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彩解剖圖,詳細解說汽車零件組裝與步驟!
加入電動車及混和動力車原理,全面掌握汽車結構技術的奧祕。
◎引擎的發展與原理
◎各式引擎的安裝
◎供油系統與點火系統
◎電子引擎的由來與運作
◎車用電腦的發展與系統應用
◎傳動系統構件與作動原理
◎直流馬達與交流馬達
本書特色
以圖解方式有系統地介紹汽車的結構與原理,包含引擎、供油系統、點火系統、車用電腦、傳動系統、馬達等,除基本原理介紹,還有其發展背景及歷史,並加入電動車及混和動力車原理。搭配作者自製的示意圖,讓您全面認識汽車結構及運作原理,學習汽車零件組裝技巧。
目錄
自序
第1章 引擎的發展背景與歷史
1-1 內燃機的起源
1-2 柴油引擎的發展歷史
1-3 萬克爾引擎的發明
1-4 化油器到燃油噴射的歷史
1-5 馬力與瓦特故事的由來
1-6 半導體王國於汽車工業的貢獻
第2章 引擎基本原理
2-1 引擎的基本介紹
2-2 引擎相關名詞介紹
2-3 引擎的種類和工作原理
2-4 引擎整體構造
2-5 引擎重要元件簡介
2-6 引擎重要元件介紹-活塞
2-7 引擎重要元件介紹-汽門
2-8 引擎重要元件介紹-火星塞、飛輪
2-9 引擎剖面圖
2-10 引擎的排列
第3章 各式引擎的安裝
3-1 各式引擎的介紹
3-2 直列式引擎的安裝(一)
3-3 直列式引擎的安裝(二)
3-4 直列式引擎的安裝(三)
3-5 V型引擎的安裝(一)
3-6 V型引擎的安裝(二)
3-7 V型引擎的安裝(三)
3-8 水平對臥引擎的安裝(一)
3-9 水平對臥引擎的安裝(二)
3-10 水平對臥引擎的安裝(三)
第4章 供油系統
4-1 供油系統
4-2 供油系統的分類
4-3 化油器(一)歷史
4-4 化油器(二)原理
4-5 化油器(三)種類
4-6 機械噴射系統(一)歷史
4-7 機械噴射系統(二)原理(1)
4-8 機械噴射系統(三)原理(2)
4-9 電腦噴射系統(一)歷史
4-10 電腦噴射系統(二)原理
第5章 點火系統
5-1 點火系統
5-2 點火系統(一)歷史
5-3 點火系統(二)分類
5-4 白金接點式點火(一)原理與工作流程
5-5 白金接點式點火(二)重要元件
5-6 電晶體的基本介紹
5-7 半晶體點火系統
5-8 全晶體(一)電容放電式點火系統
5-9 全晶體(二)感應放電式點火系統
5-10 微電腦式點火系統
第6章 電子引擎
6-1 電子引擎的由來
6-2 廢氣循環系統(EGR)
6-3 含氧感知器(一)原理
6-4 含氧感知器(二)運作模式
6-5 觸媒轉換器
6-6 電子引擎的輔助元件
6-7 進氣系統
6-8 渦輪增壓的種類
第7章 電腦
7-1 車用電腦的歷史
7-2 各國車用電子零件供應商
7-3 訊號種類...
內容試閱
1-1 內燃機的起源
1. 內燃機的問世
活塞式內燃機自19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經過不斷改進和發展,已發展成較完善的機械了。它熱效率高、功率和轉速範圍寬、配套方便、機動性好,所以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在最早期,約於西元1794年,史屈特氏(Robert Street)利用一個倒置汽缸及一個可活動的活塞,滴數滴松節油酒精於汽缸底部使之汽化,再投火焰使其爆炸,其製造雖為粗糙,但卻是內燃機概念的開始。
2. 四行程理論的出現
現在大部分的汽車、工業用途都是使用四行程引擎,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進氣、壓縮、動力、排氣,一個週期由四個行程組成。在最早期,於西元1862年時,洛卻氏(Beau De Roches)提出要獲得最佳效果,宜用洛氏四行程循環原理,這也是四行程理論首創。而這項理論真正的技術實現是由德國的科學家奧圖氏(Nicolaus Otto)於西元1876年提出,又稱奧圖循環。
3. 二行程引擎的出現
二行程循環,一個週期由兩個行程組合,這兩個行程分別為「上行」和「下行」。二行程引擎於西元1880年,由蘇格蘭的工程師克拉克氏(Clerk)發明,旨在兩個行程完成進氣、壓縮、動力、排氣等四個動作,可以理解為較為精簡的四行程循環。由於運作特性之故,二行程主要運用於偏大與偏小的引擎組(如大型輪船或航模引擎),而中型引擎多為四行程引擎。與四行程引擎相比,二行程引擎結構簡單,運動部件少,所以成本較低。由於曲軸每轉一圈都有做功,在相同功率下,二行程引擎尺寸小、重量輕。低速力矩大,扭矩隨曲軸轉角變化均勻。因為不以重力活塞循環,很適合引擎外露和經常作大幅度搖擺的機車,即使有數百毫升的排氣量仍然是較佳的選擇。
1-2 柴油引擎的發展歷史
1. 柴油引擎簡介
柴油引擎,顧名思義就是使用柴油為燃料的引擎,其主要的特徵為使用壓縮產生高壓及高溫點燃汽化燃料,因此不需另外提供點火。
2. 柴油引擎的發展過程
在奧圖發明四行程引擎後,當時許多工程師開始致力於內燃機的研發,但由於當時點火裝置的技術還不成熟,這時德國工程師狄賽爾氏(Rudolf Diesel)就另闢一條新的路,他便以空氣壓縮後能使溫度升高的原理,當作他壓縮點火理論的基礎,也就是先將汽缸內空氣壓縮產生高溫後,再把燃料注入燃燒室,使其燃燒。這也是柴油引擎的一大特色。終於,柴油引擎誕生於西元1895年,狄賽爾氏(Rudolf Diesel)發明了柴油機,但有趣的是,當時他在博覽會展示他的發明時,所使用的燃料是花生油,因為他發明此引擎的初衷是希望可以使用各式不同的燃料。不過,即使這時的柴油引擎有不錯的熱效率跟省油特性,卻有因為高壓空氣供油導致不穩定運轉的問題,在當時很難跟技術成熟的汽油引擎競爭。
沉寂一段時間後,在1924年時,美國康明斯公司(Cummins)將供油噴射幫浦跟原本的柴油引擎做結合,解決了當時因為高壓空氣供油導致不穩定運轉的問題,並第一次把柴油引擎裝於卡車,奠定了車輛使用柴油引擎的基礎。1936年,柴油引擎也搭載於Mercedes-Benz 260D,這也是柴油引擎應用於轎車的開始。
3.柴油引擎的優缺點與問題
柴油引擎在省油上的表現相當出色,又具有低轉速高扭力的特色,因此大客車、貨車等商用車大多以柴油引擎驅動。但也因燃燒後易產生主要以碳粒為主的懸浮微粒(SS)與超細懸浮微粒(PM2.5),再加上高溫高壓下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