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問時代:未來最需要的人才,得會問問題,而不是準備答案 | 拾書所

大哉問時代:未來最需要的人才,得會問問題,而不是準備答案

$ 289 元 原價 340

內容簡介


「為什麼球員明明喝了很多水,比賽完卻幾乎沒排尿?」

「為什麼雨刷不能像我的眼睛,可以快眨、也能慢眨?」

「如果將摩斯密碼套用到商品編碼上呢?」



以上三個問題,分別誕生了:

年產值200億美元的運動飲料產業、電子感應式雨刷和到處可見的商品條碼。

很多產品與企業的成功,並非知道高明的答案或握有高端技術,而是——

懂得「大哉問」。



雲端搜尋的發達,讓問題的價值越來越高,答案的價值越來越低,

所以,「大哉問」時代已經來臨,

說「我知道」已毫無價值,「問得漂亮」才是創新的根本。

因為如果你不懂發問,大數據在手裡還是不知道答案。




本書作者華倫‧伯格(Warren Berger)是企業創新專家與廣告作家,

曾受邀參加國家廣播公司《今天》(Today)、美國廣播公司《世界新聞》

(World News)、美國有線電視網與公共廣播電台發表有關發問與創新的評論。

他同時也是資深產業研究記者,研究過全球上百位頂尖創業家與創新者,

得到了一項結論:



在過去,表現出「無所不知」的人會獲得晉升,

如今,公司裡最好的位子、甚至有自己的辦公室,卻是留給最懂得問問題的人,


因為,

一個小問題,能創造一門大生意。



這年頭,不問問題必然遭到忽略,但如果老是問沒生產力的蠢問題,也會失去機會。

究竟要問什麼?該怎麼開頭?怎樣才算是價值千萬、億萬的提問呢?

你得學會「為什麼─如果─如何」這套模式。



◎一個問題,要能引發五個「為什麼」:

大家司空見慣的事,最值得推翻。當五個「為什麼」聯成一串,答案就會現身。

◎接著問「如果」,讓想像力爆發:

問「如果」,以便重組借用別人的點子;然後,還要故意「想錯」。

◎夢想「如何」實現?你絕對不能做太多準備!

先做原型、不斷測試,萬一每次都在不同地方失敗,恭喜你了。

還有別自己蠻幹,在網路時代,高手很容易找,他們只等你分享問題。

過程中,即使想法被看衰也要當作家常便飯,

因為別人的負面反應越多(「這絕對行不通!」),代表你已觸及某個全新的領域。



本書不只教你如何大哉問,還要告訴你︰

平凡想變頂尖,你該問什麼問題?

當公司成長趨緩,你又該問什麼問題?

如何用發問挑動人心,但不造成對方排斥?

要怎麼激發年輕員工的熱情?讓他們勇於提出疑問?

為什麼「立刻給答案」的主管最糟糕?



除了工作,對於你最在乎的人生呢?

賈伯斯曾在挖角時提問:「剩下的人生,你要賣糖水,還是要改變全世界?」

大哉問時代,發問就是用無知,凸顯你的已知,

問問題,是推動自己吸引別人最好的方法。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丁惠民



中興大學企管系畢。曾任職於明碁電腦(已更名為佳世達科技)、《工商時報》,現為專業的文字工作者。譯有《不買飆股,年均獲利40%》、《讓你成功的,永遠是B計畫》、《氣候變遷的關鍵報告》、《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我用50年前的旅遊指南玩歐洲》、《喊暫停的技術》(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目錄


推薦序一 發問,壓迫舊勢力、尋找新能力/許毓仁

推薦序二 最重要的軟實力,不知怎麼問你就虧大了/徐正宗

推薦序三 好問題比給答案更能證明你的原創性/謝文憲



前言 成就不凡者始於一個問題,而非答案



第一部 「我知道」已無價值,問得漂亮才突出

第一章 問得漂亮,包含三要件


「專家」就是自認什麼都知、卻停止思考的人

猩猩沒問題,你呢?

問題會驅動思考,答案常中止想像

一個小問題,創造一門大生意

因循舊答案已經行不通,你得應變

與其找答案,不如提問題

「我知道」已毫無價值,問得漂亮才突出

該怎麼問「為什麼」

化提問為行動,用「如果」發掘各種可能

每次的失敗,都是一種推進



第二章 不懂正確發問的人,必遭到忽略

不以預設立場看事情,請學學孩子

我們害怕發問,原因是……

你想成為工匠或是創造者?

上學應該學發問,別強迫餵食資訊

蒙特梭利的成功在於:不按課表上課

老師──竟然是扼殺問題的元兇!

不懂問正確問題的人,總是遭到忽略與否定

「沒問題」是因為不知怎麼問,你得學

會考試?不如懂得正確發問

可以匿名發問,網路學習效果大



第二部 價值億萬的問題,要這樣問

第三章 問一個問題,能引發五個「為什麼」


「為什麼」之後,是一連串「如果」

專業往往阻礙了好問題

越是塞滿工作,越要退一步喊暫停

「這我知道……」的人,所知貧乏

賈伯斯也愛用「禪者的初心」

別「似曾相識」,要「宛如初見」

大家「習慣了」的事,最「值得」推翻

五個「為什麼」連成一串,讓答案現身

別再問未經思考的問題,先觀察吧!



第四章 接著問「如果」,讓想像力爆發

五個為什麼之後,問「如果……」

問「如果……」,以便重組借用別人的點子

「如果」之後,如何讓創造力不凡?

在專注與漫不經心之間來來回回

想「對」很簡單,故意想「錯」反而難



第五章 夢想如何實現?不能做太多準備

夢想若要實現,就別做太多準備

駭客之道──先做原型,不斷測試

每次都在不同地方失敗?恭喜你了

駭客之道──別單幹,高手很容易找

高手已準備好了,只等你「分享」問題

答案有使用期限,問題沒有句點



第三部 平凡想攀頂尖,就看你怎麼問問題

第六章 領導者不再無所不知,而是懂發問


業界老大反而不懂怎麼提出正確的問題

滿腦子想「效率」,成不了頂尖

如果平凡想變頂尖,要問什麼問題?...

自序/導讀


推薦序一

大哉問的時代來臨

TEDxTaipei 策展人、TED 亞洲大使 許毓仁




今年的TEDxTaipei年會主題是「大哉問」。我們失去了問問題的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忘記追尋的本能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項:



第一,我們活在一個快速結果 (instant gratification)的時代。「問這麼多幹嘛? Google 一下就知道了!」「我們快速把照片、心得po到臉書上,博取越多的讚越開心」,我們在乎別人給我們的留言評價,我們判斷事物的好壞,也取決於我們喜不喜歡這張圖片、這張圖片可不可愛。快速地交換讓我們失去專注力──資訊讓我們焦慮。



科技時代,我們已經習慣用手指從網路世界找答案,大腦與心智失去深層的思考能力與機會,即便資訊爆炸,視野心胸反而越發狹隘,觸摸不見真實世界的味道。



真正的問題,是從心底出發;真實的解答,是靠行動印證。



詹宏志先生在今年的 TEDxTaipei年會發表演講,他提到這個時代需要一個新工具(novum organum),而這個新工具就是溝通(communication)。新世代面對的挑戰是:不要害怕面對問題,要創造讓我們創新的機會。「我們不要怕動盪,因為穩定性結構就是世襲。我們必須鼓勵創業與新產業發展,尋找破壞性創新,迫使舊勢力尋找新能力。成熟企業的責任,是創造有利年輕人的創業環境。」「我們必須先承認問題的存在,才會開始尋求答案,認識我們不曾考慮的選項,即便只能找到發散的答案,也是一種收獲。」



台灣缺乏的是一種問問題的勇氣,我們需要一種承擔未知與勇於開創的企圖心。問問題是一種對現實事件脈絡的了解,對核心精神的關注,以及鍥而不捨的覺察力。問問題並不是無知,因為承認自己不知道是最大的福氣,由於「不知道」所以可以開始追尋。而我們的速度也要加快,世界不會等待我們,不會因為我們內耗而停止運轉,當全世界用開放與相互理解的方式在共同前進時,我們不能毫無方針。



二○○八年,我與夥伴創立了「The Big Question Conference」,二○○九年取得TEDxTaipei的經營權,二○一三年成立「大哉問」。一路走來,我們不斷提問,問世界也問自己,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分享經驗,鼓勵台灣年輕人──問對的問題、走自己的路,勇敢闖出自己的大未來。



有時我們規避問題,是因為恐懼、無法靜下心來聆聽自己與世界真實的聲音,無法與自己對話和溝通。但是,當你正視拋出「真實」疑問的同時,你往往也有了正確的解答。



追求結果是社會運作效率的本質,但是如果不問方法,只問結果和效率,那永遠不會有好答案。愛因斯坦說:「我們不能用昨日的思維來解決今日的問題。」(We cannot solve our problems with the same thinking we used when we created them.)



創新是什麼?創新是對過程的追求,尋求可能性的極大化。當我們的社會停止追求當下的結果,停止抄襲捷徑、停止貪心時,我們才能正視問題、專注過程,尋求更多的可能性。



本書從問題的力量出發,作者華倫‧柏格(Warren Berger)出身媒體工作,歸納各領域訪談...

各界推薦/推薦序


TEDxTaipei策展人、TED亞洲大使 許毓仁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資深講師 徐正宗

兩岸知名企管講師、商業周刊專欄作家 謝文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