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拾書所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720 元 原價 800

內容簡介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

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定義其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2020年,Ying交出了《法式甜點學》這本厚實大作。介紹了法式甜點的歷史發展、結構與技術、鑑賞方式、甜點圈內的祕密,以及法國頂尖甜點師的專訪,Ying為台灣讀者上了扎實的系列課程。書中也討論了甜點界的各種生態及面臨的挑戰,當中關於「在地化」的探討,引起了許多熱烈的回響——如何在現有的法式甜點規則及框架之下,不斷創新,並呈現出專屬於台灣的味道?

 

重新梳理法式甜點在台灣的發展歷程,

以及代表性職人的養成及相關作品、面對的挑戰、想傳達的概念,

並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師」的意義。

 

因為COVID-19疫情返台,Ying得以有機會好好拜訪、認識關注已久的台灣甜點店家、職人。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她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她訝異。這是異於法國巴黎,另一處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於是一個全新的採訪計畫就此產生,有別於過去扮演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這次Ying要藉機深入了解台灣市場,並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及國際讀者。

 

18組閃亮亮重量級指標甜點職人,

共同攜手歷經一趟自我追尋之路。

 

受訪名單一字排開無比華麗,可說是建構出今日台灣法式甜點市場風貌的重要人物,不同個性、風格的甜點師,展現出多樣又精彩的台灣法式甜點。Ying發揮出自己過去做社會研究、品牌行銷工作、專業甜點師以及經營社群自媒體的多重身分及經驗,在深度訪談之餘,也將法式甜點在台灣的發展歷程重新彙整,全書以五個主題切入,探討「台灣風格」成形之可能。並且加入了喜樂可可咖啡園、香草騎士暨香草農夫的「產地拜訪」。

 

法式甜點在台灣

珠寶盒法式點心坊boîte à bijoux|林淑真

Le Ruban Pâtisserie法朋烘焙甜點坊|李依錫

187巷的法式甜點咖啡、烘焙料理教室|謝美玲

 

台灣甜點師的養成

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洪守成

Salon de Marie Antoinette瑪麗安東妮手工法國點心工作坊|吳庭槐

全統西點麵包|陳星緯

TERRA土然、九日風、在欉紅Red on Tree|楊豐旭

 

台灣風格、台灣味的形

菓實日Kajitsu Pâtisserie|曹羽君、高韞豐

Quelques Pâtisseries某某。甜點|賴怡君、Lynn Lin

HUGH Dessert Dining|鄭為修、應庚宏

One Tree Hill Taipei|甘碧華、林衍成

 

國際甜點人在台灣

折田菓舖|折田將大

Taïrroir 態芮**(米其林二星)|賴思瑩

JL Studio**(米其林二星)|韓慧婷

 

台灣味的國際化

好食光Keya Jam|柯亞

Yu Chocolatier畬室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鄭畬軒

Jade Li Chocolater|黎玉璽

COFE、土生土長|顧瑋

 

「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從這眾多的問題當中,Ying與甜點師們一起探向了終極的質問——「我是誰?」這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Ying的「自我再發現」旅程。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Ying,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

 

屬於台灣的法式甜點樣貌以及吃食記憶,從來就無須經由別人來定義。藉由這本近18萬字的深度訪談,期盼讀者也能一同參與Ying與甜點師們的這趟自我發現之旅,給予台灣甜點師及相關領域職人更多關注與支持,共同創造出屬於這片土地的法式甜點世界。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冷硬的甜蜜——李承宇(《料理・台灣》前總編輯、飲食書寫者)
推薦序:過去、現在與未來之書──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推薦序:為「台灣味是什麼」填補空白——韓良憶(飲食旅遊作家)
作者序: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前言

Ch. 1 法式甜點在台灣
1-1 堅持法式精神,推介島嶼迷人風貌——珠寶盒法式點心坊boîte à bijoux創辦人、總監林淑真(Susan Lin)
1-2 日法交融孕育在地美味,從社區走向國際——Le Ruban Pâtisserie法朋烘焙甜點坊負責人、主廚李依錫(Hugo Lee)
1-3 追本溯源,與世界大師同行——187巷的法式甜點咖啡、烘焙料理教室創辦人謝美玲(Linda Hsieh)

Ch. 2 台灣甜點師的養成
Column.1 世界廚藝與餐旅學校的建立
2-1 不瘋魔不成活,樂在其中才能走得更遠——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創辦人、主廚洪守成(Season Hung)
2-2 在古典中尋求永恆,以甜點擺渡文化記憶——Salon de Marie Antoinette瑪麗安東妮手工法國點心工作坊創辦人、主廚吳庭槐(Ting-Kwai Wu)
2-3 不是只有廚房才是戰場,和自己的比賽永無止境——全統西點麵包經營者、主廚陳星緯(Hsing-Wei Chen)
2-4 對「真」的渴求,以土地和世界相連——TERRA土然暨九日風創辦人與主廚、在欉紅Red on Tree行政主廚楊豐旭(Danny Yang)

Ch. 3 台灣風格、台灣味的形塑
3-1 台味形、意、神,傳統在現代裡的安身之處——菓實日Kajitsu Pâtisserie主廚曹羽君、品牌主理人高韞豐(Evan Kao)
3-2 不具指定性但根植生命經驗,台灣的世界級感染力——Quelques Pâtisseries某某。甜點主廚賴怡君(I-Chun Lai)、品牌主理人Lynn Lin
3-3 不藉台味之名也同樣芳美,那朵從日常中開出的玫瑰——HUGH Dessert Dining主廚鄭為修(Victor Cheng)、品牌主理人應庚宏(Kent Ying)
3-4 為傳統創造現代價值,為台灣打造世界嚮往的品牌——One Tree Hill Taipei創辦人、主廚甘碧華(Katia Kan)、創辦人、執行長林衍成(Yen Seng Lim)

Ch. 4 國際甜點人在台灣
4-1 珍惜彼此不同...

自序/導讀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分,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名人推薦

 

李承宇(《料理・台灣》前總編輯、飲食書寫者)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韓良憶(飲食旅遊作家)

——專文推薦(以上推薦人以姓名筆劃排序)

 

Jean-François CASABONNE MASONNAVE公孫孟(法國在台協會主任)

Liz 高琹雯(美食作家、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比才(《家.酒場》、《小聚會》作者)

毛奇(飲食作家)

洪愛珠(作家)

蔡珠兒(作家)

——激賞推薦(以上推薦人以姓名筆劃排序)

 

經典好評

 

「追尋自身根源的熱情之作!」——Liz 高琹雯(美食作家、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一本細膩描繪出甜點職人故事的作品,其訪談紀錄呈現了台灣專攻法式甜點師傅們的精神——這群在台的法式甜點職人不僅以精湛的技藝向長達七千多年歷史的甜點工藝致敬,還以獨有的創意豐富了這門藝術,成為台灣帶給甜點歷史上的一大貢獻。」——Jean-François CASABONNE MASONNAVE公孫孟(法國在台協會主任)

 

「Ying透過這本書,觀照了自己的人生課題,也回應了我對飲食思之再思的困惑。」——李承宇(《料理・台灣》前總編輯、飲食書寫者)

 

「法式甜點在本土立定腳跟,向遠眺望的時代紀錄。」——洪愛珠(作家)

 

「Ying則以她的精采之筆,熱情感性、同時縝密理性地,精準完整記錄、詮釋、論述了台灣法式甜點世界的追尋與實踐軌跡,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