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台灣與日本「善的循環」(日本產經新聞專訪集) | 拾書所

謝長廷:台灣與日本「善的循環」(日本產經新聞專訪集)

$ 292 元 原價 370

內容簡介

日本大報《產經新聞》特派員河崎眞澄
獨家專訪台灣駐日大使謝長廷


曾擔任台北分局長的《產經新聞》論述委員河崎真澄,2021~2022年在《產經新聞》連載有關謝長廷的真實故事。同時,以這29篇連載為基礎,進行追加專訪,加入謝長廷針對這一年半來全球動盪的看法,此連載在日本引起相當大的迴響。
台日沒有邦交,做為一個駐日代表,能夠如何影響他們的政府、政策,走向台日友好的方向,實現台日雙贏的理想?
本書敘述謝長廷的求學、婚姻、從政經歷。
尤其,他以台灣政壇輩分、熟悉日文和日本社會,以及一向為人所稱道的創意和機智,出色推動了台日善的循環…,點點滴滴,是歷史,也是文化風景。
 

本書特色

★《產經新聞》特派員河崎眞澄獨家專訪。
★謝長廷大使對於台日交流的感想與觀察。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謝長廷

.1971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在學期間即參加律師考試,以最優異的成績取得律師資格,同時也取得司法官考試合格
.1974年,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碩士畢業
.1976年,日本京都大學法學博士課程畢業
.1981~1988年擔任台北市議會議員
.1989~1995年擔任立法委員(國會議員)
.1998~2005年擔任高雄市長
.2000~2002年擔任民主進步黨主席
.2005~2006年擔任行政院長(相當於日本首相)
.2007年,第12屆總統選舉民主進步黨候選人
.2016年6月9日起,擔任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
.著作:《流體太極:長壽又健康的真髓:身‧心‧靈‧魂 調和》、《幸福台灣‧幸福經濟》、《未來:不一樣的台灣》、《噗plurk:長仔的噗浪日記》、《日出南方:謝長廷執政手記》、《謝長廷說故事:時事.寓言.臺灣情》、《情定高雄:謝長廷港都日記》

【採訪者簡介】

河崎眞澄(KAWASAKI MASUMI)


.產經新聞論說委員兼特別記者
.1959年出生於東京都練馬區,日本大學藝術部放送學科畢業後,1987年進入產經新聞社就職。1995-1996年由產經新聞社派遣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華語研究中心留學
.歷任經濟部記者、外信部記者等職務後,於2002-2006年擔任台北支局長、2008-2018年擔任上海支局長。自2015年起兼任論說委員,2020年8月起兼任特別記者
.2022年任東京國際大學教授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以創意機智成功推動與日本「善」的循環  蕭新煌

推薦序  特殊國與國關係,善的循環風景  李敏勇

推薦序  共生,是世界的潮流,也是台灣應走的路  葉菊蘭

 

作者序  善的循環:愛生愛,善生善

採訪者序  和平是國際社會的「核心利益」

採訪者後記  以本書致意 為台灣民主化不惜付出生命的所有人

 

1東奧開幕唱名「台灣です」,歡喜又感動!!

2日本各地高達28城市登記接待台灣選手

3疫苗與災害援助都是「善的循環」

4安倍晉三:對台灣最友善的首相

5感謝李前總的統先見之明:台美日機密會議

6向京大學長,李前總統致敬(一)具前瞻眼光與哲學素養的政治前輩

7向京大學長,李前總統致敬(二)化為千風,溫柔守護台灣

8向京大學長,李前總統致敬(三)我,不是我的我

9台日雙方自治體合作交流迅速深化

10鳳梨銷日+創造未來的台日青年

11沒有污染的福島縣產「福食」

12中國散佈假消息,造成令人心痛的外交官之死

13莫讓漁船扣押,釀成台日關係緊張

14期待制定「台日交流基本法」

15維繫區域穩定和平,日本應有大國的領袖承擔

16出身於台北一個中醫世家

17放棄參加奧運,進入台大法律系

18雪中的京都,一家人窩在被爐下

19守護正義是律師的工作

20為民主化運動「美麗島」事件辯護

21平息南非武官遭綁架風波,為陳進興無辜之妻辯護

22為了創立台灣第一個在野黨,寫下給妻子的遺書

23建黨10年首次投入總統大選、奇蹟般獲21%的得票率

24投票前一天,正副總統槍擊事件的重大衝擊

25台灣高鐵也是台日情誼的寫照

26烏山頭水庫100年,見證台日情誼

27迎向下一個100年:台日的民間交流該如何強化

28影響台海穩定的三大變數

29和平是國際社會的核心利益,絕對不能退讓

30有生之年,致力於深化台灣與日本的信賴關係


 

自序/導讀


【作者序】善的循環:愛生愛,善生善

2021年的9月1日開始,日本產經新聞連載河崎真澄先生對我的專訪,總共29天,聽說這是李登輝先生的專訪連載之後的第二次。本書主要內容是根據該專訪的中譯,但因為日文專訪的閱讀對象是日本讀者,所以關於我的思想和經歷介紹甚多,對台灣的很多讀者而言,這些背景他們已經很清楚,甚至有人親自參與過的,所以必須增刪內容並重新調整次序,整體的重點大有不同。
書名「善的循環」很有意義,我2016年就任時,就提出「善的循環」,主要是講台日友誼的可貴,是在一方有困難或是危難時,他方會協助,變成一種很自然的互動。他方有困難時,另一方若不加以伸出援手,就覺得內心很不安,我稱此種愛生愛,善生善的現象為「善的循環」。
這幾年來,「善的循環」這個名詞,在台日的媒體或是政治界已經普遍受到引用,大家都認同這種「善的循環」可以作為世界和平的典範,擴大推廣到全世界。
李登輝前總統曾指出,政治領袖的最重要條件,就是要有宗教信仰或是哲學中心思想,否則理念上很難一生前後連貫,而且在遇到挫折或是孤獨苦戰的時候,也會徬徨迷失,缺乏支持的力量。
我非常認同他的看法,我從政以後,提過「和解共生」、「四大優先」、「命運共同體」等理論,並創辦新文化雜誌、出版新文化教室書籍,闡述我的核心思想。而就職日本大使後推動「善的循環」、「台日和平共同體」,以及「和平是世界的核心利益」,其實和「共生」是一貫的。同樣的重點,只是不同的崗位,發揮的平台不同而已。
我就任駐日大使之初,就曾經想過,台日沒有邦交,作為一個駐日代表,能夠如何影響他們的政府、政策,走向台日友好的方向,實現台日雙贏的理想呢?思考的結論,就是擴大現有民間交流的平台和管道,全力推動民間的友好;透過民間的友好,逐漸提升到城市的外交、議會的外交,最後影響他們政府的決策。
這幾年來我就是身體力行這樣在實踐,當然這只是駐日代表工作的一小部分,很多朋友好奇,到底駐日代表處在做什麼事?其實兩國有邦交就是大使,沒有邦交就是代表,大使館跟代表處,除了政府間的接觸受到限制外,在簽證,急難救助,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各方面是完全一樣,並沒有不同。
以領務組的服務為例,新冠疫情以前,一個月約有2000~3000件,包括文件驗證、領事服務及急難救助,後者包括國人在日受傷、受害、犯罪、死亡等協助。疫情前台灣人每年旅日高達500萬人次,相當兩個直轄市人口,可以想像上述國人在日發生的各種案件數量。
不過,就像縣市政府的例行工作,如清潔、治安交通等例行工作一樣,不同首長差別不大。首長的任務是樹立標竿、訂定工作方向與重點,所以我經常想,如果大使不是我,工作重點有什麼不同?我這幾年特別重視台日城市的交流,目前雙方締結友好協定為153件,有90多件都是我到任後簽訂,這就是我確定從地方影響中央的方向,所形塑的特色。
另外,去年俄烏戰爭以來,台灣也受到注目,中國一再宣稱,不放棄武力攻台,並聲稱台灣問題是屬於中國的「核心利益」,外人不得干涉。針對此點,不少日本友人都很困惑跟擔心,深怕這種「核心利益」的說法,會讓台灣的處境比烏克蘭更不利。我因此提出「和平才是國際社會的核心利益」的理論,強調戰爭和投降都不是我們的選項。和平一旦破壞,世界大家都受到損害;戰爭一旦發生,必然造成很多年輕人死亡,以及家庭破碎,所以特別把「和平才是國際社會的核心利益」的理念放在此書裡面。
安倍前首相過世,對台日關係的影響,...

Brand Slider