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復:拯救地球的七個實用步驟 | 拾書所

大修復:拯救地球的七個實用步驟

$ 356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唯有所有人都成為「綠色公民」才能解決問題
真正全面、完全可理解的拯救地球指南
站出來發聲並要求政府負責,確保你的家、你的城鎮、你的國家做出更永續的決策。
我們得運用民主的工具拉動這些控制桿,將世界導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這個歷史關頭,速度很關鍵。你,有能力帶來改變。


艾爾.高爾(前美國副總統)
伊麗莎白.寇伯特(《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約翰.杜爾(《OKR實現淨零排放的行動計畫》作者)
比爾.麥基本(美國著名環保議題推動者、作家、記者)
好評盛讚

江秋霞(高誠公關董事總經理)
泛科學(全台最大科學知識社群)
高宜凡(天下雜誌未來事業部永續會研究副總監)
鄭秀娟(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簡又新(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齊聲推薦

這本啟發人心的實用指南,
引導人們發揮一己之力,
將溫室氣體排放降到零,
藉以拯救氣候與我們的地球環境。
這是一本人人必備的行動計畫。

如果你認為身為地球公民的自己對抗氣候變遷的方式,只有認真做資源回收、安裝智慧電表、少吃點,或捐錢給環保團體,那這本書可以讓你有更多實際的做法。
能源政策顧問哈爾.哈維和《紐約時報》資深記者賈斯汀.吉利斯透過本書引導一般民眾在電力、交通運輸、建築、工業發展、都市化、土地利用,及新興綠能科技等七大領域,採取人人可做到的必要變革,以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書中同時分享一群落實改變的人的故事。
兩位作者以生動易懂的文筆,闡述政治經濟體實際運作方式,揭露要蓋哪種發電廠、新車能源效能等是誰在做決策;而一般民眾該如何參與這些決策,並確保這些決策對氣候是最有利的,以培養綠色公民意識。

這本書充滿真實故事和令人信服的證據,概述美國如何領導全球解決氣候危機的決心及可行的指南。商業領袖、活動人士和各級決策者將從本書概述的務實方法中得到啟發。
——艾爾.高爾(Al Gore,前美國副總統、國際知名的環境活動家)

聰明、真誠且平易近人,探討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關鍵問題:公民如何促使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普利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沒有人比哈維更能把握氣候政策及評估做什麼實際上能奏效;沒有人比吉利斯更能闡釋氣候科學。他們一起提供了拯救適居地球的大膽藍圖。
——約翰.杜爾(John Doerr),《OKR實現淨零排放的行動計畫》作者

這是一本真正全面、完全可理解的指南,告訴我們可以且必須做的事情,改變我們對能源的使用方式。這本書對任何想參與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革命的人都非常有用。
——比爾.麥基本(Bill McKibben,美國著名環保議題推動者、作家、記者)

哈維和吉利斯透過這本實事求是的書,使應對氣候變化而戰顯得不那麼令人生畏,他們深入淺出地探討了普通市民如何產生影響的方法……對於新興活動家來說,這是一本實用的指南。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哈爾.哈維(Hal Harvey)

是「能源創新」的執行長,該公司是一間無黨派的氣候政策公司,為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領導者提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建議。他本人是擁有史丹佛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的專業工程師。在你能在大眾市場上買到電動車的近三十年前,他已打造了一輛電動車,並使用太陽能陣列為車充電。

賈斯汀.吉利斯(Justin Gillis)

是一位屢獲殊榮的記者,擁有四十年的經驗,擅長用易於理解的語言為主流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邁阿密先鋒報》等)的讀者解釋複雜問題。他曾擔任《紐約時報》的首席氣候科學記者。近期亦擔任哈佛大學環境中心的研究員。譯者介紹余韋達

自由譯者。清大外語系畢業。譯有《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在大滅絕來臨前》、《你可以不必理性,做出人生最好決定》等書。譯作賜教:[email protected]

目錄

序章
第一章 學習曲線
第二章 電力開關
拉動控制桿/為支持潔淨能源的行動發聲
第三章 我們生活與工作的地方
拉動控制桿/瞭解你所在城市是否已實行建築能源使用的新規範
第四章 受制於油桶
拉動控制桿/改開電動車
第五章 都市星球
拉動控制桿/支持完全街道、支持自行車道
第六章 人、土地、食物
拉動控制桿/少吃肉
第七章 我們生產的物品
拉動控制桿/支持「乾淨採購」
第八章 創新未來
拉動控制桿/在個人職場及投資行為中為氣候問題發聲
第九章 說「我願意」
謝辭
注釋
參考書目
插圖說明

內容試閱

摘自第八章〈創新未來〉

不久前,在荷蘭的大型港口城市鹿特丹的一個社區裡,出現三個奇怪的藍色立方體。它們跟貨櫃差不多大,頂部有些管子,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線索可以解釋它們的用途。路過的人可能會想像,是不是外星人將某種奇特的新技術帶到風景如畫的羅森堡社區。事實上,這些藍色盒子使用再生電能將水分解成氫和氧,然後將這種「環保氫氣」輸送到附近的一棟公寓裡,在那裡會燃燒氫氣來點燃鍋爐,為一部分的大樓提供暖氣。直到幾年前,該建築還在使用天然氣供熱。
在五千英里之外的德州,有個更大的工業計畫出現在那裡的地平線上。這是一座很不尋常的新型電廠,雖然也燃燒天然氣,但會在捕捉碳排放後,將其埋在地下。還有一個進行中的計畫,會在英國建造一座更大規模利用這技術的電廠,而碳排放會封存在北海的地底下。
在美國遙遠的西北部,一項新型核子反應爐的計畫已進到後期階段。它的設計理念比傳統核子反應爐更安全,並且更具模組化,這麼一來許多零件都能在工廠中生產──有望克服給舊式核電廠帶來困擾的那種昂貴的大型建設失誤。這個計畫是由奧勒岡州的一間公司,為愛達荷州的一座廠址進行開發,人們對這個計畫賦予厚望,希望能重新振興美國的核能產業。
上述的三種技術目前都還沒有準備好投入大規模使用。很難說它們在未來是否可行或能夠提供經濟價值。但這些技術都值得關注,因為它們都是為了發明未來而做的努力,期待創造出能在二○三○年代和二○四○年代大規模投入使用、並降低碳排放的技術。
在這本書中我們主張,二○二○年代的現行技術,就很有可能讓我們實現氣候目標。我們需要在再生能源、電動車和電動巴士、建築的全面電氣化以及修復我們的城市各方面加強努力。但是,雖然這樣力道的加深很關鍵,仍不足以確保未來的氣候宜居。請記住,我們只能藉由將碳排放降至零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對於那些仰賴化石燃料的重要經濟活動,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
例如,我們該如何應對飛機的碳排放?飛機的碳排放目前相對較少,但卻在快速增加。短程班機或許可以改用以電池供電的飛機,目前人們正在研發這類飛機,但長途班機仍然需要液態燃料。那麼消耗大量化石燃料的大型航運呢?在前一章中,我們討論到生產鋼鐵和水泥等散料的碳排放以及減少這類排放的實驗性作法──就算已付出這些努力,我們離徹底解決這些產業整體排放的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面對當前的危機,人類社會既需要將太陽能和風電等既有技術推向極限,同時也需要創新。我們必須創造出能夠在大幅減少碳排放的同時,也提供人們所需的商品和服務的新技術。在世界各地,工程師、公司和大學機構已經在積極研究。然而,實驗室規模的研究進展過於緩慢。更糟糕的是,那些在早期示範階段已證明可行的技術,其進展仍緩慢得就像蝸牛爬行。當然,最根本的問題是資金。對能源技術來說,由於規模龐大,單個前導計畫的成本可能就高達十億美元或更多。私人企業通常願意投入大筆資金,但當企業為了實現社會目標,冒著很大的風險投入未經驗證的技術時,他們通常會需要政府的一些協助。
直到最近,美國政府每年花在能源研究上的支出大約為一百億美元,其中只有不到一半被用在我們認為可能產出真正創新的項目上。這可說是國家的恥辱:美國人民每年在慶祝萬聖節上的支出,比他們花在能夠拯救地球的能源創新研究還要多。這種情況在二○二一年底有了重大改變,美國總統拜登在國會推動一項重大基礎設施的投資法案。這項法案包含用在氣候和能源研究的數十億美元,以及用在部署新能源技術的高額租稅減免。這筆新的資金應該會促使某些有前景的技...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