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跟他一樣拚,老闆眼裡只有他,因為他會逢迎拍馬屁。」
「我的條件沒有比較差,他被選上,只是因為好狗運!」
「該做的都做了,為什麼就是輸給對手!?」
鎖定顧客群就會有生意?年終時再檢討全年缺失就可以了?
產品滯銷時要努力分析「賣不出去的原因」?
成敗一線間,關鍵不在「時運」,而在「你想對了嗎」。
洞悉「敗者的錯覺」,掌握「成者的領悟」,你的人生一定不一樣!
許多人認為自己表現不如同儕、事業無成,是因為時運不佳,而風光的人,十有八九靠得只是「運氣」和「努力」。日本知名的管理雜誌《日經Top Leader》深入訪談事業成功與失意者發現,決定每個人生關頭勝敗的關鍵在於「想法」。大多數被視成為功者的人,從工作到生活的一切思考與行動,都明顯地與一般人不同。成功者不做的行為,而你卻誤以為非做不可,這些想法就是「敗者的錯覺」,抱持著這些錯覺,只會愈努力愈挫敗。
從40個錯覺中,抓出想法的bug,扭轉失敗的命運!
作者曾任職於《日經Top Leader》雜誌,目前為《日經Business》副總編輯,長期接觸日本優秀的企業家與成功人士,與他們探討領導心態、成功和失敗的真正原因、在不景氣中逆勢成長的秘訣等等,從他們的寶貴經驗中,整理出40個日常工作上最容易犯錯的迷思,例如:
當你說「盡力而為」等於沒有說
做主管的經常說「盡力而為」,這是錯的,因為大多數員工每天都被例行公事追著跑,「盡力而為」的工作,一定會被扔到最後。欲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交辦事項時必須清楚告知完成的時間。
聽取檢討報告時,不能「只有一肚子火」
一般認為主管「該發火的時候要發火,否則員工不會成長」,因此檢討會議時總帶著一把火,這是危險的,你會聽不到負面訊息,容易被蒙蔽。好的領導者,必須有允許下屬犯錯的雅量。
不是站上第一線就能解決問題
管理者站上第一線就能盯出好成績?事實不然。前往現場的動作本身並沒有任何價值,要能在現場發現問題,並立刻提出對策,才會產生成果。開會也是一樣,如果「議而不決」,不如不開。
「九成明白」累積再多都不會抵達終點
當你長時間努力仍不見成果,要格外留心:你可能並沒有累積「努力」,只是累積「妥協」,你的「努力品質」有問題。盡最大努力,都不保證會有成就,但只要有一絲妥協,目標必定離你遠去。
一旦需要「複雜補充」,通常是錯誤的決定
一開始就命中目標的決策,只需要簡單的邏輯就能找出結論。而又臭又長,藉口一堆的決策,通常不會是「當下該做」,只是「當事人想做」。當你說不清時,表示你的判斷一定有問題。
分析產品「一百個滯銷的原因」,不如找出「一個暢銷的辦法」
產品銷售不理想時,大家日夜在滯銷原因上打轉,耗費精力,這是沒用的,不如在「怎麼樣讓消費者喜歡」上使力,才能扭轉情勢。
成功者從「不會做的」下手,一般人從「會做的」開始
學習基本上要從「不會做的」開始,「會做的」放後面。如同放著大積木,先堆小積木,就無法堆到最高點。越堅持「先做」會做的事,最後也「只做」會做的事。
「鎖定目標顧客群,生意就穩定」「年終做檢討,明年會更好」「分析『賣不出去的理由』,產品就會大賣」……等等,這些想法其實都是「敗者的錯覺」。從這些常見的錯覺中,你可以快速準確地抓出自己想法上的bug,糾正這些「敗者的錯覺」,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我的條件沒有比較差,他被選上,只是因為好狗運!」
「該做的都做了,為什麼就是輸給對手!?」
鎖定顧客群就會有生意?年終時再檢討全年缺失就可以了?
產品滯銷時要努力分析「賣不出去的原因」?
成敗一線間,關鍵不在「時運」,而在「你想對了嗎」。
洞悉「敗者的錯覺」,掌握「成者的領悟」,你的人生一定不一樣!
許多人認為自己表現不如同儕、事業無成,是因為時運不佳,而風光的人,十有八九靠得只是「運氣」和「努力」。日本知名的管理雜誌《日經Top Leader》深入訪談事業成功與失意者發現,決定每個人生關頭勝敗的關鍵在於「想法」。大多數被視成為功者的人,從工作到生活的一切思考與行動,都明顯地與一般人不同。成功者不做的行為,而你卻誤以為非做不可,這些想法就是「敗者的錯覺」,抱持著這些錯覺,只會愈努力愈挫敗。
從40個錯覺中,抓出想法的bug,扭轉失敗的命運!
作者曾任職於《日經Top Leader》雜誌,目前為《日經Business》副總編輯,長期接觸日本優秀的企業家與成功人士,與他們探討領導心態、成功和失敗的真正原因、在不景氣中逆勢成長的秘訣等等,從他們的寶貴經驗中,整理出40個日常工作上最容易犯錯的迷思,例如:
當你說「盡力而為」等於沒有說
做主管的經常說「盡力而為」,這是錯的,因為大多數員工每天都被例行公事追著跑,「盡力而為」的工作,一定會被扔到最後。欲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交辦事項時必須清楚告知完成的時間。
聽取檢討報告時,不能「只有一肚子火」
一般認為主管「該發火的時候要發火,否則員工不會成長」,因此檢討會議時總帶著一把火,這是危險的,你會聽不到負面訊息,容易被蒙蔽。好的領導者,必須有允許下屬犯錯的雅量。
不是站上第一線就能解決問題
管理者站上第一線就能盯出好成績?事實不然。前往現場的動作本身並沒有任何價值,要能在現場發現問題,並立刻提出對策,才會產生成果。開會也是一樣,如果「議而不決」,不如不開。
「九成明白」累積再多都不會抵達終點
當你長時間努力仍不見成果,要格外留心:你可能並沒有累積「努力」,只是累積「妥協」,你的「努力品質」有問題。盡最大努力,都不保證會有成就,但只要有一絲妥協,目標必定離你遠去。
一旦需要「複雜補充」,通常是錯誤的決定
一開始就命中目標的決策,只需要簡單的邏輯就能找出結論。而又臭又長,藉口一堆的決策,通常不會是「當下該做」,只是「當事人想做」。當你說不清時,表示你的判斷一定有問題。
分析產品「一百個滯銷的原因」,不如找出「一個暢銷的辦法」
產品銷售不理想時,大家日夜在滯銷原因上打轉,耗費精力,這是沒用的,不如在「怎麼樣讓消費者喜歡」上使力,才能扭轉情勢。
成功者從「不會做的」下手,一般人從「會做的」開始
學習基本上要從「不會做的」開始,「會做的」放後面。如同放著大積木,先堆小積木,就無法堆到最高點。越堅持「先做」會做的事,最後也「只做」會做的事。
「鎖定目標顧客群,生意就穩定」「年終做檢討,明年會更好」「分析『賣不出去的理由』,產品就會大賣」……等等,這些想法其實都是「敗者的錯覺」。從這些常見的錯覺中,你可以快速準確地抓出自己想法上的bug,糾正這些「敗者的錯覺」,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前言
老闆若說「盡力而為」,員工便什麼也不會做。
「想到最後關頭」,不等於「最後關頭才想」。
聽取檢討報告「只有一肚子火」是最最下策。
平凡經營者預測「趨勢」,一流經營者觀察「當下」。
現身沒作為,不如不要親臨第一線。
沒有比擔心更浪費時間的事情。
顧客不能圈養,只能吸引。
要求員工像自己,組織不會成長。
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勝過一次解決數個。
先學會模仿,再想原創。
「九成明白」累積再多也抵達不了終點。
堅持不一定會等到成功。
「立刻檢討」不會贏,「立刻驗證」才會成。
一旦需要「複雜補充」,通常都是錯誤的決定。
到年底才檢討缺失,明年必定再嚐苦果。
可以被員工討厭,但千萬別讓員工失望。
先試探橋穩不穩的,永遠比別人晚過橋。
與其設法「創新」,不如設法「不同」。
越大的錯,越會看漏。
越平凡的經營者,越喜歡在痛苦時補自己一刀。
經營者不要輕易「挑戰極限」。
與其減少「吵架次數」,不如增加「和好次數」。
與其找「一百個滯銷的原因」,不如找「一個暢銷的理由」。
經營沒有盲點,只有不認真的老闆。
沒有行動,假設永遠是假設。
設定目標可能使終點更遠。
交涉的關鍵,不在於賣弄自己有多「猛」。
越不受歡迎的領導者,廢話越多。
越重要的提示,越像路邊的小石子。
優秀的經營者,釣魚之前會看池裡有幾條魚。
平凡的經營者,該做的時候總不做。
平凡經營者從「會做的」開始,一流經營者從「不會做的」下手。
事情發生時先找原因,不要急著拿出對策。
平凡經營者聽取少數之言,一流經營者反對眾人之意。
越不賺錢的老闆,越不關心財務狀況。
公司再小也要有秘密武器。
平凡的老闆只會用提高營業額來增加利潤。
沒有天生無幹勁的員工,只有不懂得激勵的老闆。
平凡經營者做決策時特別謹慎繁複。
一流經營者歡迎「負面調查結果」。
老闆若說「盡力而為」,員工便什麼也不會做。
「想到最後關頭」,不等於「最後關頭才想」。
聽取檢討報告「只有一肚子火」是最最下策。
平凡經營者預測「趨勢」,一流經營者觀察「當下」。
現身沒作為,不如不要親臨第一線。
沒有比擔心更浪費時間的事情。
顧客不能圈養,只能吸引。
要求員工像自己,組織不會成長。
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勝過一次解決數個。
先學會模仿,再想原創。
「九成明白」累積再多也抵達不了終點。
堅持不一定會等到成功。
「立刻檢討」不會贏,「立刻驗證」才會成。
一旦需要「複雜補充」,通常都是錯誤的決定。
到年底才檢討缺失,明年必定再嚐苦果。
可以被員工討厭,但千萬別讓員工失望。
先試探橋穩不穩的,永遠比別人晚過橋。
與其設法「創新」,不如設法「不同」。
越大的錯,越會看漏。
越平凡的經營者,越喜歡在痛苦時補自己一刀。
經營者不要輕易「挑戰極限」。
與其減少「吵架次數」,不如增加「和好次數」。
與其找「一百個滯銷的原因」,不如找「一個暢銷的理由」。
經營沒有盲點,只有不認真的老闆。
沒有行動,假設永遠是假設。
設定目標可能使終點更遠。
交涉的關鍵,不在於賣弄自己有多「猛」。
越不受歡迎的領導者,廢話越多。
越重要的提示,越像路邊的小石子。
優秀的經營者,釣魚之前會看池裡有幾條魚。
平凡的經營者,該做的時候總不做。
平凡經營者從「會做的」開始,一流經營者從「不會做的」下手。
事情發生時先找原因,不要急著拿出對策。
平凡經營者聽取少數之言,一流經營者反對眾人之意。
越不賺錢的老闆,越不關心財務狀況。
公司再小也要有秘密武器。
平凡的老闆只會用提高營業額來增加利潤。
沒有天生無幹勁的員工,只有不懂得激勵的老闆。
平凡經營者做決策時特別謹慎繁複。
一流經營者歡迎「負面調查結果」。
內容試閱
◎「九成明白」累積再多也抵達不了終點。
「腳踏實地卻不得要領」——如果你有這種感覺,請想想自己或許並沒有累積「努力」,只是在累積「妥協」。
腳踏實地的努力,總有一天會抵達終點——無論學校、家庭、社會,都大大宣揚努力的重要。
但實際上依然有人經年累月做著同一件事,卻沒有大成就,問題在於他們累積的「努力品質」。
是的,只要不斷累積「十分的努力」,多半都能邁向終點。但如果努力中含有妥協,認為「懂個九成就差不多了吧」,目標便會越來越遠。
全力以赴不一定會達成令人滿足的成果。尤其在當今的艱困環境之中,即使萬事具備,也可能達不到去年的業績。
但因為如此而不十分努力,只是一直「九成,差不多就好」,那些追求十分的對手自然會與你拉開距離。
盡最大的努力,也不保證一定有成就,但只要有一絲妥協,目標必定離你遠去。這就是競爭的世界。
一流經營者深知「妥協的恐怖」。所以他們大多堅持「做到底」「做到無事可做」。不僅針對事業規畫,連公司內部整潔、員工教育、聯絡廠商與顧客,都絲毫沒有一點鬆懈。因為他們明白,小小的妥協會產生無可彌補的差距。
「腳踏實地卻不得要領」——若你有這種感覺,請停下來想想。自己或許並沒有累積「努力」,只是在累積「妥協」。
◎一旦需要「複雜補充」,通常是錯誤的決定。
一開始就命中目標的決策,只需要簡單的邏輯就能找出結論。而又臭又長,藉口一堆的決策,通常不會是「當下該做」,只是「當事人想做」。
人總要到事情結束之後,才明白當初的判斷是否正確。
但一開始就命中目標的決策,通常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可以用非常簡單的邏輯找出結論。
「根據理由A,採取行動B」——正確決策通常就像這樣,一句話搞定。至於錯誤決策,則很容易附帶又臭又長的補充說明。
「可能會發生狀況A,接著演變成狀況B。因此有CD兩種對策,但再考慮條件E,應該要採取行動F……。」
某位經營者曾說:
「做重要決策的時候,先把導出結論的道理說出來看看,是否簡單到連小學生都懂。如果不行,代表沒有掌握真正的情況。這種決策還是保留的好。」
基本上一個附帶大量補充與藉口的決策,通常不是「當下該做」,只是「當事者想做」的事情。
經營者總會不小心做出高估自家能力的過度投資,時機錯誤的通路拓展,純粹個人興趣的研究開發……。
這些都只是滿足經營者面子與虛榮的方針,而不是分析情況之後得到的答案。
所以要推動這種方針,必須有強迫眾人(包括自己)接受的「補強材料」。「或許」「可能」之類的猜測語氣,「有機會」「不排除」之類的假設句法,讓說明更加漫長。
一旦需要複雜補充,通常是錯誤決定—— 一流經營人大多如是想。
◎平凡經營者從「會做的」開始,一流經營者從「不會做的」下手。
若要學會某件事情,基本上要從「不會做的」開始,「會做的」放後面。如果放著大積木,先堆小積木,就無法堆到最高點。
經常有人說,做大事之前要先從會做的地方開始,按部就班。
但實際上,人越堅持「先做」會做的事,最後也「只做」會做的事。
假設有位平凡經營者參加講座得到啟發,決定推動環保活動。他的環保第一步,就是影印紙印雙面、隨手關燈之類「會做的事」。
其實光這樣並不足以保護地球,應該修改經營模式,或推動造林活動,邁向更高階層。但通常不會這麼做...
「腳踏實地卻不得要領」——如果你有這種感覺,請想想自己或許並沒有累積「努力」,只是在累積「妥協」。
腳踏實地的努力,總有一天會抵達終點——無論學校、家庭、社會,都大大宣揚努力的重要。
但實際上依然有人經年累月做著同一件事,卻沒有大成就,問題在於他們累積的「努力品質」。
是的,只要不斷累積「十分的努力」,多半都能邁向終點。但如果努力中含有妥協,認為「懂個九成就差不多了吧」,目標便會越來越遠。
全力以赴不一定會達成令人滿足的成果。尤其在當今的艱困環境之中,即使萬事具備,也可能達不到去年的業績。
但因為如此而不十分努力,只是一直「九成,差不多就好」,那些追求十分的對手自然會與你拉開距離。
盡最大的努力,也不保證一定有成就,但只要有一絲妥協,目標必定離你遠去。這就是競爭的世界。
一流經營者深知「妥協的恐怖」。所以他們大多堅持「做到底」「做到無事可做」。不僅針對事業規畫,連公司內部整潔、員工教育、聯絡廠商與顧客,都絲毫沒有一點鬆懈。因為他們明白,小小的妥協會產生無可彌補的差距。
「腳踏實地卻不得要領」——若你有這種感覺,請停下來想想。自己或許並沒有累積「努力」,只是在累積「妥協」。
◎一旦需要「複雜補充」,通常是錯誤的決定。
一開始就命中目標的決策,只需要簡單的邏輯就能找出結論。而又臭又長,藉口一堆的決策,通常不會是「當下該做」,只是「當事人想做」。
人總要到事情結束之後,才明白當初的判斷是否正確。
但一開始就命中目標的決策,通常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可以用非常簡單的邏輯找出結論。
「根據理由A,採取行動B」——正確決策通常就像這樣,一句話搞定。至於錯誤決策,則很容易附帶又臭又長的補充說明。
「可能會發生狀況A,接著演變成狀況B。因此有CD兩種對策,但再考慮條件E,應該要採取行動F……。」
某位經營者曾說:
「做重要決策的時候,先把導出結論的道理說出來看看,是否簡單到連小學生都懂。如果不行,代表沒有掌握真正的情況。這種決策還是保留的好。」
基本上一個附帶大量補充與藉口的決策,通常不是「當下該做」,只是「當事者想做」的事情。
經營者總會不小心做出高估自家能力的過度投資,時機錯誤的通路拓展,純粹個人興趣的研究開發……。
這些都只是滿足經營者面子與虛榮的方針,而不是分析情況之後得到的答案。
所以要推動這種方針,必須有強迫眾人(包括自己)接受的「補強材料」。「或許」「可能」之類的猜測語氣,「有機會」「不排除」之類的假設句法,讓說明更加漫長。
一旦需要複雜補充,通常是錯誤決定—— 一流經營人大多如是想。
◎平凡經營者從「會做的」開始,一流經營者從「不會做的」下手。
若要學會某件事情,基本上要從「不會做的」開始,「會做的」放後面。如果放著大積木,先堆小積木,就無法堆到最高點。
經常有人說,做大事之前要先從會做的地方開始,按部就班。
但實際上,人越堅持「先做」會做的事,最後也「只做」會做的事。
假設有位平凡經營者參加講座得到啟發,決定推動環保活動。他的環保第一步,就是影印紙印雙面、隨手關燈之類「會做的事」。
其實光這樣並不足以保護地球,應該修改經營模式,或推動造林活動,邁向更高階層。但通常不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