多。現代林業經營的主要目的是生產木材,也就是砍下樹木然後種下新苗,只要翻一下專業雜誌,我們很快就會得到這種印象:一座森林的福祉,似乎只有在它影響到林業經營時才會有人重視。其實林務員平日的工作可以達成這個目標也就已經足夠了,只不過在長期的忽視中,他們看待森林的方式也就日漸偏頗。就像當時的我,每天必須忙於評估數以百計的雲杉、橡樹、松樹或山毛櫸樹,根據特性判斷該如何在鋸木廠裡處置它們,以及其市場價值的高低,我對它們的認知,也就不免侷限在這樣的視野裡。
大約在二十年前,我開始為一些遊客籌辦生存訓練活動與長途健走行程,之後還參與了森林樹葬與原始林保留地的相關事務。在與眾多參與者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我修正了對森林的認識。例如那些枝幹彎曲多節、以前總被我歸類為價值低劣的樹木,反而特別能喚醒那些健行者的熱情,我從他們那裡學習到了,不要只關心樹幹林材的品質,也要觀察樹木那詭譎糾結的根、每棵樹木獨特的生長形態,甚或是樹皮上鬆軟的地衣青苔。我六歲起就已經萌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而今它又重新熊熊燃起。大自然中無數的奇蹟突然為我揭開了面紗,那許許多多我無法解釋又妙不可言的事物。
同一期間,亞琛大學(Universität Aachen)也在我負責的林區裡展開了經常性的研究工作,他們解開了許多謎題,但更多的疑問卻又相繼浮現,這讓我的林務員生活突然再度變得精彩刺激,在森林裡的每一天都像是探索之旅。然而,這也使我從此對森林管理工作,有了不同以往的思慮及考量,因為一旦知道樹木也有痛覺、也存在記憶,而且親樹也一樣與他們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就再也無法如此簡單地砍掉一棵樹,或開著大型機具在森林裡到處咆哮壓碾。大約從二十年前開始,在我的林區裡就完全禁止這種粗暴之舉,如果必須採集某棵樹木,伐木工人會與馬兒小心翼翼地完成這項任務。
一座健康的、或甚至快樂的森林,顯然更有生產力,而這同時也意味著較高的營收。我的雇主─埃佛區(Eifel)的迷你小鎮胡默爾鎮(Hümmel)─也很信服這樣的論點,因此在未來也不會考慮其他的管理方式。如此一來,萬千樹木便可以好好地在這裡休養生息,或許還能透露出更多的祕密,特別是那些生活在甫設置的保護區內且完全不受打擾的樹群。我想我永遠不會停止從它們身上學習,僅僅是現在從這些綠蔭華蓋下所發現的,就已經是過去的我無從夢想的。
因此我誠摯地邀請你!一起來分享樹木給予我們的種種快樂。而且,誰知道呢?下次當我們漫步在林間,會有哪些大大小小的奇妙發現。
時間感
秋風吹起時落葉凋零,春日和煦之際則新芽綻放,在地表上我們這個緯度帶的森林裡,這完全是理所當然的自然規律。然而,如果我們更仔細地思考並且觀察這整個過程,就會發現它根本是一大奇蹟,因為要完成這些程序,樹木特別需要一項天賦:時間感。它們怎麼知道冬天即將再臨?或者某段時間上升的氣溫並不只是冬天裡的一個插曲,而是真正宣告春天已經降臨?
溫暖的天氣是樹木抽出葉芽的啟動器。這點聽起來完全符合邏輯,畢竟樹幹裡結成冰的水會因此解凍並可以再度流動。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現象:前一年的冬天愈是寒冷,樹木會愈早抽出葉芽。慕尼黑工業大學(TU München)的研究人員,就在氣候實驗室測試了這個現象,⁴¹他們發現,當一年中理應寒冷的季節卻不夠冷時,山毛櫸樹的枝椏反而會延遲長出綠葉。這乍聽之下完全沒有道理,因為許多其他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